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量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纬度、大气环流、地形、地势以及下垫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山地垂直气候还受边界层逆温的影响,即山地暖层作用。我省地处青藏、黄土、蒙古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山地高原广布,地形复杂多变,使我省各界限温度的积温呈现出被地形分割的条块相间、大小不等的分布区(图略),积温等值线与地形等高线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我省积温分布虽与纬度高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是我国夜雨发生频次最高的地区,夜间暴雨是夜雨中可致灾并加剧防范难度的一类特殊气象灾害,但以往对四川山地夜间暴雨精细特性的相关研究较少。利用四川省2010—2019年2 165个国家及区域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区统计了四川暖季(5—9月)暴雨日夜间降水占日降水量的比例、夜间暴雨频次和夜间平均暴雨强度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趋势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获得以下结果:(1)四川暴雨日夜间降水占日降水量比例呈现自南向北递减的趋势,以海拔2 800 m为分界,表现为随海拔高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垂直分布特征,川西南山地与其他山地区域整体上升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2)夜间暴雨频次较多的测站沿川西与川西南山地陡峭地形呈线性分布,夜间暴雨频次随海拔高度升高总体呈现减小的特征,川西山地和川西南山地的频次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海拔800 m和500 m。(3)四川夜间平均暴雨强度整体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大值区主要位于川西山地和川东北山地,海拔700 m高度处的峰值强度主要由川西山地贡献。(4)川西山地夜间暴雨特征呈次数较多且每次强度大,川西南山地夜间暴雨为次数多但单次降水量较小,而川东北夜间暴雨的强度较大但次数较少。以上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山地夜间暴雨精细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谢家旭  李国平 《大气科学》2021,45(3):617-632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开发的新一代ERA5再分析资料、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小时降水资料以及国家卫星气象中心FY-2G卫星云图资料,对2018年5月21~22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南部的一次山地突发性暴雨过程中的重力波特征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得到以下结果:此次山地突发性暴雨受到了波长约为150 km,周期为5 h的重力波活动的影响,是典型的β中尺度天气系统诱发的暴雨事件。此过程中的重力波主要是在地形和切变不稳定的共同作用下触发的。切变不稳定先于重力波的传播出现在下游降水区域,可表征切变不稳定的理查逊数对重力波传播方向及降水落区有很好指示作用。此次暴雨发生前,重力波中的上升支气流输送低层水汽到高空助力对流发展,而下沉支气流使得低层不稳定能量不断累积。随着东北低空急流的发展,在大气低层(700~800 hPa)东西风切变的过渡带内形成临界层,临界层不断吸收高空波动能量造成重力波能量下传,触发低层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对流不断加强,最终引发此次山地突发性暴雨。  相似文献   

4.
川西高原东坡地形对流暴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地面常规雨量站和探空资料以及NCEP 1°(纬度)×1 °(经度)再分析资料,对2004~2010年川西高原东坡地形过渡带的12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高原东坡地形对流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天气背景和环境场特征,并对高原东坡地形在对流暴雨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诊断,在此基础上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和地形上游探空12次暴雨过程的平均垂直廓线在模式真实地形下开展理想数值试验,验证了观测诊断分析的推断.结果发现:高原低值系统移入盆地是地形对流暴雨发生发展的天气背景条件.随着高原低值系统移入盆地上空,盆地低层气流从西南(偏南)气流逐渐发展成东南(偏东)气流,它的出现是地形对流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地形对流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盆地大气柱含有充足的水汽,存在明显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CAPE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它在14:00(北京时间,下同)至20:00的峰值位相有利于地形对流暴雨的形成和发展.低层东南(偏东)气流的地形费劳德数略小于1,气流遇到高原东坡地形后爬坡和阻滞绕流同时存在,它在地形缓冲带的爬升和向南绕流形成的气旋性切变皆有利于对流暴雨的启动和发展.最后归纳总结了川西高原东坡地形过渡带对流暴雨形成的物理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5.
正三亚国家气候观象台的立项建设对南海和太平洋热带气旋、南海秋季暴雨、海岛雷电等灾害性天气有很好的监测预警作用,对改进我国南海地区天气、气候模式和边界层、云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等起着重要性作用。三亚国家气候观象台(下称三亚观象台)位于三亚市东南方的六道岭,距市区直线距离约10 km,由5个观测区组成,最高观测区(即地面观测场)海拔高度为419.4 m。六道岭为二级林业保护区,由灌木林和人工种植的桉树覆盖,周边地形从海洋到山地过渡,  相似文献   

6.
来宾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5~2007年来宾市5个测站24h降水实测资料,对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来宾市年均暴雨量的分布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暴雨中心位于大瑶山上的金秀,地形的强迫作用对暴雨有增幅作用;在地域上,暴雨呈北部多于南部,西北部多于东南部;不同季节年均暴雨日数其地域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来宾市各月均可出现全市性暴雨过程,但主要出现在4~8月.  相似文献   

