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台风暴雨灾害是台风三类灾害(暴雨、大风、风暴潮)之首,而台风极端降水是暴雨灾害的直接原因,对台风极端降水的研究有利于增强对台风极端降水机理的认识和提高极端降水的预报水平。强台风“菲特”(1323)具有登陆强度历史罕见、降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引发灾害重等特点,本文对“菲特”极端降水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菲特”的强降水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造成了杭州湾一带和浙闽交界处两个强降水中心。“菲特”极端降水之所以产生,源于环境因子、地形和内部条件多尺度相互作用:环境因子涉及双台风作用、弱冷空气侵入、台风倒槽、垂直风切变和高空急流等,其中“丹娜丝”台风外围偏东气流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是“菲特”极端降水形成的关键物理因子;山脉等地形增幅作用是浙江余姚等地出现历史性强降水的重要原因;水汽辐合和凝结与霰的融化和对流区雨滴的迁移是暴雨增幅重要的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2.
2013年10月6—7日台风"菲特"和台风"丹娜丝"影响中国东部,造成区域性大暴雨。利用客观分离方法及数值模拟两种方法辨别两个台风在不同阶段各自的作用。结果表明,对于10月6日区域性大暴雨,客观分离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一致,被识别为主要由台风"菲特"造成的降水。对于10月7日江苏东南部、浙江东北部的区域性大暴雨,客观分离结果表明,两个台风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模式模拟结果表明,强降水与台风"菲特"有直接关联,而与台风"丹娜丝"作用不大。锋生函数也表明,冷空气对强降水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维变分混合同化方法对双台风菲特(1323)和丹娜丝(1324)、天鹅(0907)和莫拉克(0908)进行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移除双台风中任一台风和增强或减弱任一台风的方法,对双台风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台风丹娜丝的作用导致台风菲特路径偏南,移速偏慢;台风菲特的作用导致台风丹娜丝路径偏北,移速变化不大。双台风相互作用使台风菲特和丹娜丝强度发生变化。在台风菲特强盛阶段强度更强,减弱消亡阶段强度更弱。2013年10月6-9日我国华东地区出现的强降水主要受台风菲特影响,台风丹娜丝使降水强度增强、强降水中心位置偏南。双台风相互作用使台风天鹅移向偏南,移速偏快,但台风天鹅对台风莫拉克的移向、移速影响不大;台风天鹅路径盘旋曲折,每次移向的变化都与台风莫拉克有关;台风天鹅打转程度与台风莫拉克的强度呈正相关,双台风间存在涡度、水汽通量等的相互影响及输送机制。  相似文献   

4.
文永仁  魏娜  张雪蓉  麦子 《气象》2014,40(11):1316-1323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最佳路径资料和NECP-FNL 1°×1°格点资料,分析了1323号强台风菲特(Fitow)登陆过程中环境条件、水汽和动能收支及其结构变化特征,研究其登陆后迅速消亡的原因。结果表明,"菲特"的消亡过程涉及与中纬度高空槽及另一台风的相互作用。登陆前,"菲特"从中纬度高空槽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斜压位能,并从与另一台风丹娜丝(Danas)之间的偏东风低空急流中获得水汽输送,同时,高、低空急流的有利配置及较小的环境风垂直切变为其维持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菲特"登陆后,一方面与台风丹娜丝之间的水汽通道断裂失去潜热能的供应,另一方面冷空气侵入到台风中心,台风动能转化为斜压位能,同时高、低空风场配置加大其环境风的垂直切变,台风失去其结构特征而迅速消亡。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动站、NCEP再分析等资料和WRF模式对1323号"菲特"台风影响期间的浙北特大暴雨过程中"丹娜丝"的作用进行了数值研究。数值模拟和剔除"丹娜丝"台风的数值敏感试验表明,没有"丹娜丝"台风存在,浙北暴雨中心基本消失。此次暴雨过程中"丹娜丝"作用,是相当于一个水汽源,通过其存在有利于建立和维持暴雨区东侧强急流通道,源源不断将其水汽向暴雨区输送,作用占到2/3强,水汽丰富的东风急流和登陆后减弱的"菲特"东南气流在低层汇合形成较强的辐合,激发中小尺度对流系统和雨带的发生发展,对暴雨的触发和维持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2013年“菲特”台风暴雨的水汽和螺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和NCEP/NCAR1°×1 °每日4次的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菲特”台风暴雨的水汽和螺旋度做了分析,发现“菲特”影响期间:6日20:00-7日08:00降水主要出现在浙南,是由台风外围环流和本体造成的,水汽主要是台风本体环流输送;7日08:00-20:00降水主要出现在浙东沿海和浙北,是由“菲特”台风消亡后形成的倒槽和“丹娜丝”东风气流形成,水汽主要是由“菲特”台风倒槽形成的东南气流和台风“丹娜丝”形成的偏东气流输送;7日20:00-8日08:00降水主要出现在浙北,是由台风残留云系、偏东急流以及弱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水汽主要是由台风“丹娜丝”形成的偏东气流输送.850 hPa垂直螺旋度则反映出大值区和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区中低层均有明显的正螺旋大值区,大值区中心位于950~ 850 hPa之间,而且在台风本体引起降水时垂直螺旋度明显大于其它时段.  相似文献   

7.
