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通过对2003年11月呼和浩特市气象站的常规气象资料和同期天气图资料与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系统的污染物(SO2、NO2、PM2)浓度资料进行分析,并计算了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与气象条件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的地面和高空天气形势对应空气污染浓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郑州市空气质量状况及冬季持续污染过程的气象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2004-2008年郑州市环境监测站所监测的SO2、NO2、PM10日平均浓度资料及历史气象资料,分析了郑州市近5a的空气质量状况与特征,并以2006年12月份的2次持续性污染过程为例,分析了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郑州市以煤烟型污染为主,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春季节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夏秋季节;冬季均压场中持续多日风速小、近地面层出现逆温层是造成郑州市出现持续污染事件的主要气象条件,持续性污染过程往往因受冷空气的影响而结束。  相似文献   

3.
郑州市空气质量状况及冬季持续污染过程的气象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4-2008年郑州市环境监测站所监测的SO2、NO2、PM10日平均浓度资料及历史气象资料,分析了郑州市近5a的空气质量状况与特征,并以2006年12月份的2次持续性污染过程为例,分析了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郑州市以煤烟型污染为主,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春季节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夏秋季节;冬季均压场中持续多日风速小、近地面层出现逆温层是造成郑州市出现持续污染事件的主要气象条件,持续性污染过程往往因受冷空气的影响而结束。  相似文献   

4.
南昌市一次连续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12月8—16日南昌市出现了一次连续空气污染过程。利用城市空气污染观测资料和气象常规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和主要气象要素两个方面,对此次空气污染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续空气污染事件都是出现在风速小、无雨和有雾或霾的气象条件下,高空主要为高压脊的形势或是处在西风槽底的平直气流中,低层大气稳定,中层大气增温明显;地面形势主要为地面高压脊、高压底部或是倒槽前部,地面有弱冷空气南下时不一定能改变污染状况。极厚、极强的逆温层和极小风速的持续存在是造成污染物高浓度最重要的气象条件。此外,地形也是影响南昌市空气质量水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气象探测资料、空气污染物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GDAS资料,分析2015年10月13—17日鲁西南地区一次持续空气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此次鲁西南地区持续空气污染过程达中度以上,首要污染物为PM2.5;高空500hPa环流平直、850hPa暖脊控制、海平面气压场等压线稀疏是此次空气污染过程持续的有利环流形势;13—17日逆温持续存在、温度露点差小、风速小是空气污染维持的有利气象因素;通过HYSPLIT-4模拟此次空气污染过程4个高度层的气团后向轨迹发现,鲁西南地区污染物气团的来源主要有4路,北路京津冀地区、西路陕西—宁夏一带、南路安徽一带以及本地的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6.
根据广州市城区麓湖、郊区花都测站的2004年污染物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Excel分析了广州市臭氧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包括臭氧浓度的年季变化、周变化及日变化特征,并分析了O3与污染物CO、NOx(NO和NO2)、SO2、PM10以及与气象条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广州市臭氧浓度一年出现2个峰值,分别为6月和10月并且郊区浓度大于城区;一周之中最大浓度出现在周末;O3日平均浓度与NOx、NO、CO、相对湿度负相关性较显著,与PM10和气温正相关性较显著;在气温较高、湿度较低的晴朗少云天气时,易造成广州市臭氧的高浓度。  相似文献   

7.
2006-2012年青岛市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6-2012年青岛市SO2、NO2及PM10的监测资料,统计分析3种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物平均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并分析污染日气象条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2年青岛市年平均污染日数为23-33 d;青岛市空气污染主要出现在冬、春两季,主要污染物为PM10。青岛中度以上污染为PM10污染,大多由浮尘天气引起。污染物浓度与云量、降水量和气温呈负相关,与气压呈正相关。冬季大雾易造成空气污染加重,而4-6月海雾则使空气质量提高。弱的地面天气形势和接地逆温层结的存在及持续的烟、霾天气易导致青岛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8.
边界层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相关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广州市城区麓湖、郊区花都测站的2004年污染物监测数据和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和Excel分析了广州市臭氧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包括臭氧浓度的年季变化、周变化及日变化特征,并分析了O3与污染物CO、NOx(NO和NO2)、SO2、PM10以及与气象条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广州市臭氧浓度一年出现2个峰值,分别为6月和10月并且郊区浓度大于城区;一周之中最大浓度出现在周末;O3日平均浓度与NOx、NO、CO、相对湿度负相关性较显著,与PM10和气温正相关性较显著;在气温较高、湿度较低的晴朗少云天气时,易造成广州市臭氧的高浓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汉中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空气污染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对2007年12月17—26日汉中市城区连续空气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受高脊影响或平直西风气流控制,大气层结稳定,不利污染物垂直扩散;地面处于弱高压底部或均压场中,水平风速较小,不利污染物的水平扩散;近地层逆温更易造成地面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指数的变化与风速、气温日较差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85。  相似文献   

