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东北部,处于亚热带显著的季风区。每年春夏,由于特殊的地形作用,气流无论从偏东还是偏西方向进入,均会在中部偏西部或偏东产生明显的气流辐合区,辐合区的D、ζ十分有利于上升运动。中小尺度系统移人后,与地形辐合叠加,形成黔东北地区强烈的对流天气。通过对15个强对流天气个例进行分析和探索,归纳出铜仁地区强对流天气的背景,并建立强对流产生和移动路径的临近预报模式,对提高铜仁地区的强对流天气预测预警能力,尤其是冰雹落区的临近预报,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对流性天气的分布特征及地形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静芳  王晓明 《气象》1994,20(8):43-47
通过对吉林省强对流天气和对流性天气活动与地形关系的分析,初步揭示出地形对两类对流天气的影响机制,其结果对进一步分析研究和准确预报强对流天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慧平  陈志东 《气象》1981,7(9):6-8
大尺度山地对天气的影响早在十八世纪就引起人们的重视。起初仅限于现象描述,随着探测手段的增多,开展了地形对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影响的研究。关于喇叭口地形,气流汇合对暴雨的贡献已有过一些分析。近年来我们通过对1968—1977年和1980年6—7月大别山区地形与暴雨的分析,发现小尺度地形对天气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得出边界层山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4.
中尺度地形对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的数值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重大天气灾害发生在特定地形条件下,例如山区的喇叭口地形容易有暴雨发生。山脉的阻碍以及造成的空气被迫抬升、绕流、穿谷流,地形的不同加热和摩擦效应产生的中尺度环流对局地强对流天气有明显作用。 大别山区和皖南山系对江淮地区的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影响也早已为该地区预报员们所重视,通过雷达、天气图和云图资料分析认识到山区热力对流、长江穿谷流和大别山背风坡低压是江淮地区剧烈天气发生的重要因素。 为了比较深入地了解中尺度地形对强对流天气的影响,除了从实测资料进行细致分析外,有必要从  相似文献   

5.
模式是以 Nickerson 等(1986)的静力大气模式与 McCumer 等(1981)的土壤模式相耦合为基础,而且仅考虑平坦地形和无天气系统扰动的晴朗天气条件作敏感性试验,以便研究非均一下垫面状况对行星边界层气候的影响。试验表明,模式计算结果对植被覆盖因子和背景水平风速十分敏感,然而对植被粗糙度则不大敏感。  相似文献   

6.
临夏州冰雹的地形因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对临夏州冰雹天气活动与地形关系的分析,研究了降雹的地形特点和分布特征,初步揭示了地形对冰雹天气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对产生冰雹的突发性系统,地形起到阻挡气流并使其折转汇合、迅速发展的作用,并加速剧烈的垂直运动,使此范围内雹灾严重。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2012年4月18—29日怒江州北部地区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冷空气渗透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还从特殊地形对降水的增强机制作了探讨后认为: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生在低层有辐合切变的环流形势下,配合有冷空气的南下渗透;同时怒江州中、低层水汽条件好且上升运动强烈。怒江州处于地形抬升的中间位置上,经缅甸向东移的天气系统和暖湿气流受青藏高原和滇西北高大地形的引导和阻挡被迫抬升形成地形雨,怒江州北部的贡山、福贡县正好位于地形雨的中心地带,这些因素诱发和维持了此次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8.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研究概述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廖菲  洪延超  郑国光 《气象科技》2007,35(3):309-316
简要回顾了近些年来有关地形对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地形的动力效应和热力效应,详细分析了地形的动力、热力效应引起的降水和云物理变化。重点分析了地形对气候尺度、天气尺度、中尺度及对流性天气系统降水的影响。简单地讨论了在研究地形对降水影响时观测分析、气候统计、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潘在桃 《气象学报》1990,48(4):491-499
与天气尺度系统相比,中尺度天气系统的风场较重要,散度场和降水量有很好的相关性。那么在中尺度模式的初始资料处理中是否能延用天气尺度模式的处理方法,如风场的无辐散处理等。另一方面,中尺度系统中强迫过程如地形的作用也很重要。这两方面分别有过不少研究,但对某一地区,特别是地形复杂的地方,弄清中尺度数值模拟是对初始场还是对地形处理敏感,将有助于中尺度模式的研究改进和地形作用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周文涛  董晶  周颖 《黑龙江气象》2006,(1):11-12,21
受松花江中游特殊地形的影响,在夏季和初秋季节里,常因地形热力环流和动力环流的作用,在无地面低气压的条件下生成雷雨降水。本文对这种降水天气进行了总结和分型,并根据大气动力学[1]和中尺度天气动力学[2]原理,选出判断这种降水天气的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1.
地形对登陆台风麦莎(2005)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亮  费建芳 《气象》2008,34(6):60-66
利用非静力平衡的中尺度模式MM5(V3)对2005年9号台风Matsa("麦莎")登陆后期的过程进行了48h模拟,应用低通滤波器分离模拟结果中的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运动,并采用热带气旋动态坐标跟踪考察登陆过程中热带气旋的次天气尺度环流特征.通过研究地形对两种尺度间动能和涡度转换的影响,进一步证明了地形对热带气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热带涡旋性强度,这种影响随气旋中心与地形间距离的缩小而逐渐增强,且强度的增强在对流层中高层表现得更为明显.去掉地形后对流层低层次天气尺度系统向热带气旋输送的动能减少,次天气尺度系统对热带气旋动能的消耗增大;当低层涡度转换项的垂直运动贡献为负时,去掉地形会加剧这种负贡献,即次天气尺度系统从热带气旋得到更多的正涡度;从整体上看,去掉地形后,热带气旋不仅没有从次天气尺度系统获得正涡度,反而将自身的正涡度向外输送.  相似文献   