201323号台风“菲特”是建国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季台风,给浙江省带来暴雨天气。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形势、动力、热力等方面对此次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强降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由“菲特”本身的环流引起;第二阶段由“菲特”残留云系长时间维持及其与弱冷空气的相互作用引起,且弱冷空气对降水的增幅作用十分明显。2)第一阶段水汽主要由其本身的环流提供,由“菲特”南侧的偏南风低空急流和东侧的偏东风低空急流从南海和西太平洋输送水汽,第二阶段水汽主要由“丹娜丝”外围的偏东风急流从西太平洋输送水汽。3)弱冷空气的扩散使斜压性增强,并使斜压位能释放转化为动能,促使台风残留低压环流加剧,并在台风外围东偏南暖湿气流之间形成中尺度辐合带,为暴雨天气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条件。4)弱冷空气叠加在950 hPa以下较强的暖平流之上,加剧了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同时也使低层辐合加强.为暴雨区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抬升机制。  相似文献   

8.
“菲特”(1323)台风降水的极端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晓  余晖  鲍旭炜  白莉娜 《气象科学》2017,37(4):514-521
基于1981—2013年间的热带气旋降水资料,使用百分比法研究了台风"菲特"所带来降水的极端特性,并进行了降水重现期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台风"菲特"期间的日降水量、小时雨强、过程降水量超过"单站热带气旋极端降水阈值"和"中国热带气旋极端降水阈值"的站点几乎覆盖了整个上海以及浙江北部地区,并且日降水量和过程降水量达百年一遇标准的也占相当大的比例,甚至有的站点创历史极值,此次过程在这些地区是很罕见的。相比较而言,"菲特"影响期间,极端日降水和极端过程降水的分布范围以及极端性都大于小时雨强,极端过程降水较极端日降水分布范围小,但极端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王凯  齐铎  高丽  翁之梅 《气象科学》2021,41(2):162-171
利用自动站实时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结合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台风"利奇马"在浙东地区产生的极端降水过程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浙东地形对极端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利奇马"影响期间,浙东强降水过程出现2个雨量峰值,依次由台风外层螺旋云带和台风中心附近的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持续影响所造成,浙东地形对这一系列对流云团有明显的加强作用。浙东地区西部山脉对"利奇马"有阻滞和辐合抬升两方面作用,前者通过地形阻挡拖曳,延长强降水时长,后者通过山前显著的动力抬升作用和水汽辐合加强造成降水增幅。根据估算可知,括苍山脉在强降水阶段对暴雨的增幅可达11 mm·h~(-1),接近此时段内总雨量的2.5成。通过敏感性试验降低地形高度后,浙东地区辐合及上升运动减弱,雨量也明显减少,进一步验证了浙东地形是造成此次极端降水事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3年“菲特”台风影响浙江时的暴雨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菲特”影响时温州、台州地区暴雨主要是由“菲特”台风本体雨带造成,宁波、舟山、湖州及嘉兴地区暴雨则是由“菲特”台风外围环流、弱冷空气和“丹娜丝”形成的偏东气流共同形成。利用NCEP/NCAR 1°×1°每日4次的再分析资料对“菲特”暴雨过程中的物理量场进行诊断分析发现,当垂直运动大值区对应低层θse高能区时一般都有强降水发生,并且与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性。分析湿位涡的演变特征发现:MPV1负值区和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MPV2对强降水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当负MPV1区域和正MPV2区域或正MPV2边缘区域叠加时,该区将有强降水发生。  相似文献   

11.
