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2005年4月6~10日,和田地区出现了大降水、强降温、沙尘天气过程。利用常规天气资料、ECMWF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有关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这次天气过程是冷空气从南疆西北翻山入侵南疆盆地,天气系统相互叠加而造成的,ECMWF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和田地区这次强天气有很好的预报能力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5年8月5~7日和田地区出现了一次大降水过程,本文着重分析了此次天气过程高空、地面环流形势、欧洲数值预报以及物理量场、比湿、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散度变化情况等.  相似文献   

3.
塔城大降水是一定的天气系统与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5月至6月降水量是决定塔城盆地小麦丰欠的一个重要方面;9月降水量的多寡对冬麦适时播种有重要意义;10月至11月降水量对农业及国民经济建设的利弊也为人们所关注.因此,提供及时准确的降水预报,特别是大降水预报,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用1983年至1985年塔城大降水的例子,结合气象传真资料对大降水过程的数值  相似文献   

4.
阿克苏地区大降水天气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1—2006年阿克苏地区气象观测站资料,从时空分布及地形影响等方面对局地和系统性大降水进行了分析;普查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降水天气资料,探讨了大降水的预报指标。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大降水次数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明显增加,50%以上发生在夏季,大降水集中出现在1~3h之内,1h降水量≥10mm一般出现在下午,傍晚是高峰期。局地大降水发生次数远多于系统大降水,有78.4%的局地大降水出现在西部和山区,东部和南部以系统大降水为主。大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巴尔喀什湖低槽和中亚低槽,中低层切变线、辐合线的暖湿区和高能区与大降水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发生在2010年6月6-7日海西州大范围大降水天气,从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物理量场反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大降水的内在机制是一次大环流形势调整后高原低涡在柴达木盆地的长时维持而形成的降水系统,同时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展为大降水提供了水汽、能量和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6.
南疆西部大降水天气过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疆西部1970-1999年大降水天气过程的分析表明,大降水集中出现在夏季,中亚低涡是造成南疆西部大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7.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ECMWF客观分析场及T21300h的物理量场,对2009年冬季阿勒泰地区的两次罕见暖区大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这两次天气过程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即维持较长时间的中尺度暖式切变;在降水过程中处于低压前部或低压控制;都配合南支槽比较活跃的暖湿气流。两次罕见暖区大降水天气过程配合有高低空急流、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不同的是:2009年11月5-6日天气过程中,主导系统是乌拉尔山长波脊,影响系统是西伯利亚低涡;2010年1月6日至7日天气过程主导系统是西西伯利亚脊,影响系统是萨彦岭低涡。  相似文献   

8.
选用陕西1991—2001年共11 a的夏季大降水样本,利用实时高空观测资料,对大降水的时空特征、产生大降水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对大降水的动力条件分析,概括出陕西大降水基本物理量特征,即具有不同特征的大降水天气,涡度、散度在垂直方向上3种不同分布特征,对应在天气图上,高低空的天气系统有着不同的配置形式;对高空急流的天气学、动力学特征及其与大降水的关系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归纳出了高空急流的位置与陕西省大降水落区的3种配置形式,总结出大降水产生时的高低空急流配置情况,特别指出了当高空急流出口区与入口区形成的次级热力环流与低空急流的次级环流形成不同方式的耦合时,对大降水天气的影响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9.
我省河东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坡地带,地形极为复杂,对降水影响大。受同一天气系统影响时,常常会产生不同的降水过程。因此,做好较大降水过程的分片预报对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在1990年10月至1991年4月的区域气象中心业务建设过程中,我们采取集中会战的形式,基本完成了中雨以上分片预报专家系统的研制工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有利降水因素最多的地方降水的可能性最大,在其附近,降水强度往往比较大。从这一思路出发,把能量和各种有利于降水系统以及它们的物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圈出有利降水因素最多的地区,从而探讨未来二十四小时降水强度的落区预报。通过对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七年4—6月份选出三十多个个例近400天图次分析,找到了一些初步规律,并对一九七八年五月份进行实例分析,效果较好。能量——是从能量学角度研究天气学问题时引入总温度概念;  相似文献   

11.
新疆是大陆型气候,年降雨量相对较少,但有时也会出现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的大降水过程.每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都有其独特的环流背景.环流的连续性、突变性是造成一些地区大范围天气过程的原因,尤其是季节转换时期超长波环流的调整更是如此.1985年5月24日到6月3日连续造成的新疆二次中度降水过程和一次大降水过程均发生在由春入夏的季节转换时期. 这三次降水过程的特点是5月24日至25日北疆中度降水过程(其中北疆西部单站最大降水量为22毫米);5月25日至28日南疆中度降水过程(其中南疆西部单站最大降水量为19毫米,南疆沿天山单站最大降水量为  相似文献   

