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地面逐时降雨量、物理量场和雷达、卫星云图资料,对2011年9月5-6日陕西中部一次区域性暴雨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区域性暴雨出现在连阴雨当中,覆盖了陕西中部和南部地区,具有降水强度弱、持续时间长、局地性不强的特点,属于稳定性降水。强降水是在大气层结对流稳定的条件下产生的,低层对流有效位能和高架的CAPE都是0 J·kg-1;分析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条件发现降水前期的垂直运动来自于锋面强迫以及锋面上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后期的垂直运动主要来自于锋面强迫。低层东路冷空气不仅起到冷垫的抬升作用,还增强了大气低层锋区和大气的斜压性,有利于暴雨的产生;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证实强降水主要是弱对流云带或层状云造成的;低层充沛的水汽条件、较强的锋区和水汽辐合是此类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陕南西部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3 -7-1 5 ,陕南西部发生区域性暴雨 ,通过对此次过程的高空形势特征、物理量场及云图特征分析 ,发现 5 0 0 h Pa高空冷槽南压和副热带高压稳定是此次暴雨的主导系统 ;对流层中低层的低涡切变是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 ;暴雨区水汽主要通过低层西南气流和偏东风输送 ;暴雨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区域  相似文献   

3.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产品,对2011年7月31日黑龙江省西部暴雨天气成因进行诊断分析。讨论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不稳定条件及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结果表明:暴雨是由低涡、低涡槽前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偏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将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低层增温增湿使得大气层结不稳定。低层较强的西北气流与强盛的东南暖湿气流汇合,产生强切变,辐合上升运动增强,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有利于不稳定能量释放。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合,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和维持。地面中尺度低压和中尺度辐合线为中尺度云团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条件;中尺度云团在暴雨区旋转停留近21 h,这是暴雨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次区域大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07年8月10—12日烟台市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热带系统的水汽条件、西风带弱冷空气的抬升力条件和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不稳定层结条件,共同构成了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对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分析表明:数条强对流回波单体在移动的过程中合并,形成MCS,稳定少动是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低空急流输送大量水汽,低层冷空气入侵导致对流上升运动强烈。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 1°×1°分析资料、FY-2E卫星及雷达资料等,采用诊断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2014年9月27—28日豫中南区域性暴雨的环流形势、强降水成因、中尺度特征及该过程与夏季暴雨的异同。结果表明:本次秋季暴雨过程是高空低槽、副高、中低层切变线、高低空急流、地面倒槽等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持续的水汽辐合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水汽通量大值区与水汽辐合中心分布及暴雨落区吻合;低层涡度的发展和水平风的切变导致垂直涡度发展,动力条件较好;K指数高值区对预报暴雨尤其强降水落区有较好指示意义,暴雨中心上空θse值随高度递减,高层低能舌叠加在低层高能区之上,强降水落区位于二者交汇的区域。低层偏东气流与高空槽前西南气流配合产生经向次级环流,上升运动增强;200 h Pa西风急流稳定维持,导致高层抽吸作用明显,有利于区域性暴雨发展。降水云团tbb一般在-32℃左右,发展高度明显低于夏季暴雨云团;降水前期回波为层云回波,后期转变为混合性回波,强降水主要由混合降水回波中的强对流云团导致的。中高层没有明显强冷空气,低层冷空气作用较大,东路冷空气一方面形成冷垫造成动力抬升,另一方面在低层与暖湿气流形成强水汽辐合,是本次秋季区域性暴雨的形成机制,也是不同于夏季暴雨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根据候降水量相关分析和西风指数演变特征,81年有季节提前征兆,秋季至少应从8月第六候开始(即8月25—31日)。因此8月31日—9月1日过程是属秋季暴雨过程。秋季暴雨是在连阴雨中产生的,这是秋季暴雨特征之一。根据该个例的剖析,陕西秋季暴雨与夏季暴雨从天气动力分析表明,两个季节暴雨有它们共同之处;即充足的水汽,明显的上升运动和各种尺度的暴雨影响系统相互作用;但也有它们的各自特点:秋季暴雨暖湿条件比夏季还充足,但涡度、散度和垂直速度比夏季弱,暴雨区上空层结两者很不一样,秋季暴雨区上空层结有时呈现中性层结。影响系统长波和超长波平均振幅来看,秋季暴雨超长波振幅远远大于长波振幅。天气图上,高纬度低涡南下,冷空气也随之南移,西风指数加强,我国中纬度地区有一支强西风带,低槽冷锋活动频繁,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稳定。地面上东西两路冷空气入侵,东路冷空气浅薄,对西路冷空气有抬升作用;西路冷空气深厚,两者在河套附近形成锢囚,雨区发生在锢囚点前方。  相似文献   

