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如何应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观测夜间云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利用云状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图中的外形、结构和图像特征,归纳了若干利用卫星云图和多普勒雷达图像在夜间云观测中应用的一些方法。如卫星云图上积雨云常呈球形或胡萝卜形;高层云和高积云为层状;卷云为纤维状等特点。雷达图上雨层云为分片成片、面积大和回波在20dBz左右,积雨云为结构紧密、棱角分明、回波强度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利用卫星云图资料估算黄河中游面雨量的基本方法将GMS卫星1 h间隔的可见光和红外云图作为判别的两个特性进行分类,确定红外线资料的所有最小值点作为对流核;参照Negri-Adler的方法,应用斜率参数消除卷云;应用一维云模式确定红外线图上对流核的降水率,层状云降水通过一个温度阈值给出.另外,通过对2001年7月26日至28日黄河流域出现的一次较强降雨过程进行应用分析,得出结论--利用卫星云图估算黄河中游地区平均面雨量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卫星云图上的急流卷云、波状卷云和地形卷云的云图特征,通过对这些卷云的形成过程的分析,提出这些地区都会出现中度到强烈的飞机颠簸.  相似文献   

4.
卫星云图上的卷云云型与晴空颠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仪方 《四川气象》2002,22(1):42-45
本文论述了卫星云图上的急流卷云、波状卷云和地形卷云的云图特征,通过对这些卷云的形成过程的分析,提出这些地区都会出现中度到强烈的飞机颠簸。  相似文献   

5.
杨冰韵  刘健  贾煦 《大气科学》2020,44(5):1013-1022
卷云在大气辐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天气系统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相比传统地基观测手段,卫星遥感更容易探测到高层卷云的信息,本文利用CALIOP主动遥感仪器可获取较为准确的薄卷云特性的特点,针对MODIS被动遥感探测器反演的薄卷云云顶高度的偏差开展订正研究。研究选取2013~2017年京津冀地区MODIS云产品,结合CALIPSO卫星的卷云云顶高度数据,基于交叉验证的方法得到线性拟合方案,对MODIS卷云云顶高度进行订正。订正后的MODIS与CALIPSO卷云云顶高度差值的分布区间由?3~2 km变为?2.0~2.5 km,峰值由?0.8 km左右变为0.2 km左右。订正效果随云顶高度和云光学厚度的不同有所变化,其中较低层卷云和光学薄卷云的订正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利用卫星云图资料估算黄河中游面雨量的基本方法:将GMS卫星1h间隔的可风和红外云图作为判别的两个特性进行分类,确定红外光线资料的所有最小值点作为对流核;多参照Negri-Adler的方法,应用斜率参数消除卷云;应用-维云模式确定红外线图上对流核的降水率,层状云降水通过一个温度阈值给出。另外,通过2001年7月26日至28日黄河流域出现的一次较强降雨过程进行应用分析,得出结论--利用卫星云图估算黄河中游地区平均雨量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区卷云分布特征的星载激光雷达遥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CALIOP(Cloud-Aerosol LIdar with Orthogonal Polarization)水平分辨率25 km云层产品来研究中国地区的卷云分布特征.所采用的3条基于卷云气候态的质量控制标准能够有效的剔除CALIOP云种分类产品中判别误差.通过卷云水平分布的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8.
卷云在地球能量平衡和大气水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使用“云卫星”(CLOUDSAT)联合“云-气溶胶激光雷达与红外探路者卫星”(CALIPSO)数据分析了2007-2010年青藏高原区域夏季6-8月的卷云分布特性和生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高层卷云发生数远远高于低层卷云发生数,高层卷云主要分布在高原南部地区,而低层卷云除了高原西部,在高原的边缘均有较大的发生频率。重力波耗损量和低层卷云发生数成正相关,重力波耗损量越大,导致卷云发生数越多,这是因为高原地区卷云的形成与重力波导致的温度扰动密切相关。深对流活动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当向外长波辐射(OLR)低于140 W·m-2,即深对流活动最强时,高层卷云日发生数呈现爆发性增长,远高于高原北部和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南部边缘除了受深对流的影响,水汽含量和垂直向上风速也与卷云发生密切相关,呈现从南到北逐渐减少的趋势,这与高原地形的抬升强迫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牛玺  马晓燕  贾海灵 《气象科学》2022,42(4):467-480
