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TWP-ICE试验资料对比两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分辨率WRF单气柱模式,选取了两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对TWP-ICE(Tropical Warm Pool International Cloud Experiment)试验期间的个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了两种方案对边界层结构、云和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季风活跃期,YSU方案模拟的湍流交换系数较小,湍流混合偏弱,边界层内热通量偏小,使地表热量和水汽不易向上输送,水汽含量在近地表明显偏多,而在边界层及其以上大气层具有显著的干偏差,因此该方案模拟的云中液态水和固态水含量偏低,云量偏少,降水率偏小;MYJ方案对于季风活跃期的边界层结构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其模拟的云和降水更为准确。季风抑制期,MYJ方案模拟的夜间边界层结构存在较大误差,这是因为该方案模拟的夜间湍流交换系数较大,湍流混合偏强,边界层内热通量偏大,模拟的位温和水汽混合比在边界层内随高度变化较小,而观测廓线在边界层内存在较大梯度。季风抑制期两种方案模拟的云和降水均比观测值偏多,方案之间的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
对流边界层中泡状结构的大涡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旭晖  陈家宜 《大气科学》1997,21(2):223-230
本文提出“连续垂直运动区”的概念,对边界层中的对流泡状运动进行了重新定义。由此将对流边界层划分为上升泡区、下沉泡区和环境气流区,并利用大涡模拟提供的对流边界层数值模拟结果研究这种泡状运动的结构。研究结果较好地解释了一些有关泡状运动结构方面的似乎相互矛盾的观测事实,并揭示了对流泡状运动的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初夏敦煌荒漠戈壁大气边界结构特征的一次观测研究   总被引:34,自引:9,他引:25  
张强  卫国安  侯平 《高原气象》2004,23(5):587-597
利用"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加强期在甘肃省敦煌市气象站进行的风、温、湿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北典型干旱区大气边界层的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大气边界层厚度总体而言明显偏高,对流边界最高层厚度可超过4000m,稳定边界层也在1000m左右的高度;2750m附近为风向转变高度,其下全为偏东风,其上全为偏西风,这个风向转变高度有一定日变化,在观测的9天内每天的日变化规律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边界层风速切变较大,大多数时候有低空东风急流出现,急流最强可达到近20m·s-1,急流高度在500m左右;边界层内比湿廓线有时在大约500m高处出现逆湿,一般以夜间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对预报系统同化资料的时空分布特征,设计并开展了三组针对不同尺度信息优化的资料同化试验,并使用沿海地区两个测风塔边界层内风场观测数据对模式预报结果进行检验。测风塔观测表明陆地与海上近地层的风场特征截然不同。各组同化试验均能够再现陆地和海上观测风场的主要特征,但海上测风塔的风场预报误差高于陆地测风塔。各组同化试验的预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结合新动量控制变量和大尺度约束的试验能够最好地模拟出观测风场的风向和风速分布。进一步表明,沿海地区的近地层风场模拟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优化海洋边界层的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5.
利用TRAJ3D模拟亚洲夏季风区空气的边界层来源。30天后向轨迹的统计结果显示,150hPa上,源于边界层的空气主要集中在亚洲夏季风反气旋南侧的深对流区及其下风向,而不是反气旋中心;将边界层源分为海洋(20°N以南的中国南海和西太平洋)和陆地(10–30°N之间的孟加拉湾、印度、环阿拉伯海地区)分别进行考察,携带高浓度污染物的陆地边界层空气在150hPa上的集中位置与卫星观测到的CO高值中心相对应,洁净的海洋边界层空气对反气旋东南侧的高浓度污染物起到稀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北京稳定天气条件下城市边界层环流特征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科罗拉多大学和MRC/ASTER共同开发的区域大气模拟系统(RAMS)对北京地区稳定天气条件下的个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与观测事实的比较以及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北京城市边界层环流特征和环流影响因子在环流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在山谷风环流和热岛环流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北京城市边界层流场特有的局地环流。②热岛中心在决定边界层环流的辐合区位置上起相对较大的作用,边界层环流的强度和发展高度由山谷风强度和热岛强度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7.
海口地区近地层流场与海陆风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海口市西郊观测的近地层流场与低空风、温探测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讨论了位于我国北热带的海口市西郊近地层的流场特征,以及低层海陆风发生发展的观测实例及其规律。发现雨季海陆风出现频率达75%,白天海风持续时间一般为1-4小时,最长可达10小时。  相似文献   