12.
以实况资料作初始场,利用改进的MM4中尺度模式对西北地区2001年4月8~9日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位势涡度、涡度、垂直速度、螺旋度等热、动力物理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各物理量场在沙尘暴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很好的配置,物理量量值及其分布特征的变化与沙尘暴天气的形成、发展、消弱的不同时期有着很好的对应。通过改变秦岭及河西走廊地形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发现秦岭地形对此次沙尘暴天气系统影响很弱,而河西走廊地形对沙尘暴天气系统影响较大,河西走廊狭窄的地形为沙尘暴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3.
高原地形对四川盆地西部突发性暴雨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用η模式对1995年8月24日四川盆地西部一次突发性暴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地形减半、无地形数值试验。由对数值模拟与试验的结果分析得出:(1)青藏高原地形有利于高原东麓暴雨区的扩大与强度加大。(2)高原地形对其以北的天气系统南伸和以南的天气系统北扩有阻碍作用。(3)高原地形可影响高原附近以东地区的物理特征场分布,从而影响暴雨区的位置与强度。  相似文献   

14.
结合云浮地区实际,从该地气候特征、主要天气系统(包括台风、暴雨、寒潮、高温等)简要分析地形作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在实际天气预报业务中正确分析地形和下垫面的影响,从而达到精细化预报的目的。结果表明:云浮地区地形作用对本地气候特征的形成有明显影响,尤其对年降雨量和高温日数的空间分布影响尤其显著;不同影响系统形势下,地形作用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2009年5月24日夜间~26日夜间,新疆地区自西向东出现了明显的降水、大风、降温天气过程。为研究此次天气过程中天山地形的作用,本文用WRFV3.1模式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改变天山山脉的地形高度设计了一组敏感性试验没,分析了天山地形对此次强天气过程中大风和降温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天山山脉的地形作用是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在天山山区形成暴雨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地形的升高,雨带在天山迎风坡一侧的带状分布特征越明显,迎风坡一侧的降水量极值越大;地形的抬升作用对暴雨在山脉迎风坡一侧的降雨量有明显的增幅作用,对其雨带分布也有显著影响;(2)天山山脉对5﹒25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西南暖湿气流有明显的分流与阻挡作用。天山山脉将西南暖湿气流分为南北两支,使北支的水汽混合比极大值减小,湿区范围增大;使南支的水汽混合比极大值增大,湿区范围增大。(3)天山山脉的地形抬升作用为5﹒25强降水过程在天山山区发生暴雨天气创造了水汽的垂直上升运动条件,对昆仑山北坡暖湿气流的垂直上升运动的也有一定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丁仁海  许义伍  丁鑫 《气象科技》2013,41(6):1080-1085
九华山受山区下垫面影响,升温期间温度的垂直分布有时出现山上温度大于山下的异常现象,即地形逆温。通过山区不同高度上温度的垂直对比以及其日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山区地形逆温现象总是在升温期间出现的,并以日最低气温要素垂直分布的异常特征最为明显(与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比较);最低气温出现的逆温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山区日最低气温垂直分布出现的地形逆温对天气变化有很好的前兆作用:升温期间有地形逆温出现,消失后必会降温,降温期间必有降水和复杂天气出现;而且形成“地形逆温”的时间和幅度与后来的降温持续时间、降温幅度及天气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在山区复杂地形中分析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气温变化的分区预报和天气转变的预测都有很好的前兆作用。  相似文献   

17.
理论和实践证明,在一定的环流背景确定之后,地形对天气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避免对地形摩擦力计算的困难,这里根据天气动力学原理和预报实践体会,就地形对菏泽地区天气的影响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菏泽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海拔高度低于50米。它东临太沂山、西靠太行山,处于两山之间南北狭道南端出口处。见(图1)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郴州市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出现的历史罕见雨雪冰冻天气灾害的特点,天气、气候成因和地形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剖析.结果表明:中低层的逆温和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稳定对峙是产生重度冰雪天气的必要条件,郴州特殊地形增加了冰冻强度和持续时间.这些分析结论对今后开展冰雪天气预报预警业务和科研工作都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这里着重介绍国外有关地形影响天气、气候和大气环流的某些情况,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科研动态,只在必要时扼要地提一提。一、概况从历史上来看,地形影响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40年代,主要研究工作都着重在地形本身所产生的天气、气候和环流现象的描述上。例如,在发表的260多篇文章中,绝大部分都是讨论地形或山地海拔高度对气压、降水、辐射、温度、风,云雾、积雪、霜冻等现象的影响,只有少量(10多篇)工作讨论到了地形对低压、气旋、锋面、锋面波、气团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而且多局限于现象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使用京津冀冬半年地面气象站雾的常规观测和自动站风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太行山地形辐合线位置与华北平原雾的空间分布有一定对应关系,即:冬半年(10-2月)华北平原年平均雾日多发区对应地形辐合线的位置;以2013年1月21-22日华北平原雾为例,辐合线附近的能见度相对较低,即辐合线附近雾的浓度较强。为加强对雾天气的成因认识,提高雾天气的预报能力,在科学规划雾天气监测网时应充分考虑地形的影响(如地形辐合线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