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广东省汛期旱涝成因和前期影响因子探讨   总被引:28,自引:21,他引:28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站降水量资料,用正态化Z指数对前,后汛期旱涝等级进行了划分,前汛期旱涝年对比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高造成的南海地区较强偏南风和较强东亚大槽以及较强垲支西风急流(有利于中纬度冷空气南侵)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广东前汛期降水偏多的直接原因,广东前汛期偏早的主要原因是冷空气偏弱,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变化是这种相互作用的重要影响因子,暖池海温偏高(低),广东前汛期正常偏旱(涝)。前期12-2月西太平洋暖池海温是前汛期旱涝变化的重要强信号之一,预测前汛期旱涝时应特别关注两极极涡的强度变化和中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变化,后汛期旱斩份对比分析表明:亚洲夏季风系统偏强(弱)是造成广东省后污期偏涝(旱)的最重要因素,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施个数对后污期降水的影响也比较大,还探讨了后汛期旱涝的预测问题,提出前期5月份北太平洋东部地区500hPa位势高度距平是预测后汛期旱涝的重要强信号,其位势高度为正距平,则广东后汛期偏早,负距平则偏涝,南半球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变化通过对印度夏季风的影响从而影响后汛期旱涝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广东前汛期旱涝关系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500hPa北半球格点资料,参照历史平均东亚大槽位置,定义了东亚冬季风强度指数(I500)。分析发现,近50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有减弱趋势,特别是1987年以来冬季风明显减弱。根据广东48个站1954~2004年前汛期(4~6月)降水资料,用区域旱涝指数W对广东前汛期旱涝等级进行划分。51年内广东有9年前汛期出现大涝(或特涝),11年出现大旱(或特旱),旱涝发生频繁。冬季风异常对广东前汛期降水的影响比较大,强冬季风年后广东前汛期出现大旱的可能性较大,而出现大涝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3.
应用华南25个站1954~1998年4~6月降水量资料以及有关青藏高原雪盖异常年份资料和东亚季风强度指数, 通过典型旱涝年前期对比诊断与相关分析, 指出青藏高原雪盖对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相当显著, 前冬春多 (少) 雪年有利于前汛期雨涝 (干旱); 典型旱、涝年前冬500 hPa中高纬环流特征显然不同, 主要表现在典型旱 (涝) 年北半球极涡强度显著偏弱 (强)、东亚大槽强度偏强 (弱); 东亚季风, 特别是冬季风的强弱变化, 对前汛期降水具有较强的指示意义。同时还发现, 在青藏高原西侧的伊朗高原及邻近地区冬季500 hPa高度升降变化, 可作为华南前汛期降水一个强的前期征兆信号。  相似文献   

4.
利用凌云气象站1961~2010年50a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凌云县年降水、前汛期降水、后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结果表明:(1)降水量年际波动大,50年来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多雨阶段主要集中于20世纪70年代.(2)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汛期期间雨日占全年降水日数的67%.(3)降水异常出现频繁、旱涝较为常见并且与ENSO事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利用汉江流域16个气象观测台站1961—2010年秋汛期(9—10月)逐候降水资料,计算了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并建立了相应的序列,结合秋汛期降水距平百分率,确定汉江流域秋汛期典型旱涝年。同时,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及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提供的同期海温和500 hPa高度场资料,采用合成和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典型旱涝年与前期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印度洋、赤道中太平洋、北太平洋为3个海温关键区,当这3个海区海温发生异常时,影响汉江流域秋雨的主要系统(印缅槽、贝湖槽、东西伯利亚高压和乌拉尔山高压)也相应发生变化,从而导致PCD和降雨量异常,引发汉江流域洪涝或干旱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可将前期海温异常作为判断汉江流域秋汛期降水量多少及PCD强弱的前兆信号。  相似文献   

