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3年北半球环流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桂英 《气象》1994,20(4):23-26
1993年北半球主要环流特征表现为:500hPa副产持续加强西伸,位置偏南;亚洲中纬度春,夏经向环流发展,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稳定;西藏高原500hPa位势高度持续偏高,印缅槽持续偏弱;100hPa位势高度场低纬持续偏高,中,高纬持续偏低,夏季南亚高压位置异常偏高。热带海洋出现明显异常,一次新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热带海洋和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异常对我国天气气候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芳钧 《贵州气象》1997,21(1):38-43
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主要分量的分析方法,分析了黔东南地区汛期暴雨天气时空分布规律的主要特征。研究了与大气环流季节非均匀承替规律相联系的暴雨天气特征的季节变化,建立了按切比雪夫我多项式分解前期500hPa,环流得到典型场权重为预报因子的主汛期暴雨主气长期预报方程组。  相似文献   

3.
广西春季低温阴雨环流特征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广西春季低温阴雨天气轻、重年同期(2~3月)500hPa大气环流特征。计算了桂北、桂南低温阴雨总日数和结束期与同期2、3月500hPa高度场的相关。指出:影响广西春季低温阴雨天气的关键区域是乌拉尔山附近及蒙古至内蒙古附近区域。该区域的环流状况决定了春季低温阴雨天气的轻重。本文分别以这两个关键区格点的平均值作为原序列,与前期(9~11月)500hPa高度计算相关系数,利用相似离度理论为计算依据,作出次年低温阴雨天气预报。1 低温阴雨轻、重年标准  将广西划分为北区(桂林、柳州、河池、梧州…  相似文献   

4.
小麦条锈病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及长期预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军  黄善斌 《山东气象》1997,17(3):19-21,23
利用1973-1992年鲁西南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和各月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初步探讨了条锈病发生程度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并建立了性能稳定的预报方程,经检验历史拟合率达90%,时效提前1-2个月,预报准确。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广西夏季(6-8月)降水与同期、前期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和500hPa大气环流的遥相关关系,探讨了南半球大气环流有关系统对广西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6.
广西1999年12月严重霜冻与典型霜冻重年的环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年12月广西严重霜冻天气同期500hPa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特征及前期500hPa高度的相关场分析,得到北半球中高纬度糟脊的位置与强度,地面大陆冷高压强弱,是影响广西12月霜冻的主要环流形势;当年1月、9月极涡强度、位置,北美高压脊强度,及黑海附近低槽强弱,是影响广西12月霜冻天气重、轻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应用500hPa非绝热热流量诊断资料和500hPa、100hPa高度资料,分析了1980、1981年北半球大所热力场及大气环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这两年盛夏,北半球非热热流量距平存在明显差异,在欧亚大陆一带表现出相反发布,前期6月也具有类似特征,相应北半球大气环流存在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8.
根据榆林地区1971—1990年各站冬半年日降水资料和历史天气图,论述了本区自然降雪的时空分布特点,多降雪期的环流背景和形成大降雪的天气条件。归纳出有利降雪500hPa影响系统四种天气型式,700hPa影响系统三种天气型式。  相似文献   

9.
首先利用当天08时500hPa高度资料,将大气环流分为9个基本环流型,并概括为西风带型和副高型。然后利用HLAFS数值预报产品,分型建立了24小时和强降水天气消空指标以及预报方程。1998年业务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普查1971~1985年500hPa、700hPa天气图,发现700hPa环流形势与榆林大于或等于25mm的降水天气有较好关系,找出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0—2015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广西80个地面气象站资料,采用Lamb-Jenkinson方法对广西区域霾过程的大气环流进行分型,并探讨高低空环流型配置与区域霾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地面东南风型、高空西风型时,广西出现霾过程的频率最高;地面东风型配合高空西风型对年霾过程的贡献最大,地面东南风型配合高空西风型主要出现在冷暖气流转换的春季、地面低压型配合高空高压脊型出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加强、地面处于弱低压环境场的夏季、地面东风型配合高空西风型出现在环流稳定平直的秋季、地面东风型配合高空高压脊型出现在环流经向度明显增强的冬季,霾过程具有冬季多发、夏季少发的特点。近36年来,地面东风型配合高空高压脊型是广西霾过程呈偏多趋势的主导环流型。  相似文献   

