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水县近50a霜冻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明水县1961-2010年霜冻气候资料,对明水县的霜冻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50 a明水县霜冻初日明显推迟,霜冻终日提前,无霜期延长。无霜期延长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山西近50 a初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周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霜冻日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布局和耕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影响。利用山西62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0年的逐年初霜冻日及逐日最低地温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山西初霜冻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近50 a平均初霜冻日的时间分布总体为推后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霜冻日提早显著,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霜冻日明显推后。2)山西近50 a平均初霜冻日的空间分布为"5级阶梯"型分布,从9月中旬到11月上旬,自北向南相继出现初霜冻。3)M-K突变检验表明,山西近50 a平均初霜冻日在1989年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气候突变。4)山西近50 a初霜冻日变化趋势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大部分地区初霜冻日有推后的趋势,但南部和中南部的部分地区初霜冻日有提前的趋势。5)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的初霜冻、轻微初霜冻、中度初霜冻和重度初霜冻发生的主周期分别为5 a、2 a、5 a、6 a;目前山西正处在初霜冻和轻微初霜冻的推后期、中度初霜冻和重度初霜冻的提前期。  相似文献   

3.
山西近50a初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霜冻13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布局和耕作模式具有一定的影响。利用山西62个气象观测站点1961-2010年的逐年初霜冻日及逐日最低地温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山西初霜冻日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西近50a平均初霜冻日的时间分布总体为推后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霜冻日提早显著,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霜冻日明显推后。2)山西近50a平均初霜冻日的空间分布为“5级阶梯”型分布,从9月中旬到11月上旬,自北向南相继出现初霜冻。3)M—K突变检验表明,山西近50a平均初霜冻日在1989年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气候突变。4)山西近50a初霜冻日变化趋势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大部分地区初霜冻日有推后的趋势,但南部和中南部的部分地区初霜冻日有提前的趋势。5)Mor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的初霜冻、轻微初霜冻、中度初霜冻和重度初霜冻发生的主周期分别为5a、2a、5a、6a;目前山西正处在初霜冻和轻微初霜冻的推后期、中度初霜冻和重度初霜冻的提前期。  相似文献   

4.
利用乌鲁木齐市3个农区代表站1961—2013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异常分析、R/S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霜冻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3 a来农区终霜日提前了0.6~2.2 d/10 a,初霜日推迟了1.7~3.7 d/10 a,无霜期延长了2.4~5.1 d/10 a;各农区特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3.8%~7.5%,特早初霜冻北郊出现频率为1.9%,均出现在2000年以前;利用R/S法分析结果显示,各农区无霜期未来仍呈延长趋势。从近53 a来霜冻的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来看对农业生产整体有利,但近年来终霜日偏迟、且强度较强的霜冻仍时有发生,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仍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0℃地面最低气温作为霜冻指标,利用平凉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2年的逐日地面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初、终霜冻和无霜冻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近42年间,平凉市初、终霜冻日数呈减少趋势,无霜冻期延长;初霜冻发生频率减小,终霜冻发生频率增加;平均初霜冻日期呈推迟变化趋势,终霜冻日期呈提早变化趋势,无霜冻期呈延长变化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均大于2d/10a,并均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平凉地区初霜冻日普遍推后1~5d,终霜冻日普遍提前1~5d,无霜冻期普遍延长1~9d。平凉各地霜冻受灾程度差异较大,灵台和庄浪在受灾人口、直接经济损失和农业经济损失方面受灾较重。  相似文献   

6.
春季霜冻对石河子垦区的棉花生产是一个制约因素,霜冻越晚,危害越重.1992年5月5日的一次霜冻,由于没有做好防御工作,使石河子沿乌伊公路一线的5个农牧团场棉花受冻面积达30万亩,其中耕毁重播面积达15.5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所以,春季霜冻预报的正确及其防御措施的落实,将对石河子的棉花生产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今年5月8日,根据自治区气象台的冷  相似文献   

