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陕西气象通信网络系统和全国省以上气象通信网络系统分别建成地面宽带通信网,省级气象信息传输流程和路由随之进行调整。随着气象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拓展,气象信息种类、数量急剧增加,不同的气象信息其传输流程和传输路由不同。网络业务人员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各类气象信息传输的流程和路由,将有利于及时排除故障,保证各类气象信息的正常传输,提高各类气象信息的传输时效和通信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甘肃气象系统加入分组交换网的技术探讨邹鸿直(省气象局通信台兰州730020)引言随着气象业务的迅速发展,各气象台对实时信息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甘肃省气象局与各地区气象台目前开通的低速报路通信,与气象业务的发展已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建立省一地气象台之间双...  相似文献   

3.

2004年陕西省气象局建成双传输信道的省—市气象宽带网。在移动信道上传输基本气象信息资料和办公政务信息,电信信道用于传输全省天气预报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视频流。网络结构:以省气象台为中心,经过带宽光纤线路连接各市气象局构成星型宽带广域网(如图1)。在省台CISCOCATALYS3550三层交换机和BDCOM3661路由器上进行配制实现了电信和移动两个气象宽带网络之间相互自动备份,提高了宽带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李永利 《气象》2006,32(S1):108-112
为解决现有通信网络系统不能满足新业务发展需求的问题,利用现有的业务网络资源,采用B/S结构开发了集气象信息传输、监控、查询、质量统计和视频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程全网全视频运行监控系统,提高了通信网络的传输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5.
此系统实现了河南省气象台到国家气象中心、省台内部、省台到各市地气象台、省台到黄委会、省台到局直各单位的计算机联网,实现了市地台与气象站的计算机通信,为各类气象信息的通信传输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省台的局域网实现了VMS、UNIX、DOS多种操作系统和IPX、DECnet、TCP/IP多种网络协议的共存与连通。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省地气象通讯网络系统省地通讯网络课题组1概述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气象通讯业务#所采用的低速转报系统已远不能适应现今多和类、大最数据信息的传输要求。为使气象业务就正常进行,更好的发挥现代化通讯设备在气象业务和服务中的作用,我们课题组组建了省...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气象网络实时业务系统的更新周晓红,张鑫晶1引言“全国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是由各级气象部门的计算机局域网,通过长途通信电路互联组成。为保证气象信息传输业务的正常运行,由国家气象中心制定了《气象信息网络系统资料传输业务规程》方案,要求全国各地级气象部...  相似文献   

8.
1引言本文针对辽宁省内市一县气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通信方式——无线数据传输,结合本台运行的实际情况,讨论无线传输的综合性能,并把本台进行有线数据传输的试验结果提出,供大家参考。2县级终端现状县级气象站是中国气象局制定的“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气象业务技术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地面气象天气及气候资料的来源所在,是气象服务特别是农业气象服务的第一线。但长期以来,县站的基本业务工作仍以手工操作为主,信息传输手段落后,制作预报服务产品的资料缺乏,严重阻碍了县站业务水平的提高,也制约了气象事业结构的调整。19…  相似文献   

9.
基层台站气象信息传输监视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面测报业务改革后基层台站气象信息传输保障需求,按照模块化设计原理,利用FTP远程查询技术、远程数据库嵌套查询技术、桌面字幕显示技术、电脑音响控制技术、电话拨号技术、发送短信技术等多种编程技术,采用C++Builder 60的面向对象编程技巧,开发了基层台站气象信息传输监视业务系统,实现对上行气象信息数据的实时监视。通过业务应用证实,系统运行稳定,能及时对用户进行有效提醒,保障了气象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济宁历年灾害资料的研究,结合实时气象信息,建立了灾害预报预警数学模型。以数学模型为基础,开发了“济宁市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警互动系统”。该系统依托现代化的气象网络通信业务环境,实现了后台程序定时进行多种气象资料的采集与处理、数学模型计算、产品制作与传输、网络信息监测与多途径发布等综合性过程的自动化运行。并应用Internet网络技术结合数据库、建立了济宁气象灾害资料库,通过Web服务器交互平台,提供灾害性天气动态监测预警信息及灾害资料查询等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气象通信网络系统中,气象信息资料如地面报、高空报、城市预报和旬月报等传输时效性极强。为核查气象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及时性,辽宁省气象台每月都要将全省各台站上个月的通信传输时效和传输质量以及业务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和评价,然后结合各台站的具体情况,使用中国气象局信息网络部研制的气象信息网络传输管理数据库系统软件和人工统计方法制作出的气象信息网络传输质量报表报送上级气象业务部门。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需求,以气象通信网络为依托,采用Client/Server(C/S)体系结构,对生态与农业气象实时监测数据实现快速传输、有效存储和查询分析,及时将资料应用于生态与农业气象评估业务,为地方政府及有关生产部门提供农业气象决策服务.客户端运行县级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服务系统,负责信息监测、采集、传输;服务器端运行地区级的生态与农业气象评估服务系统,负责数据存储管理、综合分析、业务服务和产品制作等任务.  相似文献   

