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气候现象及其与未来区域气候变化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与IPCC以前的评估报告相比,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增加了单独一章,即第十四章~([1]),比较系统地评估了关于气候现象及其与未来区域气候变化关系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这是AR5的亮点之一。区域气候是很多复杂的大气过程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这些过程对大尺度强迫的响应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所以区域气候变化存在显著差异。与CMIP3模式比,CMIP5模式对大尺度  相似文献   

2.
评估43个CMIP5模式模拟全球能量平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地球气候系统的能量平衡决定了地球气候及其变化的状况,因此全球能量平衡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而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对全球能量平衡的模拟效果也是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1-2])。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指出~([1]),目前第五次模式对比计划(CMIP5)发展的地球系统模式在模拟气候系统5个圈层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冰冻圈是指地球陆地和海洋表面以及表面以下水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区域的总称,包括海冰、湖冰、河冰、积雪、冰川、冰盖以及冻土(图1)。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之一,冰冻圈以其自身独有特点越来越受到科学界重视。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展现了近10年来冰冻圈变化的最新研究结果。1冰冻圈变化的主要观测事实AR5~([1])介绍的全球冰冻圈变化的总趋势和第四次评估报告(AR4)~([2])相一致,即冰冻圈各要素的冰量都处于持续损失状态。AR5决策者摘要中指出"过  相似文献   

4.
<正>碳循环不仅是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综合表现,还直接和大气CO_2浓度的变化相关,从而影响到全球气候的稳定,因而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碳循环研究已逐渐从人类CO_2排放到海洋与陆地全球分布的基本问题,转变为区域碳收支的确定,以及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全球碳循环的响应及反馈。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1])采用大量、独立的数据进一步明确了自工业革命以来,大  相似文献   

5.
长期气候变化——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解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①中关于长期气候变化的预估主要基于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46个地球系统模式结果,在对模式、情景及不确定性介绍的基础上,给出了21世纪及其后更远时期的气候变化预估结果。与第四次评估报告(AR4)及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三阶段(CMIP3)不同的是,AR5预估所使用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为典型浓度路径(RCP,AR4主要使用的是SRES),但在相似温室气体浓度的情况下,两者给出的未来气候变化结果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9月27日,IPCC正式发布了第五次评估(AR5)第一工作组(WGI)的报告草稿~([1])。报告共分14章,由来自39个国家的259名作者和编审共同完成,是IPCC成立25年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IPCC系列评估报告是世界各国政府决策者制定应对策略的重要参考著作。如果说报告的最终内容凝练了国际上大量科学团队和科学家的研究成果,那么报告各章引用的大量气候变化相关的科技文献正是这些成果的精华所在。本文根据AR5 WGI报告给出  相似文献   

7.
决策者和公众正在越来越多地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而这需要更加丰富的、区域尺度上的当前和未来气候状况的精细信息。《图集》与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WGI)报告中其他章节相协调,评估区域气候变化的观测、归因、预估的基本信息,并建立了在线交互图集系统。《图集》包含图集章节和交互图集两部分:图集章节基于新的区域划分,评估了各区域的气候变化,重点关注地表温度和降水的观测趋势、归因以及预估的未来变化。交互图集是AR6 WGI报告的一个新组成部分,基于观测、全球(CMIP5和CMIP6)和区域(CORDEX)模式数据,以互动地图的形式提供观测和预估时间段的气候变化和归因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8.
正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1])(AR5)给出近15年全球年平均地表温度的变暖趋势有"停滞(hiatus)",即从1998—2012年4套全球年平均地表温度观测资料计算得到变暖趋势是:(0.05士0.10)℃/10a。在AR5撰写过程中和2013年正式发表以来,对于近15年全球变暖是否出现停滞一直存在争议:是否出现了停滞?停滞的原因?为什么众多模式在考虑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增加的历史模拟试验中都没有模  相似文献   

9.
对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关于人为和自然辐射强迫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人为辐射强迫是气候变化的驱动力之一,因此,对人为和自然辐射强迫的评估~([1])是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一工作组科学部分的重要内容。AR5在指出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R4)及其之前所用的辐射强迫概念的优点和局限性后,为了涵盖影响云的快速过程,给出了新的辐射强迫——有效辐射强迫的概念,并与之前使用的瞬时辐射强迫和平流层调整的辐射强迫进行了比较。此外,为了定量比较各种排放对气候的影响,AR5首次定义并使用了基于排放的辐射强迫慨念,并对衡量温室气体排放的两个概念,即全球增温潜势(GWP)和全球温变潜势(GTP)进行了全面的评价。AR5有关人为和自然辐射强迫的结论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混合温室气体(WMGHGs)增加已经大幅度地加强了温室效应,其导致的强迫将继续增加。气溶胶部分地抵消了WMGHGs的强迫,是气候  相似文献   

10.
<正>对气候变化事实的观测是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①的核心内容之一。AR5~([1])明确指出,自1750年以来,人类活动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最近连续的3个10年比1850年以来其他的任何一个10年都要暖。对于地面观测资料覆盖较全的最长观测时期(1901一2012年),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经历了地表增暖,同时,北半球中纬度陆地区域平均降水量已增加。1950年以来,全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暖:浅谈从AR5到AR6的认知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发布以来,国际科学界在气候系统变化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入。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WGI)报告对这些科学进展和最新认识作了综合评估。温度是全球变化最直接的指示器。本文从温度变化视角,对从AR5到AR6的科学进展进行了梳理和简要评述,主要聚焦观测的变化、归因以及未来预估三个方面。与AR5相比,AR6以更强有力的证据进一步确证了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影响的信号更为清晰,未来变暖幅度取决于温室气体减排力度。  相似文献   