12.
利用库尔勒市2005-2013年暖季逐小时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当地大降水天气的发生的时间、强度特征,从天气预报的角度对大降水天气环流形势进行了分型、找出了产生大降水的中尺度触发抬升机制,建立了大降水天气的三种概念模型。研究得到库尔勒大降水影响系统包括低槽或涡东移型、南北低槽汇合型、锋区南压型以及脊前短波槽或西北气流型四类,降水触发机制分为冷锋触发类、干线触发类以及混合触发类三种。结合大降水发生前的影响系统、发生时抬升触发机制和雷暴降水天气形成的动力、水汽、不稳定条件以及大降水落区的显著特征的总结分析,归纳出包括了锋区急流类大降、低涡气旋类大降水以及低槽切变辐合线类大降水三种不同的库尔勒大降水天气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3.
胡润山 《山西气象》2005,(3):3-4,36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影响大同市2004年7月10日的强对流性局地强降水和2004年7月29日区域性大降水的大、中尺度系统演变及产生的天气特点,总结出影响大同市局地强降水、区域性大降水的主要大、中尺度系统,为预报提供依据。文中用“尺度分离法”将中尺度天气系统分离出来,分析这2次过程的大、中尺度天气系统。结果表明:7月10日的局地强降水是在满足强对流发生的不稳定条件和水汽条件的有利环流背景下,中尺度辐合线产生的;而7月29日的区域性大降水是在有利于形成大范围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中低层有中尺度辐合区(辐合中心)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华南地区248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小时降水数据和14个探空站数据,分析了2003—2016年4—6月华南前汛期降水日变化特征。据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将降水分为爆发前后两个时段。华南地区主要存在两条大雨带,一个位于云贵高原至南岭山脉以南,另一个位于广东沿海地区。偏北雨带集中发生在后半夜至清晨时段,偏南雨带集中发生在中午至下午时段。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降水量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较大时次位于中午至下午时段。前后期年降水标准差在0.5附近,变化幅度明显时段主要集中于凌晨至清晨。午后出现3 h多年降水量变化幅度最大值,最小时段为中午12时。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的经向分布特征明显且相似: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在112 °E附近出现日变化转折,以西多出现不稳定夜雨,以东白天降水波动较大。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前,降水特征主要表现为西部高频、南部高强,在清晨更多作用于对暴雨系统的增长;季风爆发后则表现为西北-东南南的高频率高强度降水形态,在傍晚更多作用于增加降水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MICAPS系统的汉中盛夏大降水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汉中盛夏大降水过程的高空环流场、中低层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及能量场等对形成大降水的有利条件 ,总结成预报规则 ,在 MICAPS系统中建立预报模型 ,形成了自动判别显示系统 ,经 1 999年汛期验证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事件概率回归估计与降水等级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对比分析概率回归降水等级预报和回归降水等级预报的差异, 2007年秋季至2008年夏季全国平均检验结果表明:概率回归降水等级预报效果好于回归降水等级预报, 尤其是小雨预报, TS评分明显高于回归降水等级预报, 同预报偏差过大情况也有很大改善。进一步分析表明:回归降水等级预报方法在建立小雨预报方程的样本中, 少数较大降水量的样本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过大, 导致预报方程中反映的预报量与预报因子的关系以少数大降水量样本为主, 是造成小雨预报空报过大的原因。与模式降水预报的对比分析表明:概率回归降水等级预报效果好于模式直接降水预报, 模式降水空报较大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和田地区4个代表站1961~2000年的气温资料,对和田地区近40a来的气温变化作了分析。得出近40年来和田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春季气温和于田县的年平均气温却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增温十分明显,1999年是近40a来和田地区最暖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对莎车县2004年4月28日至5月2日大降水的环流形势分析、欧洲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本站要素曲线图分析、T213预报产品稳定度及物理量场特征分析,总结本县大降水过程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9.
AREMS/973模式系统对2004年中国汛期降水实时预报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秋霞  史历  翁永辉 《大气科学》2007,31(2):298-310
2004年夏季5~8月,AREMS/973模式系统投入了业务运行,模式区域主要覆盖了中国大陆及周边临近地区,该模式系统基于中国气象局MICAPS/9210业务数据平台,每天2次、完全自动的实时预报24 h累积降水。作者主要对每日0000 UTC时起报的24 h累积降水预报场进行综合检验,由此对AREMS/973模式系统的24 h降水预报能力给予客观的评价。AREMS/973模式系统对于中国汛期降水具有很强的预报能力,其24 h 累积降水的月总降水分布很好地反应了汛期各时期主雨带的位置、强度及范围,同时该模式系统能够准确预报出独立降水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其中,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地区预报降水与观测降水的时间位相吻合最好;除了5月和8月华北地区、5月西南东部地区、以及5月和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AREMS/973模式系统预报的降水强度总体上弱于观测降水强度,且对于25 mm 以上量级的降水过程, 模式预报的降水范围小于观测降水范围。AREMS/973模式系统预报降水的能力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而减小,降水量级愈大,模式预报技巧愈低,对于50 mm 以上量级的降水过程,模式系统预报降水事件的发生概率类似于随机偶然事件的发生概率。5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预报略优于其他地区,其次是华南地区,6月雨带北移至江南和江淮地区,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预报显著优于其他地区,7月末至8月华北雨季开始,降水预报最优区北移至华北地区,即AREMS/973模式系统降水预报最优区随着雨带的北移而北移,主雨带所在区域往往也是模式降水预报最优的地区。作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游性恬  韩曙晔  王梅华 《气象》1997,23(6):24-27
该文普查了1961-1994共34年长江上、中游地区春季首次大降水的日期及环是到:春季首次大降水大多出现在4月份;高藏高原以东的低值系统以及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补充是导致大降水的两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