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國之物候     
物候之觀察,我國起源甚早,詩豳風七月之"春日載陽,有嗚倉庚"及"四月秀葽,五月嗚蜩"等(1),皆物候紀述之最古者。夏小正、禮记、呂氏春秋、淮南子、易緯及逸周書諸書,更詳記物候(2),分節氣之早遲,以為耕作之準則。歐西之物候學,早在希臘時代已略具端倪,自十八世紀而降,且成為研究之科學(3)。顧我國古籍中所載者,已曆時數千年,古今氣候有異,南北地域亦殊,自未可實用於今日之全國,唯有施行普遍觀察,探求物候之變遷,庶可從事新月令之制定也。近年物候之調查,自民國国廿三年起卽由中央農業實驗所各地農情報告員觀測记載,選定之物類,植物凡廿一類,動物有九種,觀測之標準植物為發芽、葉盛、始花、盛花、果熟及落葉;動物則為始見、初嗚及絕見。民國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三月之紀錄,業經盧鋈君撰有"物候初步報告"一文(4),本篇乃赓续盧君之作,将逐年各地所記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暖对呼和浩特地区自然物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1982—2007年气候变暖对内蒙古呼和浩特、武川自然物候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春季,土壤表层解冻呼和浩特晚于武川,其余物候呼和浩特早于武川;秋季物候均为武川早于呼和浩特。且两地物候间距均为"豆雁始(绝)见>气象水文物候期>植物始花(落叶)";两地植物物候间呈显著的正相关,豆雁始(绝)见呈显著负相关,气象水文物候期间相关不显著;②两地年、春、秋季平均气温呈增加趋势,植物物候春季提前,秋季延迟趋势显著,与气温有很强的响应关系;豆雁在呼和浩特始见提前,绝见延迟,武川与此相反,豆雁与气温有一定的响应关系;气象水文物候期也具有春季提前,秋季延迟的趋势,与气温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郑子政 《气象学报》1935,11(2):81-87
苏俄列宁堡中央大地物理室与研究所之发达史暨其组织与研究计划——俄国气象事业之肇始盖溯自一八六九年,时乃有风暴警告部成立在中央物理台,其始二十五年由费尔德(Heinrich Wild)主其事,因在德人势力之下,测候规程之颁布,亦用德文以代俄文。在昔俄国之  相似文献   

4.
波浪之奇妙     
最近在苏格兰—世界最大之邮船下水,此船集合造船工程师累代之精华与多人之计划而成,且於船之构造先有特殊之研究与实验。在此大船形成之前曾先作许多模型於池内试验。其重要之问题,即在决定如何可使船身能安然驾御海浪,及使用最低限度之消耗。此小小自行推进之船型,以极快之速度行驶於由电力的波浪产生器(Wavemaker)所发生之风暴的海洋中。在继续试验之後,始成满意之模型,在小范围中所作实验,恰如他日玛丽皇后号(Queen Mary)行将遭遇极强烈之风暴然。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3~1988年中国木本草本植物物候观测资料,运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26年中国20个物候站点植物始展叶期、始花期、始落叶(黄枯)期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63~1988年我国植物始展叶期、始花期、始落叶(黄枯)期均以推迟趋势为主;春季始展叶期、始花期,东北、华北以提前趋势为主,其他各区以推迟趋势为主;秋季始落叶(黄枯)期华北以提前趋势为主,其他各区以推迟趋势为主;1980年前后的物候期变化与1963~1988年的变化相同;春季物候期平均值差异多在-3~6天,秋季物候期平均值差异多在-10~10天;我国植物的始展叶期、始花期、始落叶(黄枯)期对于之前月份的累积降水量有不同程度的响应,物候期对该物候期前1月至前3月的累积降水量响应最为明显;我国春季物候期与降水量以正相关为主,秋季物候期与降水量则以负相关为主。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2—2018年鸭梨花芽发育实景观测照片,精准判定每个鸭梨花芽发育物候期节点发生时间,以此为依据统计鸭梨花芽每个发育物候期的气象要素数据,以物候期为单位分析气象影响因子对花芽发育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度在鸭梨花芽发育各阶段起主导作用,筛选出鸭梨花芽萌发到始花、开绽到始花、露蕾到始花3个时段日平均气温≥0℃活动积温和≥3℃有效积温,作为制作鸭梨始花期预报的积温指标计算鸭梨开花日期,得到"积温对比预报法";经2016—2018年应用检验:预报时效10~12d时预报结果与鸭梨开花实况误差在1~2d以内,预报时效7d时预报结果与鸭梨开花实况完全吻合。本研究克服了传统植物花期预报研究因花前物候资料匮乏、不能进行花前发育期分析的缺陷,并把"中长期天气预报产品"引入了花期预报方法的使用,为植物花期预报研究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郑子政 《气象学报》1935,11(3):137-142
(一)引言自亭丁顿(Ellsworth Huntington)氏创气候波动之说(Pulse of climte)始知气候环境不只感应物类,人文之盛衰亦蒙其影响,是以论氧候之变动实为气候学与地理学上之一大问题。白鲁克(Brooks,C.E.P,)氏云:‘推测古代气候之抡据有五:(一)先民天氧日记(二)水旱之纪述(三)人类之迁徒(四)河沼水位之涨落(五)树木之生长。’此五种古代气候之论据,先民之日记,散佚难得,水旱纪录,疏漏失详,人类迁徙,因子庞杂,河沼涨落,堙没无考者多,惟以树木之生长,到处皆是。春华秋实,历岁无间,感应旱潦,记载弥遗。其生存年龄,远过人类,历经数百或数十百年者有之,实为  相似文献   