“海棠”和“泰利”对湖北降水影响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常规气象资料,研究2个登陆西行热带气旋对湖北省降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带气旋"海棠"在西行过程中,其北部倒槽自东向西掠过湖北大部地区时,由于无次级环流出现,而未发生强降水天气;"泰利"在西行过程中,其北部倒槽在掠过鄂东地区时,由于有次级环流相配合,所以带来鄂东地区的强降水天气。次级环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次级环流产生地与强降水发生地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台风伊布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见  高安宁  卢伟萍 《气象》2005,31(7):45-48
利用常规气象业务资料对0307号台风伊布都运动路径特点、造成内陆和沿海风灾(12级)以及大范围暴雨天气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认为:①副高稳定加强西伸,是导致台风运动路径平稳偏西北移的主要原因;②副高脊线南北向摆动幅度小,台风北抬过程中,台风与副高之间气压梯度增大,以及台风登陆前后,北、南风风速梯度出现明显的交替骤变,导致局部出现异常强对流,是导致台风深入内陆后大风维持时间长并造成风灾的主要原因;③热带地区西南风急流稳定维持,向广西上空输送充沛水汽和不稳定能量是造成大范围暴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张玲  黄奕武 《气象》2013,39(7):842-847
文章分析了2011年1109号超强台风梅花的路径和强度预报偏差及预报难点和1115号超强台风洛克在日本南部强度加强的原因,得出了一些实用的预报着眼点,具体为:对于呈东西排列的两个台风,两者之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高压的南北向打通是西台风偏北分量将加大的明显信号,另外在业务中还应关注台风西侧大陆高压和东南侧赤道高压的演变情况;在台风强度预报方面,一方面当台风西北侧有高空槽或冷涡靠近,且对流层高层槽前伴有大于40 m·s-1的西南风急流时是台风强度加强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在不具备有利于台风增强的天气形势下,热带洋面的热力状况对台风强度的影响和海洋对台风活动的反馈均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郑峰  张灵杰 《气象科技》2013,41(4):664-669
为探究重灾台风0908号莫拉克(Morkot)成灾的内在原因,利用NCEP/NCAR1°×1°资料和WRF数值模式,以及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莫拉克"过台湾岛强度始终维持在960hPa不减的现象进行研究。观测分析发现"莫拉克"强度不减与其西南方向的0907号台风天鹅(Goni)相互作用有关,物理量诸如水汽、散度、涡度等持续从"天鹅"输入"莫拉克",如水汽输入层次主要集中在950~850hPa,600hPa以上很少;涡度(垂直速度)也存在低层正涡度(负散度)输送,高层负涡度(正散度)输送。利用WRF数值模式作控制试验和抹掉台风天鹅的敏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涡度、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从天鹅向莫拉克输送卷入,从而对莫拉克过台湾岛强度的维持不减存在一定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国内台风模式路径预报效果评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雷鸣  李佳  黄伟  梁旭东 《气象》2008,34(10):74-80
使用中央气象台提供的台风中心定位报文资料、国内台风业务预报部门提供的台风模式路径预报报文资料和台风所气候持续性方法路径预报报文资料等,对2007年中央气象台编号的热带气旋对国内5种台风业务数值预报模式的路径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评估,检验内容主要包括距离误差、技巧评分和稳定度指标等.结果表明:(1)国内各模式24h/48h预报平均距离误差最小值为122.8km/246.3km,最大值为180.7km/304.4km.各模式24h/48h预报最大误差为1429.7km/1003.7km, 最小误差为11.2km/10.1km.24h/48h预报平均距离误差为147km/267km.平均而言,导致路径预报误差最大的是0707号热带气旋帕布,误差在其登陆后尤为明显.(2)相对于上海台风研究所路径预报气候持续法做了各种数值预报方法的技巧评分:各模式24h/48h预报平均技巧评分为32%/43%,最高的技巧评分为48%/54%, 最低的技巧评分为3.17%/33.53%.其中4个模式的24h/48h技巧评分高于36%/33%.(3)检验了距离稳定度、方向稳定度、有效稳定度等指标,以全面评估各模式的路径预报性能.该评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国内台风路径数值预报相对于常用气候统计方法的优越性,同时也表明,尽管国内台风数值预报模式对于热带气旋在海上时的路径预报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对热带气旋登陆后转向过程的预报表现出了较大误差.因此,在模式开发的下一步工作中,除台风初始化之外,还应结合登陆台风的特点,对边界层和陆面过程参数化等作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薛建康  丁一汇 《大气科学》1993,17(5):592-603