13.
1 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建成沈阳中心气象台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系统的建设包括 340m2 业务厅的改造、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更新、多媒体会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软件的开发。该系统的建成使该台的业务建设跨入全国先进行列。2 利用分组交换网组建了气象信息专用网利用中国电信共用分组交换网的通信和网络交换功能 ,辽宁组建了省、市、县新一代地面气象信息专用网 ,通信速率为 96 0 0bps,辽宁省气象通信台达到了 6 4kbps。这一专用网的建立 ,不仅用于上行观测资料、逐级指导预报、办公自动化信息的传输 ,还可作…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气象信息共享系统的雷达资料网络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利用Internet技术,综合了网络数据库、元数据、WebGIS、图形图像处理等多种方式,在气象信息共享网络环境下建立雷达资料网络数据库,实现了多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实时传输、处理和入库,具有网上实时浏览、查询、下载等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15.
获取准确、及时、丰富的气象信息,是提高预报水平的关键。因此为了克服气象信息的缺乏,以及在信息传输、处理上的困难,市气象局提出建立以市气象台为核心的广域微机网络,该网络建成后,可实时接收来自省台的大量气象资料、图形图像、数据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及时做出处理、分检、归类等工作。联网的个人计算机可根据需要利用这些资料。该网建成后,为预报员提供了气象图形、图像的显示,并可将有关气象信息存档,供气象人员进行资料整编与统计、气候分析、中长期天气预报和科研等方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1省—市气象宽带网结构2004年陕西省气象局建成双传输信道的省—市气象宽带网。在移动信道上传输基本气象信息资料和办公政务信息,电信信道用于传输全省天气预报电视会商及电视会议系统视频流。网络结构:以省气象台为中心,经过带宽光纤线路连接各市气象局构成星型宽带广域网(如  相似文献   

17.
民航气象服务系统是以通信网络为纽带、以计算机和探测设施为工具、以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分发、服务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系统。由气象综合探测系统、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气象信息加工和分析系统、预报系统和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等构成。民航气象服务系统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民航各部门的努力其探测设施、网络建设、信息加工和预报、气象服务等有了长足的进步。通过“九五”和“十五”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蒋立 《吉林气象》2010,(2):42-44
现代化气象业务要求高质量的网络传输,对网络传输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是网络管理的重要环节,其实际意义重于事后的补救手段。自动化、模块化的高时效的监测网络报文传输监控系统是实现网络报文传输情况监控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吉林省气象信息传输质量发布系统中的一部分(自动站传输质量发布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结构与功能实现,及主要的设计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刘军 《黑龙江气象》1994,(4):6-7,25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刘军黑龙江省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是从1992年开始的。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全省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已初具规模,以省台为网络系统中心,上与沈阳气象中心的DEC网络连接,下与全省13个地市局网络相连,部分县站建成地市局域...  相似文献   

20.
新一代国内通信系统是新的形势下开发完成的能够适应现有气象资料传输、处理和监视需求的新一代气象信息系统。它的业务运行将建立全国统一的气象信息传输和处理标准,提高气象信息传输、处理和监视能力,为气象三个体系的建设奠定有力的基础。文章详细介绍新一代国内通信系统的系统组成架构、网络功能设计细节和存储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