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4年夏季的天气及预测试验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简要介绍了2004年夏季的主要天气过程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4年汛期预测的结果.总体上看,2004年夏季江淮流域的降雨分布较均匀,没有造成大江大河及大范围的洪涝,中高纬度典型的梅雨环流形势没有完全建立,西风槽活动频繁.夏季最强的一次降雨过程(7月15~20日)是高空低压槽前的持续性暴雨.2004年夏季华北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多,多为低槽冷锋造成;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明显偏多,8月登陆浙江、福建的2个台风破坏力较大;江南和西北都出现了较强的高温天气,江南和新疆的高温分别为副高和大陆高压造成;9月2~5日川东和重庆的降雨与低涡在该地区的稳定维持有关.从汛期实时降水预测结果看,预测系统对6~8月江淮雨带及其暴雨中心的预测较为准确,对大范围的雨带无漏报和空报.而对华北地区降雨而言,预测评分要低于江淮梅雨,这可能是因为模式中的物理过程,特别是降水的物理过程未能完全准确反映华北地区的情况.要提高华北地区降雨的预测水平,今后应继续开展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2006年夏季主要天气系统及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简要介绍了2006年夏季的主要天气过程和形势。2006年夏季我国华南地区出现严重洪涝,淮河流域、东北大部、河套西部降雨异常偏多,而长江流域降雨偏少。6月造成华南地区强降雨的影响天气系统为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7、8月则为台风。2006年的梅雨期在典型梅雨常见的中高纬度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均未建立,中高纬度高压位于贝加尔湖以西,低纬度副高位置比气候平均稍偏北。华北地区的暴雨过程多为低槽冷锋造成。东北地区多低涡活动。2006年夏季登陆我国的台风偏早、偏多、偏强,特别是4号台风“碧利斯”和8号台风“桑美”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西南地区的高温日数异常偏多,四川、重庆出现了特大伏旱,华北地区的高温日数偏少,但也出现了持续闷热天气,江南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数也偏多,东北基本未出现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3.
2003年淮河洪涝与西太副高异常及成因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分析了2003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副高总体偏强、偏西,长时间在24 °N南北2个纬距范围内摆动,导致淮河流域30多天的连续强降水.并对2003年淮河洪涝与西太副高异常及其成因作了初步分析:(1) 南半球中高纬的冷空气活动、90 °E附近越赤道气流偏弱和赤道辐合带偏弱、偏南是造成淮河流域雨带稳定和降水集中的重要原因;(2) 6月下旬~7月上旬亚洲极涡偏强和冷空气活动可能是淮河流域出现强降水又是副高位置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3) 由高低空急流耦合在淮河流域产生持久的上升运动是淮河流域强降水的主要物理机制;(4) 地表潜热释放是使副高加强和维持的主要热力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
据1991年特大洪涝过程的物理分析试论江淮梅雨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1991年江淮梅雨为个例,通过对特大洪涝形成过程的物理分析,就梅雨预测问题提出了一些认识。分析表明,1991年江淮流域较长梅雨期内所发生的3场大暴雨是很有代表性的,它们是大气环流季节转变不同进程中的产物,因而具有不同的环流背景和降水性质,且在洪涝的形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据此,我们提出了江淮梅雨的3个模型,指出应在由春夏之交到盛夏这个较长时期内分阶段地考虑梅雨预测。另外还指出,确定雨带的落区,不但应强调副高和东南季风活动对雨带南北进退的作用,而且也要注意西南季风的活动会导致雨带东西向的摆动。最后,就旱涝形成物理过程的诊断研究在旱涝模式预测方法中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2003年夏季异常天气与西太副高和南亚高压演变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4  
通过入梅前后东亚环流与多年平均的对比,表明2003年夏季我国东部旱涝分明、长江以南高温少雨、淮河流域持续多雨、强降水过程频繁等特点是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活动特征有关。该年副高偏强、位置异常偏西,垂直结构呈现较强的动力性特征,即低层为辐散下沉运动、高层为辐合,脊线随高度向北倾斜。副高西北侧的梅雨锋区强,且风切变明显。动力和热力诊断结果表明,200 hPa南亚高压脊线以北东传的负涡度平流产生的辐合下沉运动,有利于对流层中下层副高的加强西伸。500 hPa副高西北侧的雨带位置与对流层上层副热带急流的位置和东伸的南亚高压对应。高层西风带和南亚高压的动力作用也会引发副高短期的东西振荡。降水区对流层高层产生的潜热释放,使副高西北侧加热率垂直方向的非均匀分布增加,导致了副高加强西进。热带天气系统的活动,对副高维持和加强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西风带、副热带和热带系统相互作用,动力和热力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了该年副高及其所带来的天气异常。  相似文献   

