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中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研究的回顾和发展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是大气科学中发展最迅速、成就最显著的一项大气探测技术和新兴的分支学科。目前 ,气象卫星已经成为地球大气探测系统中的主要成员 ,而卫星气象学则正在覆盖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主要方面。文中从 3个方面综述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 30多年时间内 ,中国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重点介绍了中国的极轨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射、运行状况和主要技术指标及发展史。 (2 )气象卫星遥感原理和方法等方面的主要成果 ,重点评述了大气温湿廓线遥感反演、云特性反演、气溶胶特性反演、降水反演和云迹风生成等 5个方面的主要成果。 (3)气象卫星资料应用研究成果 ,主要包括气象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在数值预报中的应用和在气候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此外还包括同化和气候监测与预测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肖稳安  荆其一 《气象》1978,4(4):22-25
1977年7月14日,日本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这颗卫星是按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的要求而发射的。世界气象组织计划在七十年代共发射五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加上已在工作的两颗极地轨道卫星,构成对全球大气的观测网(图1)。到目前为止,已有四颗卫星进入轨道。这四颗卫星是:同步气象卫星(SMS-1)和(SMS-2);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GOES-1)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前三颗卫星是由美国在1974年5月,1975年2月,1975年12月发射的。其中SMS-2和GOES  相似文献   

3.
气象卫星是应用卫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作用最大、效益最显著的卫星之一。据统计,美国每年用于气象卫星的投资2-3亿美元。而由于气象卫星改进了天气预报质量,每年减少因灾害性天气给农业造成的损失就达50亿美元。在气象卫星出现之前,气象部门仅仅依靠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观测站网监视天气,在占有地球面积70%的海洋上,以及人迹罕至的高原、沙漠和两极地区,几乎没有气象资料。气象卫星出现之后,它能自上而下俯视地球大气,提供了全球范围内均匀一致的资料。其时间分辨率已达到每半小时一次,其空间分辨率已达到表面图象观测Ibm,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NOAA卫星HIRS探测器监测东亚地区辐射收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大气系统的辐射收支是描述地球和宇宙空间能量交换的重要参量,也只有从卫星平台才能直接观测大气顶的地球-大气系统的辐射收支。目前,长期的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序列资料是从美国NOAA极轨业务气象卫星的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计测量中计算的,精度不能满足气候监测的要求。本文根据美国NOAA卫星高分辨率红外大气探测器(HighResolutionInfraredSounder,缩写为HIRS)测量资料,研究了从中推算地球大气系统辐射收支的方法,并对计算出的1991年1月份东亚地区的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各参量、白天和夜间射出长波辐射差别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计算的辐射收支分量,能揭示云和地球-大气系统的辐射分布特征及其分布细节,是进行区域气候研究的有效资料。  相似文献   

5.
大气重力波是地球大气层中广泛存在的重要大气动力学扰动,研究其分布和变化规律对理解大气物理、大气结构以及大气动力学等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大气重力波探测手段,如雷达和探空气球等,均存在探测时间短、有效探测高度低等缺点,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掩星观测具有全天候、低成本、高精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大气探测和研究,为研究区域或全球重力波变化和活动特征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本文利用中国第一颗搭载GNSS掩星设备气象卫星——风云3C (FY-3C)获得的掩星数据,反演得到2014年8月—2016年12月大气温度轮廓线,并首次估计重力波参数分布,分析了重力波参数的时空变化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陆季节性对流导致冬夏两季的重力波势能强于春秋两季,赤道对流作用导致赤道区域重力波强于两极,夏季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重力波活动频繁,冬季北半球中低纬度区域重力波活动频繁.重力波随着高度的上升,势能逐渐下降.另外,地形是低层大气重力波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6.
1960年4月1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开辟了太空观测地球大气的新时代。31年来,世界气象卫星事业有了很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气象卫星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气象卫星资料分析应用迅速扩展。在今后若干年内,这两个方面还会有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张凤英  马霞麟 《气象》1987,13(2):22-25
气象卫星垂直探测资料在国外已广泛用于数值天气预报中,本文介绍了由气象卫星垂直探测资料反演大气温度廓线的方法及回归反演系数的计算。最后给出了利用NOAA-7 TOVS资料反演大气温度廓线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与常规探测温度的比较表明:绝对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在各等压面上大致为2—3℃。  相似文献   

8.
陈洪滨  林龙福 《大气科学》2003,27(5):894-900
为了能在静止气象卫星上实现微波被动遥感探测大气温度廓线,并保持一定的地面空间分辨率(如视场小于60 km),就需要使用高频微波及大天线.欧洲和美国下一代静止气象卫星上都已考虑采用118.75 GHz附近通道.为了充分了解118.75 GHz附近通道遥感反演温度廓线的能力,为仪器研制及今后资料的解释反演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作者开展了采用118.75 GHz附近六个通道遥感反演大气温度廓线的数值模拟研究.统计反演的数值试验表明,118.75 GHz附近六通道对温度垂直分布有一定的遥感反演能力;温度反演较好的层次对应于权重函数峰值所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业务气象卫星,具有对地球表面进行频繁观测的能力。这些资料一旦加以校准,并与地球资源卫星、其他科研卫星以及地面观测相结合,就可以估算一些地面特征参数,例如地面反照率、热量平衡、地表温度、沙尘、云盖甚至土壤水份等。从卫星观测资料来估算地表特征参数的物理基础是,卫星观测到的晴空太阳反射辐射主要依赖于地表特征这一事实。然而,在某些波段范围内,大部份反射辐射来自端利散辐和气溶胶散射。因此,用空间探测来估算地表特征参数时,必须进行云和大气效  相似文献   