7.
2009年5月24日夜间~26日夜间,新疆地区自西向东出现了明显的降水、大风、降温天气过程。为研究此次天气过程中天山地形的作用,本文用WRFV3.1模式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改变天山山脉的地形高度设计了一组敏感性试验没,分析了天山地形对此次强天气过程中大风和降温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天山山脉的地形作用是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在天山山区形成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地形的升高,雨带在天山迎风坡一侧的带状分布特征越明显,迎风坡一侧的降水量极值越大;地形的抬升作用对暴雨在山脉迎风坡一侧的降雨量有明显的增幅作用,对其雨带分布也有显著影响;(2)天山山脉对5﹒25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西南暖湿气流有明显的分流与阻挡作用。天山山脉将西南暖湿气流分为南北两支,使北支的水汽混合比极大值减小,湿区范围增大;使南支的水汽混合比极大值增大,湿区范围增大。(3)天山山脉的地形抬升作用为5﹒25强降水过程在天山山区发生暴雨天气创造了水汽的垂直上升运动条件,对昆仑山北坡暖湿气流的垂直上升运动的也有一定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8.
暴雨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持续大范围的暴雨往往会引起江河暴涨 ,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使国民经济蒙受巨大的损失。为能更好地进行降水预报 ,防御暴雨危害 ,本文试从气候学角度 ,利用斗门县气象局 196 7~19 98年的气象资料 ,按照日降水量≥ 5 0 mm的暴雨标准 ,对斗门县暴雨的一些气候规律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1 暴雨资料统计分析1.1 暴雨日数的年际变化由于斗门县面临海洋 ,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 ,地势中部高 ,周围低 ,且多台地 ,有不少高达 30 0 m的山地 ,第一高峰黄杨山海拔高达 5 81m,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 ,境内河涌纵横交错…  相似文献   

9.
付智龙  李国平  姜凤友  郭洁 《大气科学》2022,46(6):1366-1380
本文利用国家基本站和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雨量、FY-2G卫星TBB、ERA5再分析等资料,对2017年7月23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的一次暖区山地暴雨事件进行动力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此次暖区山地突发性暴雨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弱天气形势背景下,盆地西部前期高温、高能的环境条件与伸入盆地的东南风受到龙门山脉的强迫抬升是这次暴雨触发的诱因。(2)山地—平原环流在夜间的转换使背景东南风形成深厚的倾斜上升运动,是暴雨增强和中尺度对流云团重组发展的原因。(3)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山地—平原环流受近地面热力扰动驱动。在白天,盆地西部山坡为正虚温扰动区,而同一高度的平原则是负虚温扰动,山地—平原环流从平原吹向山地;到了夜晚,虚温扰动在山地、平原两侧的分布发生反转,山地—平原环流因此转为从山地吹向平原;当去除模式地面热源时,近地面的热力扰动几乎消失,盆地西部山地—平原环流无法形成,与山地—平原环流对应的辐合区随之消失,导致模拟的过程累积降水量显著减少、强降水中心消失。  相似文献   

10.
三峡坝区区域性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杨荆安  陈正洪 《气象科技》2002,30(5):292-299
文章利用2001年三峡坝区及宜昌等5站气象资料,分析了三峡坝区的气温、降水气候特征,揭示出三峡坝区具有冬季温度,夏季炎热湿润,秋季降水多等我国西南亚热带区的气候特征;受峡谷地形的影响,日较差大,逆温出现较为频繁,受山地地形影响,降水量随高度递增且局部差异大;与其东部长江中游武汉相比,三峡坝区具有年雨日多,年降水量却相对较少,平均暴雨日少,梅雨不显著,且春雨少,秋雨多,夏季较短,秋季较长等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天气系统背景、FY-2C卫星产品、水汽通量分布特征和大气稳定度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受台风低压倒槽与东移锋面云系的共同影响,于2005年7月21日夜间到23日邯郸市出现的大范围的暴雨天气,结果发现:500hPa槽前中尺度切变线是直接影响产生暴雨的重要系统;地形作用使迎风坡降水增强;中尺度对流云团和雨团关系密切,暴雨中心位于OLR和TBB低值区下面;西部山区的暴雨区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东海,东部平原大暴雨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暴雨区上空低层为对流不稳定,高层为对称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从天气系统背景、FY-2C卫星产品、水汽通量分布特征和大气稳定度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受台风低压倒槽与东移锋面云系的共同影响,于2005年7月21日夜间到23日邯郸市出现的大范围的暴雨天气,结果发现500 hPa槽前中尺度切变线是直接影响产生暴雨的重要系统;地形作用使迎风坡降水增强;中尺度对流云团和雨团关系密切,暴雨中心位于OLR和TBB低值区下面;西部山区的暴雨区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东海,东部平原大暴雨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暴雨区上空低层为对流不稳定,高层为对称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结合云浮地区实际,从该地气候特征、主要天气系统(包括台风、暴雨、寒潮、高温等)简要分析地形作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在实际天气预报业务中正确分析地形和下垫面的影响,从而达到精细化预报的目的。结果表明:云浮地区地形作用对本地气候特征的形成有明显影响,尤其对年降雨量和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影响尤其显著;不同影响系统形势下,地形作用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陕西气象》2001,(4):17-20
利用陕南山地烤烟区27个气象站点30a(1961~1990)气候资料,用“小网络法”对山地复杂地形下的气温场和降水场做了订正计算。考虑到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地理因子的影响,根据现有资料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求得规划发展的17个县(市)各网格点上的气温和降水量值,分析其他地理分布特点,为有效地开发利用山地热量、水分资源,生产高香型优质烤烟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5.
高原地形对四川盆地西部突发性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用η模式对1995年8月24日四川盆地西部一次突发性暴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地形减半、无地形数值试验。由对数值模拟与试验的结果分析得出:(1)青藏高原地形有利于高原东麓暴雨区的扩大与强度加大。(2)高原地形对其以北的天气系统南伸和以南的天气系统北扩有阻碍作用。(3)高原地形可影响高原附近以东地区的物理特征场分布,从而影响暴雨区的位置与强度。  相似文献   