6.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中国东北地区旱涝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孙力  安刚 《气象学报》2003,61(3):346-353
文中利用 196 1~ 2 0 0 0年中国东北地区 80个测站 4 0a的月降水和同一时期的北太平洋海温资料以及奇异值分解 (SVD)技术 ,分析了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当前期冬季和春季甚至是前一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如果处于异常偏暖 (或偏冷 )状态 ,并且西风漂流区具有较明显的SST负 (或正 )距平分布时 ,则东北大部分地区夏季降水具有整体偏多 (或偏少 )的倾向。当然 ,东北地区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之间的这种联系也并非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引言 每年4—6月(称前汛期,下同)是东亚大气环流从冬半年向夏半年调整、变化阶段,而逐年大气环流的变化不同,又造成每年前汛期降水不一样。众所周知,太平洋海面温度(称海温,下同)深刻地影响大气环流,从而造成天气的异常。本文着重讨论西北太平洋海温对南宁地区前汛期降水的影响。 一、资料和分析方法 1)海温资料 本文所用的1957年1月~1980年12月西北太平洋地区海温系取自广西气象台《长期天气预报资料选编》。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EOF分析方法对华南(广东、广西、海南)1957~1994年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的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华南前汛期和后汛期雨量的最主要特征(第一特征向量)都是华南降水趋势一致的形势,前汛期降水偏多(少)中心呈东西向,位于阳江-玉林-龙州一带,后汛期降水偏多(少)中心位于桂东北和粤西北.`` 通过主要特征向量对应的时间系数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西北太平洋海温场和100hPa高度场的相关分析发现,前汛期各主要特征向量与前期8、9月500hPa高度场,9、10月海平面气压场的相关较好,第四特征向量与7、11月海温场的相关较好.后汛期第一、二特征向量与前1年11、12月的500hPa高度场、11月海平面气压场相关较好.海温场明显地影响华南的后汛期降水,各主要特征向量与海温场的相关都较好,其中以与前1年7、10和11月相关最显著.华南前、后汛期的各主要特征向量与前期100hPa高度场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华南地区汛期极端降水的概率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张婷  魏凤英 《气象学报》2009,67(3):442-451
利用1960-2005年华南地区71个测站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和NCEP/NCAR南半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采用Le Page榆验、广义极值分布等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华南地区近46 a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及概率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和马斯克林高压强度指数与华南汛期暴雨日数间年代际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1992年华南地区降水发生了由减少趋势到增多趋势的突变,降水趋势发生突变后前汛期极端降水量和日极端降水强度有所下降,而后汛期则是显著增强.(2)华南汛期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50 a一遇日最大降水量极值和暴雨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即前汛期的空间分布自南向北呈现"低-高-低"的分布趋势,后汛期呈现由沿海到内陆的"高-低"的分布趋势.(3)1992年发生突变后,前、后汛期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和年平均暴雨日数显著增加和减少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4)就年代际变化而言,南半球澳大利亚高压和马斯克林高压的强度变化是华南汛期降水异常的重要气候背景,即当两高压处在同时增强时期时,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处于偏少阶段,后汛期则处于偏多阶段.  相似文献   

