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实时业务定位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台风活动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强度及风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2020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23个台风生成,较多年平均值(27.0个)偏少4.0个;有5个台风登陆我国,较多年平均值(7.0个)偏少2.0个。2020年台风活动的主要特征有:台风生成源地明显偏西;生成总数偏少,极值强度偏弱;7月“空台”,是1949年以来历史首次;8月台风活跃,出现多个近海快速增强的台风;8月下旬至9月上旬,3个台风连续北上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历史罕见;10月生成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偏多,先后影响我国南海或中南半岛。  相似文献   

2.
《气象》2021,(8)
2019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共生成台风29个,比多年同期平均偏多2个,其中6个台风登陆我国,比多年平均偏少1个;台风整体强度偏弱,但全年最强台风夏浪极值强度达到68 m·s~(-1)(17级以上);登陆台风整体强度偏弱,但"利奇马"登陆强度强(52 m·s~(-1),超强台风级)、影响重;秋季台风生成数较常年明显偏多,尤其是11月生成台风数达到6个。2019年中央气象台台风路径预报平均误差与近5年(2014—2018年)的平均误差相比,在24~72 h的预报误差有所增大,而96~120 h的预报误差则明显减小,尤其是120 h的预报准确率创新高。与日、美官方预报相比,中国在24 h和96~120 h的预报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在48~72 h的预报误差比日本略高,但低于美国,与EC确定性模式相当。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央气象台台风实时业务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以及卫星云图等对2021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台风活动的主要特征和影响我国台风的路径、强度及风雨影响进行分析和回顾。结果表明:2021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台风生成个数偏少,生成源地整体偏西;台风强度偏弱,但有多个台风出现了快速增强,其中台风“烟花”“灿都”的24 h强度增幅达40 m·s-1,为近30 a少见;2021年先后有5个台风登陆我国,另有2个台风影响我国。在登陆台风中,4个登陆华南的台风强度均弱于历史平均值。所有登陆台风在登陆后的维持时间都明显高于历史均值,特别是台风“烟花”为历史上登陆华东后维持时间最长的台风,给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影响。  相似文献   

4.
2016年9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冠博  高拴柱 《气象》2016,42(12):1560-1566
2016年9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强度偏强;欧亚大陆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西偏北、强度偏强。9月全国平均降水量78.9 mm,较常年同期(65.3 mm)偏多20.8%;全国平均气温17.7℃,较常年同期(16.6℃)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二高。9月主要出现了3次强降水过程,其中两次是由台风造成的强降水。月内,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共有7个台风生成,其中1614号台风莫兰蒂和1617号台风鲇鱼在我国登陆。台风莫兰蒂登陆福建,风雨范围广,台风鲇鱼先后登陆台湾和福建,多地持续强降水;四川、云南部分地区秋雨明显,局地灾情重;黄淮南部及湖北西北部等地的旱情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5.
2018年共有29个台风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生成台风个数偏多,南海台风活跃。有10个台风登陆我国,登陆强度整体明显偏弱,但是登陆台风个数明显偏多、登陆时间集中、登陆地段偏北、北上台风偏多,造成台风降水范围广、暴雨强度大、超警河流多。其中,“安比”、“摩羯”、“温比亚”一个月内相继在华东地区登陆并深入内陆北上,且登陆后长时间维持热带风暴级强度,给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带来大范围强降雨。“艾云尼”移动缓慢,与西南季风环流相结合,给广东等地区造成长时间的持续强降水。“山竹”是2018年登陆我国最强台风,其7级风圈明显偏大,给广东、香港等地区带来大范围、长时间的强风和强降水。2018年所有预报时效的路径预报误差较2017年均有所降低,路径预报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强度预报水平仍然没有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特点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2004年台风汛期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特点进行研究总结,进而对其成因做了分析。结果指出:2004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主要特点是生成总数较常年略偏多,热带气旋生命史普遍较长、:生成时间相对集中、生成源地偏东,转向路径偏多,登陆气旋数多于常年平均值,登陆地段集中且偏北,集中在华东到日本一带。其成因在于:(1)副高面积偏大、强度偏强、位置偏北且西伸脊偏西,同时副高分布形态多呈块状,使得2004年台风的高频活动区向北偏移,直接对华东到日本一带造成威胁,乃至正面登陆影响;(2)澳大利亚高压强大,越赤道气流强,赤道辐合带辐合偏强、位置偏东,造成台风活动比较活跃且源地偏东;(3)西风带环流经向度较常年偏大而且副高多呈块状分布,东西两环副高之间形成的鞍型场有利于台风过此通道北上转向,导致转向台风偏多。  相似文献   