12.
<正>自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2013年正式发表以来,对全球气候模式模拟效果的评估有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一些最新的评估对CMIP3和CMIP5的大量模式对东亚降水和全球热带气旋的模拟效果做了定量检验~([1-4])。众所周知,东亚地区的降水量和全球热带气旋是气候模式模拟的难点,因此定量评估大量气候模式对这几个变量的模拟效果是值得重视的。1对东亚地区降水量的模拟效果评估选用31个CMIP5模式(其中4个中国模式BCC-  相似文献   

13.
<正>在气候变化的驱动因子中,气溶胶和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仍然是不确定性最大的部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1)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总结了有关云和气溶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从观测、理论以及模式角度评估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1]),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14.
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中的气候约束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佰铨  翟盘茂 《气象学报》2021,79(6):1063-1070
得益于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以来约束预估研究的迅速发展,观测约束成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I)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提升对未来预估约束的证据链中的重要一环。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首次利用包括根据历史模拟温度升高幅度得到的观测约束、多模式预估以及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更新的气候敏感度在内的多条证据链来约束全球地表温度未来变化的预估,减小了多模式预估的不确定性。文中回顾并介绍了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涉及的几种主要观测约束方法(多模式加权方法、基于归因结论的约束方法(ASK方法)、萌现约束方法)及其应用情况。在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以及很多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变量的预估研究中,观测约束方法均显示出了订正模式误差、改善模式预估的潜力。相比而言,目前中国在观测约束预估方面的研究还不多,亟待加强观测约束方法研究以及在中国区域气候变化预估中的应用,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制定和适应规划提供更丰富、不确定性更小的未来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15.
读图     
<正>IPCC AR5评估:影响和减缓报告IPCC第五次全球变化评估(AR5)继2013年发表第一工作组关于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报告后,第二工作组(WG2)关于气候变化影响、第三工作组(WG3)关于气候变化减缓报告陆续发表。对2份报告的文献计量分析表明,WG2和WG3报告的总引文量分别达到18265和9276篇次,其中中国(含港澳  相似文献   

16.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所用的气候模式有进步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第一工作组报告已经问世,由于气候模式是研究气候变化的机理与成因及预测与预估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这次报告中至少有一半的章都需要用到气候模式,因此政策制定者和公众极其关注的问题是:与以往的评估报告相比,IPCC AR5中所用的气候模式有进步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汇集1250余篇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AR5对目前参加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46个地球系统模式、15个中等复杂程度的地球系统模式(EMIC)以及大批区域动力降尺度气候模式和统计降尺度气候模型  相似文献   

17.
尽管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现象,但其表现和结果随区域不同而不同,因此区域气候信息对于气候变化的作用和风险评估很重要。基于此,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WGI)报告第十章对如何从全球链接到区域气候变化方面进行了评估。区域气候变化是对自然强迫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响应、对大尺度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响应和区域气候本身反馈过程的相互作用结果。因此,本章重点关注如何从多套观测资料,不同模式的集合,物理过程的理解、专家判断和本地信息等多元信息中有效提炼出区域信息的方法。通过提炼方法指出人类活动是许多次大陆尺度上1950年代以来区域平均温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但参考时段和阈值的选择对人类活动信号是否出现和出现的早晚有影响。人类活动对一些区域的多年代际降水变化有一定贡献,但其不确定性相对全球平均而言更大。气候系统内部变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迟和阻碍人类活动信号在区域气候变化中的出现。区域气候变化的评估给决策者提供了更多有用的信息,增加了评估报告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有关干旱变化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21年8月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自然科学基础卷的决策者摘要,主要对自2013年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以来的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并使用新一代气候模式在新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预估。本文基于AR5和AR6相关章节素材,解读了干旱变化的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19.
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历次评估报告的进展表明:1)人类对于气候系统变化的科学认知在不断加深,全球变暖是毋庸置疑的;工业化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可能已经引起了1 ℃的增暖。2)气候系统观测不断完善,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的空间覆盖范围以及时间尺度均明显提高;气候系统模式分辨率不断提高,以及更为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加入,使得模式发展经历了从气候系统模式到地球系统模式的进步。3)与以往的评估报告相比,在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的规划中,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加强了对于水循环变化、区域气候变化信息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检测归因的评估内容。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间合作已成为普遍共识。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WGⅢ)报告第十四章回顾了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以来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进展,基于所提出的评价体系对进展进行了系统评估。报告认为,AR5以来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最重要的进展是基于《巴黎协定》建立的以国家自主贡献为核心的全球行动模式;除《巴黎协定》外,国际上也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其中,气候俱乐部是国际气候合作研究的新热点。对于《巴黎协定》的有效性,目前国际社会存在正反两种观点,并认为《巴黎协定》能否达成既定目标取决于是否有能力强化全球下一步的集体气候行动目标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