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冷害,意味着因生长期低温而造成减产,本文中的“低温”是指温度范围为10~20℃,在日本最北部的北海道,过去90年中有22年曾因夏季异常低温而造成减产。据分析,水稻产量与夏季温度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当7、8月平均温度低于20℃时,产量即下降。由于农业技术的进展,虽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减产,但正常年和冷害之间的产量差异仍然可达1.5吨/公顷,因此,采取相应措施来防御低温造成的减产,仍是北海道水稻栽培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一、障碍型冷害的特征 1.低温冷害的两种类型日本的低温冷害有两种类型:延迟型和障碍型。在延迟型冷害中,水稻减产是由于成熟期间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北方,甚至南方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农作物冷害,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近年来,冷害问题已引起重视。按年份平均,我国北方地区平均每3—5年发生一次冷害。如解放后的二十八年中,东北地区就发生低温冷害八次,仅一九七六年由于低温冷害就造成东北三省粮食减产一百多亿斤。高温热夏年和低温冷夏年造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大幅度波动,如一九七六年为低温冷夏年,黑龙江省因冷害减产粮食总产仅只240多亿斤。而一九七八年为高温  相似文献   

3.
史久恩 《气象》1979,5(8):31-32
一、日本长期预报的历史 日本的长期预报始于1907年,当时主要是为了预报水稻生长的夏季天气。日本的农学家发现,日本东北部的几次冷夏使水稻歉收,造成了饥荒,因此认为在春季开始时,发布夏季的冷暖趋势预报是很重要的。 初期研究了梅雨。发现6—7月的梅雨季节,气压场呈北高南低的型式。由于以后水稻连年丰收,自1914年起长期预报的研究中断了若干年。但在1931年北日本水稻严重歉收,从1941年起,日本北部的仙台地方气象台又系统地开展了长期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4.
日本水稻冷害防御技术的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日本东北及北海道地区目前尚在使用的低温冷害防御的对策技术及原理,并通过对严重冷害年份1993年进行的检验,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防御技术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对于冷害,由于人们的主观感觉不象冻害、霜冻、大风、冰雹那样强烈,所以往往被忽视.实际冷害是一个全球性的灾害,它不仅发生在寒冷的国家,即使在温热带国家也常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如1976年日本北部冷害使农作物损失达4.093亿日元;同年我国长江中下游由于低温导至晚稻减产40亿公斤左右.我国东北建国以来发生过的8次低温冷害,其中4次粮食减产都在50亿公斤左右.在新疆1983年仅4月下旬的过程降温,使北疆普遍出现冷害,石河  相似文献   

6.
潘华胜 《气象》1985,11(10):6-10
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冷夏年前期环流,由3波型转变力2波型。暖夏年前期由2波型转为3波型。月平均动能最大值每年有两次北跃,冷夏年在4、5月,北跃位置可达45°N;而暖夏年第二次北跃在6月份,而且只跃至40°N。冷夏年前期冬、春季盛行波由3波转2波,暖夏年则由2波转3波。从波能变化来看,都是3波动能最大,但出现峰值时间不一,冷夏年出现在1月,暖夏年出现在2月。冷夏年比暖夏年前期2波动能增长大,并作为能源波向其它超长波输送动能,冷夏年比暖夏年输送得多。由此看出,超长波2波在长期天气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日本等国水稻低温冷害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亓来福 《气象》1979,5(3):13-15
目前,水稻低温冷害不仅在温带的日本、南朝鲜、美国等国发生,而且在热带地区如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亦有发生。因此,各国特别是日本的农业气象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简介如下。 一、低温冷害的类型及其特征 日本根据低温对作物产生的影响及其出现的时间,将冷害主要分为延迟型和障碍型两类。 作物营养生长朔遭遇低温,使生育延迟,成熟不良造成减产,称为延迟型冷害。主要特征是:发芽率  相似文献   