10.
影响陕西汛期降水空间分布的强信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寻找影响陕西省汛期降水空间分布的前期强信号,应用陕西省1959~2003年36个气象代表站汛期(6~9月)降水量标准化资料,进行经验正交EOF分解.根据特征向量分布,确定陕西汛期降水典型分布场为"全省一致"型、"南北振荡"型和由北向南的"两头多(少)、中间少(多)"型.通过分析关键区的海温异常和大气环流变化等因子与EOF分解前3个时间系数的相关性,得到了汛期降水预测的一些重要前期强信号,如西风漂流区海温,Nion 3区海温、北太平洋涛动、东亚冬季风等,对陕西汛期降水分布预测具有明显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n the first raining season of southern China were analyzed, with the suggestion that there are obvious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peak values. In the raining season, the general tendency of precipitation is not obvious and the anomalous oscillation is multi-scale. Corresponding to years of more or less precipitation in the raining season, there are sharply opposite distribution across the nation in the simultaneous periods. In addition, by stud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orrelation between anomalous precipitation in southern China in the first raining season and SSTA over offshore waters of China in the preceding period (June ~ August of the previous year), a sensitive zone of waters has been found that has steady effect on the precipitation of southern China in the season. Discussions are also made of the sensitive period, its simultaneous SSTA and subsequent anomalous circulation field in relation to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and simultaneous circulation field in the first raining season of southern China. In the last part of the work,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STA in the sensitive zone and global SSTA is analyzed. A possible mechanism by which SSTA in offshore Chinese waters affects the precipitation anomalies in the first raining season of southern China is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12.
湖南汛期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利用湖南19个测站23年(1959~2001年)4~9月的降水量资料,用EOF、REOF、小波分析对湖南汛期降水的特征场分布、分区特征、周期性和突变性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诊断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OF分析得到的前三个典型场可以很好的反映湖南汛期降水空间分布的异常结构,即具有整体一致的空间结构,南北相反的空间结构,中部和周围地区相反变化的空间结构。旋转后的前6个空间模态可以较好地代表湖南汛期降水的6个异常敏感区:湘北、湘中、湘南、湘东南、湘西、湘东北。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湖南汛期降水的周期性及其突变性发现,湖南汛期降水存在着明显的3年、7年和23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和周期性振荡;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湖南汛期的降水将逐年减少,并将转入干旱时期。  相似文献   

13.
The activity of South China Sea southwest monsoon (SCSSM) has direct impacts on the anomalies of important weather in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the raining seasons. So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oroughly the activity pattern of SCSSM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mportant weather anomalies in the province.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s of composite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statistics are use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nset date and intensity of SCSSM and the important weather, such as precipitation trends in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the annually first and second raining seasons, the timing of the annually first and last typhoon and the number of typhoons land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ainfall is less than normal during the first raining season, but more than normal during the second one and there are more tropical cyclones land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the years of early SCSSM onset. The rainfall is more than normal during the second raining season and there are more tropical cyclones landing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the years of strong SCS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ST of April - June, July - September and previous winter (December - February) and 500 hPa geopotential height and the onset date and intensity of SCSSM is analyzed. Some mechanisms between the onset dates and intensity of SCSSM and the important weather anomal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re preliminarily explored.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short-term climate forecast.  相似文献   

14.
南海西南季风异常与广东省汛期重要天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西南季风的活动直接影响广东省前、后汛期重要天气的异常,因此深入探索南海西南季风的活动规律及其与广东省各种重大天气异常的关系十分必要.利用合成分析和相关统计方法,探讨和分析了南海西南季风建立早晚、强弱与广东省前、后汛期降水量趋势,初、终台的早晚及登陆广东省的热带气旋个数等重要天气的关系.指出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早的年份,前汛期雨量以正常偏少为主、后汛期雨量以偏多为主、登陆广东热带气旋偏多;南海西南季风偏强的年份,后汛期雨量以偏多为主,登陆广东热带气旋以正常偏多为主.还分析了4~6月、7~9月以及前冬(12~2月)的海温场、500 hPa高度场与西南季风建立早晚、强弱的关系,初步探索了西南季风建立的早晚、强弱与广东省汛期重要天气气候异常的关系的一些机理,其结果可供短期气候业务预测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46年江淮下游梅雨期的划分和演变特征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27  
徐群 《气象科学》1998,18(4):316-329
应用近46年江苏省中、南部各五站逐日雨量和西太平洋副高逐候脊线纬度资料分别划分出苏南和江淮两区梅雨期。部分梅雨期内含2段甚至3段梅雨集中期,因此也存在间歇期;出梅并不等同于入(盛)夏,少数年虽出梅却无(盛)夏。在所揭示的一系列区域气候特点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首次划分出的江淮梅雨期,它与苏南梅雨期并不尽同,有二成年份出梅期延迟至8月。两区梅雨期都具有很大的年际变化,尤其是苏南梅雨量的年际变化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且在近十年达到极大。  相似文献   

