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高速摄像系统观测的闪电通道和利用分形方法模拟的闪电通道,分析了通道的垂直假定对回击辐射场峰值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回击电磁场随方位角的变化非常明显,在距闪电通道几百米距离,误差可达2倍;在1km处,闪电通道的垂直假定对时域回击辐射场峰值计算的相对误差最大为50%左右,平均小于10%。随距离的增加,误差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颜志  颜旭 《广东气象》2013,35(3):45-49,53
设计了4个规格一致、材料不同的屏蔽体,对自然闪电条件下4个不同结构屏蔽体内部的磁场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试验期间共采集了5次自然闪电共14次回击的屏蔽体内部磁场波形,分析发现,砖混结构内部磁场与真实雷电流波形10/350特征基本一致,但少部分波形有明显的波动特性,这可能与特殊的闪电回击事件、试验现场环境和设备等多方面因素有关;钢混结构和格栅结构内部磁场波形特征相似,在回击阶段出现幅值较高的初始峰值,持续时间很短,回落后缓慢上升,到次峰及恢复零值持续时间较长,两者的峰值也基本相同;全金属结构内部磁场波形与以上3种结构屏蔽体波形特征有明显区别,在回击产生时有明显的初始峰值,很快回落,并出现反极性磁场变化的特征,恢复零值后磁场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3.
殷启元  黄惺惺 《气象科技》2018,46(2):423-428
对2011—2012年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获取到的雷电回击磁场波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选取14个高建筑物的27次闪电过程(均为负极性地闪,含回击过程112次),其中44%的闪电个例为单次地闪过程。采用小波软阈值去噪法和基础噪声归零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分析发现:选取的回击磁场波形均呈现多峰现象,鉴于高建筑物反射峰的影响,本文只统计初始峰值;选取数据的1次闪电回击次数的算术平均值为4.2次,高度200m以下的闪电过程(14次)算术平均回击次数5.1次,高度200m以上的闪电过程(13次)算术平均回击次数3.2次;建筑物越高对磁场峰值的增强作用越显著,击中200m以上的建筑物上雷电首次回击和继后回击磁场峰值几何平均值分别是200m以下的2.2倍和1.5倍;建筑物高度对回击过程磁场波头上升时间影响不大;继后回击过程磁场波头时间远小于首次回击,与回击电场波形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4.
利用无狭缝光栅摄谱仪在青海大通地区获得的闪电回击过程的时间分辨[2]光谱资料,依据谱线辨认和光谱特征分析、基于等离子体传输理论,用谱线的Stark加宽计算了电子密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闪电回击过程中,放电通道的热导率以及热扩散系数随时间的演化特征。由计算得到的闪电峰值电流阶段通道温度沿径向的分布、初步分析了沿通道径向的热量传输。闪电回击初始时刻单位长度通道沿径向向外传输的热量达104J/m数量级。计算所得闪电放电通道的传输特性参数值都在合理的范围。结果分析表明:闪电通道的热量输运系数与通道温度和电子密度密切相关。回击峰值电流之后,通道温度缓慢降低,输运系数呈非线性单调衰减趋势。越靠近电流核心通道,温度梯度越大,沿径向向外传输的热量越多。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2019年夏季在广州从化人工引雷试验场获取的14次人工触发闪电通道底部电流数据,以有无回击(RS)和初始连续电流(ICC)持续时间长短2个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研究不同触发闪电和不同放电阶段的差异和规律。研究表明:相比无回击的触发闪电,产生回击的触发闪电具有更大的先驱放电脉冲(PCP)及初始先驱放电脉冲(IPCP)的平均峰值电流、更多的IPCP总体转移电荷量、更大的ICC平均电流和总体转移电荷量以及更长的ICC持续时间;初始连续电流持续时间是回击平均峰值电流大小、首次继后回击转移电荷量大小和首次继后回击峰值电流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且长初始连续电流的触发闪电对应的PCP及IPCP平均峰值电流也更大、平均转移电荷量也更多;PCP和IPCP平均峰值电流与ICC持续时间相关性最强,是决定ICC放电持续时间的重要因素,未能产生初始连续电流的PCP脉冲簇其平均转移电荷量小于初始先驱放电脉冲簇,其转化的关键阈值之一是平均转移电荷量大于25.91 μC。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闪电通道中电离气体的宏观特性,提出闪电回击通道中电流的传输速度近似地等于光速的观点。认为回击锋面只是电流通过后被加速离子间的碰撞所引起的发光及电子雪崩区域的前沿,用光学方法测量的回击速度是其前沿的推进速度。由此出发,并考虑到镜像法的局限性,对闪电回击模式进行了某些改进。由新模型所计算的电场波形及峰值更接近于实际测量结果;其高频段的近似公式可以很好说明Fieux(1978),Djebari(1981)在法国及Weidman(1986)在美国所进行的人工触发闪电实验中测到的电场峰值与电流峰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5-2008年期间在山东开展的人工触发闪电试验中所观测到的通道底部电流、不同距离垂直电场及高速摄像光学资料,对人工触发闪电10次回击之后的33次M分量电流波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典型的M分量电流波形具有较对称的结构特征,峰值电流的几何平均值为743 A(标准偏差为0.55);波形10%~90%上升时间的几何...  相似文献   

