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本文根据中纬度西风带和副热带地区的环流相互作用,讨论了西风带长波槽出现在亚洲上空几个特定地区时,出现的太平洋副高和台风路径的主要特征。指出,当西风大槽稳定在90°E附近时,西太平洋台风几乎总是西行的,对我国威胁最大;120°E附近有长波槽时,大多数台风将在海上转向,但这里的低槽突然发展、减弱、更替和倒退,对台风预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150°E附近有长波槽发展时,由于上游华北和东北地区出现不同的气压系统而对副高和台风路径产生截然相反的作用。各类形势下的台风路径除给出相应的统计数据外,还列举了历史上较难预报的实际例子。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1949—1976年7—9月份西北太平洋台风资料(缺1971、1974—1976年打转低压资料)对122—145°E间15°N以北范围内的太平洋上打转台风进行了统计(①指其路径轨迹已呈一圆形,②包括打转热带低压,但不包括在南海生成东移至本区域打转的台风或热带低压,下同)。统计结果表明,打转台风路径虽是台风路径的一种特殊现象,但还是有一定规律的。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1949—2015年中国气象局台风最佳路径资料、2015年中日美台风实时定位资料、1°×1°的NOAA/O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和NCEP/FNL再分析资料以及05°×05°的NCEP RTG实时海温等资料,对2015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活动的主要特征、厄尔尼诺对该年台风整体活动的影响、1508号台风“鲸鱼”实时定位、1522号台风“彩虹”近海急剧加强预报、1510号台风“莲花”和1521号台风“杜鹃”长时效路径预报以及地面观测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等主要业务技术难点和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1)2015年台风活动活跃期不明显,呈现生成总数与多年平均持平、南海台风偏少、生成源地偏东、强度强、超强台风异常偏多、登陆个数及频次偏少等特征。2)2015年台风主要活动特征与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关系密切,但厄尔尼诺对台风的影响不是单一的,其影响物理机制尚待深入研究。3)台风“鲸鱼”实时业务定位的精度直接影响其登陆预报的精度,综合应用多源观测资料、规范台风定位业务流程,有利于台风定位和路径预报精度的提高。4)台风快速增强和路径长时效预报仍是台风业务的主要技术瓶颈,高分辨率台风-海-气-浪耦合模式、集合预报及相关动力统计模式和天气物理概念模型的研发改进将是未来的主要解决技术途径。5)中国地面观测系统尚不具备对极端台风的监测能力,在沿海受台风影响的重点区域(包括海岛)布设先进的重型机械式强风仪,将有助于提高对极端台风事件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台风路径最优集合预报方法的几项关键技术,并通过统计展示了其在应用到台风路径预报上的效果差异。之后,通过选定几种效果较好的关键技术,本文发展了适用于浙江省气象业务的台风路径最优集合预报方法,并开发成为业务产品,在浙江的台风路径业务预报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天雄  叶榕生  陈伯林 《气象》1979,5(8):15-16
龙海县气象站利用时间剖面图与大型环流结合预报台风,效果较好,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将其预报方法介绍如下: 一、分型 用该站每天8次观测的气压时间剖面图分型,截取台风进入起报区(15—28°N,113—130°E)的当天和前4天(共5天)的气压剖面图型。将历史上所有进入起报区的台风个例都截取出来进行分型。按历史上出现的图象特征,共分为五型:横贯型、低压型、纵贯型、台风型和混合型(见图1)。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ECMWF 1985年(以下简记为85,1982也作类似缩记)5-9月500 hPa 48、72小时预报误差进行了逐日的检验统计,检验范围为20-80°N,20-170°E,所有检验均使用ECMWF的客观分析实况场。本文着重讨论各类天气系统的预报误差,统计了各类天气系统的预报正确率及基本正确率、预报偏快和偏慢的频率、预报偏强和偏弱的频率,并与以前预报产品检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此外,还对天气系统的预报误差进行了分区统计,以便利业务应用。  相似文献   

