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次全区暴雨中的风廓线雷达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唐山风廓线雷达提供的风场资料、自动站的1h降水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详细分析了2008年7月15日唐山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的发生与高低空急流的加强和向下扩展相对应;强降雨发生前西南急流迅速向下传,引发低空东南急流的加强,低空急流的强度与强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特别是300m超低空急流;低空急流指数增大的程度和降水量的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低空急流指数不仅可以说明低空急流的脉动,而且向地面扩展程度与中小尺度的强降水存在密切的关系,同时对强降水的出现以及雨强的大小有一定的预示作用;低空急流的加强、减弱与雷达回波强度的强、弱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次大暴雨过程低空急流脉动与强降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曹春燕  江崟  孙向明 《气象》2006,32(6):102-106
应用香港天文台提供的时空分辨率都非常高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对深圳2005年8月19—20日大暴雨过程强降雨时段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资料每小时风场揭示每次强降水的发生都对应一次西南急流的迅速加强和向下扩展。低空急流指数I可以说明低空急流的脉动向地面扩展程度与中小尺度降水的密切关系,对强降水的出现及雨强大小有一定的预示性。  相似文献   

3.
白慧  李路长  周艳  杨帆 《贵州气象》2013,(6):8-10,15
该文利用黔东南CD型新一代天气雷达提供的风廓线产品(VWP)资料,对黔东南2013年5月25日夜间—26日早晨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强降雨时段的高低空风场进行详细分析。得出:高、低空急流的加强和向近地面扩展,动量下传,使低层辐合扰动增强,触发不稳定能量强烈释放,导致强降雨发生;暴雨期间近地层0.9km超低空西南风急流的加强和维持,使低层大气层结不稳定状态和水汽输送得以较长时间维持,是暴雨产生的重要原因,降雨强度与超低空急流风速脉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降雨强度随着高、低空急流指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高、低空急流指数的同步减小而减弱,最大降雨强度集中时段出现在低空急流指数最大值维持阶段;短时强降雨在高、低空急流加强并向下扩展到最低点1—2h后发生,这对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次大暴雨过程中低空急流演变与强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巍  曲岩  姚秀萍  黄素文 《气象》2007,33(12):31-38
利用营口新一代天气雷达提供的每6分钟一次的风廓线资料,详细分析了2006年6月29日辽宁省西部大暴雨过程中强降雨时段的低空风场结构。得出:此次强降水天气的发生与低空急流的迅速加强和向下扩展相对应,短时大暴雨发生前低空西南急流提前2小时左右开始有动量快速下传,当20m.s-1的急流中心下传到≤1km超低空,1.2~2.1km低空出现24m.s-1东南急流,有利于产生短时大暴雨;说明低空脉动及向地面扩展程度与短时强降水之间关系密切。低空急流到达测站上空不一定立即产生强降水,有时会滞后1~2个小时,强降水或强烈天气的发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动量下传,引起低空扰动加强,同时低空急流的强度和伸展高度,以及动量下传的能量大小,都直接制约着强降水的强弱。低空急流指数增大的程度和降水量的强度呈正比关系,低空急流指数不仅可以说明低空急流的脉动以及向地面扩展程度与中小尺度的强降水存在密切的关系,同时对强降水的出现以及雨强的大小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低空急流的脉动与暴雨关系   总被引:56,自引:8,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1998年5~7月华南暴雨和南海季风科学试验期间香港天文台提供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和香港的每小时天气现象及雨量进行了详细的对照发现,风廓线资料可以揭示出西南季风中和行星边界层中与暴雨相联系的中尺度现象,2km高度以上的低空急流中心早于2km高度以下超低空急流中心1~2小时出现,强降水的出现和超低层急流风速中心的出现相对应的。设计了一个表征低空急流强度和高度的指数I,它可以清楚地表示出降水强度与低空急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分析表明在指数I迅速加强后1—2小时内将出现强降水,因此风廓线对强降水的出现有一定的预示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风廓线雷达资料的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8年6月1~2日大理市暴雨过程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和每小时的雨量资料分析发现: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小尺度系统影响特征,雷达水平风廓线资料可以很直观地显示随时间变化风场的垂直结构;高空气流的向下脉动与降水强度的增强有着紧密的联系;风廓线雷达产品(垂直速度、折射率结构常数和信号噪声比)清楚地反映降水的开始、结束以及降水的强度。  相似文献   

7.
