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分析对流层中低层500、700、800hPa标准等压面的能量场与台风暴雨落区及其增幅的关系,发现台风未来12~36小时的暴雨落区与当前500hPa层台风中心附近的高能系统相对应,特大暴雨发生前在850~700hPa层之间存在一个中尺度的对流不稳定系统与500hPa台风中心高能系统相对应。  相似文献   

2.
分析对流层中低层500、700、800hPa标准等压面的能量场台台风暴雨落区及其增幅的关系,发现台风未来12-36小时的暴雨落区与当前500hPa层台风中心附近的高能系统相对应,特大暴雨发生前在850-700hPa层之间存在一个中尺度的对流不稳定系统与500hPa台风中心高能系统相对应。  相似文献   

3.
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路径及降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对0814号强台风"黑格比"移动路径及其造成的暴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西太平洋副高强盛、稳定是台风路径趋势稳定少变的主要原因.低层台风中心附近正涡度长轴方向能较好的预示台风未来的移向.低层水汽辐合、高层辐散的强烈上升运动对台风暴雨的产生十分有利.高能舌和能量锋区与强降水区和降水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0509号台风"麦莎"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移动路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就0509台风“麦莎”登陆后对山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509台风登陆后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南气流的引导下,沿120°E线向北偏西方向移动;暴雨主要产生在高能(湿)舌附近及高能轴线左侧和台风移向的右前方;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和梯度最大的区域重叠处与强降水落区对应较好;强降水云系位于台风中心的右前方。  相似文献   

5.
张学敏 《气象》1981,7(9):2-3
引言 台风暴雨预报,主要是解决暴雨落区和暴雨强度的预报。台风是高温高湿的热带天气系统,它控制的地区为高能区,而高空槽后、冷锋后干冷空气控制区为低能区。对台风暴雨来说,它是台风能量释放的一种外在表现。那么,暴雨落区与能量场有怎样的关系?暴雨强度与能量强度关系如何?这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讨论的方法是分析500毫巴等压面图上的能量分布与台风暴雨区和暴雨强度的关系,能量采用简化公式T_t=T 2.5q(℃)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6.
2008年盛夏吉林省两次暴雨天气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对2008年7月15—16日和7月31日-8月1日吉林省两次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产生这两次暴雨(以下简称第一场和第二场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两次暴雨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场暴雨是受副高后部的华北气旋东北上影响;第二场暴雨是受“凤凰”台风登陆减弱,其水汽北上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1002号台风对四川盆地大暴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逐日NCEP再分析常规观测资料、逐小时自动站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0年7月14—1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重点探讨了台风活动对大尺度环流背景、西南低涡形成与维持、水汽及能量输送的作用。结果表明:(1) 本次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台风、西南低涡等多个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下发生的;(2) 台风环流东侧偏南气流和副高西侧偏南气流长时间的融合贯通,一方面有利于“鞍”型场大尺度环流背景稳定和低层西南涡的发展及维持;另一方面两支气流叠加构成输送带,将低纬大量水汽和热量向暴雨区上空输送,有利于暴雨区上空水汽的积聚及形成高能不稳定区;冷暖空气交绥于暴雨区,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大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8.
楼茂园 《气象》1993,19(3):7-12
利用高空资料、地面资料和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发生在浙江中北部的9012台风倒槽暴雨的机制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台风倒槽的结构和暴雨的环境场。并进一步研究了产生暴雨的中尺度暴雨云团及其周围的垂直气流分布与地面降水的对应关系。对暴雨云团所对应的高、中、低(地面)层系统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2年8月2~3日高空、地面常规资料以及FY-2D卫星云图,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卫星云图等方面探讨2012年10号台风"达维"对日照"08.03"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次台风暴雨是由"达维"气旋性涡旋自身动力上升造成的。强降水主要发生在高能舌附近和台风移向的右前方;水汽通量中心区、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影响区、垂直速度强上升区对应强降水区;日照上空强烈的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十分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台风"达维"的不对称结构是强降水出现在日照的重要原因,强降水云系位于台风移向的右前方,TBB、OLR低值中心对应强降水中心。  相似文献   