16.
粤西南山地西南部前汛期一次大暴雨天气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Micaps资料、产品,对2010年“5.31”粤西南山地大暴雨的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山地作用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在没有副高控制和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发生的,西风槽、低空急流、切变线、冷锋是这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弱冷空气、南支短槽、地理地形等,触发该地区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系统的产生和加剧.山地迎风...  相似文献   

17.
围绕地形如何影响降水、地形对降水的增幅影响,特别是地形对暴雨的影响研究进行综述。地形对降水的作用主要涉及动力和热力方面,包括迎风坡的阻塞回流、背风涡的生成或加深。地形的起伏通过触发地形重力波的生成,促进天气系统的发展。最后提出,在地形影响降水的数值模拟研究方面,应把更多的数据类型和高分辨率地形相结合,开展数据资料同化研究;气候统计研究方面,应着重开展山地降水的强度、大气环流形势等分析,以提高降水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陕南山地烤烟区小网络气温场和降水场的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南山地烤烟区27个气象站点30a(1961-1990)气候资料,用“小网络法”对山地复杂地形下的气温场和降水场做了订正计算,考虑到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地理因子的影响,根据现有资料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求得规划发展的17个县(市)各网各点上的气温和降水量值,分析其他地理分布特点,为有效地开发利用山地热量,水分资源、生产高香型优质烤烟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东前汛期暴雨水汽输送异常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79—2011年广东省86个测站的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DOE第二套分析资料,分析广东前汛期及其各月暴雨的水汽输送来源及其异常特征,诊断持续性暴雨过程水汽输送异常随赤道MJO活动的变化。结果表明,从多年气候平均场来看,广东前汛期(4—6月)水汽输送来源主要有孟加拉湾经中南半岛向华南输送(即西南支输送)、源于热带西太平洋随副热带高压边缘气流经南海地区向北输送(即东南支输送)和源于青藏高原西南侧伴随南支西风气流的向东输送(即西支输送)。广东前汛期降水异常变化的水汽输送异常来源与气候平均来源有所不同,前汛期暴雨的水汽输送异常主要是东南支、西支输送的输送异常以及源于我国中低纬度地区随偏北异常气流向南的水汽输送(简称北支输送)异常这三方面,其中北支输送异常主要加强广东区域的水汽通量辐合。暴雨水汽输送异常存在月际变化,西支和北支输送异常是4月、5月、6月暴雨的共同点,另外,5月暴雨还包括西南支、东南支输送异常,6月暴雨则包括东南支输送异常。各月持续性暴雨(持续3 d或以上的暴雨)与非持续性暴雨的水汽输送异常有所不同,4、5、6月东南支水汽输送异常,持续性暴雨比非持续性暴雨明显偏强。6月广东持续性暴雨的西南支水汽输送异常随MJO活动产生一定的变化,在MJO第4、5、6、7位相(8、1、2、3位相),西南支水汽向华南输送偏强(弱)。赤道MJO活动影响西南支水汽输送强度的物理过程,主要是通过改变大气经向热力对比来影响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强弱变化,从而使该支气流流向华南的水汽输送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降水气候客观分片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引言江西地处江南 ,横跨4.9个经度 ,纵驰5.6个纬度 ,全省面积16万多km2 ,地理环境特别 ,省境边缘群山环绕 ,中南部丘陵起伏 ,北部鄱阳湖平原坦荡。地势周高中低 ,由南向北、由边及里徐徐倾斜 ,赣江自南向北纵贯全省 ;除鄱阳湖冲击平原和吉泰盆地外 ,其它多为山地、丘陵地带 (约占全省总面积的70 % )。这种复杂的地形分布和东西、南北跨度大等因素 ,决定了我省降水分布随地域而迥异。目前在江西省气象台预报业务工作中 ,一般用6个行政区或赣北、赣中、赣南3片来描述降水预报范围 ;作降水等值线预报时虽然考虑了地形影响 ,但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