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及FY-2C卫星红外亮温(TBB)资料,分析2009年8月6日热带风暴"天鹅"引发的南沙区暴雨过程,结果表明:热带风暴中发生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是此次暴雨的直接原因,而弱冷空气从对流层低层入侵"天鹅"环流系统为MCS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风廓线雷达信号噪声比的大小反映了探测范围内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强度及降雨强度;风廓线雷达水平风资料很直观地显示了"天鹅"活动期间边界层内低空急流的持久存在;强降水出现与低空急流脉动及其在垂直方向上传播关系密切;边界层内出现强烈的逆温层分布与雷暴的发生相对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宜春TWP3型边界层风廓线雷达2012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50次降水过程的风廓线雷达资料特征。从水平风向风速、垂直速度、折射率常数Cn2、径向速度、速度谱宽和信噪比SNR这六个参数分析得到:降水过程各指标呈现各自不同且与降水强度息息相关的变化特征,降水前探测高度升高、垂直速度由负转正和1km以下信噪比达到20d B可作为是否产生降雨的预示,,低空西南急流、冷暖平流的垂直方向交替变化以及Cn2达到-16m-2/3可作为中等以上量级降水的参考指标,对于短时强对流性降水,信噪比大于50d B以及出现大于4m·s-1的向下垂直速度可作为重要指示。对于弱降水过程,本文从风廓线特征方面给出预报指示特征,为降水预报准确率的提高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资料,辅以高分辨率的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2年7月25—26日天津地区的一次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扰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表现为高质心结构,气旋式辐合与对流中上升气流及后侧下沉气流紧密相连,表现出较好的对流组织性,也预示强降雨将持续发展。逆风区的维持与伸展的高度可作为暴雨预报的先兆信号。2)地面辐合线与雷达回波上对流单体出现"列车效应"的区域有很好的一致性。地面形成的气旋性闭合环流和中小尺度环流辐合作用的稳定维持是产生大暴雨的重要因素。3)由风廓线资料可详细分析出暴雨过程中低空急流及边界层急流的扰动过程。在强降雨发生前,急流强度明显增强,与雷达回波上的"列车效应"是一致的,但比雷达更早出现。风廓线资料中低空急流和边界层急流的增强态势,对大暴雨短时临近预报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对南京地区低空急流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南京地区低空急流的活动特点,对两部风廓线雷达在2005—2008年收集的风廓线数据,分别从低空急流的月变化、日变化、急流中心特征以及伴随的天气情况等几方面开展了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存在明显的月变化及日变化规律,春、夏季出现低空急流次数多于秋、冬季;凌晨和夜间是低空急流活动的活跃期,且午夜出现极大风速的概率最大;低空急流中心主要出现在1 400 m高度以下,且低空急流中心速度的增强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夏季低空急流的出现有利于暴雨的发生。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和对流层风廓线雷达的统计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部雷达都能够较好地连续监测低空急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加密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1年7月25日发生在山东省乳山市一次超历史极值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特大暴雨是由高空西风槽、低层切变线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低空急流共同影响所致;由低层前期强盛的低空偏南暖湿气流输送使半岛上空低层高温高湿,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对流性不稳定层结;近地面向岸风的侧向辐合产生气旋式切变线,是本次暴雨的启动机制,大暴雨的分布与地面辐合线的走向基本一致。此外,半岛上空超低空偏南急流的加强,使中尺度切变线北抬,进而受乳山倒喇叭口地形影响,发展成了中气旋,产生了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而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短时强降水,是本次暴雨致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paper, statistics were analyzed concerni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orm rainfall far from typhoon and non-zonal upper-level jet strea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jet stream at 200 hPa is constantly SW (90.2 %) during the period in which storm rainfall occurs. Rainfall area lies in the right rear regions of the jet axes. While the storm intensifies, the jet tends to be stronger and turn non-zonal. With the MM4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diagnosis were carried out for Typhoon No.9711 (Winnie) on August 19 to 20, 1997. The distant storm rainfall is tightly correlative to the jet and low-level typhoon trough. The divergence field of jet is related to the v component. The upper level can cause the allobaric wind convergence at low level. This is the result of the form of low-level typhoon trough and the strength of the storm. By scal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branch of middle scale transverse inverse circulation in the right entrance regions behind the jet below the 300-hPa level,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maintenance and strengthening of storm rainfall. This branch of inverse circulation is relative to the reinforcement of jet's non-zon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field of mesoscale divergence field and non-zonal wind field, we know that the stronger symmetry caused by transverse circulation in the two sides of the jet, rainfall’s feedback and reinforcement of jet’s non-zonal characteristics had lead to positive feedback mechanism that was favorable of storm rainfall’s strengthening.  相似文献   

13.