12.
西江流域面雨量与区域大气环流型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方法,对西江流域1971—2015年逐日平均850 hPa和500 hPa高度场进行环流客观分型,分析流域降水天气环流型出现概率及主导环流型变化特征,探讨主导环流型对西江流域总面雨量和子流域面雨量的贡献率及环流型配置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850 hPa为西南风型、500 hPa为西风型时,流域出现降水天气的概率最大;850 hPa气旋型和500 hPa西风型对年总面雨量和各子流域面雨量的贡献率均为最大,且对东部子流域面雨量的贡献率大于西部子流域,850 hPa南风型与500 hPa反气旋型的环流配置是西部子流域秋季降水偏多的主导环流型配置;春季850 hPa气旋型与500 hPa西风型、夏季850 hPa气旋型与500 hPa西风型、秋季850 hPa南风型与500 hPa反气旋型、冬季850 hPa西南风型与500 hPa西风型的环流配置时,出现强降水天气的概率分别为18.7%,21.1%,4.0%和2.0%,即夏季最大,其次为春季,冬季最小。近45年,850 hPa气旋型、500 hPa西风型对流域年总面雨量的贡献率呈增加趋势,是西江流域面雨量呈偏多趋势的主导环流型。  相似文献   

13.
1999年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文玲 《气象》2000,26(4):12-15
1999年北半球主要环流特征为: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所明显偏弱,春、夏季副高位置异常偏东;东亚地区夏季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表现为北高南低,大陆高压较强。亚洲中纬度经、纬向环流交替出现,阶段性明显;冬季冷空气异常偏弱,东亚夏季风加强。冬、春季热带对流活动强盛,入夏以后迅速减弱。在La-nina和大气 环流的共同影响下我国天气气候发生了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海温和环流特征量的江苏省小麦适播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苹  张佩  谢小萍  胡洛林  项瑛 《气象》2012,38(12):1572-1578
基于江苏省60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冬小麦冬前生长期间的气温资料,利用曼-肯德尔法(Mann-Kendall method)分析发现,小麦冬前生长期间日均气温及有效积温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均有明显的增暖趋势。同时根据江苏省各地区冬小麦有记录以来的农业气象资料分析可得,播期与冬前总积温、有效积温具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尤以有效积温更为显著,均通过了0.001显著水平检验,故可利用冬前有效积温确定冬小麦适播期。在此基础上,根据海气相互作用原理以及500hPa大气环流特征量能表征天气形势和控制天气条件的这一特性,利用最优化因子相关技术对海温及环流特征量进行普查,从中挑选一批与冬前有效积温相关显著、稳定性强、因子相互独立、可靠的海温和环流特征量作为长期预报因子,建立冬前有效积温的海温模型和环流模型,其拟合效果和试报效果甚佳,可投入业务应用,提前1-2月预测冬前有效积温,从而确定冬小麦适播期。  相似文献   

