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太平洋副高与华北旱涝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运用月降水量、月平均高度场、西太平洋副高指数和月可降水量资料,用相关及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太平洋副高与华北降水、旱涝环流及可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高与华北夏季旱涝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及西伸脊点。当西太平洋副高偏西偏北时,欧亚上空从高纬到低纬易出现“- -”的遥相关型,华北上空可降水量偏少,降水偏少,易旱;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2.
2019年秋季浙江出现全省性旱情,浙中西地区旱情最为明显,多地降水量破历史最低纪录,气温则较常年偏高1.5℃以上,基于浙江省67站降水、气温及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19年浙江秋旱成因。结果表明: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是秋旱发生的直接原因。500 hPa极涡主体偏于西半球,亚洲区冷空气强度偏弱,东亚大槽位置偏东、偏北,使秋季影响浙江的冷空气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脊线偏北、西伸脊点位置异常偏西,秋季亚洲南部存在异常高压环流,浙江上空下沉气流明显增强,Hadley环流上升支南北向范围减小及其上升支区域缩小造成的水汽向北输送减弱,中低层水汽较常年辐散更明显等因素是2019年浙江秋旱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袁景凤 《气象》1997,23(4):13-16
1996年北半球主要环流特征是: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偏弱,脊线位置初夏偏北,盛夏西端持续偏南;亚洲西风带后冬至初春经向环流明显发展,7月亚洲中纬度地区常有阻塞形势维持,500hPa青藏高原位势高度偏高,夏季南支印缅槽较弱。  相似文献   

4.
对2011年后汛期桂西北的天气气候特点及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得出桂西北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多,降水偏少,各地出现严重干旱.环流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持续偏东偏北不利于水汽向桂西北的输送;大陆高压长期控制,下沉气流为主,不利于云雨形成;欧亚中高纬以纬向环流为主,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同时热带气旋的活动偏少,对桂西北的影响弱;且季风槽的强度偏弱也是造成此次严重干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分析得知:厄尔尼诺次年6月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南、西伸脊点偏西,从而造成我省6月降水偏多,易发生洪涝;上年夏季至当年春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高,则预示着6月西太平洋副高脊线偏南,西伸脊点偏西,我省6月降水偏多;反之,则6月副高偏北、偏东,我省6月降水偏少。黑潮区海温与我省6月降水为反相关。  相似文献   

6.
江西盛夏高温干旱的气候分析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逐日降水及最高气温资料,计算了盛夏高温干旱指数;应用500hPa月平均高度及西太平洋副高(简称副高)特征量、海温资料,分析了盛夏高温干旱与副高、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副高偏强偏西是盛夏高温干旱的典型特征;冬季厄尔尼诺偏强、上年秋冬季赣中降水量异常偏多及4月赣南气温明显偏高是有利于全省盛夏高温干旱发生的强信号。  相似文献   

7.
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特大干旱及其大气环流异常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李永华  徐海明  刘德 《气象学报》2009,67(1):122-132
利用1959-2006年西南地区东部20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环流特征量资料,分析了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特大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其同期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西南地Ⅸ东部少雨时段从6月中旬初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中后期,达80多天,其中7月下旬中期到9月上旬中期降水尤其稀少.西南地区东部区域6、7、8月及整个夏季(6-8月)降水都偏少,降水指数显示2006年是西南地区东部1959年以来夏季降水最少的年份.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特大干旱与大气环流异常有很大的关系,中高纬度环流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环流、南亚岛压、低层流场、水汽输送以及垂直运动等都持续异常.西太平洋副高异常偏北且偏西和副高异常偏弱且偏东时,两南地区东部都日,能出现严重干旱,2006年夏季属于副高控制性高温伏旱.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北偏西,同时伴随南亚高压偏强偏东,西南地区东部在副高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同时也抑制了向该地的水汽输送,再加上西风带环流以及中高纬环流配置不利于冷空气南下,因而2006夏季西南地区东部少雨干旱.青藏高原热源偏弱,菲律宾附近地区对流非常活跃,是引起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副商偏强偏北偏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盛夏副高脊线异常变化对我国气温影响及海气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6年全国160站盛夏(7—8月)气温资料、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和北太平洋海温场资料,分析了盛夏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异常变化对我国气温的影响及其与500hPa大气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发现:盛夏副高脊线异常偏北年主要集中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副高脊线异常偏南年则主要集中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盛夏副高脊线位置与长江流域及其以北至黄河中下游以南的我国中东部广大地区气温存在着很好的正相关关系;盛夏副高脊线位置异常变化与东亚中纬度500hPa上空西风环流强弱变化密切相关,前期3月白令海至阿拉斯加地区500hPa高度场异常变化对盛夏副高脊线位置变动有着较好的指示性,前期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分布型,尤其是前期3月北亚热带海区关键区海温、加利福尼亚海区关键区海温和关键区综合海温指数对盛夏副高脊线位置异常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我国降水的QBO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1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分布趋势的年际变化具有QBO特征,双年的降水为中部地区少南北多,单年的降水为中部多南北少,其中江淮流域的降水变化最明显。分析表明,降水QBO的特征与西太平洋副高和冷空气活动有关,一般双年副高偏北、亚洲纬向环流发展,雨带偏北;单年相反,副高偏南、亚洲经向环流发展,雨带偏南,江淮流域降水较多。  相似文献   

10.
秋季气温偏高,初秋东北部局部地区气温出现特高值,初霜冻大部地区偏晚,无霜期较长。秋末东部偏北地区出现降雪天气,个别地区形成雪灾。季内降水前多后少,大风天气偏少,日照充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