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大气化学实验室以及大气本底、酸雨和沙尘暴等观测站网长期工作基础上,作为“大气成分轨道”的主要牵头实施单位,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积极按照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按照“立足现有、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分步建设”基本思路,设计建设大气成分研究型业务体系,保证了各项科研、业务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初步形成了12个研究和业务团队:气溶胶、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反应性气体与大气光化学、臭氧与辐射、酸雨、边界层、数值同化、大气成分数值模拟、化学输送数值模拟、大气成分气候效应、大气成分反转数值模拟、常规预报要素分析。2005年在研和新获准的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达30多项。对原有的观测站网和大气化学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增容及整合,重新布设了基本覆盖全国范围的30个大气成分观测站。按照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发展规划,牵头实施“国家大气成分本底观测研究台站体系建设”。中国气象局4个大气本底站(青海瓦里关、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正式进入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台站行列;完成了2个拟新建本底站(云南香格里拉、新疆阿克达拉)论证试验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确定了湖北金沙预选本底站站址,即将启动科学论证工作;开展“酸雨观测业务规范”人员培训,大力推进酸雨工作业务化。  相似文献   

2.
在大气化学实验室以及大气本底、酸雨和沙尘暴等观测站网长期工作基础上,作为"大气成分轨道"的主要牵头实施单位,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积极按照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按照"立足现有、统筹规划、重点突出、分步建设"基本思路,设计建设大气成分研究型业务体系,保证了各项科研、业务和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初步形成了12个研究和业务团队:气溶胶、温室气体及相关微量成分、反应性气体与大气光化学、臭氧与辐射、酸雨、边界层、数值同化、大气成分数值模拟、化学输送数值模拟、大气成分气候效应、大气成分反转数值模拟、常规预报要素分析.2005年在研和新获准的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达30多项.  相似文献   

3.
中国气象局在全国范围内布设酸雨观测站网,台站数量达89个(含大气本底站),茫崖站是担任酸雨观测业务的站网之一。为了各站点酸雨观测业务更加规范、观测质量日益提高,本文就如何减小误差、准确测量酸雨样品pH值,结合自己实际工作中测量流程和经验,总结了几个步骤和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球环境和全球变化研究中心的研究目标是针对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新的分支学科”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系统”和气象业务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相关高新技术问题开展研究。研究中产心旨在提高我国环境和气候系统变化及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检测和预测水平,并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建设成为我国一流水平的研究中心。中心有部门级大气化学开放实验室、计算机室、青海瓦里关山大气本底观象台、3个区域大气本底站、3个臭氧观测站、包括86个站点的酸雨网、中南极长城气象站和中山气象站。具有装备先进的大气化学和大气边界层野外科学试…  相似文献   

5.
2004年起,中国气象局在北京上甸子、浙江临安和黑龙江龙凤山区域本底站先后开展了包括大气气溶胶、反应性气体等在内的业务观测。2006年初中国气象局充分利用已有站网,结合国家大气成分本底台站的建设以及大气成分预报业务的发展急需,在全国14个关键区域布设了包括7个大气本底台站在内的30个大气成分观测站,形成了全国大气成分观测网(图1)。  相似文献   

6.
我院承担中国大气本底基准现象台(瓦里关本底台)、3个区域大气本底污染监测站、3个臭氧站和全国酸雨监测站网(86个站点)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工作。主要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臭氧(总量和地面)、二氧化硫、降水(酸雨)和气溶胶化学、太阳辐射及气象观测等。1999年的主要工作进展如下:.完成了瓦里关本底台二氧化碳台站标准与北京WMO二级标准间的校准,并参加了WMO-NOAATh氧化碳标准国际比对活动,取得了较好结果。.圆满完成了国内3台BREWER臭氧光谱仪的国际比对标定工作。.对瓦里关本底台的业务人员进行…  相似文献   