6.
7月是我国盛夏月份,高温多雨是本月的主要特点。今年梅雨结束较迟,7月份雨带先稳定在长江中下游,后北抬至淮河流域,汉水、黄河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汉水流域多暴雨,洪水成灾。江南南部至华南及华北地区少雨、高温、伏旱。 一、天气概况 本月华北、华南、江南南部以及西藏、川西高原、云南等地的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2℃,其中云南的元江、西藏拉萨、四川的巴  相似文献   

7.
刘芸芸  王永光  柯宗建 《气象》2021,(1):117-126
2020年夏季我国天气气候极为异常,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73.0 mm,较常年同期偏多14.7%,为1961年以来次多;季节内阶段性特征显著,6—7月多雨带主要位于江南大部—江淮地区,8月则主要在东北、华北及西南地区,致使2020年夏季雨型分布异常,不是传统认识上的四类雨型分布。通过对同期大气环流和热带海温等异常特征分析发现,6—7月,欧亚中高纬环流表现为“两脊一槽”型,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异常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较常年同期显著偏强、偏西,第一次季节性北跳偏早,第二次北跳明显偏晚,且表现出明显的准双周振荡特征;使得来自西北太平洋的转向水汽输送偏强,并与中高纬不断南下的冷空气活动相配合,水汽通量异常辐合区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导致江淮梅雨异常偏多。热带印度洋持续偏暖对维持6—7月西太副高偏强偏西及东亚夏季风异常偏弱起到了重要作用。8月,欧亚中高纬环流调整为“两槽一脊”型,蒙古低压活跃;西太副高也由前期偏纬向型的带状分布转为“块状”分布,脊线位置偏北;沿西太副高外围的异常西南风水汽输送延伸至华北—东北南部,形成自西南到东北的异常多雨带,与6—7月江淮流域降水异常偏多的空间分布有明显不同。异常的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活动是导致8月中低纬大气环流发生调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2008年东亚夏季风异常及其对江淮梅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鲍媛媛  金荣花  赵瑞霞  蒋星 《气象》2009,35(4):34-42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站点日雨量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NOAA OLR资料对2008年梅雨前后及梅雨过程中亚洲季风活动、副高及ITCZ的变化、索马里急流和南亚季风活动特征、亚太地区对流和热源分布特征等进行诊断分析,以揭示梅雨期间季风活动特征的成因及其对江淮入梅、出梅及梅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梅雨期间,季风组成成员复杂多变,无一能占绝对优势,各成员的配置均处于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此长彼消,导致了梅雨期间雨带不稳定,是2008年度梅雨偏少的重要原因.ITCZ影响副高的变化,且超前于副高的变化,对江淮梅雨预报有重要的指示意义.6月初ITCZ突然显著增强,是副高北跳、江淮入梅的重要原因;而中旬后期ITCZ再次北抬并伴随台风登陆,直接导致了江淮出梅.6月初,索马里急流爆发,比多年平均偏早,导致阿拉伯海西南气流北涌、印度季风提前爆发,对江淮偏早入梅有一定作用.索马里急流的维持和消长对江淮梅雨的位置和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印度季风爆发及其后的变化影响印缅季风槽的北抬和其后的位置变化,并通过改变青藏高原南部和孟加拉湾热源的强度和分布,影响西南季风的东传和梅雨雨带.  相似文献   

9.
1980年夏季我国天气气候反常和St.Helens火山爆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群 《气象学报》1986,44(4):426-432
1980年5月18日St.Helens火山大爆发,大量火山灰喷入平流层,围绕北半球中纬度带飘浮。在30°N以北我国东部各站晴空直接辐射量(S)从6月上旬开始异常偏低,夏季S达到近二十余年来的最低值,夏季中纬度S的经向梯度异常增大;相应地,西太平洋副高及北侧的季风雨带在7—8月异常偏南,形成了我国严重的北旱南涝以及江淮冷夏等反常天气气候。本文现就此作物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辜旭赞 《气象科技》2006,34(2):170-174
对T213 L31再分析模式大气,在等熵坐标系上对天气学大尺度凝结函数降水、水汽通量散度降水做了诊断计算;同时,对整层对流不稳定性降水和气块(团)湿不稳定降水做了理想设计与诊断计算.对2003年7月江淮梅雨锋暴雨的计算与分析表明:两种天气尺度波动的大尺度稳定性降水运动的降水量级较小,都不足以直接形成暴雨;而对流不稳定降水运动可以形成暴雨,却不足以形成大暴雨;只有气块不稳定降水运动,才是梅雨锋上大暴雨的自组织、正反馈的唯一降水机制.研究表明,该江淮梅雨锋暴雨虽然存在着明显的梅雨锋天气尺度降水系统,但充沛的水汽通量和异常高温高湿气团的维持,使得在梅雨锋上发生着的非等熵湿绝热运动及其对流不稳定降水和气块不稳定降水,是(大)暴雨发生的天气学成因.  相似文献   

