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气候变化的角度看,2007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无论从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是到人们的切身感受,或者到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问题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2007年都将当之无愧地成为"气候变化年"。  相似文献   

2.
为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提供的全球气候模式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IPCC自1990年到2007年的4次评估报告都进行了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唱主角的一直是全球气候模式.从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到气候变化影响和对策评估研究,全球模式起了主导作用.因此,关注全球气候模式预估动态对第五次评估报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3.
媒体扫描     
<正>《环球科学》创刊100期2014年4月在美国最长寿的杂志《科学美国人》2015年迎来170岁华诞前,其中文版《环球科学》本期迎来百期。编辑部在梳理100期内容时,找出了若干"关键词",其中"气候变化"排在"基因测序"之后位列第二位。该刊2006年第10期,以"给地球降温"为题目,给出专题文章。2007年第9期,又一次邀请IPCC的5位气候评估专家撰写相关文章。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该杂志不仅仅是关注气候变化本身,还延伸到全球变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引起水热条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人们采取不同措施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各种影响。为了清楚地认识气候变化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以及适应措施,利用《中国农业统计年鉴》1980-2007年资料和1961-2007年全国逐日平均温度观测数据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暖,粮食作物种植比例变化明显。小麦种植比例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波动大;水稻种植比例变化南北方反向,且变化幅度趋缓;玉米种植比例持续增加,增幅加大。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均以2000年为分界点,呈现不同增减趋势。而作物熟制、复种指数也发生明显变化,种植北界持续北推。黑龙江地区大面积扩种水稻,原来的玉米优势种植区为水稻所替代。  相似文献   

5.
2007年全球气候变化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07年全球气候变化报告为基础,结合全球其他气候资料,总结了2007年全球的气候变化特征:2007年北极海冰面积为有记录以来最低,导致加拿大西北航道有记录以来首次贯通;南极臭氧空洞相对较小;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拉尼娜发展;世界许多地方发生破坏性洪水、干旱和风暴。  相似文献   

6.
2007年全球气候变化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07年全球气候变化报告为基础,结合全球其他气候资料,总结了2007年全球的气候变化特征:2007年北极海冰面积为有记录以来最低,导致加拿大西北航道有记录以来首次贯通;南极臭氧空洞相对较小;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拉尼娜发展;世界许多地方发生破坏性洪水、干旱和风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鄂尔多斯市11个站点47年(1961-2007年)暴雨资料进行统计,从鄂尔多斯市暴雨的地理分布及年际变化,分析得出鄂尔多斯地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气候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据日本气象厅网2007年2日6日报道,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07年2月2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IPCC第1工作组员会议上,发布了IPCC第4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其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的风险、挑战与决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2009年年底国际社会将在丹麦哥本哈根达成最终气候协议日期的临近,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各种场合、各种组织争相露脸、展示贡献的必议话题.2009年3月,由国际上10所研究型大学组成的国际大学研究联盟主办的"气候变化:全球风险、挑战与决策"国际科学大会在丹麦召开,大会邀请了来自近80个国家的2500多名代表参加,包括政要和知名科学家.代表们广泛交流了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气候变化问题,明确了科学界给决策者采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措施提供的支持.会议综合报告已于近日编写完成,将于2010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完成的国际气候变化科学发展态势分析课题的研究结论,兰州大学2003--2007年国际气候变化研究论文总量在全国所有高校中位居第一。  相似文献   