7.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2003,29(4):64-64
全球大气监测观测指南(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 )编译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大气监测 (站网 )计划的观测项目 ,阐述了各观测项目的重要意义 ,推荐了适用的测量技术和装备 ,并从站址环境 ,观测资料的分析 ,管理 ,应用以及必要的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化要求 ,是全球大气本底观测业务的技术性文件 ,也是WMO各成员国参与全球大气监测计划 ,开展相关业务 ,科研和系统建设的技术依据。16开本 定价 :18 0 0元空间天气学焦维新  空间天气学是应用广泛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空间天气学研究的内容和最新…  相似文献   

8.
《气象科技》1976,(6):28-28
近年来认识到近地面层系统地观测臭氧可与对流层上部臭氧观测联系在一起,从而给出大气中臭氧的总收支,为大气本底污染监测内容之一;山地与平原观测记录之比较,也是很有价值的。地面臭氧观测基准站和区域站的臭氧取样及分析方法指南,可参见世界气象组织业务手册(WMO Operations Manual)第299号出版物。加拿大大气环境局“世界臭氧资料中心”正作出安排,将世界各地未污染地点的地面臭  相似文献   

9.
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的气候敏感地区, 也是多个国际科学计划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地区。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是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极地大气科学考察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25年来有较大进展。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参加了我国组织的23次南极考察、2次北冰洋考察和3次北极考察; 承担了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北极黄河站气象业务建设和维持, 以及中-澳合作南极冰盖3个无人自动气象站工作; 进行了常规地面气象、Brewer大气臭氧、近地面物理、冰雪和大气化学等观测, 获得了较为系统的极地大气环境资料。开展了有关极地大气科学与全球变化的研究, 在极地天气气候特征及气候变化时空多样性、极地海冰变化和南极海冰涛动、极地近地面物理特征和海-冰-气相互作用、中山站臭氧变化特征及南极臭氧洞和大气化学、气候代用资料获取和古气候环境以及极地大气环境变化对东亚环流和中国天气气候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中国极地大气科学正积极通过多学科交叉、走国际合作道路, 努力提高对极地在全球变化中作用的认识水平, 并积极探索极地变化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气本底污染监测中的几个问题介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龙元 《高原气象》1990,9(3):337-346
“大气本底污染监测”是指为了获取全球性和区域性大气组成本底浓度值的监测工作及与此相联系的各项科学研究活动。由于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有害气体日益增多,引起了诸如“温室效应”、“平流层臭氧减少”、“酸雨”等危及人类生存条件、促使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本底污染监测受到了世界气象组织(WM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环境计  相似文献   

11.
酸雨观测是大气特种观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的业务工作。酸雨观测数据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日益增加的需求,是研究酸雨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的依据。2006年起,陕西省气象部门酸雨观测站点从西安1个国家站增加到15个站。酸雨月数据文件的质量控制,对确保酸雨观测数据可靠、准确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酸雨月数据文件的质量控制方法,便于台站业务人员提高酸雨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2.
北极对我国气候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多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气科院”)坚持参与北极黄河站考察及北冰洋考察,布设气象和大气化学观测仪器,实地采集相关样品,并进行了大量有关研究。2018年是国际极地预报年(YOPP)的集中观测特别年,气科院专门设立了基本科研业务项目“极地预报年中国北极大气探测行动计划”专项,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实施YOPP特别观测期的北极大气探空计划。  相似文献   

13.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为了生存和改善生存环境,与险恶的自然环境抗争了数万年,现代人类已不仅仅满足于生存环境,在具备了基本生存空间后,进而追求生活的质量,用挑剔的眼光审视周围的环境,这其中也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所有研究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称之为环境气象学。 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许多现象都与气象具有密切的关系。广而言之,环境气象学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扩散规律等大气边界层问题;酸雨、大气臭氧与紫外线辐射等大气化学问题;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  相似文献   

