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亚下垫面热力异常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和强弱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我国南方逐日降水资料及逐月温度资料,采用Mann-Kendall 突变检验方法,并计算极端降水的GPD(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重现值,讨论了气候变暖前后我国南方冬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冬季气候变暖的突变发生在1991年前后,且气候变暖后我国南方冬季的极端降水强度普遍有所增加。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一步分析气候变暖前后的环流场特征,发现东亚热带冬季风异常与我国华南、江南地区降水异常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东亚热带冬季风偏强(弱),华南、江南地区降水偏少(多)。气候变暖后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加大,有利于北方的冷空气向南输送。此外, 气候变暖后我国南方地面气温升高,海陆热力差异减小,东亚热带冬季风减弱,有利于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向我国大陆东南部输送,并在东南部形成异常的水汽通量辐合,有利于形成强降水。气候变暖后,中高纬度与中低纬度异常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是我国东南部降水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刘芳 《山西气象》1995,(2):21-22
山西省1994年异常气候概况刘芳(山西省气候资料室030006)1994年我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较往年略偏少。四季平均温度高于往年;干旱少雨雪,夏秋连旱,中南部地区尤为严重;局地性暴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冬季气温异常对东亚季风和高原加热场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绚  李栋梁 《高原气象》2009,28(4):731-737
根据我国618个气象台站的月平均气温、 海平面气压和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资料等, 利用EOF和相关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我国最近32个冬季气温异常特征及其对东亚冬季风和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的响应。结果表明: 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第一空间模态较好地反映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国一致增温的特征, 增温最显著的区域在河套; 第二空间模态则表现了冬季变暖过程中的东北区快西南区慢的反位相特点。冬季气温一致偏高的年份主要出现在1990年代及以后。分析认为, 全国大部分冬季气温的升高主要与东亚冬季风的关系密切, 东亚冬季风强度的整体减弱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升高存在一定的关系, 河套地区和东部沿海气温对东亚冬季风的响应最敏感; 冬季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的增强有利于我国新疆南部、 河套大范围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冬季气温的降低。我国西南地区冬季气温呈现变暖的时间迟于全国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4.
东北和华北东部气温异常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4,他引:11  
汪宏宇  龚强  孙凤华  杨素英 《高原气象》2005,24(6):1024-1033
采用REOF,SVD分析方法,首先指出东北和华北东部气温异常是全国气温异常的第一主分量,进而分析其异常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全区年、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温最大,极端低温较极端高温升高明显。近百年来,全区增温幅度明显高于20世纪全球平均增暖水平。冬季,对流层中、低层上,当纬向西风偏强时,东北和华北东部易高温;而当经向风强盛时,易低温。夏季,气温异常与东北冷涡活动有关;1980年代以来气温显著变暖与对流层中、低层气压场的年代际突变有关。冬夏季气温与东亚冬夏季风、Nino3区海温的关系并不显著,但在1990年代以前,东北夏季低温与El Nino的对应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5.
去年冬季(1989年11月—1990年2月)我省天气特点是:大部分时间气温偏高,异常的冷暖时段交替出现;前冬降水十分稀少,后冬降水明显集中。一、天气概况去冬我省的平均气温:沿海地区为-3—-5℃,大连南端接近0℃,铁岭西北部及抚顺地区为-8—-10℃,其他地区为-5—-7℃。大部地区较常年偏高  相似文献   

6.
山西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6年山西省42个测站的气温及NCEP海平面气压场、500 hPa高度场、全球海温资料,采用EOF、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山西冬季(12~2月)气温异常的时空特征,并从大气环流和海温两方面分析了气温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山西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1960-1980年代中期为偏冷期;198...  相似文献   

7.
吕志红  李强  李晶  侯波  王阳  王丽莉 《气象》2006,32(9):90-94
利用抚顺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分析了抚顺冬季异常偏冷年的气候特征,发现异常偏冷年都有最低气温低于-30℃的冷段,并且气候变暖后,降雪多、积雪深是其主要特征。同时通过分析深层平均地温、太阳黑子活动、大气环流等资料,发现抚顺冬季气温异常偏低一般都出现在太阳黑子峰谷年附近,并与前期3-11月0.8m深层平均地温呈正相关,北半球500hPa冬季欧亚地区距平场为西高东低,东亚槽稳定建立,并且大气环流以大西洋-欧亚E型环流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2006年冬季异常偏暖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分析了2006年黑龙江省冬季异常偏暖是在气候变暖的年代际变化趋势背景下形成的。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东亚大槽偏弱、亚洲极涡面积指数偏小和北半球500 hPa大气环流异常等是造成黑龙江省2006年冬季气温持续偏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气温、冷空气活动、寒冷天数、冻土深度、积雪日数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新疆80年代气候变暖的基本事实,并指出最近10年新疆气候变暖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时间性.冬季气温明显升高,寒冷天数大幅度减少,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居高不下,入侵的冷空气强度减弱,与暖冬有连系的异常天气现象增多.新疆夏季气温有所下降.80年代气候变暖对新疆经济是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正在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这些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和一氧化二氮等,这将使温室效应增加,平均来说,会使地表更加变暖.中国作为全球环境的一个地区,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相似,尤以北方地区冬季变暖明显.那么,江西气候变化趋势如何?冬季气温是升还是降?对农业生产将产生什么影响呢?这一问题已为各有关部门重视.为此,揭示我省冬季气温变化的本质,将为我省  相似文献   