8.
王静 《气象科学》2002,22(4):394-401
本文利用40年全球范围的温度场、高度场、UV风场资料,分析东北地区冷暖夏年的大气环流异常空间特征及长期演变,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低温冷害是一种时空尺度都很大的灾害性天气气候现象,冷夏年500hPa盛行经向环流。高纬有阻高或暖脊维持,西太平洋副高偏弱,温度场、高度场的垂直分布为伸展至对流层顶的正压结构,纬向呈一波型异常结构,有超长波槽稳定维持于东北地区,冷夏前期,大陆冷高压偏弱,冷空气活跃,冰岛低压和阿留申低压发展较深,太平洋副高持续偏弱,这种状态可以持续到夏季,便形成了东北地区的冷夏。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物冷害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概况在作物生育期里,因为温度低(0℃至20℃)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并引起减产的自然灾害,称为冷害。我国南北方都有冷害发生,而尤以北方为严重,近年的几个严重冷害年,东北地区粮食和大豆的减产幅度高达百亿斤以上,其中减产最严重的是水稻、高粱,其次为玉米、大豆、谷子,并且因降低种子质量影响第二年的生产。所以,作物冷害是影响地域广、减产幅度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同国外一些国家相比较,我国对冷害的研究开始较晚。竺可桢于1964年在“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一文中,指出了冷害影响的存在。同年,冯绍印、朴昌一对吉林省延边地区水稻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中,提出了冷害的概念及歉收年水稻各生育阶段的温度指标,并按照其出现的时间和危害特点划分为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气候     
林之光 《气象》1978,4(10):20-21
我国的邻邦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全境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个大岛和几百个小岛组成,面积37万2千2百平方公里。日本和我国一样,盛行季风气候。冬季西北季风源于广阔的亚洲内陆,夏季东南季风来自太平洋。由于日本和我国大陆之间有海相隔,因此给日本的季风气候增添了浓厚的海洋色彩。西北季风鼎盛的一月,是日本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的冷害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地处北温带,目前粮食作物和大豆的种植制度是一年一作。有些年份,由于生长季热量偏少,或作物的某一发育阶段出现一定的较低温度,引起作物生育延迟以至秋霜到来尚不能完全成熟,或直接危害作物结实器官的形成,致使减产歉收。这种以低温为主要特征的灾害称为冷害,是对本省粮豆产量影响最大的灾害。它的特点是:影响的地域广,且对全部粮豆作物都有危害,因而对产量的影响也最大。1954、1957、1969、1972年是本省冷害最严重的年份,这四年与其前一年相比,全省粮豆总产量平均减产16%,其中减产幅度最大的是水稻和高粱,分别减产39%和19%。不仅如此,冷害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7,(6):18-18
我国北方(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四省是我国粮食的重要产区,而低温冷害是这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建国以来,这个地区出现过八次低温早霜灾害,每次都造成粮食的大幅度减产。英明领袖华主席从第二次全  相似文献   

13.
1前言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黑龙江省低温冷害频繁,大约每隔3~5年出现一次,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损失。进入80年代,全球性气候变暖,黑龙江省近20多年没有出现过低温冷害,农业发展稳定,粮食总产成倍增加。今年黑龙江省东部又一次出现严重的低温冷害,造成粮食产量下降。这里着重分析今年黑龙江省冷害形势与历史上典型冷害年进行比较,以期为全省粮食产量预报及抗灾夺丰收提供科学依据。2分析方法采用夏季(6~8月)平均气温相对均方差的方法求算各地低温冷害指标:式中△T6-8为6~8月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值之差,n=3。…  相似文献   

14.
持续性东北冷夏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特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敬方  吴国雄 《大气科学》1997,21(5):523-532
用旋转主分量(RPC)方法,分析了近40年来我国夏季温度变化的规律。得到了表示东北冷夏变化的指标(NETI)。利用该指标对东北气温和500 hPa高度场,以及全球SST进行时滞相关分析发现,东北低温一般在当年5月开始,持续至第二年4月结束,构成一个“冷夏年”。而在前一年6月和后一年的6月有显著的暖夏,呈现着准两年韵律的特征。东北冷夏的这种变化规律与大气环流异常关系密切。周围地区500 hPa高度场在冷夏年当年4月至下一年4月高度偏低;而上一年6月及下一年6月却显著偏高,也呈现准两年韵律的特征。东北冷夏与赤道东太平洋,特别是秘鲁沿岸的SSTA有很强的相关。东北冷夏一般发生在El Ni?o年,秘鲁沿岸从当年2月开始到下一年2月为正海温异常,其中负海温异常至7月份达到显著性水准。  相似文献   

