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文理 《气象》1976,2(2):16-16
“倒风要下雨”,是我区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条看天经验。自1965年8月以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对“倒风要下雨”这条群众经验先后进行了120次的观测、验证和运用。实践证明,这条群众经验用来预报由睛转雨的转折性天气,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反复实践,不断总结“乌云接落日”这条天气谚语。从多次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乌云接落日”虽然是下雨的征兆,但不是唯一的征兆。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乌云接落日”才会有雨。为了模清“乌云接落日”的降水条件,我们一方面向有看天经验的老农学习,同时认真观察记载天物象的变化,寻找每次“乌云接落日”后下雨、不下雨的有关条件。经过许多个例分析,反复研究,总结了“乌云接落日”下雨的条件是:(一)乌云在下午太阳快落这段时间内(俗称太阳一杆子高左右)从太阳的南北两方同时接日,东方有条状云急速地从东向西移动,云条横贯东西天;  相似文献   

3.
2012年4月26日 小雨 今天外面飘着小雨,我在校园里走过时,发现花坛边上有很多蚯蚓爬了出来。以前我就发现过,每到下雨的时候,这种勤劳的动物便会从土壤中爬出来。  相似文献   

4.
日华与天气     
陈景奎 《气象》1975,1(9):25-25
在闽南劳动群众中,流行着这样一条谚语:“天上烧饼大变小,天气好不了。”所谓“烧饼”,指的是日华及月华。据老农说,出现这一现象天即将下雨。 我对日华进行了7年观测,并记载了华的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发现日华的华圈由大变小(由明显变模糊)对未来短期内的天气变化确有指示性(见附  相似文献   

5.
夜雨     
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把刚进入梦乡的她震醒了过来。啊!要下雨了。“报准了!”她兴奋得不由自主地喊出了声。这一喊把睡得正沉的丈夫也惊醒了。他侧过身去,摇着她的双臂叫道: “凤,怎么了?快醒醒!” “哦,对不起。我一高兴就喊出了声,把你也闹醒了。”她也侧转身子,面对着丈夫,双手搅着他的脖子说,“刚,我们报准了,旱了八十多天的第一场雨报准了!三十几万亩晚稻有救了。你听,雨滴声,已经开始下了。”说着,她扭亮床头灯,刚想坐起身来,被他一手按住。  相似文献   

6.
一次“太阳雨”过程的实况1993年11月5日11点后,武功县上空艳阳高照,天上仅有少量小块高积云和卷云。县气象局院内阳光普照着大地,给深秋增加着丝丝温暖。突然院外有人减“下雨了”。值班员出门,果然看见门前地上有雨滴的湿斑,站在院子里感到天在下雨。大家...  相似文献   

7.
文祖大队位于章丘县南部的锦屏山和胡山的环抱之中,地势复杂,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有句俗语说:“文祖庄地不平,四周下雨当中暗”,“文祖庄园又圆,当中下雨四周干。”在万恶的旧社会,广大贫下中农不但受尽了地主、富农的剥削和压迫,而且吃了不少自然灾害的苦头。春雷一声震天响,来了救星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们贫下中农翻身得解放,走上了公社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里有一个故事:天竺国凤仙郡郡侯在祭拜天神时,因一时疏忽,惹恼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一生气,就让那个地方3年没有下雨,持续的干旱使得人们无法生存。后来唐僧师徒取经路过,孙悟空上天找玉皇大帝论理,玉皇大帝自知理亏,才下令降下了大雨。下雨,难道真的是玉皇大帝的专利吗?神话传说当然不可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咱们人类早就掌握了“呼风唤雨”的奥秘。下面,咱们一起去看看气象工作者是如何实施人工增雨的。  相似文献   

9.
1.“春霜不出三日雨,三日无雨九日晴。”(即春季出现霜后,在三天内可能会下雨。) 它表明,春季北方冷空气渐弱,南方暖空气渐强,南北气流常易冲突,一般连续晴天的日子不会很长,而霜往往出现在夜间辐射明显的晴天里,因此,不久将下雨。如三天不下雨,可能是在强冷空气控制下,  相似文献   