8.
<正>金秋送爽,中国气象学会迎来了90周年华诞。作为中国气象学会创办的中国第一本气象学术期刊,《气象学报》(始用名《中国气象学会会刊》)于1925年7月创刊,迄今也已走过89个年头。据记载(中国气象学会编辑委员会,1925),《气象学报》的发刊缘起为——"记载吾同会诸人气象学术之研究,气象事业之建议"、"公之同好,俾本刊之精神日渐发皇,同志之研究益增兴味,而此学之常识普及于国人"。多年来,秉持和发扬这一宗旨,《气象学报》刊载了一大批极具科学和文献价值的经典论著,在中外气象界和相关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气象精神文明之花开遍沪州大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之寒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鋈 《气象学报》1936,12(12):651-679
绪言 (1)寒潮之行径 (5)寒潮与天气 (2)寒潮之各月分配附录一冬季之寒潮 (3)寒潮大高空观测附录二初春之寒潮 (4)寒潮与高低气压之关系附录三暮春之潮寒寒潮一名,乃专指北地冷气团南下时所生之诸种现象也。冷气团排除暖气团而代领其位,冷面於焉形成。其所经之地,温度低降,湿度锐减,气压增高,狂飚倏发’雨雹并施,雷电交作。天地为之震撼,草木因以零落。拔树摧屋,伤人损畜,其为祖之钜,视诸台风有  相似文献   

11.
平流层中所以缺乏有系统之温度坡度者,吾人常以该层空气缺少大量之混合所致。对流层中,风之流动,可使大气之成分,保住常态,及过对流层与平流层之界面,则风速骤减;越界面而上,空气之混合停止,其成分遂因高度而生变异。英格兰之上空,平流层与对流层之界面,在十一公里与十二公里间。至於平流层中空气在何处始停止大量之混合,吾人不得而知。Chapman及Milne以为空气停  相似文献   

12.
(一)地理環境與峨眉山之氣壓升降峨眉山在四川盆地西南,居東經103度41分。北緯29度28分,高度約三千公尺,北有邛崍山,西有大雪山,南有大涼山,三面包圍,各山高度均達三千公尺以上,其西之西藏高原,面積遼闊,拔海高度,亦不下四千公尺。峨眉山當川康交界大相嶺之東側,靑衣江大渡河东西環流,匯於樂山。其地理環境舆卓立華北大平原之泰山異,而天氣現象遂亦颇有不同之處。該處之氣象觀測。始於民國二十一年八月,翌年八月極年終了,卽行結束。迨二十八年四川建設聽及氣象研究所議定恢復,於四月開始工作,迄三十年三月適滿二載,茲篇所述,以近二年之紀錄為主,而以極年觀測為輔。夫大氣壓力乃隨高度而遞减,高山氣壓自視其鄰近低處氣壓為低,北為無可懷疑之  相似文献   

13.
(一)绪言 小气候学(Microlimatology)之发展,在欧西已有十数年之历史。近年来各种实验日新月异,随之有关斯学之文献(注一)亦遂渐增多。按小气候学之研究,裨益农作与人生甚钜。前途发展未可限量。  相似文献   

