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我们过去的工作指出,冬半年西风带存在着具有20天左右生命史的大型高值环流系统,我们称之为主导环流系统。它制约着某一地区天气的发展和变化。在主导环流系统影响的时段内,本地区的天气演变趋势保持相对稳定,形成了天气阶段。不同的主导环流系统所形成的天气阶段,其类型也不同。我们将西风带欧亚地区500毫巴主导环流系统分成高压脊类和阻塞高压类,并按主导环流系统出现的地理位置将高压脊类分成三  相似文献   

2.
关于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鉴初  归佩兰 《气象》1979,5(6):15-18
用天气学方法做长期预报,首先提出的一个问题是长期天气过程如何表示?多年来人们一般利用月平均高度图及旬平均高度图,虽然它们能反映大气活动中心长时期的变化,但从动态的观点来看,平均图不能表示天气系统的连续活动过程。因此如何划分长期天气过程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应用杨鉴初1954年提出的高空西风带环流演变综合图,来划分长  相似文献   

3.
《气象》1977,3(4):14-15
我们从划分天气阶段入手,根据各个天气阶段环流形势不同的特点,分别选取预报指标,建立模式,从而提高了预报准确率。 一、夏季天气阶段的划分 我县群众中广泛流传着“久旱必有一涝”、“久雨必有久晴”等反映天气变化具有阶段性的谚语。经分析表明,这种阶段性的变化,与控制本站上空的主导环流系统的维持和更替密切相关。例如,当大陆副热  相似文献   

4.
每年6—7月间长江流域都有一段较长时间的连绵阴雨天气,这就是梅雨季节。由于日照短,湿度大,再加上连续降水,对长江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梅雨季节正是东亚大气环流从冬半年向夏半年突变阶段。而逐年大气环流的突变和形成梅雨的冷暖空气活动情况是不同的,以致造成每年梅雨的开始早或晚,梅雨期中降水强度大或小。我们知道梅雨是由中高纬度环流系统和低纬度环流系统交绥所造成,本文着重讨论西太平洋近赤道地区风系特征对长江流域中下游梅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梅雨是江淮流域产生的天气气候现象,每年六月前后,我省北部地区都有一段时间的梅雨。通过对梅雨期环流形势及其前期环流形势的分析,可以看出梅雨强度与付热带高压、西风带槽脊、极涡的位置等天气系统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前期气象要素的普查,发现海雨强度与当年三月份平均气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青藏高原逐日视热源资料,分析了东亚 太平洋地区对流层热力场和环流场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太平洋热力场上呈现出冬、夏半年反向的特征,冬半年热力格局为“西冷东暖”,夏半年则转为“西暖东冷”,冬半年向夏半年的过渡发生在3月底4月初,相应地,我国东部上空视热源也从冷却转为加热.热力场季节转换的同时,对流层各层环流形势也发生了调整:低层大陆冷高压减弱、东移,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显著西伸,形成东亚-西太平洋35°N以南一致的南风区;中层西风带发生了长波调整,由冬季“三槽型”向夏季“四槽型”过渡,西风急流减弱、北移;高层反气旋中心史替,我国上空偏南风由偏北风替代.环流的演变自低层向高层推进,下垫面感热加热的季节变化引起了低层环流的调整以及上升运动的发展,与上升运动相伴的凝结潜热释放则增强了东亚上空的热源,进一步加强了“西暖东冷”的热力格局,从而推进中高层环流的演变.环流调整的时间与东亚副热带季风雨带建立的时间一致,因此,由热力场季节变化引起的对流层环流形势的调整可看成是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环流型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7.
汛期行星尺度的驻波或环流系统出现持续性异常时,就构成大范围旱涝的长期天气过程。在涝年的环流背景下,影响的天气系统有时虽与其他年份系统过程相似,处在涝年的环流背景下,就容易形成连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而在旱年的环流背景下,就不容易形成较大降水过程。由此可见,形成汛期大范围旱涝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本文从太阳、月亮的活动,西风带环流和副热带环流的演变,对浙江汛期早涝的成因做一个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我们根据“既抓暖(副高),又抓冷(西风带),冷暖兼顾,以暖定天气周期,以冷定天气过程”的思路,在1964年划分了1954—1963年6—7月的天气周期。今年我们又进一步划分了1964—1978年6—7月的天气周期,并着重对其预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陈瑞闪 《气象》1978,4(11):9-9
我省地处广阔的太平洋西岸,属于付热带地区,夏季主要受热带、付热带天气系统(付高、台风、东风波、热带辐合带等)影响。春、秋、冬季在西风带影响下,平均3—5天就有一次冷空气影响我省。过去我们比较强调冷空气活动对冬半年降水的影响。1970年使用卫星云图资料后,我们开始认识到暖空气活动对冬半年降水的作用同样很重要。考虑热带云团是暖湿空气活动强烈的表现,我们进行了用热带云团作我省降水预报的实验。  相似文献   