8.
围绕北京城市大气边界层的物理化学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城市边界层大气动力结构的观测试验研究,开展了城市边界层大气污染物三维结构观测试验。同时还进行了城市边界层大气动力-化学过程相互影响等5次综合性观测试验研究。获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学数据,初步建立了城市环境边界层综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据整理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利用WRF模式及其循环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以发生在2006年3月6—8日和2012年3月27—28日的两次大范围黄海海雾事件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的边界层方案和云微物理方案,设计了4组海雾数值模拟对比试验。模拟结果显示:对于2006年较为浓厚的海雾个例,边界层方案采用YSU、云微物理方案采用Lin得到的模拟雾区与观测事实最为相符;YSU和Thompson方案、MYNN和Lin方案的组合模拟结果次之。边界层方案采用MYJ时,无论采用何种云微物理方案,模拟结果均较差。而对于2012年较为淡薄的海雾个例,采用不同云微物理方案之间的差异较小,采用不同的边界层方案得到的模拟雾区差异显著。采用MYNN边界层方案得到的模拟雾区与观测事实最为相符,而YUS和MYJ方案均不能很好地模拟出此次海雾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城市边界层湍流和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金星  卞林根等 《气象科技》2002,30(2):65-72,79
城市大气边界层中的湍流交换和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观测研究是城市环境气象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概述了城市大气边界层中湍流的观测方法和计算城市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可行性方案。对城市湍流的基本特性和城市边界层的垂直结构、城市边界层观测的历史、城市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估算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In the stably stratified boundary layer,the vertical flux profiles for momentum and heat can be obtained froman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model which includes parameterization of the long-wave radiation.In addi-tion,the Monin-Obukhov similarity theory can be extended to the whole boundary layer by using the local tur-bulent scales L(z),U.(z)and 0.(z)in place of surface layer scales.The similarity predictions are ingood agreement with observational data.  相似文献   

12.
环境场对边界层低空急流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两层流的浅水波模式,讨论了环境场对边界层低空急流形成的影响,并得到了边界层低空急流的特征宽度为L0=(ρ21)/(ν2ρ21ν1)L0*C0*,式中C0*=√gh2, L0*=C0*/f为Rossby变形半径,ρ1,p2和v1,v2分别为上下两层大气的密度和大尺度经向地转风,H2为低层大气的厚度,g为重力加速度,f为柯氏参数,当高低层大气中的大尺度经向地转风的垂直切变越强时,所形成的中尺度边界层低空急流就越强;当低层大气中的温度增高和湿度增大、并且低层大气中的大尺度经向地转风越强、高度越低时,越有利于形成边界层低空急流。   相似文献   

13.
边界层低空急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何建中  伍荣生 《气象学报》1989,47(4):443-449
本文利用稳定层结条件下的二维夜间边界层模式,研究了自由大气中的波动及热力稳定度对夜间低空急流的发展演变的影响问题,从而初步研究了自由大气中的波动对边界层大气的反馈作用。指出了自由大气的波动对于大气边界层结构有相当大的影响,对边界层低空急流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使用1998—2016年大西洋40个飓风2 032个GPS下投式探空仪观测数据,以距离海岸线300 km为界分为近海和远洋两组,利用合成分析方法探讨了飓风边界层特征高度的差异。边界层特征高度的定义方法包括最大切向风高度、入流层高度、混合层高度和理查森数法高度。对比分析不同定义方法下近海和远洋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根据最大切向风和入流层强度定义的边界层高度,近海边界层高度低于远洋边界层高度,且近海边界层高度随径向增加至2倍最大风速半径后趋于稳定;基于混合层定义的边界层高度明显低于动力边界层高度,且近海与远洋混合边界层特征高度无明显差异;近海理查森数边界层高度在最大风速半径内与远洋的无明显差异,而在最大风速半径外略高于远洋的。  相似文献   

