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西双版纳地区雾的物理过程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是世界著名的热带多雾区。1997年11月23-30日,实施了一项雾的外场考察计划。这期间雾过程每天都很有规律地出现。本文分析了雾的宏观结构特征,研究了雾生消的物理过程。结果发现,西双版纳谷地雾首先形成于低空,并且具有双层结构,及地后则在垂直方向突然增长,使雾层爆发性增厚。文中对植被在雾生消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专门探讨。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冬季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过程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是著名的热带雨林多雾区。 1 997年 1 1月 2 3~ 30日 ,实施了一项雾的外场试验计划。文中利用勐养站观测的宏、微观资料 ,重点分析了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特征 ,并结合雾的宏观发展 ,讨论了雾的微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变化夺雾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黄玉仁  李子华 《气象科学》2000,20(2):129-135
西双版纳地区是的著名的热带雨林多雾区,但70年代末以来,雾日明显减少,德层明显减弱。1997年11月23-30日,实施了一项雾的外场试验计划,本文利用景洪(生态环境变化较大)和勐养9生态环境变化不大)的宏、微观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雾的宏、微观结构和物理过程,并结合气候资料,讨论了生态环境变化对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雾在减少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宫世贤  凌升海 《气象》1996,22(11):10-14
利用西双版纳40年雾的资料,揭示了西双版纳40年雾日,雾时和雾量正在迅速减少。例如景洪市1954-1960年的年平均雾时高达858.01小时,而1991-1994年仅为213.56小时。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相对湿度的降低,而相对湿度的降低是由于气温升高和降水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对西双版纳辐射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利用景洪气象站和大勐龙气象站的资料,对西双版纳辐射雾减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1984年,地形地质条件相近的景洪站与大勐龙站的年雾日数、年均气温、年均湿度、年均最高气温、年均最低气温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一致,可以认为两站的自然气候变化是一致的。而1985年以后,两站年雾日数和年平均湿度的变化出现较大差异。通过对人文条件的对比发现,景洪市的城市化进程远远大于大勐龙站。因此,我们初步认为城市化对西双版纳辐射雾减少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自然气候变化和森林砍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地区雾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复杂地形上的三维非定常雾模式,用于研究西双版纳地区雾的生消规律。模式详细考虑了湍流、长短波辐射、凝结、蒸发、重力沉降等影响因子,特别注意了植被和气溶胶辐射效应对雾的生消的影响。利用本模式对山谷风及雾的生消过程进行了实况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森林不仅是木材和林产品资源,也是环境资源,它在保持自然生态平衡中起主导作用。热带森林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形成的,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就其生态结构与功能而言,是任何其它植被所不能代替的。然而不幸的是,随着社会的生产活动、盲目采伐利用,热带森林面积大为减少。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百分之五的云南、广东、广西、台湾及西藏的热带地区的热带森林,因人为破坏,其面积也在锐减。如海南岛1950年有森林面积1295万亩,1970年减为396万亩;西双版纳由1950年的1380万亩,减至1979年的700多万亩。相应地,森林生态环境也在失去平衡。例如,西双版纳大勐龙地区和景洪地区近年来雾日数比1950年减少29%,相对湿度分别降低4%和8%。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40年来雾的研究   总被引:121,自引:6,他引:121  
李子华 《气象学报》2001,59(5):616-624
自1958年以来,中国一直重视人工消雾试验和雾的物理学研究。文中总结了40余年来中国在 人工消雾、雾的物理化学特性、雾生消物理过程研究等方面的成就,介绍了 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紧密关系及雾数值模式研究的发展过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雾是贴地层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而使水平能见距离降到1 km以内的天气现象 。它不仅对水陆空交通有不利影响,而且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也带来了严重危害。 纯净 雾水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云南省南部的雾对生产高质量的茶叶及发展橡胶林十分有利。对 一些干旱地区还可“雾中取水”。近些年来发现,雾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研究雾可为保护 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主编语     
正从云雾物理学的角度来看,雾的本质同云是一样的,或者说雾就是地面上的云。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因其虚幻缥缈且独具朦胧的美感,常成为人们赞叹的对象,并以雾为题材吟诗作赋,唐朝大诗人杜甫就曾写下:"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的佳句,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杨万里也曾咏诗赞雾:"海波贯日红千丈,江雾萦楼玉万层"。雾虽有其独具美幻的一面,但显然并非全部,它时常也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负面效应,特别是对海陆空交通运输造成的不便尤为显著。目前,对雾的形成与演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71-2005年中国591个气象台站的雾日资料以及逐日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资料,分析了35 a来中国各区域年雾日数与这些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利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所提供的模式数据资料,针对3种不同的排放情景,对21世纪上半叶各区域年平均雾日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对划分的9个雾区的年雾日数的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用来进行预估;未来50 a中国大部分地区雾日呈明显减少的变化趋势,在A1B,A2和B1情景下,雾日减少的平均幅度分别为16.2%,13.4%和12.9%。未来50 a中国雾日预估结果的空间分布显示:3种情景下未来中国大部分雾区雾日数都将减少,个别地区雾日数有增加趋势,其中A1B情景下雾日减少区的减少趋势最明显,而B1情景下雾日增加区的增加趋势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A persistent thick fog event occurred in Nanjing during 24-27 December 2006,and the bad visibility below 50 m lasted for more than 40 h.Microphysical characters and evolution of the fog event have been analyzed based on the continually observed data of drop-size distribution,number concentration,liquid water content(LWC),etc.,by an FM-100 fog particle spectrometer,as well as routine observations by an auto-weather station and a ZQZ-DN visibility meter during the fog episode.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相似文献   

12.