10.
福州市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1年8月1日至2002年7月31日的气象资料和逐时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福州市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气象条件和非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福州市的空气质量较好,夏半年空气质量优于冬半年。各污染物的日变化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污染物的浓度变化与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的优劣密切相关,各气象要素对大气污染物有一定的制约关系,但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人类活动对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用 2003-2005 年宣城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PM10、NO2、SO2自动监测资料、宣城市气象台地面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NCAR全球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宣城市区空气污染浓度、典型大气持续高污染过程形成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PM10、SO2平均浓度从春季到冬季逐渐增大,NO2平均浓度冬季明显偏小;PM10、NO2、SO2浓度存在准12 d周期变化.典型大气持续高污染过程的环流形势是500 hPa沿海为低槽,槽后为弱冷平流区;地面为宽广的均压区.1000~925 hPa主要为下沉气流;且上层增温明显大于低层,气层稳定度增大,这两种因素均使污染物扩散受阻;1000~700 hPa各层风力微弱,不能将污染物输送至远处,造成污染大气长时间维持.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上海地区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和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逐6 h的1°×1°全球再分析资料,结合微脉冲激光雷达数据反演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和美国NOAA研制的轨迹模式HYSPLIT气流后向轨迹的模拟结果,分析了2014年5月25—30日上海地区一次严重空气污染天气过程,初步探讨了此次污染过程的污染物源、输送路径、气象条件及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地区此次空气污染过程以PM2.5影响为主,主要受沙尘外源性输入和秸秆燃烧共同影响,过程持续时间长;中低空(850—700 h Pa)水平输送、垂直风场分布及大气层结变化为此次空气污染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微脉冲激光雷达监测的距离平方订正回波信号强度、气溶胶消光系数和PM2.5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对上海地区污染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使用常规地面、探空资料以及风廓线雷达和环境监测站污染物资料,对2015年11月7—11日沈阳市一次持续性重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污染过程持续时间长,PM2.5浓度维持在500μg·m-3以上近21 h,期间峰值达到1 287.83μg·m-3,主要污染物为CO;(2)平稳的高空环流、弱气旋性环流及高湿条件为这次重污染天气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0℃左右的温度长时间维持也为该次过程的一个主要特征;(3)重污染期间从地面到850 h Pa高度上水平风速均接近2 m·s-1,整层大气静稳,伴随着较好的湿度条件和多个逆温层结的存在,抑制了污染物的垂直输送;(4)卫星遥感监测显示吉林和黑龙江一带有大量火点存在,此时正值冬季秸秆燃烧,大气轨迹分析显示,污染期间偏北风为污染物的传输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空气自动监测站和micaps探空等资料,运用天气学分析和统计方法,对2019年9月24日至10月1日广西玉林一次臭氧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热力动力特征及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副高控制及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高低层一致偏北风的稳定天气形势导致高温晴朗天气持续,利于臭氧浓度增加;垂直方向上多层逆温,扩散条件差,导致污染物在低层积聚;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最大风速呈负相关,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空气质量监测资料、高空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对达州市2016年元旦节期间重污染天气过程特征及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达州市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为长时间无冷空气活动,无降雨,大气污染物不断积聚形成。AQI日变化受污染源排放情况影响更大,早上低,白天逐渐增加,天黑后达到峰值。大气污染物的积累一般发生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或以上。AQI与08时和17时混合层厚度负相关,但日平均混合层厚度与AQI没有通过相关性检验。重污染时近地面有逆温层且逆温层较厚。AQI与逐日最高气温、日平均风速和日最大风速正相关,降雨对大气污染物稀释作用明显,特别是降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效果更为显著。AQI逐时变化与温度正相关,与风速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7~2018年阿克达拉逐时臭氧浓度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阿克达拉近地面臭氧浓度的日変化和年季变化特征,并分析了臭氧浓度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臭氧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型,下午16点前后达到最高值,最高值分别为42.86 ppb和38.37 ppb;2017和2018年阿克达拉臭氧最高月分别出现在3月和2月,月平均臭氧浓度为49.37 ppb和37.94 ppb,最低月出现在12月,浓度为18.36 ppb和18.90 ppb;2017~2018年阿克达拉近地面臭氧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阿克达拉的主导风向是NW和E,夏季主导风向为NW,冬季则以偏东风为主;夏季受西北气流影响,阿克达拉西北方向的污染源对当地近地面臭氧浓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以北京和河北兴隆观测站地面O#-[3]观测资料为主,结合我国其它地区的观测资料,给出我国近地面臭氧日、逐日和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与气象条件和前体物的关系,同时简要介绍过量臭氧浓度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3—2015年廊坊市环境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廊坊市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超标规律以及气象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明显,为"1谷1峰"型,每日07:00—08:00左右达到谷值,15:00—16:00达到峰值;臭氧超标只集中出现在春季、夏季与秋季的部分月份,1—3月、11—12月不存在臭氧超标情况,超标现象日变化特征明显,主要出现在11:00—20:00。气象因素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很大,风向为西南风与东南风时臭氧超标率较高;臭氧超标时,地面天气类型主要为高压后部或高压底部,高空天气类型主要为脊前西北气流或平直西风环流;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温度、日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京津冀地区80个环境监测站PM_(2.5)浓度逐时监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以2016年12月16—21日和2017年1月1—7日雾和霾天气为例,分析PM_(2.5)浓度演变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在北京地区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地区12月19—20日PM_(2.5)浓度出现爆发性增长,小时浓度在8 h内上升201μg·m~(-3),主要是边界层南风分量由地面增厚至700 m,700 m以上弱下沉抑制作用,结合地面辐合线维持所致;20—21日北京地区PM_(2.5)浓度维持高值且无日变化,是由于低空1.5 km出现弱回暖,逆温层显著增厚增强且无明显日变化,导致高浓度气溶胶无法有效扩散。综合来看,2016年12月16—21日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的原因以外源性污染物输送为主;2017年1月3—4日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原因与局地极端不利扩散条件及污染排放等其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空气污染状况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2年全年的SO2、NO2、PM10的逐日平均浓度资料和武汉市观象台地面四个时次、高空两个时次的观测资料及2002年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武汉市空气污染状况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天气气候学和动力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的主要污染物为PM10,其次为SO2;冬季各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最高,其次为秋季,夏季最低,冬季各污染物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最好。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过程、地面冷空气从河西走廊南下影响武汉地区时,在一定的高空系统配合下会对武汉市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