15.
王华  徐银梓 《气象科学》2002,22(1):16-27
本文在Ekman动量近似下,引入关于水面粗糙度的Charnock公式,求得了斜压大气中海面边界层的风速的解析表达式,进一步得到边界层摩擦偏角的公式,并获得了边界层摩擦偏角的有关结论。例如海面的摩擦偏角远小于陆地的摩擦偏角;低纬的摩擦偏角比高纬的要大:理论分析和个例计算均表明,垂直平流惯性力与水平平流惯性力对摩擦偏角分别起着减小和增大的相反作用,而且反气旋性涡度处与气旋性涡度处的摩擦偏角可相差达20多度。冷暖平流下的摩擦偏角相差很大,甚至可达七、八十度。这些结论对斜压大气中的海面边界层风场摩擦偏角的预后都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气对流边界层中热力湍流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明煜  吕乃平 《气象学报》1987,45(4):451-458
本文利用实测资料讨论了对流边界层内的湍流结构,重点分析复盖递温层附近风速和温度的方差以及垂直速度三阶矩的垂直分布。此外,还讨论了对流边界层顶部附近温度的垂直分布,得出温度梯度随高度分布呈—2次幂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成熟台风边界层作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TL6模式,在对一次台风过程成熟阶段进行成功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对比试验,研究了成熟台风边界层的作用。结果表明:在24小时内,台风边界层内各种通量的垂直输送对其路径影响很小而对成熟台风的维持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潜热输送成为成熟台风的主要能源,其影响最为重要。感热输送对成熟台风几乎无影响。边界层的动量垂直输送具有双重作用,摩擦辐合使上升运动增大,但明显对下层涡旋有削弱作用,这近似于在台风  相似文献   

18.
赵鸣 《气象学报》1990,48(2):150-161
本文用新的边界层顶垂直速度参数化方案研究了当地形和边界层摩擦同时存在时二者对Eady波不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边界层层结、地面粗糙度、地形坡度的影响,还研究了摩擦和地形对一般化Eady波不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e climatic effects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aerosols are studied by the use of a three-dimensional climatemodel.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climate states both at the surface and in the atmosphere change remarkably whenthe aerosols with different optical thicknesses and properties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of themodel.The aerosols absorb and scatter the solar shortwave radiation,therefore,they reduce the solar energy reachingthe ground surface and decrease the surface and the soil temperatures.The temperature in the boundary layer increasesbecause of the supplementary absorption of radiation by the boundary aerosols.In the atmosphere,the temperatures atall isobaric surfaces rise up except for the 100 hPa level.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s below the 500 hPa level aredirectly influenced by the boundary aerosols,while the atmospheric temperatures above the 500 hPa level are influencedby the heating due to convective condensation and the changes in the vertical motion field.Cyclonic differential circula-tions appear over the desert areas at the low levels,and anticyclonic differential circulations exist at the upper levels inthe horizontal flow fields.The vertical motions change in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differential circulations.The changesin precipitation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at of vertical motions.The mechanisms of climate effects of the boundaryaerosol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区植被覆盖度对边界层气候热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陆-气相互作用的中小尺度系统研究中,水平非均匀下垫面的强迫作用是主要的物理过程。本文利用能量闭合二维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耦合模式,研究了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38°N,105°E)夏季下垫面物理特征的变化对区域边界层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度对局地环流和区域边界层气候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模拟结果揭示了在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度,可涵养土壤水分,改善局地生态环境,是人工持续改造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局地气候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