7.
将武汉区域气象中心现有的数值预报业务模式MAPS的水平范围由20~45°N、95~125°E扩大到15~49.5°N、85~134.5°E模式的分辨率以及物理过程均不变,预报时效延长至48小时。在1998年汛期(6~8月)进行了每天二个时次的数值试验,并对二者在上述时段内的降水预报的Ts评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现有业务模式对中两、小雨的降水预报Ts评分高于范围扩大后的模式,而对大雨及以上降水预报的Ts评分,范围扩大后的模式则高于现有业务模式,同时模式范围扩大后对24~48小时内的强降水也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8.
刘杰  蔡思平 《贵州气象》1997,21(2):23-25
该文针对贵州西部建立MOS方法的要求,选取贵州西部天气变化的关键区(20°~40°N,90°~110°E).采用5×5经纬度网格距,统计检验的项目和方法基本同于国家气象中心,并在Apple-Ⅱ机上实现对上述关键区域数值预报产品的统计检验。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资料,通过对有利于人工增雨作业天气型中的两类优势型(T、R型)进行分析发现:在台风型(T)情况下,有利于人工增雨作业的前一天形势是500 hPa副热带高压呈带状分布,脊线位于30°N以北,西脊点在110°E或以西,中低层在120°E附近存在台风倒槽(或存在低压环流),地面处东南气流中;在弱流场型(R)下,其前一天天气形势是中低层有足够水汽输入条件或存在中尺度低值系统,对应地面存在静止锋或为均压场。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短期(24 h)预报概模。结果表明:预报概模在实际业务应用中效果尚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台风大风半径产品对热带气旋风圈的评估,可确定台风大风分布特征,应用指导于防风减灾。通过对近年来华南周边区域(13°N—28°N,108°E—123°E)的台风大风半径资料统计,验证了“危险半圆”的经验说法,证明在这一地区,台风前进方向右侧的北半圆大风半径往往更大,大风更具威胁。沿海台站可利用台风大风半径产品,结合台风路径的70%概率预报,以大风半径叠加预报概率圆的思路实现台风大风影响的精细化预报,从而指导台风预警的升级或变更。  相似文献   

11.
陕西地处高原东部,高原天气系统经常东移影响我省,是预报业务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研究高原天气的一项基本工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开始从基础上做点调查工作。本文对盛夏7—8月青藏高原低槽的天气气候和高原槽东移影响与减弱的预报指标作一些初步的统计分析。一、统计的若干规定和资料 1.在500mb图上75—100°E、30—40°N范围内出现低槽(如没有指明则包括低涡、切变,下同),其维持时间在12小时以上者参加统计。 2.依系统连续演变或变高判断,该系统在75°E以西、40°N以北进入规定区域内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台风年鉴资料,通过对近十年(1981~1990年)来进入关键区(25~30°N、115~125°E)的西行、转向与北上三类不同路径台风的统计分析,探讨了西风带与副热带系统相互作用对北方台风路径的影响,指出三类不同路径的台风进入关键区时,表现在500hPa高度场上,无论是西风带系统、副热带系统还是平均环流形势,都存在着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可为天气预报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台风活动对ECMWF副高中期活动预报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发现 :欧洲中心中期数值预报 ( ECMWF)产品可作为预报副高中期活动的重要依据。然而 ,对台风环流的处理失当可能是导致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 12 0°E588线北界 72小时预报产生大于 5个纬距严重错误的主要原因 ( 2 2 / 38)。当台风进入关键区 ,即进入近海和大陆区时 ,以当日分析场作为初始场的欧洲中心中期数值预报产品 12 0°E588线北界 72小时预报基本都发生大于 2个纬距的错误 ( 14/ 19)。反之 ,则很少发生错误。当台风生成或消亡时 ,以当日分析场作为初始场的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 12 0°E588线北界 72小时预报也将发生大于 2个纬距的错误 ( 2 3/ 2 8)。但是台风活动对 130°E588线北界预报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1323号强台风菲特特点及预报难点分析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许映龙  吕心艳  张玲  黄奕武 《气象》2015,41(10):1222-1231
1323号台风菲特突然西折和近海强度维持是业务预报的主要难点,也是其风雨预报偏差的主要来源。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实时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和NCEP再分析资料(1°×1°),对“菲特”的特点和预报难点以及造成强风雨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结论如下:东亚高空副热带西风急流迅速增强导致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是“菲特”路径突然西折的主要原因;副热带西风急流入口区右侧的强辐散是“菲特”近海强度维持及其北侧强风雨发生的主要动力机制;“丹娜丝”的存在除了为“菲特”强降雨的发生和维持提供充足的水汽输送外,还有利于副热带高压的西伸,也是“菲特”路径发生西折的主要原因之一;业务预报中,对对流层高层流场(尤其是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分析以及双台风相互作用的关注不够,可能是“菲特”路径、强度和风雨预报出现较大偏差的重要原因;此外,当台风路径集合预报发散度较大或不同集合预报系统出现截然不同的路径预报结果时,采用多模式集合预报订正技术将是提高台风路径预报准确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对原方案的样本资料、因子选择、处理方法等方面作了扩充和改进,试验了多种统计预报模型;同时考虑了双台风和打转台风的预报问题。从而提出一个改进的台风路径统计预报模式,将预报时效从60小时延长到72小时。并对1986年和1987年共11个台风的45次独立样本进行了预报检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业务预报模式的预报能力确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日本雨量预报图,是数值预报产品。结合影响我县的主要天气系统和本站的资料作暴雨预报,通过对1988年共7场暴雨以上的降水预报检验,效果很好。现介绍于下:一、确定本站可能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及所在区间。根据以往经验,使我站次日可能产生暴雨以上降水的天气系统及所在区间为:500hpa槽线在30°N至23°N、100°E至110°E之间;850hpa切变线在金佛山至桂林  相似文献   