7.
芒果是攀枝花的一个重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关键阶段遭受低温霜冻、高温热害等气象灾害威胁大,从而制约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选用攀枝花市4县站近17年一致性较好的地面观测资料,结合当地芒果生产气象致灾指标,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分析模型,估算了攀枝花各县(区)芒果生长关键期不同气象致灾阀值出现的概率分布。结果表明:米易县芒果生产遭遇低温霜冻威胁最大,越冬期出现≥5天霜冻天气(日最低气温≤2℃)影响约为5年一遇,花期出现日最高气温≤15℃的不利影响可能性达60%;仁和区芒果花期出现高温致灾机率最大,开花期出现≥5天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33℃)的影响约为2年一遇。攀枝花芒果花期处于干季,各地受阴雨天气影响小,少雨干旱可能制约挂果期生长。建议合理布局芒果生产,加强农业风险管控措施,研究开展攀枝花芒果气象灾害农业保险,为芒果生产风险转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春季霜冻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该文利用毕节1990-2019年0 cm地温和气温资料,分析春季霜冻特征和霜期内不同天气现象下气温与0 cm地温关系。结果表明:近30 a毕节春季霜冻日数随时间呈显著减少趋势,特别在21世纪10年代减少速率跃增,终霜冻期随时间呈显著提早趋势。空间上春季霜冻日数自西向东递减,终霜冻期自东向西推迟,威宁大部和赫章西部高海拔山区是春季霜冻发生最频繁区域,且终霜冻在该区域显著偏晚。突变检验显示毕节春季霜冻日数的减少趋势呈现2个阶段性下降,在21世纪10年代后减少趋势显著,终霜冻提早明显,存在突变年。周期变化中春季霜冻日数存在准3 a和准8 a周期变化,其中3 a周期变化显著性最高。不同天气现象下春季霜冻期内日最低0 cm地温和日最低气温差异大,晴天辐射霜冻是毕节春季主要霜冻类型,期间日最低气温较日最低0 cm地温平均高出4.2℃,且存在月份差异。  相似文献   

9.
5月4日20时40分,新上任的喀什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司马义,铁力瓦尔德驱车来到喀什地区气象处,见到处、台领导就说:“我事先没打电话,主要是来看望大家。今春的天气气候不正常,出现了低温、大雨、霜冻、冰雹等对农业生产非常不利的天气,你们的服务材料比较多,很及时,我都看了。你们的工作搞的很好,对指导当前农业生产帮助很大。已经到下班时间了,处长、台长还在忙工作,有不少业务工作还在运转,你们的工作很正规,很好。”司专员仔细询问了前期天气气候特点、利弊影响和未来趋势,还了解了准备在今年底实施的山区  相似文献   

10.
哈密地区霜冻气候特征分析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14年哈密地区4个国家气象站逐日最低气温≤0℃的观测资料及低温冻害调查资料,根据霜冻指标计算历年初、终霜冻日期和无霜冻期变化趋势;依据异常霜冻标准,分析哈密地区霜冻异常特征,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54a全区及各站点终霜冻绝对变率均大于初霜冻,表明终霜冻稳定性差,对农牧业生产危害大。(2)全区及各站点初霜冻呈推迟趋势,终霜冻呈提前趋势,无霜冻期呈延长趋势。(3)特晚终霜冻近14a各地均未出现,而偏晚终霜冻在各年代几乎都有出现;特早初霜冻各地在20世纪80—90年代均未出现,偏早初霜冻在60—90年代各地均有出现。(4)哈密地区霜冻灾害主要由终霜冻造成。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河源市观象台1953~2010年最低气温≤5℃的低温日数和霜冻日数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河源市近58年来低温和霜冻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来河源低温日数和霜冻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12月和1月是低温和霜冻天气出现最多的2个月份;初低温日和初霜冻日存在较明显退后趋势,终霜冻日存在明显提前趋势,但终低温日的提前趋势不明显;低温日数和霜冻日数分别在1976年和1994年发生突变;低温日数存在2~4年、8年左右和准14年的周期变化;霜冻日数存在2~3年、5~7年和准13年左右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冬小麦春霜冻害气象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莹  马晓群  王晓东  杜世州 《气象》2014,40(7):852-859
本文根据安徽省12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春霜冻害观测调查数据,针对不同品种(春性和半冬性)冬小麦,全面分析了拔节期前15 d至拔节后20 d的最低气温变化规律,以日最低气温为指标,将春霜冻害等级划分为轻度和重度2个级别,并分时段确定等级。验证结果表明,虽然春霜冻害的发生受地形、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最低气温指标基本能够反映出冬小麦拔节前后不同品种春霜冻害的发生规律,可以在霜冻监测预警业务中应用。用该指标进行霜冻发生风险分析的结果表明,安徽省冬小麦主产区为轻度霜冻频发区、重度霜冻基本不发区,冬小麦春性品种春霜冻高发区比半冬性品种明显偏南,可用于指导冬小麦品种合理布局,减轻春霜冻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13.
赤峰市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作物无霜期长短是制约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霜冻灾害是赤峰地区仅次于旱灾的气象灾害,其发生的早晚与轻重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平均无霜期延长,作物品种也随之调整;气候异常,出现的霜冻灾害,给全市粮食产量带来一定的损失。本文利用赤峰市14个气象观测站建站、区域自动站2011-2015年的逐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赤峰地区不同级别的初终霜冻日期、无霜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异常性及影响分析评估研究,为减少霜冻灾害损失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信息,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技水平,从而达到促进赤峰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市霜冻期的气候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1955-2009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石家庄市霜冻期的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异常特征.结果表明,从气候平均上来看,石家庄市初霜冻日为11月7日,终霜冻日为3月21日,无霜冻期为230d;石家庄市特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5%,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16%,特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4%,偏晚终霜冻...  相似文献   

