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夏季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一带,出现了大范围、长时间的异常大雨。总的看来,雨情水情之重,自解放以来,仅次于近百年未有的“1954年长江流域大水”,而在个别地区或某些特征上,较1954年强。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对这一异常大雨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的活跃期与太阳黑子双周期有一定关系。据有关资料,1090、1931、1954’1975年是太阳黑子双周期,这些年间都曾发生过严重的自然灾害。1909年4月和11月分别在台湾省台北和宜兰发生震级73级的地震;6~7月间,淮河流域发生水灾。1931年,飓风猛烈地袭击了洪都拉斯首府伯利兹,仅10分钟,整个城市被洪水淹没死亡1500人,我国长江流域七曾发生大水灾死亡14.5万人。拓展署弟引考生}O\73级地震;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连续喷发,使1300多土著人失去生命。1954年,6~7月,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亿元;台风袭击了日本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长江流域3次全流域灾害性洪水事件的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世纪长江流域曾出现上游洪水7次,中游洪水16次,下游洪水7次,其中有3次是全流域性洪水,分别发生在1998、1954和1931年。1998、1954和1931年梅雨期开始前(3~5月),长江流域降水比常年偏多。进入梅雨季以后,先后出现两场持续性暴雨:第1场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这场暴雨造成中下游河流的水位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出现局地洪涝;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又出现1场持续性范围广的暴雨,雨水只能作为地面径流汇集到长江干流,造成很高水位的洪流。第2场持续性暴雨使长江上下游强降水时段在7月下旬重合,导致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与来自上游的洪水在8月初至中旬遭遇,造成长江中下游灾难性的大洪水。1998、1954和1931年长江全流域性大洪水与东亚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和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有联系。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活动异常导致7月下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梅雨期持续到7月底,有利于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暴雨发生的环流条件在7月下旬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夏季江淮流域持久性旱涝现象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105,自引:13,他引:105  
本文根据1954、1959、1961等三年7月江淮流域持久性严重旱涝的夭气现象,分析中纬度和副热带地区环流的特征。 分析指出,在江淮流域持久性干旱时期,在中纬度500毫巴的高度场表现有一定的流型。高度距平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型式。在副热带地区流型也有一定的特点。不论在中纬度和副热带地区流型的稳定度均甚大。 在江淮流域大水时期,表现在该年大气环流上季节变化推迟一个月,而且在大水持续期间,环流型式的稳定度也很显著。 最后,用简单的两层模式,计算了1954和1959年7月北半球加热场的分布,并将计算结果和多年平均情形比较,发现两者的偏差甚大。例如1959年7月加热场的分布和平均情况完全相反,在1954年7月加热场的分布却和多年平均的6月份情况相近。加热场的分布和该两月稳定的长波型式很相配合。  相似文献   

5.
1 连续暴雨实况1995年讯期,我区降水持续偏多,4至5月偏多6成,尤其是6月份,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全区性连续暴雨过程.其降水过程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暴雨多,雨量大,整个6月份全区共出现暴雨80站次,其中大暴雨24站次,特大暴雨2站次,以万年站暴雨次数为最多,达10次,其中大暴雨3次,特大暴雨1次.6月分全区平均降雨量为849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值(310毫米)多539毫米,以万年站1053毫米为最多,婺源站652毫米为最少,全区除婺源外均突破建站以来的最大纪录.二是来势猛,强度大,6月2~3日,22~26日两次连续暴雨来势之猛,强度之大,历史少见;6月3日波阳、万年出现特大暴雨,日雨量分别为291毫  相似文献   

6.
清代道光三年(1823年)我国发生了一次特大洪水。《清史稿》中的《食货志·二,赋役》中写道:“国初以来,承平日久,海内殷富为旷古所罕有……至道光癸未(1823年)大水,元气顿耗。”这次使清王朝“元气顿耗”的大水有一些重要特点,值得今日防汛重视。 这次大水的特点主要是强度大,面积广,南北同涝。其中长江中下游  相似文献   

7.
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研究   总被引:66,自引:10,他引:66  
我国是一个多暴雨的国家,暴雨常常带来严重的洪水灾害。建国以来发生的1954年长江大水,1958年黄河大水,1963年海河大水,1975年淮河大水就是由持续性的强暴雨造成。我国地处东亚地区,每年夏季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活跃的季风可以到达华北、西北、甚至东北地区。在这个环流背景上,加上我国复杂的地形作用,使得我国经常出现强暴雨。这和美国以局地强对流天气(龙卷、雷暴等)为主的情况有明显的差异。1975年8月上旬河南特大暴雨发生后,暴雨问题更引起了各气象部门的重视,1977年,我国建立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6月26日黑龙江省呼中县发生了重大森林火灾,前期由于暖高压控制,使当地出现了异常高温天气,给扑火带来不利影响。由于火场风力大,气温高,加之地形复杂,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大火一直持续到7月3日。此次森林火灾来势之猛、火点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在夏季雷击火历史上罕见。7月3日,受高空槽和冷空气的影响,黑龙江省将自西向东出现一次降雨过程。  相似文献   

9.
1998年长江流域降水致洪的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艾秀  陈兴芳 《气象》2000,26(2):15-19
通过1951年以来长江流域10个大水年的降水量手对比,对1998年长江流域降水致洪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998年长江大水与1954年一样,是一次全流域性的大水年,降水总量接近1954年,强于其它大水库。  相似文献   