14.
Ⅰ.观察值 X 是由许多因子影响的总结果,其中有最重要的,我们各用 C_1,C_2,C_3,……来代表,也有比较不重要的,我们现在用 Z 代表其和,于是:X=C_1+C_2+C_3…+Z(A)忽视高次项(High-order-terms)后,上式便为直线的(Linear),且 Z 系依照常态分布(Normal Ditribution),若研究任一因子对于 X 的影响,必先设法使其他因子无变化:(Equalized,or Other things beingequal)若此条件不能予以满足,可用试验设计(Experimental design)使(A)式诸量的变异(Variances)一一地隔离(Isolated),从而测验变异的显著性(Test of Significance),藉此获知因子的由来。Student 氏(1)最先注意变异的特性,厥后 R.A.Fisher 氏(2)引申而扩大之,于是变异分析方法始获确立,设 S~2,S_1~2,S_2~2,S_3~2,……各为(A)式诸量之方和(Sum of squares),于是:  相似文献   

15.
重庆之雾     
引言 雾为稳定性气团中所产生之一种水气象(Hydrometeore)无数纤毫之水珠其质点之大小非肉眼所能辨察,雾珠之直径平均约十二炒(Micron=1/1000mm)。雾珠浮游空际,形若帐慢,阻础视程,当有雾之际,在一公里之人物,已不能辨别。是以浓雾笼罩地面有础飞行,浓雾飘浮海面危及航行。在北欧瑞典鄰海中春季二三月间因雾失事居船只失事总次数之百分比,可高达百分之五十至六十。(1)雾里  相似文献   

16.
郑子政 《气象学报》1936,12(3):153-153
马得賫司铎(Joseph de Moidrey)不幸於民国二十五年二月七日卒於上海,享年七十有八,远迩闻之,咸深悼惜!马司铎於咸丰八年(1858)生於法之梅村(Metz),光绪二年(1876)始入耶稣教会。马司铎曾入昂哥大学(Univ.de Angers)研究数学,旋得理科学士。後自愿来华,从徐家汇观象台劳动蔡尚质二司铎作气象观测者八年,厥後专心於磁力学之研究,努力不辍,历三十四年之久。  相似文献   

17.
南京之高空     
卢鋈 《气象学报》1937,13(1):1-23
本篇所用材料,以飞机记录为限,测风气球纪录已由竺可桢朱文荣诸氏整理成篇读者可参观竺氏中国气流运行(气象研究所集刊第四号),朱氏南京高层气流观测(气象杂志十二卷P.20—30)。关于气团分析,赵九章氏中国东部空气团之分析(气象研究所集刊第六号)及朱炳海氏太平洋及其隣近之气团(象杂志十一卷P.178—183)两文,均有精详之讨论,为避免工作重复起见,本文亦未列入,文中气压与温度之相关系数,系由薛铁虎先生代为计算,谨此致谢。  相似文献   

18.
雷雨之构成,系为附近空气暂时呈不稳定性所致。其渊源有二:(一)由于近地面空气之温度,远视其在上层者为高。(二)由于寒气流与暖气流之辐合。盖雷雨之衍进也,实系变易地方性空气之不稳定状态,为较稳定均衡之步骤,而其主要关键则在暖空气之上升耳。下节且述及此步骤之纲要,惟雷雨之现象,固极复杂,而非能于此了  相似文献   

19.
卢鋈  许鑑明 《气象学报》1936,12(8):307-408
作者为明瞭中国温带风暴及台风雨量分布之情形及其与路径之关系,特取民国二十四年夏季(六月至八月)经过中国本部之温带风暴及登陆之台风,逐一分别检讨。先作各日上午六时之风暴路径图,然  相似文献   

20.
黄厦千 《气象学报》1937,13(1):43-48
(一)引论天气预报,基於数学原则,在先已有列却逊氏之专著,自极面学说发达以来,挪威盖为今日气象学之中心地。柏脱逊氏,(SverrePetterssen)挪威气象学者中之长於天气预报者也,(现在美国加州理工大学California Instiute of Technology讲学)於一九三三年发表气压区之动能及力能在天气预报方面之运用,美人克列克博士(Dr.Irving P.Krick)又推演之以为天气预报定则,(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