16.
魏凤英  宋巧云 《气象学报》2005,63(4):477-484
使用统计诊断的方法,探讨了近百年全球海表温度年代际尺度的空间分布结构与长江中下游梅雨异常变化的可能联系.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的方法将1885~2000-全球海表温度场和长江中下游梅雨雨量百分比序列的年代际变化分量分离出来,在分析各自年代际变化特征基础上,研究了全球海表温度的年代际尺度分布结构对长江中下游梅雨异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 全球海表温度年代际尺度变化分量清晰地表征出气候背景的分布状态,其中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型态表现突出,特别是1976年以后太平洋的气候背景呈现暖事件增强的趋势.同时,印度洋及大西洋中部海域的海表温度也表现出明显的升温趋势.(2) 长江中下游梅雨年代际尺度变化趋势与全球海表温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特别是与PDO典型分布型态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对应,当PDO暖事件趋势处于较强时期时,长江中下游梅雨为偏多的趋势,反之亦然.其中20世纪70胩代中期PDO出现暖位相增强的突变,长江中下游梅雨也在此时期转入增多的趋势.同时,印度洋、大西洋部分地区的海表温度的年代际变化与梅雨的年代际变化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3) PDO指数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一致的统计事实,从一个侧面说明海洋的-代际变化最终通过副热带高压的变动影响梅雨的异常变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雨后麦田土壤湿度变化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鹤麒  金龙 《气象科学》1996,16(3):264-271
通过分析研究冬小麦生育期,影响雨后麦田土壤湿度变化的主要因子,建立了雨后小水分渗透深度及不同土层的土壤湿度变化诊断模式。利用1991-1994年冬小麦不同时段的实测资料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各模式的计算结果是较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一次非典型梅雨锋中尺度暴雨过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永明  倪允琪 《气象学报》2005,63(1):100-114
利用T10 6物理分析资料、地面与高空加密观测资料和TBB资料对 2 0 0 1年汛期一次非典型的梅雨锋中尺度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和动力学诊断分析 ,并与 1998年典型的梅雨锋中尺度暴雨过程作一些比较。首先分析了该次暴雨过程的大尺度背景场 ,发现与 1998年典型的梅雨锋形势不同的是 ,5 0 0hPa环流形势表现为贝加尔湖地区是阻塞高压 (阻高 ) ,南海季风涌形式不明显 ,南亚高压位置偏东南 ,高空辐散气流较弱。接着对该暴雨系统的结构进行诊断分析 ,揭示了该非典型梅雨锋中尺度暴雨系统的三维结构 ,包括各物理量如涡度、散度、假相当位温、水汽的通量以及湿位涡等的结构特征。分析表明 ,总体来说 ,该次暴雨过程的强度要比 1998年典型的梅雨锋暴雨要弱 ,相应的各物理量的三维结构与 1998年典型的梅雨锋中尺度暴雨系统的三维结构相比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孙淑清 《高原气象》1999,18(4):541-551
对近五年华北地区的降水资料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了水资源枯、丰的变迁及它们的地域特征。并对大气环流及海温异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华北降水距平有明显的二十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从总体上说,从50年代初至70年代为丰水期,70年代至90年代则为枯水期,而从1992年以后又开始变为正距平。这种年代际变化有很强的地域性,个别地区表现出与平均趋势截然不同的变化,对比丰水期和枯水期的环流状态发现,华北地区二  相似文献   

20.
梅雨前后亚洲季风区平均散度风环流和水汽输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建芳  乔全明 《气象学报》1994,52(4):452-459
分析了1983年江淮流域梅雨期及其前后亚洲季风区平均散度风环流和垂直积分水汽输送的辐散分量。在入梅前强水汽辐合中心位于华南,出梅后则位于印度季风区,梅雨期这两地区都存在着强水汽辐合中心,并且强水汽辐合区和中国东部雨带的位置变化及热源分布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指出,江谁流域梅雨与大尺度辐散环流的变化、热源的配置及水汽辐合的位置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