15.
近54 a三江平原地区初霜冻指标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61—2014年国家基本(准)站初霜冻日资料,对三江平原地区初霜冻日进行从长时间序列趋势线性变化、多重周期性变化以及长时间序列突变性3个方面的特征研究。表明:(1)三江平原地区的初霜冻日均值沿东南方向逐渐递增,全区域初霜冻日均值纵跨尺度约为5 d。三江平原各地区的综合初霜冻日时间总体上开始延后,这可能与全球整体变暖的温室效应有相关性。(2)54 a中三江平原地区初霜冻日变化倾向率空间分布展现出"两峰值中心,两谷值中心"的变化特征。两峰值中心是指以佳木斯、双鸭山地区为高增量中心,呈现初霜冻日变化倾向率幅度由此向外逐步递减的趋势。两谷值中心则是指以富锦、宝清地区初霜冻日变化倾向率由此向外递减的低值中心。峰值中心较谷值中心的倾向率幅值相差约1.5 d/(10 a)。综合小波分析法与HHT-EEMD法中对三江平原地区近54 a初霜冻日均值变化周期分析结果表明三江平原主要存在两个尺度周期:2~5 a的年际周期、28 a左右的年代际周期。(3)初霜冻日均值突变指数的交叉点出现在1969年,通过α=0.05显著性水平检验,此突变点时间可作为将来进行气候背景场的研究点。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玉米初霜冻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4—2013年辽宁省33个气象台站0cm地温资料和1992—2011年辽宁省14个地市玉米种植分布数据,统计分析辽宁省初霜冻日期的特征。结果表明:辽宁平均初霜冻日均出现在每年10月,76%的站点平均初霜冻日期在10月15日之前,平均初霜冻日期自沿海向内陆逐渐提前;初霜冻日为10月5日的10a平均变化等值线明显北抬,表明初霜冻对辽宁玉米种植的影响范围在逐步缩小;从玉米初霜冻风险等级区划图来看,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松辽平原的阜新、昌图、开原三地,低风险集中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大连、长海、旅顺三地;在气候变暖的大气候背景条件下,可以适当调整种植制度,在辽宁省北部地区扩大玉米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7.
利用焉耆盆地3个气象站1961-2014年的初终霜冻日、无霜期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多项式趋势、M-K检测等统计方法,分析焉耆盆地54a来霜冻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焉耆盆地平均初、终霜冻整体均呈显著线性后推趋势,平均分别后推了3d和21d,终霜冻推后速率大于初霜冻,无霜期呈缩短趋势,平均缩短了18d,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2)平均初、终霜冻及无霜期分别于1987年、1985年、1967年发生了气候突变,初、终霜冻均表现为由提前转为明显推迟,无霜期表现为由延长转为缩短.(3)焉耆盆地特早、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分别为7%和22%,发生在60年代到90年代,特晚、偏晚终霜冻发生频率分别为4%和11%,多发生在70年代和90年代,21世纪各出现一次。(4)终霜日显著推后,无霜期缩短,是今后焉耆盆地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暖对河西走廊中部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河西走廊中部张掖市6县(区)1961~2006年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年降水资料。计算历年各地气温、积温、无霜冻期和农业气候生产力,分析河西走廊中部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河西走廊中部气温呈持续升高趋势,1987~2006年的平均气温明显增高,且冬季升温幅度最为显著,秋季次之,春、夏季升温幅度较小;≥0℃和≥10℃积温增多,无霜冻期延长,气候生产力增加。80年代后期气候明显变暖,喜温作物面积扩大,复种指数提高,有利于冬季大棚蔬菜等设施农业的生产;干旱发生频率加大,病虫越冬存活率上升,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分析了国格达奇不同低温指标下霜冻的初、终日和无霜期的气候概况,分析了气候变化趋势并预测了各保证率下初、终霜日出现的日期和日数,提出了相应的农业生产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1概况1993年三月14日北方强冷空气入侵潮汕地区,气温急降。之后,冷空气不断补充,潮汕地区气温较低。1月28日至2月2日出现了低温霜冻过程,从表1可以看出:①1月28日至31日全潮汕有低温霜冻,2月1日至2日只有潮汕内陆地区出现霜冻;②这次过程最严重的低温出现在1月29日,最严重的霜冻出现在31日;③潮汕内陆地区的低温霜冻比沿海地区严重得多;④低温霜冻过程持续时间长达6天之久。南澳站连续2天出现了严重的低温天气过程,在历史上是少见的。本次低温霜冻过程在农业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绝大部分农作物遭受到冻害。香蕉等水果类减产六成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