10.
寒露风是秋季强冷空气过程,它与大气环流季节性转变和非周期性调整相联系。寒露风天气过程的爆发不但与中高纬度西风带环流系统的演变,而且与低纬度环流系统有关。在预报员的经验中,9月下旬至10月底,一定强度的北方冷空气南下,若正好遇南海有台风活动,则冷空气南下的强度往往比预料的加强,要警惕寒露风天气的出现。那么,台风在寒露风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本文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当乌拉尔山附近有暖高压存在时,对东亚的天气过程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根据最近三年半的资料,研究乌拉尔山附近有暖高压出现的周期之中东亚大范围内环流的不同情况。在这期间有乌拉尔高压存在的周期共有34次,仔细分析这34个周期中东亚大范围内的大型环流及天气过程,分之为三种类型。型Ⅰ在东亚大范围内大型锋区是偏东西向的平直环流;型Ⅱ在东亚大范围内大型锋区亦是偏东西向的平直环流,但在我国的北方以及蒙古地区有平浅的二槽一脊的环流;型Ⅲ在东亚大范围内大型锋区是偏西北——东南向的环流。在型Ⅰ与型Ⅲ内又根据西风带及副热带内不同的小系统和天气差异而成几个小类:Ⅰ_a,Ⅰ_b,Ⅲ_a,Ⅲ_b,Ⅲ_c。在上述几种流型下,我国东部的天气过程是不同的,因此我国东部所产生的天气情况亦不同(型Ⅰ_a在河套西部西风蒂的南缘易产生短波槽;型Ⅱ与型Ⅲ_a,Ⅲ_b在河套西部易产生小高压或高压脊,与太平洋高压边缘或南支西风急流的西南气流之间,容易形成切变缐;型Ⅰ_b与型Ⅲ_c由于长江流域以南为高压或高压脊控制因有下沉气流而形成我国东部晴好的天气)。因此这几个类型的天气情况,不仅决定于大范围的大气环流,而且地形及周期中西风带及副热带的小系统也有着极重要的影响。做预报时应从这三方面共同考虑。  相似文献   

12.
单站多年逐日压、温、湿平均值的变化特点,可以看作是当地大气环流平均演变情况的反映,而单站气候背景划分的不同阶段,反映了大气环流在各个阶段内的平均状况,因此,利用单站多要素分析气候背景,能较客观地反映大气演变的内在规律。在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较稳定而持续的要素特征量,或要素显著变化量,作为划分各个天气阶段的标志。这样划分的天气阶段,目的在于分析历年各天气阶段的气候特点和差异,掌握各天气阶段的变化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为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方慈安 《气象》1979,5(5):14-16
天气过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同一阶段内往往重复出现相似的天气过程。天气过程的阶段性是与整个北半球对流层中上层大型环流的稳定维持相联系。而大型环流的特征可以认为是由长波和超长波的波长、振幅和位相所决定的。当长波和超长波发生变化,大型环流特征也随之改变,相应的短波系统活动的特点也发生改变,从而形成另一种中期天气特色。为了定量的表征大型环流演变过程中长波和超长波的变  相似文献   

14.
准地转理论在低纬高原冬季暴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红  周波 《气象》2005,31(11):61-64
2003年1月4~5日云南发生的罕见的冬季暴雨是一次西风带大尺度斜压系统发展过程.利用T213模式计算的物理量场对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发现:暴雨发生机制可以用准地转运动理论得以很好地解释,为今后云南冬半年暴雨预报提供一些新的启示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环流的变化对热带气旋的活动影响较大。本文从研究一定范围内点和面、上游和下游天气系统的分布和活动规律着眼,用点面气压差时间剖面图的演变规律,去寻找它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建立起相应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江淮流域夏季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我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成固和预报方法出发,研究它们前期大尺度环流特别是冬季风特征的差异。在1951~1991年中选取江淮流域旱、涝各10个个例,对它们前冬的西风带环流,低纬大尺度风场,垂直环流特征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给出了冬、夏环流和天气之间相互联系的有力的证据,同样也为夏季旱涝的长期预报提供有意义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西风带环流总是由纬向转为经向,再由经向转为纬向这样循环往复地变化着,因而西风指数也由高值到低值,再由低值到高值的变化。这种环流经向和纬向之间的转换,表现为西风带急流向南扩张及向北“收缩”的交替过程,急流向南扩张长波槽脊发展加深,振幅加大,西风指数减小;急流向北 “收缩”长波系统减弱,振幅减小,西风指数增大。这种环流变化的前期环流特征和后期的天气变化特点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为此,我们选前期环流指数和春季降水建立关系。这里西风环流指数是在500毫巴月平均图上,范围为45—65°N、60—  相似文献   

18.
应用自然正交函数逐年划分东亚自然天气季节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自然正交函数法研究了1964—1978年每年亚洲500毫巴候平均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给出一种比较客观地划分东亚自然天气季节的方法。按照这个方法,东亚每年均可划分六个自然天气季节,即春、初夏、盛夏、秋、前冬和后冬,与文献[19]中用多年平均资料展开所得的结论一致。对这六个自然天气季节的平均环流状况和天气特征做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杨鉴初 《气象学报》1954,25(2):65-90
本文先略述苏联与我国过去对大气环流的研究状况,及其重要性.过去研究环流偏差的问题,常以月平均高空图及地面图对准平均图的偏差状况来讨论,如苏联坡戈香(Х.П.Погосян)也是如此**.但月平均图对该月的详细环流演变过程不能表示出来.本文设计用一种环流综合图,以求表示长时期中(月或季)高空西风带内环流演变的具体情况.采用七种符号,来表示逐日各经线上环流系统的性质及气流的运动.并把西风带分为南北两部分来处理,北带从北纬50°到65°,南带从北纬35°到50°.这样在一个月内逐日西风带环流的演变,就可以在同一张图上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我国西部地区1951—80年期间147个台站的降水变率资料,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降水变率分布特征作了分析,发现年降水变率低值带和高值带分别对应于高原边缘的多雨带和高原外围的少雨带;冬、夏半年降水变率分布分别由西风带活动和高原季风环流系统及低值天气系统所决定;降水变率月际变化最大梯度出现月份的后延趋势与高原季风的建立,撤退过程有较好的一致性:降水变率随降水量呈幂函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