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极航线的常规通航甚至商业运营有望实现,而海雾会严重影响航道上船只的航行安全。海冰的存在使海气之间相互作用变得更为复杂,是研究北极海雾不可忽略的因素。船载观测发现,与中纬度常见平流冷却雾形成时气温下降速度往往超过海水降温速度不同,北极海雾发生时海冰的存在还会使海水降温速度超过空气降温速度。然而目前海冰分布是否会影响模式模拟海雾的准确性还不得而知,因此本文利用Polar WRF(Polar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模拟了中国第七次北极考察中观测到的一次海雾过程,并进行海冰密集度敏感性试验。通过与船载观测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比对发现,在低浮冰区内(海冰密集度小于50%)考虑海冰分布时可以更加准确地刻画潜热通量与水汽通量,模拟出与观测事实相符的表层空气降温与增湿过程以及相对湿度的变化,因此能够更好地刻画海雾的三维结构及其生消演变。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尺度模式MM5(The Fifth—Generation NCAR/Penn State Mesoscale Model)对山西省2009年发生的3场典型雾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雾数值模拟的影响,确定了基于模式模拟数据的雾判别指标,为该地区大雾数值预报系统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综合考虑边界层方案和辐射方案对地表温度、高空温度、2m温度及相对湿度、10m风速、雾的空间分布、雾的生消过程、雾的发展高度等要素数值模拟的影响,边界层方案选用high-resolution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s cheme(HIR)方案、辐射方案选用Cloud方案时,雾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况更为一致。综合分析多个典型雾个例的模拟结果,山西省境内雾的预报指标为:20m液态水含量为0.13~0.6g·kg^(-1),20~1500m高度大气层存在逆温层,10m风速小于4m·s^(-1)。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区雾的天气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重庆市区雾的特点、天气特征及温、湿等气象要素垂直分布特征,利用重庆站的观测资料选取适当的诊断因子,采用动态学习率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对重庆市区能见度进行了拟合和预报检验。研究表明:55年以来,重庆年雾日数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同时轻雾日数急剧上升,这种变化可能主要与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和空气污染状况加重有关;发展成熟的辐射雾大多具有逆温的稳定结构,雾顶上下温度、湿度存在明显跃变特征;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自适应学习和非线性映射能力,对能见度为0~1 km雾的报出率为83%,Ts评分达到69%,平均预报误差为0.384 km。除常规气象要素外,通过M指数、Ri数、凝结核、辐射状况和其他物理量的引入,以及对因子网络输入值的技术处理,明显提高了神经网络对雾尤其浓雾的预报能力,其对能见度在0.4 km以下浓雾预报的Ts评分可达89.5%。模型结果对重庆市区雾的预报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对抚州市1959-2009年大雾天气气候概况及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大雾年平均日数冬春季多、夏秋季少,大雾主要集中在10月到翌年4月;大雾区域分布极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山区谷地多平原少;大雾日数随着年代的推移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平均以1.8d(/10a)的速度减少;大雾日数存在3-6a、12-15a和19-22a的周期变化;大雾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02-07时是大雾多发时段。当气温为0-10℃、相对湿度为85%-95%、风速为0-3m/s、气压为1005-1 015 hPa时,出现大雾的频率最高。一年中以辐射雾最多,占77.5%;其次是平流-辐射雾,占17.4%;平流雾仅占5.1%。  相似文献   

16.
粤西沿海海雾天气气候特征及微物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峰  王晶  张羽  张书文  陈苗彬 《气象》2012,38(8):985-996
利用粤西12个测站2000-2010年常规气象资料及2010年3月湛江东海岛一次海雾过程观测数据,分析了粤西沿海海雾发生的天气气候特征以及湛江东海岛海雾的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粤西沿海年均雾日数呈西部(17.8d·a^-1)〉东部(7.7d·a^-2)〉中部(3.5d·a^-1)的特点;年际变化差异明显,除2008年外呈逐步升高趋势;年雾日数冬、春季多,夏、秋季少;一天中海雾大部分出现在02:00—08:00,这一时段雾生成的平均概率为50.8%;最多持续时间在1-3d内。海雾生成的综合气象条件主要为:气温15.025.0℃、3小时变压-3.5-2.5hPa、温度露点差0.0-2.0℃、多发风向为NNE-ESE或静风,风速≤7m·s^-1。成雾的天气形势可以分为高压型、低槽型、冷锋型、静止锋型和鞍型或均压场型5类。雾过程中各阶段能见度变化及雾滴谱分布差异较大,平均雾滴谱分布符合指数递减规律,谱型大体上呈“单峰”结构,整个滴谱明显偏向小滴一端,雾滴谱径主要出现在2~10μm。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AWOS)、机场风廓线雷达、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2015年1月14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一次严重影响航班运行的大雾天气背景、温度、能见度、层结条件等。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是在高空暖高压脊,低层干暖的东南风稳定维持,近地层处于地面冷高压底后部的冷湿气团控制的环流背景下形成的,上暖下冷的层结条件有利于逆温层的建立和维持,为大雾提供了必要条件。此次过程乌鲁木齐以西的北疆沿天山一带均为大雾天气所覆盖,大雾天气的范围大,厚度厚,且大雾期间各站的温度日变化很小,湿空气长时间维持饱和状态,也是乌鲁木齐机场大雾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辐射雾的大气边界层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ADAS对一次连续5天辐射雾进行探测,获得了辐射雾生消过程中的温度、湿度、风场等要素的垂直分布。通过对这些资料的详尽分析,讨论了辐射雾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逆温层对雾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雾又对大气边界层中的温、湿、风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