17.
吴富山 《气象》1979,5(3):18-20
一、特点概述 7805号台风是一个历史上很少见的异常路径台风。1978年7月11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一热低压,后发展成台风。中央气象台于15日02时编号为7805号台风。15—18日,台风一直在137°E以东洋面上回旋,后来一度向东北方向移动,19日08时移到了146°E以东,19日14时又折向西北方向,从20日08时起,台风在28—30°N之间快速西行。23日08时前后在浙江象山县南田登陆,登陆后12小时减弱为低气压。这个台风低压自24日08时开始,大致沿115°E北上,直到26日才在冀北填塞消失(见图1)。  相似文献   

18.
台风路径统计预报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并采用多种预报方案相结合建立了台风路径的统计释用综合预报模式,从而提高了台风路径预报的技巧。经1994年台风季节业务试用,其预报性能比原有的统计预报模式有较大的提高,试验表明,充分利用在预报时可得到的数值预报输出产品的采用多种方案集成是改进台风路径客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7、8月兴国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偏南风,多数年份高温暑热、少雨,出现伏旱.此时,受静止锋南压或台风北上影响,一次大雨过程可以缓解旱情和暑热.但少数年由此带来的大暴雨,日雨量≥100毫米时,也容易造成山洪爆发,冲毁公路、桥梁、房屋、晚稻等,危害极大.本文利用1972—1990年7、8月地面、高空的天气形势关键区,结合单站时间剖面图的气温特征线或降水特征日作预报讯号,并以要素变量作起报条件,建立短期预报方程.1 天气形势头键区的因子作预报讯号X_1:08~h地面图,在25~30°N、105~120°E范围内,有静止锋南压,或在20~25°N、115~125°E范围内有台风登陆  相似文献   

20.
王炳泉 《气象》1985,11(7):18-19
杭州地区地处天目山脉东南麓和杭州湾喇叭口底部,距东海不远,台风暴雨是常见的灾害性天气。近几年,我们对台风暴雨作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对东南路(台风暴雨东南警戒线:北起26°N、127°E,南至20°N、122°E,距福建沿海约600公里的一条弧线)台风暴雨建立了较为客观的预报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