8.
一次多回击闪电过程的物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藏那曲无狭缝光栅摄谱仪获得的一次多回击云对地闪电光谱,研究了各放电通道的温度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一次闪电不同回击过程的通道温度有明显差异,闪电前期的温度通常较高,之后呈逐渐降低趋势。将闪电光谱与同步电学观测资料相结合,讨论了光谱特征、通道温度与闪电放电特性、电流热效应的相关性。数据分析显示,光谱总强度与辐射电场的变化幅度成正比;光谱总强度与放电电流的大小成正比;通道温度与回击过程传输的能量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依据在青海地区由无狭缝光栅摄谱仪获得的2次多回击云对地闪电的光谱,结合同步辐射电场变化资料,计算了放电等离子体的温度、光谱总强度以及回击通道的峰值电流和作用积分。对观测结果和这些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次地闪的不同回击过程中,光谱总强度与放电电流的大小呈正相关;(2)相邻2次回击的时间间隔较长时,等离子体通道的温度与电流作用积分基本成正比;当相邻2次回击的时间间隔较短时,通道温度与作用积分不再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山东人工引发雷电综合观测实验及回击电流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山东人工引发雷电实验 (SHATLE) 自2005年开始, 六年来共成功引发负极性雷电22次, 包含大电流回击过程88次, 实验获取了包括雷电放电通道底部电流、近距离电磁场、 高速摄像等在内的高质量同步观测资料。对36次实测回击电流的统计分析表明, 回击峰值电流的几何平均值为12.1 kA, 最大值为41.6 kA, 最小值为4.4 kA。回击电流波形的半峰值宽度范围在1~68 μs之间, 电流10%~90%峰值的上升时间几何平均值为1.9 μs, 中和电荷量为0.86 C, 作用积分(action integral, 或称比能量) 为2.6 ×103A2?s。人工触发闪电峰值电流约16.5 kA的回击在30 m处产生的电场变化可达56.0 kV/m, 60 m处的磁场几何平均值为52 μT。一些强烈的M分量可以具有与回击相当的电流峰值和中和电荷量。人工引雷初始阶段上行正先导的发展速度约为0.96×105 m/s。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 of lightning channel tortuosity on the associated electromagnetic (EM) fields in the time domain is investigated quantitatively from a new point of view. Due to the vanishing of geometric symmetry whe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tortuosity of lightning channels, it is necessary to calculate the associated EM fields in the 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 An efficient technique is adopted to produce tortuous lightning channels and th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channel is calculated automatically by a program.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close distances, the dependence of EM fields on azimuth is significant, the ratio of MF peaks at two coaxial points with the channel base may reach about 4 and that of the EF may be larger than 2. With increased distance, the dependence of waveform on azimuth weakens. At distances of 10 km and 100 km, the current peaks derived from the EF peaks show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current peak adopted, with an uncertainty less than 25%.  相似文献   