11.
关于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阐述了当前全球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及其引起的气候效应,讨论了气候变化研究中存在的许多不确定性,如未来温室气体的浓度如何变化,未来气候如何变化,以及气候影响的评价问题等.最后,强调了未来气候变化基础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全球性危机,新冠疫情和气候危机在影响范围、效果、原因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可能使两种危机的效果叠加,而二者的不同之处又可能导致应对政策的相互干扰,带来更加严峻的复合风险。文中全面分析了全球面临的新冠疫情和气候危机的复合风险,识别了新冠疫情对全球气候变化适应进程的影响,以及适应在各国疫后绿色复苏计划中的地位。研究表明,目前全球的绿色复苏中较少考虑适应,而绿色复苏为同时恢复经济和增强气候恢复力提供了机会,如果能在绿色复苏中考虑变革性适应,将显著提升社会经济系统对气候变化等冲击的抵御能力与恢复力,实现疫情后更持续和更有韧性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In conventional thinking on climate negotiations, traditional fossil fuel-based economic growth is coupled with carbon emissions, thus mitigation has been regarded as a burden on economic growth. The scarcity within the global emission budget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limate change as ‘global public goods’ have led 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s into a burden-sharing deadlock. However, some recent economics studies suggest that mitigation could actually promote local economic growth opportunities; consequently increasing the incentives for unilateral mitigation actions.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strategies of unlocking the climate negotiations deadlock. Following an explanation of how 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s have led to a burden-sharing game and have become a deadlock, some new ways of thinking (based on the emerging literature) are used to suggest how mitigation could promote local economic growth.Policy relevanceOne policy implication is the need to change the current mindset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 negotiations. The current framing of burden-sharing can be abandoned in favour of opportunity-sharing. This more positive approach will stimulate progress on climate action. Therefore, green growth should be situated at the heart of post-2020 climate change regime. A new two-track architecture is proposed for achieving the transformation as a combined top-down and bottom-up approach. A lower legally binding target based on equity principles of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CBDR) could form a more politically realistic and inclusive basis for participation. To complement this, a green growth club would promote a higher voluntary global ambition and accelerate mitigation.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暖毋庸质疑。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再次证实,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由此引发风险越来越明确,而人类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证据也越来越确凿。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共同的任务。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一直非常重视气候变化。2007年,国务院成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自此,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管理、有关部门和地方分工负责、智库机构有力支撑、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形成,并逐步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放入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中。随着对全球气候变化认知的深入,气候变化对中国中长期发展及战略部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也将成为中国中长期发展必须考虑的一部分。应对气候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力推绿色低碳安全发展应是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同时,对外需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对内更需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全民意识。  相似文献   

15.
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完成了历时4年的德班平台谈判进程,达成了以《巴黎协定》(简称《协定》)为核心的一系列决定。《协定》确立了一种全缔约方参与,以“自主贡献+审评”为中心,全面涉及减缓、适应及其支持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模式。这一模式在继承《公约》原则的基础上,明确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的责任,通过国家自主贡献的方式充分动员所有缔约方采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促进可持续发展。《协定》还鼓励除缔约方外的其他主体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进程,鼓励市场和非市场机制的加入,动员资金流向绿色低碳领域。在制度安排上,《协定》体现了激励、透明、非对抗、非惩罚性的特点。《协定》的达成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传递出全球推动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信号。然而由于《协定》全面平衡了各方的利益,在未来的遵约细节和实施落实方面将会有更多的难题,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尤其是发展中大国。  相似文献   

16.
The feasibility of green growth is studied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As carbon emissions are easier to quantify than many other types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it will be possible to reach a more definite conclusion about the likelihood of green growth than has been possible in the long-standing historical debate on growth versus the environment. We calculate the rate of decoupling between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and GHG emissions needed to achieve internationally agreed climate targets. Next, eight arguments are considered that together suggest that fast decoupling will be very difficult. Subsequently, we examine the main lines of research used by proponents of green growth to support their viewpoint, including theoretical arguments, exercises with 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s, and studies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It will be concluded that decoupling as a main or single strategy to combin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ims should be judged as taking a very large risk with our common future. To minimize this risk we need to seriously consider reducing our dependence on growth. This requires a fundamental change of focus in both economic research and policy.

Policy relevance

Currently, green growth is the only strategy of mainstream economists and policy makers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such an exclusive focus is very risky due to the scale of the challenge and the existence of various barriers to the fast decoupling of GHG emissions from economic output. It seems that the only option to combin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objectives is reducing the dependence of our economies on growth. Finding strategies in line with this requires a fundamental change of focus in both economic research and policy.  相似文献   


17.
《巴黎协定》第6条建立的两种国际碳市场机制受到广泛关注,将在2020年后的气候制度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文中识别了覆盖范围、交易指标类型和管理模式等3个构成国际碳市场机制的关键要素及其不同设计选项,并以此为基础阐明国际碳市场机制的基本形式。梳理并识别谈判中有关国际碳市场机制的焦点问题及其不同规则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参与国际碳市场机制的机遇和挑战。结合中国气候融资、提升减排力度、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和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内在需求以及国内有关市场机制的现有能力,分析提出两种国际碳市场机制在中国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前景及其所需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纵深并拓宽气候适应国际合作,是《巴黎协定》增强适应行动的主要内容,是“后巴黎”时代延续全面适应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地调研和梳理主要国家/集团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机制以及全球气候适应国际合作重点领域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近年来开展的政府间交流机制,双、多边合作机制,国际组织合作以及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的南南合作等适应气候变化合作重点工作,总结出资金缺乏、合作渠道多元化不足、国际合作模式亟待深化以及“后疫情”时代经济绿色复苏的挑战是中国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后巴黎”时代,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深化气候适应国际合作将落脚于深度参与全球气候适应治理机制的建设、深化与全球适应中心的合作、探索气候适应国际合作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以及进一步开拓跨国对标城市间的适应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