11.
华风创新自主研发的实景天气采集系统,初步实现了天气实景视频、数据和影像资料的实时回传,可满足电视媒体、网站、移动新媒体等不同媒体需求,并为社会化观测提供有效采集与汇传渠道。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王笑芳  丁一汇 《大气科学》1994,18(2):173-183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北京地区冰雹落区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散度场、涡度场、地面总能量场及相对湿度分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冰雹落区的概念模式,为冰雹落区预报提供了一种依据。第二部分说明了利用北京08时单站探空资料预报强对流天气有无及强度的判断树方法,为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提供了有应用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石永怡  李如彬  张开荣 《气象》2009,35(6):100-108
中国气象频道2006年5月开播,至今不足3年,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气象频道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通过对美国等国家气象频道发展特点的分析,总结了国外气象频道发展的特点,即:集约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以观众为中心的节目设计、以本地化气象信息播报作为频道的重要节目支柱、依托国家气象基础数据和警报自主开发预报预警服务产品以及重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等.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就如何发展中国气象频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变分分析技术在城市气象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旭东  阴俊  梅珏 《气象》2000,26(1):30-34
随着城市气象研究和城市气象服务的深入开展,越工需要分辨率更高、精度更高的观测资料,同时,随着城市气象观测网的不断完善,已能提供较多的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为了得到更完善的气象要素分布场,首先应对这些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客观分析。使用上海市的气象哨、常规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和非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客观分析。使用上海市的气象哨、常规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和上海市的地表分类信息,对变分分析技术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5.
敦煌地区沙尘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敦煌国家基准气候站1951年1月至2009年2月地面观测资料,利用要素时间演变序列分析了近60 a来敦煌沙尘天气的时间演变特征。分析表明,敦煌地区沙尘天气呈明显的递减趋势,20世纪50年代呈高发期,季、月差异显著,呈"单峰型"分布,春季最多,秋季最少。年大风日数减少,平均风速减小是敦煌沙尘天气减少的主要气象原因。并对形成敦煌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进行了环流分型。丰富的沙尘源和地域效应为敦煌沙尘天气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现状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于自动气象观测,但目前我国天气现象观测仍然采用人工目测,本文调研分析国内外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现状,并根据34种天气现象的特征,分别对5类天气现象的自动化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天气现象的自动识别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还探索了一种进行天气现象代码自动识别的方法,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新型技术,在100个天气现象代码中,未来可预见能实现自动编码的代码有63个。  相似文献   

17.
天气预报分析型数据模型及生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分析型数据,增强用户对海量数据的分析能力,是数据仓库技术最核心、最有价值的思想,也是数据仓库在气象领域应用的基础。该文针对天气预报领域数据空间性、瞬变性、物理性和多尺度性等特点,提出了五元组描述的天气预报分析型数据概念模型;总结了生成分析型数据的固定区域统计、划分区域统计、基本天气系统识别和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4种聚集变换,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本天气系统自动识别的滤波-划分-测量算法,探讨了针对气象数据特点的模糊空间关系,定义了进行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的空间模糊产生式规则,并针对空间数据给出了定位条件等扩展。  相似文献   

18.
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中波  仇财兴  唐林 《气象科技》2011,39(6):703-708
利用湖南省境内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结合湖南省中小尺度地面降雨量资料,对催化作业前后日标云与对比云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参数(回波顶高、最大反射率因子、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回波面积等)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后,目标云体雷达回波参数值均增大,约20~30 min后都能达到最强,而对比云增大率比目标云要小;作...  相似文献   

19.
城市供电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张立祥  陈力强  王明华 《气象》2000,26(7):27-31
通过对沈阳市1988、1998年供电量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得出供电量与气象条件显著相关的时段。在提取气象电量的基础上采用非线性风线拟合法得出各时段月供电量与月气温距平、月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定量关系以及日供电量与气温、降水等定量关系,进而根据日常天气预报建立了月、日供电量的预测系统,为电力部门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20.
拓展广西气象影视服务新道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广西气象影视产业目前经营的现状、模式等方面,结合公众对广西气象部门服务工作的评价.来分析广西电视气象节目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瓶颈,提出提升服务水平、提高节目质量的改进建议,在“三网融合”信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找到电视气象节目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