10.
1991年异常梅雨和连续暴雨的环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曾奎 《气象》1992,18(8):27-32
1991年太湖及里下河地区水位均超过历史最高水位。为总结天气预报经验,从环流特征、影响系统等方面对1991年江淮地区异常梅雨进行了分析,并与1954年大水年作了对比。初步得出梅期集中降水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
1982年11月28日,我省东部地区出现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初冬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在雁荡山,过程雨量达 299毫米(主要集中在20—22时),一小时最大雨量达160毫米。雨势之猛、雨量之集中,为有近百年气象资料以来之冠。造成山洪爆发,水位陡涨,乐清县的大荆、芙蓉两镇淹没在一片汪洋中,其损失程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台风。今年4月19—22日,省气象学会特地在雁荡山召开了暴雨学术讨论会。陈刚、叶子祥、张志尧、张庆普、秦慰尊、王飞云、朱德福、李招宝、陈根华以及椒江市气象台、台州气象台、舟山地区气象台、温岭县气象站等提供了论文材料,有的并在会上作了交流,对这次暴雨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广泛探讨其成因和预报着眼点。为使以上分析,探讨进一步交流,现由省气象台朱惠群同志根据以上材料写成这篇综述稿。  相似文献   

12.
涂长望 《气象学报》1935,11(3):111-117
民二十年大水所赐与人民的空前浩劫至今向未恢复,而今年各省之告水患者又如雪片飞来!遭水灾的区域几遍全国,而受害最严重的省份有湘鄂皖鲁。鄂西北沿襄江长江及鲁西诸县水灾之严重竟超过二十年份所罕见之大水!生命之伤失以千万计,而财产田禾之损失当不止亿万万元!在这个短短的四年当中竟发生两次的空前大水,因此一班人对于水灾这个问题非常注意。近两月中各大小报及专门杂志对於  相似文献   

13.
继续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总结十年成长经验,把《湖北气象》办成有一定影响和富有特色的宣传、教育、学术交流阵地,促使气象科学繁荣,为振兴气象事业,发展湖北经济再立新功.湖北省气象局总工程师、《湖北气象》主编杨金政《湖北气象》今年喜庆十岁生日.从一位数进入了二位数.是啊!从一个纯朴的童年进入了茁壮的少年.湖北地处中原大地.1931年和1954年发大水时,汉口是全国人民注目的地  相似文献   

14.
1引言2010年6月26日黑龙江省呼中县发生了重大森林火灾,前期由于暖高压控制,使当地出现了异常高温天气,给扑火带来不利影响。由于火场风力大,气温高,加之地形复杂,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此次森林火灾来势之猛、火点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在夏季雷击火历史上罕见。6月30日受高空横槽和地面锋面系统的影响,在火场地区进行作  相似文献   

15.
邓红 《湖北气象》2008,27(2):191-192
2008年1月11日至2月3日,湖北省出现了一次自1954/1955年以来50年一遇的严重冬季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象灾害,期间共出现4次(1月11~15日、18~22日、25~28日、1月30日至2月1日)低温雨雪天气过程。由于雨雪过程频繁、强度大,低温冰冻持续时间长,积雪冰冻范围广,对农业、交通、电力、通讯等行业以及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维国  章建成  李想 《气象》2008,34(7):68-74
利用淮河流域实测降水资料和水文资料,分析了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大洪水期间的降水时空分布、气候统计特征以及水情特征,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淮河流域汛期强降水过程集中在6月29日至7月26日,强降水主要分为四个时段,淮河干流四次洪峰对应着4个强降水阶段,累积降水量越大,相应的流量越大,洪峰水位也越高.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平均降水量少于1954年,和2003年基本持平,但淮河中上游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从而导致了淮河流域出现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  相似文献   

17.
卢鋈 《气象学报》1935,11(5):217-228
绪言作者前会为文,记述民国二十年六月十日之线飑。惟当时以所得之材料有限,疏漏之处,在所不免。本年五月十一日至十五日中国东部,又有强烈之线飑经过,其为势之猛,较诸前次,有过之无不及,而灾害之钜,尤非昔者所可比拟。近年以来,国内人士渐知气象之重要,测候所时有设立。故些次调查所得材料远视前次为富。对於飑线  相似文献   

18.
大旱大涝的环流特征 从上海1954—1974年的21年资料分析,1954年盛夏期间出现了大涝(简称大涝年),大涝标准为6、7月总雨量大于500毫米,且梅雨期持续在50天以上。1967年出现了大早(简称大旱年),大早标准为早期在50天以上,6—8月30天以上的总雨量小于30毫米,日雨量小于15毫米。上海地区的大旱和大涝,基本上可以代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早涝情况。  相似文献   

19.
1988年8月8日,我市北部地区出现了一次局部暴雨天气过程。从全区降水分布来看,北五县降水量大于南七县,西部大于东部,降水量最大的是长武为85.1毫米,其次是旬邑、彬县,最小的是咸阳和兴平,降水量分别为0.0和0.9毫米。主要降水时段在8日03时至6时左右。这次降水过程的主要特点是来势猛,强度大,时间短,范围小。  相似文献   

20.
1930年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任建设厅长,时值民国十八年大灾之后,疮痍满目,元气重伤,百废待兴,李仪祉先生痛往思来,认为气象事业非常重要,遂于各县设立雨量及水文测站,并于1931年8月命李毅艇等人筹建测候所。1931年10月由李毅艇任所长的西安测候所在革命公园正式成立(今水利厅内)。并在9月1日就开始进行了每天两次(上午6时下午3时)的观测发报(由十七路军电台发南京气象台,)。1937年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