7.
黄淮地区一次冷锋暴雨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天气图、地面加密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07年7月18-19日出现在黄淮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高空西风槽、冷锋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强盛的西南暖湿急流共同作用产生的;强降水产生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附近.在高层干冷、低层暖湿的大气不稳定条件下,地面冷空气的侵入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同时低层辐合、高空辐散的高低空配置,引发了强降水的产生.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暴雨临近预报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资料,针对2013年7月12日-13日临汾地区暴雨天气过程,从天气背景、主要影响系统、物理量场以及雷达图像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边缘的暖湿气流与东路南下的冷空气交汇,低层暖湿切变以及强的不稳定层结产生的;高空急流的维持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流场配置,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雷达反射率图中,暴雨和大暴雨落区强回波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9.
2012年7月27日陕北佳县特大暴雨天气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郭大梅  胡启元 《干旱气象》2014,(3):424-430,438
利用常规高低空气象观测资料、地面逐小时降水、物理量、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对2012年7月27日发生在陕北佳县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前期副热带高压较强,当西风带的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交汇时,触发对流产生;低层700 hPa西南气流、850 hPa东南气流为特大暴雨提供了比较充沛的水汽;大气低层存在大量不稳定能量;高空200 hPa陕西北部位于浅槽的前部、急流入口区的右侧,存在正涡度平流,这一区域有强烈的辐散,提供了较强的上升运动,是特大暴雨产生的主要机制;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一个水平尺度为200~400km、云顶亮温最低为-60℃,生命史为14 h的中-α尺度对流云团。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的天气图、物理量场、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资料对2007年7月29日运城区域性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当西风槽后的冷空气与强经向型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气流交汇时,触发对流产生,造成本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低空急流和中低层风向切变,低空急流为本次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物理量场表现出强的水汽辐合,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强烈的上升运动;Ose、K指数和研指数对暴雨发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相结合对短时暴雨预报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机载雷达定量测雨中衰减效应的订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星载测雨雷达的应用,必须满足一些主要条件:高的空间分辨率、宽阔的覆盖范围、大的动态降雨测量范围以及精确的点测量等。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满足这些条件的雷达工作在被雨衰减的频率段,因此必须修正由于衰减所导致的误差。对于单波束单频雷达,kZS(衰减系数-雷达反射因子-海表反射率)算法在一个较大的雨强范围内对衰减效应的订正效果较好。本文将kZS应用到在西太平洋进行的国际大型科学考察实验TOGA/COARE中1993年1月和2月间取得机载雷达(和星载雷达频率相近)实测数据,进行雨空间分布的研究,取得了和模拟研究预期相吻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rain rate and depth of rain system(rain depth) over Southeast Asia is examined using 10-yr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 precipitation radar(PR) measurements.Results show that,in general,a large surface rain rate is associated with a deep precipitating system,but a deep rain system may not always correspond with a large surface rain rate.This feature has a regional characteristic.Convective rain develops more frequently over land than over the ocean,while stratiform rain can extend to higher altitudes over the ocean than over land.A light surface rain rate has the largest probability to occur,regardless of rain depth.A convective rain system is more likely associated with a stronger surface rain rate than a stratiform rain system.Results show that precipitation systems involve complex microphysical processes.Rain depth is just one characteristic of precipitation.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rain rate and rain depth does not exist.Both deep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rain systems have reflectivity profiles tha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The main difference in their profiles is at higher levels,from 4.5 km up to 19 km.For shallow stratiform rain systems,a two-section reflectivity profile mainly exists,while for convective systems a three-section profile is more common.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近40年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汪青春  李林  刘蓓  秦宁生  朱尽文 《气象》2005,31(3):69-72
利用青海省1961-2002年26个代表站逐日雨量资料和青海省东部地区10个站1981~2001年降水自记资料,分析近40年来青海省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结果表明:青海近年来虽然夏半年降水量和雨日在减少,但降水强度在增大。夏半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是降水日数的减少造成的;而冬半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是由于雨日增多和每个降水日平均雨量的增大造成的。近20年来10分钟、1小时最大降水的强度在明显增加。同时,20世纪90年代夜间出现强降水的几率多于80年代。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8~2000年6~8月常规高空资料、T106物理量场资料、GMS-5卫星云图资料对阿勒泰夏季短期大降水落区的预报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把三方面资料结合起来做阿勒泰夏季短期大降水落区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广州5个地面观测站2008—2019年逐时降水资料,基于4分位、线性统计等方法,对近10年来广州市短时强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的小时雨量和分钟雨量变化均呈双峰型分布;前35 min内分钟雨量对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的贡献量最大,而0~5 mm雨量等级的降雨频率占比最高;各区短时强降水频率具有明显的月变化,5月各区的降雨频率最高,其次是6、8月,最低是10月;短时强降水存在较强的局地性,从各区汛期期间的降雨频率来看,增城区的降雨频率最高,其次是黄埔区,最低是番禺区;前汛期短时强降水的降雨频率高于后汛期,其中前汛期增城区的降雨频率最高,后汛期则是黄埔区降雨频率高于其他区,而番禺区前、后汛期的降雨频率占比差最小。  相似文献   

16.
“98·7”北京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廷福  廖晓农  俞连芬 《气象》1999,25(5):44-48
对“987”北京大暴雨过程中的雨团、雷达回波、地面风场(流场)及气压场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偏东风的中尺度切变线,风速辐合线和中尺度低压系统在大暴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历年暴雨逐时雨量分布特征的分析,摸索暴雨过程的演变规律,从而提高对暴雨规律及中尺度系统的认识,拓宽暴雨研究新领域;同时对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暴雨预警信号的发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常规高空资料和T213物理量场资料综合分析阿克苏地区大降水落区与天气系统和物理量的对应关系,给出了大降沓落区预报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两次不同性质强降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赵玲  王林凤  王利 《气象》2005,31(11):69-73
对2004年夏季两次不同性质的强降雨发生的环流背景、卫星云图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大兴安岭地区对流性强降雨和连续性强降雨都是在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条件下发生的,但是地面影响系统、卫星云图和热力条件差别明显.强降雨发生前热力结构不同是造成两次强降雨性质不同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The diurn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 depth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regions is investigated using nine years of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 precipitation radar(PR) measurements.The Tibetan Plateau,the plains area,and the East China Sea are selected as the focus regions in this study.The average precipitation depths(PD) are about 4.6 km,5.8 km,and 5.6 km,while convective(stratiform) PDs are about 6.6(4.5) km,7.5(5.7) km,and 6.0(5.6) km over the plateau,the plains,and 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