10.
吕越华  巢纪平 《大气科学》1981,5(2):145-156
应用郭晓岚的辐射通量计算格式,本文设计了一个二维能量平衡的气候模式,用此模式计算了地球大气、火星大气和金星大气中的温度分布。理论结果和观测接近。  相似文献   

11.
邱康睦 《气象》1986,12(6):27-29
一、前言 气象卫星遥感地面特征的资料处理中,反滨海面温度的关键环节是筛选晴空区和大气削弱订正。为了保证海面温度反演中大气削弱订正的效率和精度,资料处理中必须提取和引用大气状态的实时信息。但是海洋上大气温度和湿度廓线的常规探测资料就更难  相似文献   

12.
极轨气象卫星TOVS资料微机处理系统简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极轨气象卫星大气垂直探测(TOVS)资料微机处理系统可实时接收处理TOVS/HRPT资料,生成空间分辨率约75(或50)km的大气温度和湿度廓线、位势高度、热成风、大气中水汽总含量、射出长波辐射(OLR)、臭氧总含量等大气参数以及TOVS水汽图象等产品。其中,大气温度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K,大气湿度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由于气象卫星覆盖范围广,观测频次多,因此,TOVS产品可弥补海洋、高原、沙漠等地区常规探测资料之不足。  相似文献   

13.
《气象科技》1979,(1):9-9
美国第三代极轨气象卫星泰罗斯-N系列8颗卫星中的第一颗,已在1978年10月13日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用宇宙神—5火箭发射。泰罗斯-N是目前美国最先进的气象卫星,其观测项目大大超过了以往发射的气象卫星,观测精度也大有提高。它的工作任务是观测大气温度、湿度、地表温度、云量和洋流,收集降雪、降雨和日辐射资料。并处理  相似文献   

14.
利用NOAA极轨气象卫星的AVHRR资料,研究了海南岛干、湿两季在无云情况下的下垫面短波反射率、植被指数、下垫面温度和射出长波辐射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较详细地了解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下垫面状况。  相似文献   

15.
张青山 《气象》1982,8(11):38-41
气象卫星拍摄的云图含有大量关于大气和地球表面的气象信息。然而,在成像和传输过程中,由于运载器姿态的变化,传感器的非线性,地球自转,光照条件,大气扰动,信道噪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景物在云图中失去了本来的面目。只有经过图象处理,才能从中分析识别出更多的信息。云图的增强处理是图像处理的一个方面,它是利用图像增强技术把云图中有用的部分突出出来,使之清晰可辨,消弱或去掉那些无关或有害的内容。例如,对静止气象卫星云图进行多图像增强,可以获得云层运动的矢量场,将台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显示出来。 云图图像增强包括;(1)对比度增强,(2)图像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气象卫星上的辐射仪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属成象仪器,一类属垂直探测器。通常的成象型仪器工作在大气吸收很弱的那些波长,从而可以得到受大气衰减影响很小的下垫面(陆地、海洋、云顶)图象。TIROS-N 系列上的改进的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可见光和红外通道(分辨率为1.1km)和欧洲静止气象卫星(Meteosat)辐射仪的可见光通道(星下点分辨率2.5km)和11μm 红外通道(星下点分辨率5km)均属这类仪器。垂直探测型仪器所使用的波长与前一类仪器的不同,这类仪器工作在这样的波长:它使仪器所测量的辐射,大部分是由大气本身发射的。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和臭氧之类成份的浓度为已知,则由这些气体发射的辐射就可用来估计大气的温度;而反映水汽  相似文献   

17.
骆继宾 《气象》1982,8(3):27-28
气象卫星开创了气象观测的新纪元 从1960年4月1日第一颗气象卫星上天以来,已经22年了。在这段时间内,由于卫星、遥感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气象卫星有了很大的发展。极轨型(又称太阳同步)卫星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从单纯提供低分辨率云图照片,到高分辨率云图照片,进而能定量地观测多种气象要素和大气特征;准静止型(又称地球同步)气象卫星的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气象卫星已从单纯的观测天气,发展到能收集和传递大量的气象情报、资料,在气象通信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计划的目的是改善强风暴的探测和预报技术。将着重应用地球同步卫星,同时也应用低高度的极轨卫星、飞机和雷达等。一、目前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SMS)的时空分辨率对强风暴的研究是有用的。进一步的发展将放在温度与湿度的反算方面(红外技术与微波技术)和大大提高时空分辨率与辐射仪的灵敏度。预定1979年发射的对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Ⅳ(GOES-D)将载有取代可见光和红外自旋扫描辐射仪(VISSR)的大气探测器(VAS),它除了摄像外还可给出温度与湿度垂直廓线。还预定1980年发射风暴卫星(Stormsat),它着重探测强风暴与  相似文献   

19.
卫星气象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柏林 《气象》1987,13(5):3-8
本文讨论了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展望,以及在未来十几年内气象卫星可能提供遥感信息的前景。由于卫星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遥感信息将会对于气象及有关学科的发展有所推动,本文预期了它对于天气预报、气候与长期预报、大气探测(包括云雨)、大气污染、海洋环境及陆地冰雪研究的促进效果。气象卫星遥感提供了地球环境综合性研究的可能性,本文也讨论了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最后,概述了我国卫星气象事业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20.
气象卫星观测的射出长波辐射(OLR)资料为天气学和气候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和工具,在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和海气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天气分析预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低纬度地区应用更为广泛。由于 OLR 主要决定于云顶温度和下垫面温度,可以反映出大气和海洋的大量信息,能分析出有关的大气和海洋状况与变化,所以近年来在 OLR 资料的应用方面已取得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显然,对这方面的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