7.
杨亚新  江静 《气象科学》2008,28(6):637-643
利用1950-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和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水温(SST)资料,统计分析了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与TC频数、强度、源地和路径等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暖异常年:(1)TC发生频数偏少,较常年平均偏少2~3个,但强度偏强,强台风和超强台风发生数偏多,较常年平均偏多1个左右,且随着暖异常强度的增强,TC发生频数偏少,强度增强愈加明显;(2)TC生成位置偏东偏南,145°E以东海区TC生成频数较冷异常年和La Nina年增加明显;(3)TC路径偏东,转向路径出现频次增加,西向路径出现频次减少,从而导致日本东部海区TC通过频数增加,而我国南海和华东沿海TC通过频数减少;(4)在我国登陆的TC频数偏少,较常年平均偏少1~2个.赤道中东太平洋冷异常年,情况基本与上相反.上述影响主要是由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异常导致大气环流发生异常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2018年9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柳龙生  高拴柱 《气象》2018,44(12):1635-1640
2018年9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极涡呈偶极型,中高纬地区西风带为多波型分布,西太平洋副高强度较常年偏弱、位置偏西。全国平均降水量74.2 mm,较常年同期(65.3 mm)偏多14%;全国平均气温为16.7℃,较常年同期(16.6℃)偏高0.1℃。9月我国大范围的降水有3次,华南和西北地区东部等地出现强降水,局地灾情严重。9月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共有4个台风生成,其中1822号台风山竹和1823号台风百里嘉在我国广东省登陆。月内黑龙江遭受低温冷冻灾害;华西秋雨开始偏晚,云南、四川南部、重庆和贵州南部秋雨强度总体偏强。  相似文献   

9.
1994年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共生成热带气旋37个(包括:台风、强热带风暴和热带风暴),其中19个发展成台风。有12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比常年(9.3个)偏多。9417号台风在浙江登陆,对浙江影响很大。另外,125°E以西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有3个较常年略偏多,明显多于去年,对浙江沿海影响较大。热带气旋路径以中低纬西,西北行,中纬北上转向型为主。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位置比常年偏北。  相似文献   

10.
2018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皘  张玲 《气象》2018,44(11):1501-1508
2018年8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且强度偏强,亚欧洲大陆中高纬为多波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脊点偏西,强度接近常年略偏强。8月全国平均气温21.9℃,较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高;全国平均降水量127.7 mm,比常年同期(105.3 mm)偏多21.3%,与历史同期相比呈现中部偏少的分布特征。月内我国有1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多站出现极端日降水量。8月共有10个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活动,其中1812号台风云雀、1814号台风摩羯、1816号台风贝碧嘉、1818号台风温比亚登陆,生成和登陆个数较常年偏多。我国中东部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同时强对流天气频发,影响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1.
According to me lime cross-section or SSI in me equatorial eastern racing and me historical data on typhoon actions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including the South China Sea), a composite analysis of the actions of typhoon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in El Nino year (SST in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are continuously higher than normal) and in the inverse El Nino year (there are continuative negative anomalies of SST in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tions of typhoon are in close relation with El Nino: The annual average number of typhoons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South China Sea is less than normal in El Nino year and more in the inverse El Nino year; The annual average number of the landing typhoon on the continent of China bears the same relationship with El Nino; The anomalies of typhoon actions mainly occur during July-November and their starting are behind the anomaly of SST in the equatorial eastern Pacific.Based on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co  相似文献   

12.
2017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活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皘  钱传海  张玲 《山东气象》2018,38(2):1-11
2017年总计27个台风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其中8个在我国沿海登陆。台风生成时间集中于7—8月,生成源地较多年平均偏西5°,南海台风数(8个)较多年平均(4~7个)明显偏多,台风登陆点集中在广东沿海,气旋峰值强度(30.9 m·s-1)较多年平均(40.3 m·s-1)明显偏弱,登陆台风的平均登陆强度(29.0 m·s-1)较多年平均(32.8 m·s-1)偏弱。台风雨水情呈现降雨范围广、暴雨强度大,主要江河平稳、部分中小河流超警戒水位的特征。使用实时业务定位、定强及降水、大风、水文观测数据,针对2017年影响我国的10个台风个例的气象水文特征及社会经济影响做出详细分析。“天鸽”为2017年登陆中国最强的台风,导致灾损最为严重,其与“帕卡”在4 d内先后登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珠三角地区,造成损失叠加。  相似文献   

