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军 《气象科技》1977,(6):25-27
雾对日常生活很有影响,特别是对交通运输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机场或个别场合常需要人工消雾。一、人工消雾的原理消雾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能见度,能见度与雾滴粒子的关系为: 其中V是能见度,N_i和r_i分别是雾滴的浓度和半径,K_i是雾滴的散射系数,对球形水滴可取为2。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二维暖雾数值模式来研究人工播撒盐粉局部消除暖雾的物理过程以及盐粉粒子半径、盐粉播撒量、雾层厚度和雾中液水含量对消雾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盐粉局部消除暖雾以增大播撒区的能见度是完全可能的。一般来讲,较大的盐粉粒子和较大的播撒量更有利于提高消雾的效果,但消雾的成本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也随之加大。文章最后对使用大水滴代替盐滴进行消雾的可能性提出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人工消雾的基本原理,并针对暖雾的性质分别介绍了播撒吸湿性物质消除暖雾技术的实施方法、适用范围、催化剂选择;加热法消暖雾的实施方法和所需能量的计算;静电清除暖雾方法的科学依据和室内实验结果;热力动力消雾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此外,还结合人工消过冷雾的基本原理,阐述播撒人工冰核(催化剂用量)、播撒液氮和"播撒-供应"消冷雾方法。  相似文献   

4.
首都机场人工消雾试验的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1996年12月15日北京的大雾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并在首都机场进行了人工消雾试验,利用首都机场RVR能见度自动观测系统所测的实时资料及配对t检验法对人工消雾试验的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消雾前后能见度变化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天津一次强浓雾过程和液氮播入冷雾后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天津武清雾综合观测资料,对一次强浓雾个例的形成、成熟到消散不同阶段边界层结构和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进行了液氮消雾试验,观测雾微物理结构的变化响应。结果表明:近地面持续降温、暖平流水汽输送和深厚逆温是造成此次强浓雾的主要原因。雾滴谱拓宽具有爆发性发展特征。强浓雾平均谱在6 μm出现峰值。液氮播入强浓雾期间,雾滴谱在11 μm附近出现峰值,直径范围在8 μm到21 μm数密度增加明显,量级约高达10倍左右,而停止播撒液氮后谱型恢复与自然强浓雾雾滴谱一致,这与液氮的冰晶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雨雾、雪雾共生天气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通道微波辐射计、边界层风廓线仪及自动/人工气象站等观测资料, 分析了2007年秋冬季北京地区雨雾和雪雾两次共生天气形成与维持过程中地面和高空气象要素伴随降雨、 降雪过程的变化。结果显示:(1) 高湿和小风是雨雾、雪雾生成并造成地面低能见度的主要气象条件。大雾形成与维持过程中, 地面水平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的反相关关系非常显著。能见度越低时, 雾的含水量也越高。 (2) 较弱的降雨和降雪可以促使雾含水量减少, 提高能见度, 但降雨或降雪蒸发增湿又利于雾的维持。 (3) 雨雾在降雨过程中高层气温经历大幅增降, 除可能受天气系统影响外, 与云层中水汽凝结释放的大量潜热和含水量大幅度增加也有关系。雪雾在降雪过程中高层温度总体随着时间趋于降低且变化幅度较小。 (4) 在降雨、降雪过程中雨雾和雪雾低层一直存在水汽饱和层, 且饱和层的顶部随降雨和降雪强度的加大而抬升, 厚度不断加大, 造成地面水平能见度进一步下降。结合催化剂人工消雾与共生雾降水 (降雨或降雪) 相似的原理, 个例分析结果初步表明较弱的降雨或降雪过程对消除暖雾、冷雾的影响有限, 对改善地面水平能见度并不显著, 这对人工消雾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广州白云机场低能见度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美平  敖淑珍 《气象科技》2003,31(3):163-166
利用广州白云机场1970~2000年逐时能见度观测资料,对白云机场低能见度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小于等于1km的低能见度有明显的8年周期变化,小于等于0.8kin和0.55km的低能见度主要振荡周期是6~10年;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能见度小于等于1km的日数有逐年上升趋势,其中90年代出现的日数明显偏多,80年代相对偏少;低能见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低能见度平均出现次数与持续时间明显成反比;造成低能见度障碍的天气现象仅有雾和雨。  相似文献   

8.
人工影响暖雾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冬季辐射雾是成都双流机场影响航行的严重问题。1985—1987年冬季在机场进行了辐射雾的宏微观探测,将取得的资料进行了分析,井选用热力动力方法进行消雾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喷气发动机开始工作2分钟后,在影响区内雾滴蒸发了,消雾面积为6000m~2,能见度由试验前30m改善到260m。 1.雾的气侯特征 雾的观测场地距成都市约15km,北面有九顶山,西面有邛崃山,东面有龙泉山,南面有牧马岴,并处于盆地中心位置。这个地区终年日照少,阴天日多,雨量充沛,湿度较大。每年雾日出现机率最多集中在11月至次年2月。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低能见度区域分布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赵习方  徐晓峰  王淑英  孟燕军 《气象》2002,28(11):55-57
选用了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的低能见度作为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的一个指标,并研究了低能见度在北京地区时空分布特征。按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m的出现频率,多年日均变化曲线及全年日均、月均、季均变化特征,将北京地区划分为3个区,即东南部平原地区、西北部山区及东北-西南部过渡区。同时讨论了雾、浮尘等天气现象对北京地区低能见度的影响,得出影响北京地区低能见度的主要因子是雾。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40年来雾的研究   总被引:121,自引:6,他引:121  
李子华 《气象学报》2001,59(5):616-624
自1958年以来,中国一直重视人工消雾试验和雾的物理学研究。文中总结了40余年来中国在 人工消雾、雾的物理化学特性、雾生消物理过程研究等方面的成就,介绍了 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紧密关系及雾数值模式研究的发展过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 雾是贴地层空气中悬浮着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而使水平能见距离降到1 km以内的天气现象 。它不仅对水陆空交通有不利影响,而且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也带来了严重危害。 纯净 雾水也有有利的一面,比如云南省南部的雾对生产高质量的茶叶及发展橡胶林十分有利。对 一些干旱地区还可“雾中取水”。近些年来发现,雾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研究雾可为保护 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