10.
着重分析了“96·7”新疆大暴雨过程中,大气高能区及层结不稳定区与强降水中心的时空分布关系。结果表明上游高潜能不稳定大气东移后,在适当的天气形势下,在中天山一带引起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和加剧了暴雨天气。高能区大范围长时间的维持,为这次暴雨天气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大尺度环流形势为能量的汇聚与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2008年8月1日吉林省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卫星云图,对2008年8月1日吉林省大范围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暴雨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受“凤凰”台风登陆减弱其水汽北上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西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观测、卫星云图以及tBB等资料,对比分析2007年8月8—9日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与2006年6月2—3日一般暴雨云团之间发生发展环境场的差异。结果表明:暴雨云团发生在对流层低层切变线中,高层急流人口区的右侧;MCC的发生,低层除了有中尺度低涡外,还有台风的影响。MCC对高温高湿能量的需求比中尺度暴雨云团更高,要求高能舌范围更广、更深厚,对流不稳定区范围更大。MCC发生在高层南亚高压北侧的反气旋环流与低涡耦合的强烈上升运动区,中尺度暴雨云团则发生在急流人口区的右侧与低层切变线耦合产生的次级环流上升运动区。  相似文献   

13.
台风活动与陕西极端暴雨的相关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利用1970~2003年35年间出现在陕西的极端暴雨与近海台风活动的资料,对其进行时空分布统计分析和天气学、动力学诊断以及卫星云图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相关率接近87%;7、8两个月台风影响最为显著。与华北、东北地区比较,陕西的极端暴雨以远距离影响的台风活动为主。影响台风有两类,一类是台风在台湾岛附近登陆或以北海域活动的,其水汽、能量主要以850hPa层输送尤为明显,这类台风云系与暴雨区之间的晴空区明显。另一类是台风在海南、广东或广西一带登陆或移动,该类水汽、能量主要以700hPa层输送最为显著。当台风在125°E以西,且在13~33°N的范围内活动时,该类台风活动对陕西的强降水作用明显,是造成陕西极端暴雨的一个重要的因素。300hPa高空急流的先兆性对陕西极端暴雨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影响台风的位置与影响云系对极端暴雨落区预报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利用1小时间隔的红外卫星云图及1小时降水量结合常规天气资料,分析了1993年8月4-5日鲁西、鲁南特大暴雨的云团特征,云团产生、发展、减弱、再生和暴雨落区与能量场的关系。另外还分析了云团云顶温度与降水的关系。展示了卫星云图与常规天气资料相结合,在短时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陕南两次罕见的特大暴雨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世发  王俊  周军元  孟明霞  程路  周丹  高丽 《气象》2001,27(10):28-32
通过对陕南两次特大暴雨发生时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特征、卫星云图演变实况、地形特征等综合对比分析认为,这两次特大暴雨都是由副热带高压外围的SW气流输送大量水汽和不稳定能量,配合高空槽、切变线和低空急流影响产生的,冷锋或夜晚对流发展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对流。特大暴雨产生在中低层对流不稳定、高能舌和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地形抬升和嗽叭口地形效应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9608台风低压造成的河南省大暴雨过程的特点,影响系统,物理量及中尺度云雨团等方面的分析指出:登陆台风的大暴雨过程是地形及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及恰当配置的结果暴雨中心的产生与环境场对流不稳定能量积蓄爆发和“V”地形引起反向气压梯度力有关。同时还提出了加密红外卫星云图的云顶温度与降水经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9216 号台风登陆后的云系结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GMS卫星云图资料和物理量诊断场资料,分析了9216号台风的云系结构及其在登陆后发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9216号台风云系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台风和高、低空环境流场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由9216号台风造成我国沿海罕见的风暴潮及大范围暴雨,与强大的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的辐散气流及其东侧的强低空急流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1522号台风"彩虹"影响过程中清远地区的暴雨产生机制,利用高空常规气象资料、FY2E红外云图、区域加密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应用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台风"彩虹"的移动路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卫星云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副高和低空急流的作用十分显著。低空急流生成于热带气旋右侧,不断将低层高能暖湿空气向暴雨区输送,是暴雨区低空不稳定层结的建立者和维持者,再加上多支低层气流辐合,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条件。另外,台风牵引西南季风北上,螺旋云系源源不断北上影响同一区域是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麦德姆”台风影响招远的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从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和雷达图等方面分析了由"麦德姆"台风引发的招远地区暴雨成因。结果表明:此次降水是由西风槽、副高边缘的暖湿气流和台风倒槽的共同影响造成的;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大值区重叠与强降水的落区一致;高能的不稳定层结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能量;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模式预报落区相似,实况落区有明显差异的两次持续性暴雨过程,重点探讨了环流背景、环境场条件、云图特征、地面观测资料演变与强降水落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分析实况探空资料中副热带高压形态、脊线位置及其与中低纬度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开始前卫星云图特征,可以判断影响系统移动速度,修正模式形势预报,订正模式强降水落区。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时空密度相对高的卫星云图和地面观测资料,追踪暖湿气流中具备抬升条件的位置及其演变趋势,可以判断1~3 h内云团的生、消、发展及移动路径,有助于从短时临近预报角度确定1~3 h的强降水落区,订正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