13.
中央气象台台风强度综合预报误差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张守峰  余晖  向纯怡 《气象》2015,41(10):1278-1285
本文从总误差、逐年趋势、误差分布等方面对2001—2012年中央气象台(Centr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CMO)的台风(TC)强度综合预报水平进行分析,初步分析了强度迅速变化台风预报偏差大的原因。结果表明,强度预报水平没有明显改善,预报误差呈现逐年波动状态,强度稳定TC的预报误差最小,迅速加强TC的预报误差最大。24、96~120 h预报偏强的概率较大,而48~72 h预报偏弱的概率大。南海东北部等海域的预报误差较大,应在业务预报中特别予以关注。随着TC强度的逐渐增强,强度预报在120 h内预报偏强的可能性变大,而强度预报偏弱的可能性减小。根据误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个强度概率预报方案,检验结果表明可在业务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台风路径业务预报误差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锦华  唐家翔  戴雨菡  虞本颖 《气象》2012,38(6):695-700
利用2005 2009年中国气象局(CMA)提供的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台风路径业务预报资料,比较了各类型台风路径、台风登陆位置及登陆时间的预报误差,登陆台风不同阶段以及华东登陆和华南登陆台风的路径预报误差。结果表明:CMA在2005 2009年的路径预报水平与1999 2003年的相比有了显著提高。平均南海台风预报误差大于西北太平洋。异常路径台风主要出现于南海,三个预报时效(24、48和72 h)异常路径的预报误差平均都小于正常路径。将登陆台风分为远海、登陆期间和登陆后三个阶段,显示登陆期间台风预报误差最大,同一阶段华南登陆台风的预报误差大于华东登陆台风。台风登陆位置在24、48和72 h预报时效的平均预报误差分别为71.1、122.6和210.6 km,48和72 h台风实际登陆时间有70%早于预报时间,平均分别提早8和12 h。比较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及24 h路径预报误差,得到南海三种典型登陆台风路径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及其与路径预报误差的关系不一样,即误差成因不同。南海倒抛物线型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最大,其预报误差最小;西一西北型的大尺度引导气流与台风移动的偏差最小,其预报误差最大,可能与大尺度环流预报准确性差有关。登陆华东的预报误差小于登陆华南台风的预报误差,这与台风登陆华南时其大尺度引导气流和台风移动的偏差大于登陆华东的台风有关。  相似文献   

15.
厄尼诺与南海的台风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厄尼诺年(赤道东太平洋SST有持续正距平)和反厄尼诺年(赤道东太平洋SST有持续负距平)南海的台风(包括进入南海的西太平洋台风和在南海生成的台风)活动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厄尼诺同南海的台风活动有明显关系:厄尼诺年平均台风数偏少,反厄尼诺年平均台风数偏多,其异常主要发生在8—11月份;在两广沿海登陆的平均台风数也是厄尼诺年偏少,反厄尼诺年偏多,其异常以10和11月最显著;在北部湾海域活动的台风多在8—9月份,也是厄尼诺年偏少,反厄尼诺年偏多。 文本也对厄尼诺如何影响南海的台风活动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1968—1981年8月南支热带东风急流的年际变动与台风生成数的关系,通过计算分析了南支急流强弱月热带大气环流的动力结构,联系台风活动频数差异进行了讨论。 最后重点剖析了1979—1981年夏季高空南支东风急流与低纬西南季风逐日演变以及与台风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Yao  Xiuping  Zhao  Dajun  Li  Ying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20,34(1):150-162

We used tropical cyclone (TC) best track data for 1949–2016, provided by the Shanghai Typhoon Institut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CMA-STI), and a TC size dataset (1980-2016) derived from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infrared images to analyze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utumn TCs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WNP). We investigated TC genesis frequency, location, track density, intensity, outer size, and landfalling features, as well as their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n average, the number of autumn TCs accounted for 42.1% of the annual total, slightly less than that of summer TCs (42.7%). However, TCs classified as strong typhoons or super typhoons were more frequent in autumn than in summer. In most years of the 68-yr study period, there wa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autumn TCs and that of summer TCs. The genesis of autumn TCs was concentrated at three centers over the WNP: the first is located near (14°N, 115°E) over the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other two are located in the vast oceanic area east of the Philippines around (14°N, 135°E) and (14°N, 145°E),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intensity, the eight strongest TC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ll occurred in autumn. It is revealed that autumn TCs were featured with strong typhoons and super typhoons, with the latter accounting for 28.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autumn TCs. Statistically, the average 34-knot radius (R34) of autumn TCs increased with TC intensity. From 1949 to 2016, 164 autumn TCs made landfall in China, with an average annual number of 2.4. Autumn TCs were most likely to make landfall in Guangdong Province, followed by Hainan Province and Taiwan Is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