12.
利用场地误差优化模式对深圳地区的地闪定位资料进行优化处理。首先对深圳市闪电定位系统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利用改进的传输线模式对真实地表环境下的闪电辐射电磁场进行计算,以分析深圳市闪电定位系统的场地误差,最后基于定位误差和场地误差模式对闪电定位数据进行定位误差订正。结果表明不同方位角上的不规则地形对继后回击电磁场波形具有不同影响,随着表征地形粗糙程度的高度均方根的增加,电场的峰值下降,波形的上升沿时间增加。同时,电场波形上升沿时间也会随着方位角的变化而变化,这可能会给时间到达法的定位带来一定误差。为了验证该算法的合理性,对该系统覆盖的区域进行了闪电定位数据优化精度的时空分布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这种优化方案是可行的、可靠的,优化后的闪电定位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地面建筑物(群)对雷暴云大气电场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分析了地面建筑物(群)对雷暴云大气电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建筑物(群)的存在对周围大气电场存在较大的影响,建筑物顶部的大气电场明显强于地面,且随建筑物高度增加而增强.如建筑物的长、宽均为40 m,高度h=10、20、50、100 m时,楼顶的大气电场分别是地面(当建筑物不存在时地面相同位置)处的1.4、1.7、2.8和4.5倍.②地面建筑物(群)对地面电场存在明显的屏蔽作用,影响范围约为建筑物高度的3.5倍以内.因此,对大气电场的测量需要考虑周围建筑物(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Lightning can be seen as a large-scale cooperative phenomenon, which may evolve in a self-similar cascaded way. Using the electric field waveforms recorded by the slow antenna system, the mono- and multifractal behaviors of 115 first return strokes in negative cloud-to-ground discharg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with a wavelet multiresolution based multifracta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turn stroke process, in term of its electric field waveform, has apparent fractality and strong degree of multifractality. The multifractal spectra obtained for the 115 cases are all well fitted to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binomial cascade multifractal model. The width of the multifractal spectra, which measure the strength of multifractality, is 1.6 on average.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electric field waveforms ranges from 1.2 to 1.5 with an average of 1.3, a similar value to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the lightning channel obtained by other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lightning-produced electric fields may have the same fractal dimension as its chann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ak current of a return stroke and the charge deposition in its channel is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wavelet and scaling analysis may be a powerful tool in interpretation of the lightning-produced electric fields and therefore in understanding lightning.  相似文献   

15.
田瑞敏  张华明 《气象科技》2018,46(5):875-879
雷电水平电场是计算电力架空线雷电感应过电压的重要参数,为了准确获得该参数值,本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对不同地面电导率情况以及距雷电回击通道不同距离处的雷电水平电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地面电导率均匀情况下,地面电导率越大,计算距离越近,雷电水平电场波形愈加接近模式输入的电流波形,这与雷电水平电场中的辐射场分量较小有关,而增大地面电导率或者增加计算距离都会导致计算结果变小甚至波形出现双极性的特征;(2)地面电导率水平分层情况下,计算得到的雷电水平电场受上层土壤的电导率影响更大,但是下层不同电导率的土壤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整体的等效电导率,使得计算结果与均匀电导率情况下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8—2010年在广州从化人工触发闪电试验中观测到的闪电通道底部电流、近距离电场以及近距离磁场数据资料,对人工触发闪电M过程的电流和电磁场特征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M分量电场波形持续时间和10%~90%上升时间几何平均值分别为0.49 ms和0.12 ms;电流波形持续时间、10%~90%上升时间和电流变化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0.53 ms, 0.11 ms和0.34 kA;磁场波形持续时间、10%~90%上升时间和磁场变化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0.65 ms, 0.16 ms和2.76×10-5T。此外,M分量的电流、电场及磁场波形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分量的电磁场与电流资料在峰值幅度上具有较显著相关性,几何形状也较为一致,利用电磁场资料反演M分量的电流波形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人工触发闪电与降雨倾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义军  言穆弘 《高原气象》1995,14(4):406-414
根据人工触发阀电后雨量猛增的观测事实,利用一个简单的静电模式计算了闪道附近雨滴的重力碰并增长,结果指出,闪电后降雨猛增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除了要求较高的离子浓度(〉10^14/m^3)外,还取决于闪电所引起的电场变化和闪电被触发后闪道附近环境电场强度的特性。  相似文献   

18.
综合雷达、卫星、电场、闪电定位仪等资料,分析了2009年6月5日经过南京地区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地闪、电场演变过程及特征。本次过程中,MCS的发展阶段正地闪占主导地位,成熟阶段负地闪占主要地位,消亡阶段层状云区的正地闪相对较频繁。将该过程电场划分为4个阶段,重点对MCS对流区的电场进行了演变过程和特征分析,并用准正态分布模式模拟了MCS的对流区电场。结果表明,准正态分布模式能够更细微地反映电场变化,模拟得到的电场和实际观测相符。  相似文献   

19.
同化卫星对地敏感通道微波亮温观测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恬  张述文  毛璐  毛伏平 《干旱气象》2014,32(6):909-915
借助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TTOV v10(Radiative Transfer for TOVS)及其地表微波发射率模块,针对江淮区域晴天和雨天2类不同天气状况,采用理想试验手段,利用集合平方根滤波(En SRF)方法同化AMSU-A对地敏感第1通道的模拟亮温资料,探究改善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初始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晴天时,同化对位温、水汽混合比及水平风速u和v整体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不同高度改善程度有所差异,相对而言水平风场的改进程度最大,位温最小;有降水时,4个要素场整体改进程度与晴天时类似,但分析场误差的水平空间分布与晴天时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