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电波传播理论可知:VHF信道是一种传播比较稳定的恒参信道,也叫做视距传播信道.从VHF发射天线上辐射出来的电波,是一种超短波,其频率范围在30-300MHZ,能穿透电离层而无法返回地面,但能用对流层传播.其传播距离受到地球曲率等因素的影响,收、发通信间最大距离被限制在视线范围以内,通常这种信道的传播最大距离为几十到100公里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2.
随着气象辅助通信网的发展,短波单边带电台不断增加,西安至榆林、延安、汉中、安康、商洛地区局的单边带网已于七月初投入业务运行。榆林、汉中、宝鸡等地区局至部分县站间因地形等条件的限制,利用VHF电话难以联通,也采用了短波单边带组网。为了更好地发挥其工作效益,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有关短波通信的基础知识,供台站同志在实际工作中参考。一、无线电通信使用的频率范围无线电通信使用的频率大致在30千赫到30000兆赫的范围,根据电磁波传播的特征,通常又可分为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等波段。见表1。  相似文献   

3.
短波通信是依靠电离层的反射来实现的.电离层的变化很不稳定,再加上短波频率低、频段窄,易受自然界的多种干扰,因此,通信的可靠性差. 为提高短波通信的可靠性,通常采用二种方法:一是改善信道,包括采用增大发射功率,采用高增益天线和多种分集接收等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合理地选择使用和电离层有关的电波传输频率.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实际频率的选择主要是依靠电波研究所发布的  相似文献   

4.
在平原地区或者利用地形条件较好的高山进行中转建立超短波气象辅助通信网,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在地形复杂,通信距离远的边远地区如何建网?本文介绍了伊犁州气象局的有关同志建设伊犁地区气象辅助通信网的情况.在经过较长时间试验以后,他们充分利用短波单边带和超短波两种通信方式的特点,采用两种电台混合组网的  相似文献   

5.
大气波导特征分析及其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文中在介绍大气折射的基本类型及其存在条件的基础上 ,阐述了三种类型的大气波导的形成机制 ,总结并分析了大气波导的几个主要特征 ,并用西北太平洋云辐射实验的实测资料和西沙海域的气象资料进行了验证 ,同时试验了蒸发波导高度对大气湿度、气海温差、水平风速变化的敏感性 .在分析大气波导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时 ,推导了可形成波导传播的电磁波最大陷获波长和临界发射仰角 ,提出了电磁波形成波导传播的 4个必要条件 ,并讨论了大气波导对超短波传播、雷达探测、短波通信等方面的影响 .  相似文献   

6.
截止1989年10月底,已进行科研成果登记的项目共有14项,其中两项为自治区级科研成果.这14个项目是: 1.成果名称:超短波(话)传输气象实时性资料的试验该项目主要由区局业务处完成,主要完成人:周雄伟、丁忠荣等,成果登记号为:新气科成89-01. 该成果利用超短波电台话传气象实时资料,在有效通信距离内,稳定可靠,操作简便,不需专业报务员;通信时效高,通信质量相当于目前短波莫尔斯通报的中上水平.  相似文献   

7.
气象部门除了广播外,目前采用的通信手段主要有两种:气象台站依靠邮电部门的通信线路和设施进行气象信息的传输,这是主要的手段。以此方式组成的通信网络称为主要通信网。另一种是利用气象部门自建的无线短波、超短波电台进行通信联络,这种方式组成的通信网称为辅助通信网。后者作为一种辅助通信手段,弥补了主要通信网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对2019年3月4—5日发生在南岭山脉附近的强降水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短波槽活跃,低层急流强盛,特别是边界层急流、切变较长时间维持,为这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很好的动力和水汽条件;水汽集中在800 hPa以下,主要是低层和边界层的水汽辐合;偏北气流南下过程中,与南方暖湿气流在南岭山脉地形影响下易形成边界层及地面的中尺度气旋,大尺度切变线、辐合线受山脉阻挡南推缓慢,增加强降水维持时间,气流持续汇集产生辐合,使得水汽通量辐合区位置与南岭山脉的位置、走向一致,降水增幅明显;早春时节的暴雨,一般热力条件差,着重关注水汽及动力条件,特别是出现低空急流和边界层偏南急流时,在有利的地形下易触发中小尺度扰动而出现强降水。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冷锋在移动过程中,遇到孤立的山脉时,由于地形影响而产生地形锢囚锋.我国的浙闽山地、祁连山等地区都能见到这种现象.国外,在高加索、阿尔卑斯山等地也能观测到类似的地形锢囚锋.但是,上述地区几种地形锢囚锋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冷锋遇到山脉时,受山脉阻挡,冷锋中段停滞,山脉两端冷锋受冷空气的推动绕山而  相似文献   

10.
天气警报的效果和发射端、接收端都有很大关系.对于发射端,不仅要求发射机性能好、功率足,为扩大信号覆盖范围,根据超短波传播特点,应当尽可能地架高天线.天线架设时,周围是物体,特别是金属、水泥建筑物等对电波发射有影响,距离越近,影响越大.一般讲离发射天线2个波长以内  相似文献   

11.
气象通信为适应气象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以及为社会服务的需要,近年来,建立了甚高频气象辅助通信网、气象警报服务网。但对通信天线结构和架设中应注意的问题认识不足,影响着通信设备作用及通信效果的发挥。通过近年来的组网实践,体会到:利用超短波(VHF)波段进行组网通信,信道质量的好、坏,除在前期设计中保证电路有足够的系统余量外,另一个保证通信效果的因素,就是天线结构和架设问题。在天线的使用上有下列几个  相似文献   