11.
北半球冬季环流异常对我国东北夏季长期天气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北半球14个冬季的500hPa候距平高度场和14个夏季东北地区温度和降水候距平资料,分析了冬季环流异常对次年夏季温度和降水异常的影响,发现北半球冬季环流异常的显著区与冬季大气活动中心或超长波槽脊相联系;与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温度和降水异常关系密切。在El Nino和反El Nino年,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应用1964-1985年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非绝热流量诊断资料,分析我国长江流域异常旱涝的热力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夏季,长江流域大涝年与大旱年北半球大气热力场有明显差异,特别是欧亚大陆呈反位位异常分布,并且,热力差异前期春季不明显,而前期冬季明显,欧亚大陆也呈相反异常分布,这种大气热力场的隔季非同步关系,对旱涝季节预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区出现了持续暖冬的天气气候特点,1993年冬季,这种持续偏暖的形势出现了波动,前冬(11~12月)气温明显偏低。而今年前冬的气候特点又与去年同期形成鲜明对照。气温异常偏高,降水持续偏多,入冬期较常年明显推迟。至12月下旬,北疆大部地区积雪偏薄。今年前冬的两个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全疆气温的异常偏高与降水的持续偏多。1月平均气温和月总降水量11月份,月平均气温,全疆大部异常偏高。北疆大部地区较常年偏高4.3~9.8℃。除伊宁、新源、昭苏的月平均气温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偏高的第二位外,其余各地均…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51-1997年全球海温、风场月平均资料和我国东部地区100个测站的冬季地面气温等资料,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探讨了全球海温异常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的关系。发现赤道印度洋、赤道东太平洋、黑潮区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的关键海区。前期夏、秋季赤道印度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对预测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有一定的前兆意义。且不同关键海区的海温异常在不同季节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温度异常产生影响的区域不同。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青藏高原冬季异常积雪资料对比分析了 1 985年冬季异常少雪和 1 986年冬季异常多雪时期大气环流及热带海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高原冬季多雪与少雪时中高纬度大气环流显著不同。与此同时 ,低纬热带环流及海洋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探讨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东亚冬季风与冬季黑潮海温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冬季黑潮区域海表温度异常与东亚冬季风的相关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异常有密切的联系。当东亚冬季风偏强时,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偏低;反之,当东亚冬季风偏弱时,冬季黑潮区域海温则偏高。其过程可能是东亚冬季风异常偏强(弱)造成了黑潮区域1000hPa气温的明显下降(上升)。而由于黑潮区域海温的变化相对较小.使得黑潮区域的海气温差也发生了显著地增大(减小),从而使得该区域的海洋热通量也相应地增多(减少)。这种海洋热通量释放的增多(减少),造成该区域的海温下降(上升)。  相似文献   

17.
平流层下部气温年际异常的旋转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旋转主成分方法分析了北半球冬季平流层下部月平均气温距平,得到的4个主要的空间分布型,分别表示中纬、低纬的纬向对称异常、太平洋北部暖中心和极区冷中心的异常。还指出中纬异常的时间演变最单调,整个冬季有持续性,年际变化呈现明显的准两年振荡周期(QBD)。  相似文献   

18.
一九九五年异常气象的解析孙福淑,张红,饶维平(吉林省气候资源开发中心,长春130062)1引言1995年我省的气候十分异常,这是继1994年后我省人民再次经受了1995年复杂的异常天气。为了更好地掌握1995年异常气象情况,及时了解其出现时间与范围,...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西南地区云、贵、川、渝四省市95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计算了57年来西南地区春季季节尺度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西南地区春季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干旱的异常环流特征及异常海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7年中国西南地区西部变暖变湿,东部变暖变干;SPEI指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西南地区SPEI指数主模态呈整体一致分布,第二模态呈东西反相分布;对流层低层自西南地区的异常东北气流及青藏高原南侧的异常东风气流不利于源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水汽向西南地区输送,200hPa副热带西风急流异常对西南地区干旱有重大影响,200hPa上西南地区表现异常辐合,配合中层显著的异常下沉运动,容易造成西南地区干旱;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会影响大气环流,进而影响西南地区的旱涝情况。  相似文献   

20.
段升妮  姜智娜 《气象学报》2021,79(2):209-228
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借助大气模式CAM4,分析了北半球冬季不同月份的平均大气对巴伦支海不同振幅及不同季节海冰扰动的敏感性,并考察了中高纬度典型大气模态的分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冬季巴伦支海海冰的减少,会导致湍流热通量异常向上、局地异常变暖及水汽含量的异常升高,且相关异常的强度和范围随着海冰减少幅度的减小而减弱。这种局地响应会通过大气环流调整扩散开来,产生远程影响。具体地,冬季大气环流与欧亚地面温度异常对于不同幅度海冰异常的响应是非线性的,且在不同月份也呈现出不同特征。秋季巴伦支海海冰减少虽未引起局地显著的温度异常,但欧亚大陆温度及环流场异常响应的强度更强、范围更广,这表明秋季海冰可以独立地对冬季中纬度大气产生影响。此外,冬季不同月份西伯利亚高压强度、位置对巴伦支海海冰减少的响应是不同的,北大西洋涛动位相的倾向变化对不同季节、不同振幅海冰减少的响应也不相同。冬季海冰减少时,12月和1月,西伯利亚高压强度更易偏强、位置易偏东,2月则与之相反。与冬季相比,秋季海冰偏少时,西伯利亚高压更易稳定维持在欧亚大陆,晚冬时发生北大西洋涛动负位相的概率增大,但出现极端负位相概率降低。这为了解巴伦支海海冰异常对北半球天气、气候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