本文利用A-Train卫星队列中的Cloudsat卫星所提供的二级云分类产品资料(结合了CALIPSO卫星气溶胶激光雷达)2B-CLDCLASS-LIDAR,选取2007年3月至2017年2月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北半球主要的气溶胶排放源区(中国东部,美国东部和欧洲西部)不同云型出现频率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以单层云出现的8种云类中卷云,层积云和积云的发生频率总和高达50%~70%,其次为高层云、高积云和雨层云,而深对流云和层云这两种云仅占10%以下。各类云的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可看出卷云和层积云的发生频率可高达90%以上,高层云的发生频率在70%~80%左右,高积云和积云的发生频率则接近70%以上,深对流云和层云的发生频率则在20%以下。其中,卷云、深对流云和积云主要出现在低纬度的海洋上;高层云和高积云主要出现在中低纬工业发达的陆地上;层积云、层云和雨层云主要出现在中高纬地区,其中层积云和层云出现在海洋上居多,雨层云出现频次的海陆差别不大。不同云型在不同的季节出现频次差异明显,在夏季出现较多的云型以卷云、深对流云,积云和层云为主;在冬季则是高层云、层积云和雨层云这样稳定型的云型占据主导,同时还发现卷云和层积云发生频率的月变化相反,而高层云和雨层云发生频率的月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10.
郑倩  孙杭媛  潘欣  顾振海  黄亿  叶飞 《气象科学》2022,42(3):390-401
利用2008年9月—2016年8月的CloudSat卫星资料对发生在我国低纬度陆地区域(5°~36.5°N,78°~124°E)的卷云物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讨论东部沿海、中部、西部3个子区域的卷云物理特征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卷云的整层发生率西部地区整体低于中部与东部沿海地区。3个子区域整层发生率均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卷云的主要发生高度在5.04~18.71 km,垂直分布中卷云发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春季中部地区,为15.34%,高度为9.83 km。冰水路径最大值出现在夏季的东部沿海,液水路径最大值在秋季的西部地区。冰水含量、冰粒数浓度、冰粒有效半径的主要分布高度与卷云的发生高度一致,液水含量、液滴数浓度、液滴有效半径的主要分布高度在5.04~9.35 km。3个子区域卷云冰水含量、冰粒数浓度、冰粒有效半径垂直分布中大多集中在中上部;液水含量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分布高度的中下部。四季卷云雷达反射率因子的最大值在-19.89~-16.78 dBZ,分布高度在7.19~10.55 km。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是中国气候的敏感区,为准确认识其上空的卷云特征,利用MODIS的M YD06二级云产品数据,对高原地区卷云的概率分布、云顶高度、粒子有效半径以及光学厚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卷云在3月和4月出现概率最高,10 12月出现概率最低。在全年中,卷云概率分布为双峰型,1 4月为一个高峰期,7 8月为另一个高峰期;两个低值期出现在5 6月和912月。(2)6月和10月卷云云顶高度的概率分布会产生显著的变化。卷云云顶高度平均最大值出现在7 8月,最小值出现在1 2月。(3)卷云的粒子有效半径主要分布在5~40μm之间,15~25μm间概率最大。卷云粒子尺度平均最大值出现在8 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4)卷云的光学厚度主要分布在0~40之间,0~10间概率最大。卷云光学厚度最大值出现在8 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  相似文献   