15.
东北夏季低温冷害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1951年—1995年5月—9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东北地区65个测站的夏季低温冷害和严重低温冷害频率,结果表明,低温冷害频率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严重低温冷害的频率却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少。山区的频率要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大。整个东北地区夏季低温冷害的年份从50年代到90年代在逐渐减少,各省夏季低温冷害出现的次数大体相当,大约为3年—4年一遇,但出现的年份并不完全相同,东北地区夏季低温与“厄尔尼诺”的关系复杂  相似文献   

16.
我县作物生育期5—9月的积温仅有2400℃,无霜期只有120天,低温冷害是造成农业歉收的主要因素。因此,做好以低温冷害为中心的年景预报是我们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重要课题。 一、气象条件与丰歉年景的关系 1.丰歉年景分析 为了研究气象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我们利用指数方程Y=128.10~(0.0131),从单产记录中滤掉生产水平提高对产量的作用,得到了近似的由单纯气象因素影响的产量曲线图,从图中看出气象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根据气象因素与单产的关系的分析和实际调查结果,确定以±25斤(相当平均单产的±14%)为划分  相似文献   

17.
冷害的预报     
(冷害:指夏季由于低温和缺少光照,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导至减产。——见原书第49页)(1)发生预报作出长期天气预报,以确定冷害和干旱的对策是至关重要的。每天作天气预报,遵循的是“天气自西向东移动”的原理。但是,不能通过环球追踪天气现象的途径去作长期天气预报。因为,低压和高压是反复不断的发生、发展、消亡。(a)长期预报的原理是什么原因造成冷夏和干旱的异常天气呢?图49表示产生这些天气的大规模大气运动变化的模型。在中纬度高空,是强劲的偏西风,在极地,  相似文献   

18.
低温冷害是辽宁省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特别是对棉花危害更大。农作物常因低温冷害而减产降质,解放后出现的几个低温冷害年,棉花减产达20—60%。严重低温的1976年,全省棉花亩产下降到12斤,比1949年产量还低。 本文以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农业气象科研协作组的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历史资料分析,探讨辽宁省棉花低温冷害指标和气候关键期,分析低温冷害的地域分布规律,并对全省低温冷害区域作了划分,最后从农业气象角度讨论了棉花低温冷害的防御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亳州市2006年影响小麦灌浆的低温冷害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魁侠  曹晋娟  李运锋 《气象》2007,33(2):76-80
2006年亳州市小麦出现瘦穗瘪穗等灌浆受阻现象。基于2005/2006年小麦生育期、灌浆速度、千粒重以及相应时期的气象要素和天气图等资料,利用与常年比较、因子筛选、天气系统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小麦灌浆的变化情况,筛选了影响小麦灌浆受阻的气象要素,阐述了小麦灌浆期间低温冷害的天气条件。结果表明:(1)小麦灌浆速度及千粒重都是呈现双峰变化趋势;(2)小麦灌浆受阻的主要原因是低温冷害;(3)低温冷害过程是由3次冷空气交替影响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粮食作物冷害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但是产量不稳定,且近三十年来总产量的变化幅度有增大的趋势;五十年代变幅仅为几十亿斤,六十年代以来有的年份却高达一百亿斤以上(1969、1972年)。这样大的变动,当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确认低温冷害是东北区粮食减产的主要原因。现将我们对冷害规律和防御措施的看法分述如下。 一、东北冷害的表现及其出现规律 (一)冷害的几种类型 1.延迟型冷害及作物的敏感期:北方主要属一季作物栽培区。如果大田作物(玉米、高梁、大豆、谷子)生育期内温度低,其成熟期就会延迟,不能在霜冻前成熟。这种贪青晚熟的现象被称为“哑叭灾”。遇到这种现象时粮食粒重下降,产量降低。这种延迟型冷害是北方的主要冷害类型。 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全过程的发育速度都受气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