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国家气候委员会、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和长期预报委员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农业气象学委员会以及甘肃省气象学会和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于1989年9月5日至9日在兰州联合召开了全国干旱气候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60名,收到论文101篇,参加交流的81篇,其中气候和长期预报方面的42篇,水文气象方面17篇,农业气象方面22篇.会议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集中讨论. 一、干旱地区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改造干旱包括旱灾和气候干燥两层意思.旱  相似文献   

2.
丁一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党员,1938年出生于上海,祖籍山东。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气象专业,196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9年10月先后到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夏威夷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工作和学习;10年后又访问了日本东京大学气候系统中心从事研究工作。曾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气候中心主任,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联合科学委员会执行理事,世界气象组织东亚季风研究委员会主席;现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气象学报》主编,世界气象组织(WMO)东亚季风研究委员会主席、英国皇家气象学会国际气候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3.
沈如金 《气象》1994,20(1):53-54
全国中期天气预报方法和低频振荡理论应用学术讨论会由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和四川省气象局联合组织的全国中期天气预报方法和低频振荡理论应用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0月11-1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收到来自全国26个单位的学术论文55篇,...  相似文献   

4.
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主任在《全国气候模式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1996年11月18日)各位专家: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的《全国气候模式学术研讨会》,是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主办的,但得到了“九五”重中之重课题组的协办,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专业委员会也是...  相似文献   

5.
1985年3月23—29日,中国气象学会委托动力气象和数值天气予报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大气环流及异常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继1959年和1963年以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规模的大气环流学术讨论会,也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动力气象专业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气象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等二十三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和部队系统的气象科学工作者共180人,其中教授级的气象  相似文献   

6.
全国热带季风课题组于八○年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经历了两年半时间,最近在昆明市召开了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来自云南、浙江、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和中大、南大、北大、山东海洋学院以及中国科学院大气所、地理所,海  相似文献   

7.
东亚副热带季风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推动东亚副热带季风的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2008年5月9日在北京召开了东亚副热带季风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上海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副热带气象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8.
由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第一工作组和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全国气候变化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4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利部、中国农科院、国家海洋局、国家科委、各大学和中国气象局所属单位、省气象局39个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在会议开幕式上,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第一工作组组长、中国气候专业委员会主任丁一汇先生介绍7此次会议的目的和国家气候变化协调组的有关情况。中国气象局气候司副司长周曙光先生、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彭光宜先生、国家计委土司环境处处长高光生…  相似文献   

9.
宋兆民 《气象》1987,13(5):54-54
中国林学会于1987年2月28日—3月4日在广东省新会县召开林业气象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1987年学术年会(即第五次全国林业气象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林业、农业、气象及科学院系统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共提交学术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气象学会海洋气象学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海洋天气和气候学术交流会,1988年12月3日到6日在桂林召开、来自全国气象、海洋、地矿、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  相似文献   

11.
董彩云 《气象》1992,18(2):65-65
全国季风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11月2—6日在南京气象学院举行。来自全国23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气象部门的代表广泛交流了在季风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主要有观测(诊断)研究、数值试验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全国统计气象学及其新理论新方法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0年 7月 1~ 4日在位于中俄边境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召开 ,黑龙江省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学会和黑河市气象局的领导和业务预报人员共 2 0余人也参加了会议。 1 9人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统计学专业委员会协同黑龙江省气象局、气象学会共同承办。会议就天气、气候预测研究、东亚季风的年际变化、全球变暖等前沿科学问题进行了研讨 ,会议充分体现了数学方法和现代大气科学主流领域的交叉和结合 ,会议还收到了若干新理论新方法方面的论文 ,如 :海洋潮汐的四维同化、格子 Bolt…  相似文献   

13.
新书架上     
《全国气候变化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气候研究所编,198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74页。本书是1978年8月“全国气候变化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选集,收入论文共十九篇。内容包括:地质时代第四纪我国气候变迁史;历史时期,特别是近五百年来我国旱涝和冷暖的演变规律;太阳黑子、行星运动、大气环流等因子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学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八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于2013年7月17-19日在山西省大同市召开。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依托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学委员会的强大阵容,已连续32年成功举办,成为气象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会议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多普勒雷达四维变分分析系统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气象学报》是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其前身是《热带气象》,创刊于1984年,已经连续出版20年了。《热带气象学报》主要刊登热带大气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的论文、热带地区天气预报的先进方法和成功的经验、推动学科发展的综合评述和学术动态。当前一段时间的刊登重点是:海气相互作用,中低纬大气环流相互作用,低频振荡及遥相关,低纬大气环流异常及其机制,热带大气环流异常对全球天气、气候的影响以及季风动力学、热带气旋动力学与运动学等的学术成果。由于国家重视气象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 4月 10~ 13日 ,由中国气象学会第 2 4届热带气象学委员会主办、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和动力气象学委员会协办的“全国季风与暴雨科学讨论会”在广东珠海召开。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共计 90人 ,其中 ,有来自中国气科院和国家气候中心的院士和权威人士 ;也有来自各区域民航空管局气象中心、各省、区气象局 (台 )、热带所的气象专家和课题主持人 ,还有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气象学院、中山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的教授、学者。香港天文台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也派出专家出席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 6 9篇 ,大会报…  相似文献   

17.
简讯     
在河池地区科学技术协会、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广西气象局业务处、广西气象学会大力支持下,河池地区气象学会为提高广大基层台站气象科技人员的业务理论和应用分析水平,于1982年5月7—21日,在金城江举办了一期“气象时间序列及谱分析”学术讨论会。来自云南、贵州、广西八个地区气象台站及空七军、广西农学院、区观象台、广西部分地区水文站的业务技术人员共九十人参加了讨论会。讨论会特邀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气候教研组  相似文献   

18.
仲书 《气象》1990,16(6):65-65
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基金委员会台风项目评审组、上海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和海洋学委员会联合举办的“第八届全国热带气旋科学讨论会”于1990年5月12—15日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气象学会通信与信息技术委员会与新疆气象学会联合举办的2006年学术研讨会,于8月21~22日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疆内的7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主任、中国气象学会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委员会主任施培量主持开幕式,新疆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史玉光致词。史局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新疆的自然特点、风土人情和天气气候特点,介绍了新疆气象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前景。他说,新疆气象信息网络业务的快速发展,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他热切希望参会的专家关注新疆和气象信息科技问题,传经送宝,使这次…  相似文献   

20.
一、沿革近年来,气候变迁问题引起世界气象界广泛的重视。世界气象组织制定了世界气候计划,各国气象部门也先后制定了本国的气候计划。美国设立了国家气候计划办公室,制定了美国国家气候计划。日本成立了世界气候分委员会,南山元龙三郎任委员长,委员有著名气候学者朝仓正、吉野正敏、河村武等37人。委员会下设气候诊断、气候模拟、海洋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云和辐射、气溶胶、水分循环、地表及冰雪圈、古气候、气候资料、南极气候11个专业委员会。1978年12月世界气候分委员会成立以来,曾召开了十几次委员会和多次学术讨论会。1981年2月9日又召开了日本气候变迁研究计划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