12.
目前卫星资料的获取和应用 ,主要采用单站接受与处理的方法。由于其成本较高 ,维护技术难度大 ,不利于普及。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及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普及卫星资料 ,让卫星资料共享 ,进入千家万户 ,拓宽服务领域 ,将有着广泛的实用意义价值。1 基于网络的卫星资料处理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基于网络的卫星资料处理服务系统组成框架图如图 1示。服务器系统设备包括 :接收机、前端接收与处理微机、数据库服务器、资料处理服务器、Web服务器。(1 )系统建立的作用为气象部门提供卫星云图、分区图和相关产品 ;为林业部门提…  相似文献   

13.
卷云数值模式和对流性卷云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玉宝  胡志晋 《气象学报》1993,51(2):148-158
本文建立了两线面对称、滞弹、非静力平衡,包含有水汽、云水、云冰、雪晶和霰五种水元间各种微物理过程的卷云模式。运用该模式对卷云对流胞的典型环境作无切变和有4×10~(-3)s~(-1)的风切变两种情况模拟表明,风切变环境下的对流较弱,但最大上升气流仍达2.71m/s。无风切变环境下卷云对流易于向两边传播,而当存在强风切变作用时,对流向上风方传播。模拟卷云的宏、微观结构及其演变特点与国外飞机穿云、卫星和地面遥感等观测结果十分一致。模拟表明卷云对流的下沉气流及下落冰粒子的蒸发冷却激发出的新的上升气流是卷云多核心结构和对流卷云向层状卷云演变的重要机制;卷云中过饱和度对冰晶核化的依赖和抑制是卷云冰晶浓度远低于FLETCHER浓度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利用FNL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对2015年1月11日至12日期间发生在中南管制区域的20次飞机颠簸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飞机颠簸事件是由高空槽过境引起,槽前有非常明显的高空急流,颠簸区域随着高空槽的东移而向东移动。(2)颠簸区垂直方向上主要发生在300hPa高度附近,水平方向上则位于急流轴的右侧风速切变的最大区域及不同风速的交界处。(3)此次系列颠簸事件多数发生在盾状卷云区,可结合卫星云图资料对颠簸区域进行识别和预报。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是中国气候的敏感区,为准确认识其上空的卷云特征,利用MODIS的M YD06二级云产品数据,对高原地区卷云的概率分布、云顶高度、粒子有效半径以及光学厚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卷云在3月和4月出现概率最高,10 12月出现概率最低。在全年中,卷云概率分布为双峰型,1 4月为一个高峰期,7 8月为另一个高峰期;两个低值期出现在5 6月和912月。(2)6月和10月卷云云顶高度的概率分布会产生显著的变化。卷云云顶高度平均最大值出现在7 8月,最小值出现在1 2月。(3)卷云的粒子有效半径主要分布在5~40μm之间,15~25μm间概率最大。卷云粒子尺度平均最大值出现在8 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4)卷云的光学厚度主要分布在0~40之间,0~10间概率最大。卷云光学厚度最大值出现在8 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  相似文献   

16.
半干旱地区卷云特征的激光雷达探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瑞金  张镭  王宏斌 《大气科学》2011,35(5):863-870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 SACOL) 2007年4~1 1月微脉冲激光雷达(MPL-4 B)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卷云的高度、厚度及其变化特征.采用透过率方法计算了卷云光学厚度,得到了卷云光学厚度与卷云厚度和云底高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SACOL卷云出现的平均海拔高度为10.16±1.32 km;卷云厚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地区卫星估计降水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引明  姚祖庆 《气象科学》2005,25(2):149-157
基于两年的地面观测和GMS-5静止卫星云图等资料样本库,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中国东部地区六小时降水量分级估计业务系统。在大片层状云、孤立对流云等不同性质的降水条件下对该系统进行业务试运行,结果表明:1)使用多通道卫星云图资料,特别是红外和水汽通道亮温差、红外亮温的时间变率等云图衍生资料,可以有效的提高卫星定量估计降水准确率。2)由逐日实时资料库建立的回归估计方程,每6h更新一次,大大地改善了大片厚卷云和特殊地形引起的空报。  相似文献   

18.
吴明心  郭松平 《气象》1982,8(11):14-15
卷云与降水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统计了1958—1981年夏半年共1336次≥0.1毫米降水过程出现前的云况,发现在降水之前12—48小时内都有卷云出现;冬半年的326次≥0.1毫米的降水过程前也如此。但卷云出现后并不都有降水过程。因此,我们对卷云的各种不同形态与未来降水,进行了观测分析,现介绍如下。 一、卷云形态的特征 我们所观测的卷云形态包括钩状、抬头状、辐辏状、旛状、絮状以及卷积云。这里介绍的只是一些不大被人们注意的卷云特征。 1.钩状:钩卷云的钩头,据观测,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簇状钩。可细分为开花状、簇状、絮块状三类(图1a)。其中絮块状是一种不很圆浑的、边缘破碎的团簇结构;簇状是云丝向内倾垂;开花状是云丝向  相似文献   

19.
利用MODIS卫星通道的红外特征,对2009年1月8—11日长江中游地区的一次大雾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云、雾、地表所处高度不同,位于水汽的强吸收带的MODIS卷云通道(1.38μm),在辐射传输过程中对水汽吸收的程度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MODIS接收到这些目标物的反射率差异较明显。其中雾与地表在1.38μm波段的反射率近似相等,而与云则有明显的差别。另外,通过31波段与20波段辐射亮温差的光谱廓线分析,发现云雾的亮温差要明显小于地表。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7-2017年风云系列卫星云图资料,结合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针对广西23次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从主要影响系统及卫星云图云型特征方面建立3种区域性冰雹卫星云图概念模型,即华北低槽型、高原东部低槽型以及南支槽东移型。结果表明:高空槽云系的位置和所属模型类型较为关键,冰雹云团多起源于高空槽前底部;华南沿海的副热带急流云系对冰雹云团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冰雹云团通常发生在副热带急流云系的北侧晴空区中;广西区域性典型冰雹云团表现为长椭圆形,上风方向边界光滑呈"V"型并沿下风方向伸出很长的卷云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