12.
低空大气观测雷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前言通信综合研究所历来就研究开发利用电波的计测技术,并致力于大气中的电波传播特性及大气科学的研究。1977年至1982年度开发的频率为445MHz及890.5MHz的无线电声学探测系统(RASS),就是利用UHF波段电波的大气观测装置的一个典型例子,并受到了高度评价。以这项开发研究成果为基础,利用京都大学超高空电波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14年6月2日夜间祁连山区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分析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重点归纳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持续几天的高压坝造成的高温、迅速东撤时沿着高压边缘的西南水汽输送和携带冷空气南下短波槽的共同影响是强降水天气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祁连山脉特殊的地理环境阻挡作用,使水汽汇集在祁连山区,为强降水提供了一定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4.
2019年6月8—10日江西出现了一次持续的大暴雨天气过程.使用常规观测资料、FY-2G卫星TBB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在天气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利用WRF模式对大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罗霄山脉地形对此次持续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稳定维持的"两槽一脊"环流形势下,高空西风气流、低空西南急流、沿海大槽、上游移来短波槽和近地面辐合线是大暴雨过程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中尺度云团不断生成于江西省西北部的罗霄山脉北支和中支的迎风坡附近,受沿海大槽阻挡而缓慢东移,与系统性云团合并从而导致江西省西北部地区出现持续性强降水.湘、赣两省交界处的罗霄山脉北支和中支地形对暴雨强度有实质性的影响,去除相应罗霄山脉地形的数值试验模拟的降水量明显减少.罗霄山脉附近持续长时间的辐合线是引发此次大暴雨过程的直接中尺度天气系统,其生成与低层风场辐合、低空急流和地形均有关.受地形抬升作用,对流天气系统在地形迎风坡附近不断生成并持续向东移过江西省西北部,是造成暴雨持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地形与暴雨文县位于岷山东麓,白龙江、白水江的中下游,境内山峦重迭,河流蜿蜒。北面和南面由高大的插岗梁和摩天岭形成南北天然屏障,南面山脉拔海3000—3900米,阻挡了偏南气流直接北上。北面山脉拔海在3500米以上,其中雄黄山、五花山达4181米,阻挡了北方和西北方的冷空气直接南下。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冬季冻雨天气成因并提高冻雨天气的预报能力,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2月安徽省一次冻雨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利用WRF中尺度模式对此次冻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对冻雨发生的物理量场和层结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安徽省南部山区和北部平原地区的冻雨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于北方强冷空气快速南下,在安徽省境内大陆冷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遇,形成鞍形场切变线引起的.从模拟结果来看,此次安徽省山区与平原地区冻雨天气的成因和层结特征均有较大区别,山区冻雨天气的形成与山脉对冷暖空气的阻挡和抬升有关;而平原地区冻雨天气的形成需强冷空气快速南下,产生有利于冻雨天气发生的层结结构.山区冻雨天气发生时,具有较大的逆温梯度和较高的冷心高度;平原地区冻雨天气发生时,近地面有较大的负变温中心和较高的冷心高度,但与逆温梯度不存在稳定的对应关系.冻雨天气的产生与逆温强度、冷垫厚度及其变温幅度均有一定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内华达是个干旱州,人口主要聚居于沿内华达中部山脉背风坡西处。它所依赖的水源是山区冬季积雪,到春天积雪融化流入几条江河,同时也补充了地下水。人们认为:通过人工影响天气增加山区积雪是一个既重要,而又可能的技术途径。由于内华达西部位于山脉的背风坡,同山峰的迎风坡(西坡和顶部)对比降水明显  相似文献   

18.
肖玮  刘维成  傅朝  李文学  付杰  苟尚  张伟 《高原气象》2023,(6):1536-1547
基于天水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通过“最大值法”筛选出对流回波样本,利用TITAN(雷暴识别跟踪分析和临近预报)算法对对流风暴属性特征追踪统计,分析了甘肃东南部暖季(6-8月)对流活动的雷达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1)对流活动频次多集中在高海拔山区附近,大值中心位于六盘山西侧山脉的迎风坡或西秦岭山脉起伏较大的区域,其中8月为对流活动高峰期。(2)对流风暴以西北向东南方向传播为主,不同月份传播特征存在一定差异;6月传播速度最快、 8月最慢。(3)对流活动发生频率日变化特征呈单峰分布,主峰区位于16:00-17:00(北京时);不同地形对流发生、发展具有不同的日变化特征,午后高海拔区域是热力对流发生的高频区,夜间对流活动在山区、河谷、盆地、平原等地形均有发生。(4)不同月份对流风暴的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6月午后太阳加热、地形强迫对对流风暴的影响最为显著,而7、 8月夜发对流对高原边坡复杂地形响应更高。午后组织性较好的风暴传播方向与山脉走向及坡向关系密切,夜间时段与500 hPa盛行风关系密切。(5)超过90%的对流风暴持续时间在36 min以内,仅有1%的风暴持续时间大于1 h。  相似文献   

19.
一种使用方式灵活、运行·稳定可靠的气象 VHF(超短波)辅助通信网在我省建成,并于元月15日通过了有关专家的鉴定。该网为省—市和市—县间覆盖14个主台、52个分台、3个中转站、两级中转方式的星型结构通信网络。自1984年开始筹建。通过  相似文献   

20.
钱肇淇  沈培新  周新 《气象》1987,13(3):37-40
我们在苏州市区域甚高频(VHF)网上进行了以PC-1500机为通信终端,利用VHF信道实现组网数据通信的试验研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研制完成了一套比较符合省级以下气象台站采用的,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的通信系统。该系统的投资少、功能多,实现了收端无需人值守的智能化通信。在苏州市网上通信实迹达60km以上,得到了有关专家和用户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