“05.6”华南暴雨中低纬度系统活动及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逐时云顶亮温资料(分辨率为0.05°×0.05°)及射出长波辐射资料(分辨率为0.5°×0.5°)、实时地面加密观测和实况探空资料等,对"05.6"华南持续性暴雨过程期间南海季风活动、副热带高压演变、冷空气影响、高低空急流耦合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中低纬度不同尺度系统的活动特征及相互作用。结果表明:"05.6"华南暴雨是在中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场稳定的北高南低背景下,由东亚沿岸槽和青藏高原短波系统引导中纬度冷空气与低纬度地区季风系统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南海副热带季风的活跃与100°~120°E处越赤道气流通道的消失密切相关,其两次大规模向北推进是过程开始和结束的重要标志;副热带高压较多年平均明显偏南且强度达到最强,700 hPa中纬度冷空气的明显南侵对暴雨过程有重要贡献;高空急流入口区右后方与低空急流左侧由于强烈的高空辐散和非地转平衡强迫,构成一支横跨低空急流的经向次级环流,高低空急流耦合的正反馈机制是华南暴雨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3·6·30”遂宁市特大暴雨成因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孙俊  邓国卫  张渝杰  陈佳  吕斌 《气象》2014,40(10):1174-1182
利用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常规观测资料、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6月30日至7月2日四川遂宁地区特大暴雨过程中高原低涡和西南涡的耦合作用对本次特大暴雨的影响以及低空急流演化特征和强暴雨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高原涡和西南涡发生耦合时会使得高空低涡发展加强,并激发遂宁暴雨天气的产生。急流为高空低涡的发展提供不稳定能量。超低空急流和低空急流对强降水有提前2 h的指示意义,低空急流指数增大的过程和降水量的强度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丹东多普勒雷达的基本反射率、基本径向速度和风廓线资料,对2010年8月19日和20日丹东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探讨丹东短时强降水天气形势和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在丹东处于副热带高压内部或边缘时,南下的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后部暖湿空气势力相当时,形成丹东地区较典型的暴雨模式。风廓线产品在强降水前期,会产生一个水汽累积的过程,两次过程中出现短时强降雨时段均表现为高空急流出现和高空动量下传。这种高空动量的下传使低空急流得到加强,低层进一步辐合,使雨强明显增大。两次过程中降水回波区均形成一条40 dBz以上的回波带,回波移动方向与回波带轴向一致,导致沿途站降水时间偏长,降水总量偏多。逆风区出现时间与强降雨时段有较好的配合,其位置与强回波区的对应关系揭示出逆风区厚度越大、对应的反射率因子强度越强,产生的降水强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16.
对2008年7月13~14日郑州市出现的一次暴雨过程中的雷达风廓线产品(VWP)特征和基于风廓线产品计算的风暴相对螺旋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边界层辐合线的存在利于风暴云的生成;超低空急流的产生加强了水汽输送,为风暴云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而底层东风气流的加强为对流的触发提供了抬升条件;(2)多部雷达的VWP产品综合分析可捕捉到直接导致对流性天气的中小尺度系统;(3)风暴相对螺旋度(SRH)的迅速增大、稳定、减弱的变化趋势与雨强的增强、维持和减弱相对应,但SRH值的大小与雨强并无一致的线性关系;(4)个例的分析应用表明新一代雷达的VWP产品提供了高时间分辨率的风场信息,为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一次西南低涡东移引发长江中下游暴雨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波  储海 《气象》2015,41(7):825-83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EC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6月6—7日西南低涡东移加强发展造成长江中下游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重点探讨了西南低涡东移和发展维持的物理机制以及最强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沿着700 hPa高空切变线东移的西南低涡是造成此次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西南低涡沿着700 hPa切变线东移发展,深厚阶段正涡度柱伸展到400 hPa高度,自下而上呈近垂直结构。西南低涡附近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的大尺度环境条件、西南低涡与西南低空急流耦合发展动力结构、低空暖平流和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输送等条件是导致西南低涡东移到长江中下游后加强发展的主要因子。与西南低涡相伴随的强降雨区主要位于低涡南部3个纬距以内,该处的西南季风和副高西南侧东南气流两支水汽输送的汇合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对流不稳定能量,而对流层中低层携带的冷空气侵入低层低涡的后部,不仅加强了低涡的斜压性,也促进了上冷下暖不稳定层结的产生和发展,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不稳定对流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18.
黄晓莹  程正泉 《广东气象》2011,33(6):1-3,24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雷达产品等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对10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登陆后造成茂名马贵镇特大暴雨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贵镇的地形作用配合低空急流的产生、地面中尺度气旋的维持以及低层水汽辐合,高层辐散造成的强烈上升运动均对马贵镇特大暴雨的产生十分有利.另外发现,...  相似文献   

19.
大暴雨过程中与急流相关气块的三维运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陶祖钰  黄伟 《气象学报》1994,52(3):359-367
用48h三维轨迹分析和物理量诊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1991年7月上旬的一次大暴雨过程及其与高低空急流的联系。结果表明,暴雨区高空的气块来自高空急流的入口区,并穿过急流中心到达急流的出口区。雨区上空的辐散和200hPa高空急流出口区气块的减速运动相联系。低层的暖湿空气来自于SSW气流,并在低空急流中心的前方辐合上升。高空辐散所引起的低层减压使低空急流加强和低层暖湿空气的加速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