15.
孙力  安刚 《应用气象学报》2002,13(6):650-661
利用1951~2000年共50年的北半球500 hPa月平均高度距平场资料和奇异值分解技术(SVD),重点对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季节间大气环流异常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联,并且这种明显的非同步联系具有时空相关显著的特点,尤其是夏季大气环流异常与其前冬和前春大气环流异常的联系更为密切。当前冬和前春北半球东亚大槽和北美大槽及蒙古高压偏强(或偏弱),极涡偏弱(或偏强),中高纬度盛行经向环流(或纬向环流),以及低纬和热带地区高度正距平(或负距平)明显时,则对应于夏季东亚地区西太平洋副高和鄂霍次克海阻高强度偏强(或偏弱),位置偏南(或偏北),贝加尔湖阻高强度也偏强(或偏弱),但位置偏西(或偏东)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出现。当春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具有上述特点以及夏季鄂霍次克海阻高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强(或偏弱),位置偏南(或偏北),且极涡较弱(较强)时,则东亚地区秋季大气环流对应于蒙古高压加强(或较弱),西太平洋副高减弱(或加强),并向南和向东移动(或移动较慢),极涡向南扩散(或扩散减弱),大气环流向冬季过渡加快(或减慢)。另外,大气环流异常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1年以来宁夏冬季逐日气温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和环流特征量资料,重点分析了21世纪以来宁夏冬季气温异常特征及同期500 hPa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极小值明显上升,夜间气温异常偏低日数显著减少,白天气温异常偏高日数显著增加,大部分地区夜间气温异常偏低日数减少趋势大于白天气温异常偏高日数的增加趋势。21世纪以来,易发生极端冷暖事件,异常偏高年份多于异常偏低年份。2007/2008冬季以后为1997年以来冬季平均气温偏低频率最高时段;冬季阶段性平均气温异常有4个特征:(1)气温异常主要出现在1月和2月;(2)异常偏低的幅度明显大于异常偏高的幅度;(3)相邻2旬间气温变化幅度增大;(4)最冷时段发生变化。从年代际变化看,冬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极小值、白天气温异常偏高日数为最高或次高值,夜间异常偏低日数多为最低或次低值。500 hPa高度上宁夏上空是影响冬季气温异常的关键区,其年代际及冷暖年强度变化是造成气温异常的最直接原因。宁夏冬季气温对亚洲西风环流指数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指数的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7.
Downscaling法在贵州冬季气温和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GCM模式输出500 hPa位势高度场、NCEP/NCAR再分析500 hPa高度资料、贵州冬季降水和气温历史资料,利用降尺度法,对贵州冬季降水和气温预报的技巧和预测效果进行了预测试验和改进。结果表明,该方法从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角度,给出季尺度大气环流与局地降水、气温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动力学背景和天气学意义。20年回算及两年回报试验证明了该关系的合理性;对贵州冬季降水的预测率约70%,而对气温的预测率为65%左右。另外,通过对气温反演方程订正后,其预测率达67%左右;在极端异常年,该方法对降水的预测率变幅不大,而对气温的预测效果影响极大。最后利用该方法对2005年贵州冬季降水和气温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贵州近44a降雪天气形势及物理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对1962-2005年贵州出现的九次大范围持续时间较长的降雪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场、水汽和动力诊断进行分析,并与2008年1月28日降雪天气特征进行匹配验证.结果表明:北脊南槽型、横槽南支型、平直多波动型和高空急流型是造成贵州降雪的主要环流特征;冷空气南下及蒙新高地冷高压和滇黔准静止锋的维持是降雪天气发生的地面重要因素;南支波动是造成强降雪的基础条件;700 hPa西南暖湿气流引导孟加拉湾水汽向西南地区输送,为贵州降雪提供了必要条件;强烈的上升运动为降雪提供足够的动力条件;28日降雪天气特征与历史降雪特征高精确的匹配一致.  相似文献   

19.
气象因素与麦类赤霉病群体流行波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汉琳 《气象学报》1987,45(3):338-345
本文以日常栽培管理情况下,常年种植的一般大小麦品种为对象,着重讨论1960—1980年气象因素与长江中下游麦类赤霉病群体流行波动之间的关系。 统计发现:在一般年份,大、小麦赤霉病病情间具有同步级的相关性,且小麦赤霉病病情比大麦略有偏重的特点,这种病情关系对赤霉病的防治有参考价值。 分析发现:麦类花期暖雨湿天的变化对麦类赤霉病群体波动起着主导作用;由于长江中下游各地间四月份的气候具有同一性变化,因而导致赤霉病群体变化趋势的一致性;这是由于不同的大型天气系统支配的结果。因此,只要掌握花期气候(或大型天气系统)变化规律,即可作出麦类赤霉病的预报,为防病或避病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及其对中国气候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象》2002,28(4):21-24
2001年受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长期冷水位相的影响,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表现为: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冬春季偏强,夏季秋偏弱;欧亚地区夏季500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上中高纬从西到东呈现为“-+-”分布形式,贝加尔湖地区为正距平中心;东亚冬、夏季风偏弱;7月赤道辐合带异常偏强、偏北等。在上述大气环流的影响下,我国的天气气候发生了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