14.
大气环境数值模拟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王自发  庞成明  朱江 《大气科学》2008,32(4):987-995
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称大气所)在大气环境数值模拟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自主发展和引进,建立了完备的多尺度、多成分的大气环境数值模式,包括全球大气化学输送模式、区域和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模式。大气所利用这些模式研究各种空间尺度上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以及污染物的输送和演变,研究了多种污染过程的成因和污染变化规律,在污染物输送、低对流层臭氧高污染、区域及城市污染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并对区域或城市空气质量进行业务化实时预报。大气所还拓展了我国大气环境模拟研究的新领域:大气化学资料同化、污染模式集合预报、污染源反演新方法。初步建立了空气质量模式的资料同化系统(分别基于最优插值技术和集合卡曼滤波技术)和多模式集合预报体系,提高了模式预报水平;在污染源反演新方法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合我国目前仍然面临着的大气环境问题,对今后大气环境数值模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气象局酸雨网基本资料数据集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9年至今,中国气象局陆续建立起包括88个站点的酸雨监测网,它是我国唯一全国性的、监测区域大气酸沉降的业务站网,其覆盖了我国除台湾以外的全部省、市、自治区,目前己积累了包括各站点每场降水的pH值、电导率和部分降水化学等大量资料.所获得的酸雨资料基本反映我国大气背景条件下的湿沉降时空分布特征.十几年来,我国酸雨发展状况大致经历两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为我国酸雨急剧发展期;90年代中后期到21世纪初不同地区降水年平均pH值有升有降,总的趋势是进入相对稳定期,但我国的酸雨形势仍不容乐观.20世纪90年代已获得的降水化学资料包括 SO2-4、NO-3、Ca2+、NH+4月、季变化,以及H+、SO2-4、NO-3、Ca2+、NH+4月、季湿沉降量特征和酸性气体SO2、NO2月、季变化和干沉降特点等其时空分布特征在大气化学、大气环境、区域气候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仍有必要尽快更新已有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大气成分中心以稳步推进大气成分、沙尘暴观测站网业务化为目标,在中国气象局的布署和安排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站网的监测、运行和保障能力,形成了覆盖我国关键和典型地区的大气成分、沙尘暴和酸雨观测网络,基本实现了长期、多区域、网络化观测.  相似文献   

17.
酸雨水样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研究酸雨时空分布、治理和防治十分重要。湖北金沙大气本底站现用质量控制的极值法和比较法,无法保证酸雨观测数据的准确度。结合金沙大气本底站多年的考核工作情况,从酸雨样品考核的目的和评分标准、测量误差的分类、酸雨测量误差的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酸雨测量的质量控制方法,有利于台站提高酸雨观测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台站反应性气体观测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对大气反应性气体的业务化观测是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的重要目标内容之一.为了满足大气本底观测业务的目标要求,在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观测站反应性气体观测系统2年来的业务试运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涉及质量控制技术中零/跨检查和多点校准的执行情况,确定了执行零/跨检查、多点校准和零/跨调整的指导性频率,提出了基于校准信息的数据订正方法,简要阐述标准量值传递方案和仪器测试、检验和维护中所应注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全球首座大气本底站竣工中国大气本底站基准观象台一期工程,目前在青海省瓦里关山竣工。这是一项旨在提高我国长期气候变比和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报水平的重要工程。这一工程是中国政府与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对全球尺度的大气化学物理本底特征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的合作项...  相似文献   

20.
1引言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气象局将酸雨观测正式列为气象台站观测项目。90年代初,中国气象局在全国范围内布设酸雨观测站网,目前台站数量已经达89个(含大气本底站),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长期监测站网。在各级业务、管理以及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酸雨观测业务逐步走向规范化,所积累的长期酸雨监测资料,已经应用于我国的环境监测、治理的科学决策和相关科学研究。经中国气象局批准。2006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的酸雨规范和业务软件,本文根据新规范要求提出了在酸雨月数据预审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详细地阐述了酸雨月数据备注栏的备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