10.
一、预报思路: 农谚说:“一日大风百日雨”,“春季大风翻、百日下满湾”,“九尽狂风起、一百天下雨”。这些谚语说明天气变化存在着一定的韵律关系,也就是说前期的风和后期的雨存在着一百天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读了“也谈干支测天法”一文后,很高兴。尽管这一问题学术性不强,但是这种讨论有助于活跃学术空气。因此,我愿再借陕西气象的有限篇幅,以就教于肖、王两同志。“也谈干支测天法”一文(下称肖文)对干支测天作了较高评价。该文指出:“它不仅能预测超长期、长期天气变化,更主要在短期、中期天气预报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胡善美 《气象》1978,4(1):35-35
你知道吗?含羞草是相当灵敏的“土晴雨计”。它的叶腋里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在晴天空气干燥时,叶片收缩(闭合)的速度与能力,比膨胀(摊开)的速度与能力来得强,所以,你用手触动一下,如果它的叶子很快收缩垂下来,即所谓“含羞”,并且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复原,这表明周围空气稳定,当日天气一定晴朗;相反,在快要下雨时,含羞草受湿度影响,叶片膨胀的速度与能力比收缩的速度与能力强,这时触动它,它的叶子就收缩得慢,下垂迟缓,甚至稍一闭,不待合拢又重新摊开,即所谓“不羞”,这预示着空气不稳定,天气快要变阴落雨了。  相似文献   

13.
宋锦乾 《气象》1977,3(5):6-6
“三天东南风,(下雨)不用问天公”这条谚语流传很广。在实践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不少谚语在不同的天气形势下,使用效果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就结合地面天气形势,对上述谚语进行了验证。 在验证过程中,我们还注意了以下几点。 1.我国地处季风区,我区盛夏季节的东南季风,往往反映副高的西伸北进加强,对降水没有  相似文献   

14.
章正英 《气象》1979,5(12):21-21
在气象站天气预报中,验证天气谚语是一件重要工作,下面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理解天气谚语的含义 本地夏季有“雨后东风雨更凶”和“夏东风一场空”的谚语。都是吹偏东风,为什么雨后东风雨要大,而光吹东风就不下雨呢?我们用历年7月份偏东风(ESE—ENE)来验证,雨后东风共出现38次,次日下雨者31次,占82%,其中中雨以上的降水占51%。而夏东风(不包括雨后的东风)共出现45次,次日下雨的仅11次,占24.4%,且大多是小雨。从普查天气图中发现,凡是下雨后吹东风,往往是地面  相似文献   

15.
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当笔者相隔多年,重返地面测报岗位后,发现并不如此。目前一些台站在下雨的同时,一般不记轻雾。据了解,这一不成文的规定由来已久。还在金华地区气象局时,业务科曾就此问题作过统一规定,即“在下雨的同时,可以不记轻雾”。这一规定本身不能说全错,我的理解是:虽然说可以不记,如果记了,也不是不允许。但在具体执行中,就有些片面了。一方面观测员为了方便,凡是下雨过程中,就不记轻雾,反正上级审核时不会提出疑问。另一方面如有的观测员轻雾和雨同时并记了,接班员在予审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李冉 《气象知识》2012,(5):69-69
当我再次仰望天空,它不再那么神秘,刮风,下雨也不再是神秘而不可测的现象,这都归归于一次奇妙的国家气象体验之旅。  相似文献   

17.
史宝山 《贵州气象》1999,23(4):11-12
该预报指标是继《贵州气象》1997年第4期发表的“长期天气预报的两条预报指标”之后的又一条预报指标,它不仅是温度预报指标,而且与前两条预报指标相关关连,相互制约 。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普工作非常重要。所谓重要主要是:一、它是宣传气象工作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入浅出地宣传,把深奥的气象科学大众化、群众化,使群众爱看、爱听、爱学,并且能够听得懂,知道气象工作的重要性,知道气象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天会下雨、会刮风、会打雷等。从而为使用气象,提高气象服务效益铺平道路,使大家都关心、热爱气象,共同搞好气象工作。要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难就难在“普”字上了,所以要培养气象科普专家。二、它  相似文献   

19.
张家诚 《气象》1975,1(12):15-16
我国天气预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天气预报知识来源于生产,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古代劳动人民,是我国天气预报最早的主人。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许多流传于民间的关于天气预报的民歌。“朝(阝齐)于西,崇朝其雨”(早晨西方有虹,这一天就会下雨),“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东风劲吹,阴雨将到),“上天同云,雨雪雰雰”(天上层状  相似文献   

20.
金关兴 《气象》1992,18(2):56-56
现在使用的标准百叶箱,顶板没有设计挡雨装置,故在下雨特别在风雨较大时,观测和换纸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人设计了一种百叶箱简易挡雨装置。它既能挡雨,又可防风,使用灵活方便,制作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