本文选了两例西太平洋赤道辐合区中同时有3个台风发生发展的多台风过程,采用滤波法分离出大尺度场和台风尺度场,并建立了完整的包括大尺度平均动能、扰动动能,台风尺度的平均动能、扰动动能收支方程,最后做了各种动能收支计算.结果发现:对于这种条件下台风尺度扰动的发展,大尺度动能转换的贡献不足20%,其发展动能主要是从比台风尺度小的短波尺度中获得.也就是说,在热带短波是台风尺度和大尺度的动能源.  相似文献   

17.
Super Typhoon Haiyan was the most notable typhoon in 2013. In this study, results from the operational prediction of Haiyan by a tropical regional typhoon model for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 has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Haiyan’s rapid passage through the Philippines and its northward deflection after its second landfall in Vietnam. However, the predicted intensity of Haiyan is weaker than the observed. An analysis of higher-resolution model simulations indicates that the storm is characterized by an upper-level warm core during its mature stage and a deep layer of easterly flow.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impact of certain physical processes such 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tratus and cumulus cloud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yphoon intensity forecast. It is found that appropriate boundary layer and cumulus convective parameterizations, and orographic gravity-wave parameterization, as well as improved initial conditions and increased horizontal grid resolution, all help to improve the intensity forecast of Haiyan.  相似文献   

18.
飞机下投探空在台风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杨  马舒庆  官福顺 《气象科技》2016,44(5):710-714
在海洋探测方面,利用飞机进行下投探空拥有巨大的潜力去弥补全球高空探测网的空白。台风形成后,飞机飞入台风中心或绕台风飞行,下投配有全球卫星定位(GPS)装置的"探空仪",探空仪上安装有温度、气压、湿度传感器,通过GPS定位测风,对台风实施立体观测。多年来,飞机下投探空能够充分掌握台风的整体气象要素分布结构,从而提高对台风强度和移动路径等预报的准确性,飞机下投探空在国际上已经从科学试验转变成业务应用,并且形成新型的探测技术——目标观测。本文主要总结了国际上利用飞机搭载下投式探空仪进行台风探测的发展历程,为我国开展下投探空,特别是台风监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对9711号台风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东南低空急流和高层的西风急流与台风的相互作用,高层辐散区与低层辐合区同时北抬和重叠,是造成山东地区附近大范围暴雨的主要原因。暴雨区主要位于台风移动前方的右侧。台风的移向与副高的位置及强弱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利用FY-2H, Aqua, CALIPSO(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和GPM(Global Preciptation Measurement)卫星产品, 对比同在浙江温岭沿海登陆且路径相似的台风利奇马(1909)和台风摩羯(1814), 分析其发展过程中云系水平、垂直结构特征以及登陆前台风三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台风眼区是否可见、台风云系的螺旋明显程度、最强降水中心的形状变化、螺旋雨带区南北侧云顶高度的差异均是台风发展强弱的重要标志。台风发展成熟阶段云顶高度最大位于台风眼附近。台风登陆前, 台风越强, 单层云占比越高, 多层云占比越少; 台风越强, 光学厚度越大; 台风云系类别主要是深对流云和卷云, 成分以非定向冰为主; 螺旋雨带区云系的云底高度及厚度与台风发展强弱相关; 同一通道下高低亮温区的面积、台风的降水类型、三维降水结构中的对流柱长度和数量、垂直方向上的降水率均可作为台风发展强弱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