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山东省冰雹分县预报方法研究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探空、地面资料和HLAFS数值预报产品,对山东省32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形势分型和物理量诊断分析,应用爹 指标叠套方法和PP预报方法,研制了一套山东省3-6月产雹落区和分县预报系统,经1998年6月试验,取得一定效果。为冰雹落区和分县预报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9—2010年共45个冰雹日个例(全省同一天有≥2站出现冰雹),分析冰雹日高低空、地面形势特征和降雹落区,发现降雹与500 h Pa环流形势关系密切。因此依据冰雹日08时500 h Pa高空形势及对流层低层的特点,将河南省冰雹天气形势划分为西北气流型、东北冷涡型、华北冷涡型及低槽型4个天气类型,并依据不同的天气类型给出可能发生冰雹的大致落区。由于冰雹的形成除有利的天气形势背景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低层水汽辐合、大气不稳定层结、触发机制3个基本条件,因此本文进一步对河南省冰雹日当日500 h Pa低槽低涡位置、地面冷锋位置、地面温度、露点温度、探空资料等进行分月统计,获得冰雹预报的判别指标。基于以上条件,引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完全弹性三维冰雹云模式,依据河南省内及周边的共7个探空站资料制作河南省的区域客观预报。通过4个月的业务应用,发现利用micaps实时资料并结合三维冰雹云模式来预报河南省的冰雹天气,空报率较高,漏报率较低,提高了冰雹的预报时效,为重点防雹作业区争取到了充分的作业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冰雹客观分县预报系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应用多指标叠套法和权重系数法及PP预报方法和HLAFS数值预报产品建立了山东省冰雹客观分县预报系统。预报试验和业务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有一定的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4.
王洁  曹继军  张媛 《陕西气象》2009,(Z1):45-47
用传统天气图分析大尺度系统制作雷电预报往往造成漏报,在实际业务应用中发现,在考虑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前提下.利用多物理量叠套方法,进行分类和判别,建立雷电预报的物理量分析模型,对雷电潜势预报以及雷电的落区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渭南地区 1960~1996 年 “三夏”期间连阴雨气候特征; 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了连阴雨的有、无二级判别方程, 其历史拟合率达917% ; 并分析了连阴雨的基本环流型式为乌山阻高型、两脊一槽型和两槽一脊型, 将天气型与数值预报相结合, 来制作中期预报。  相似文献   

6.
该文利用基于格点冰雹识别的研究成果,结合ARPS风暴数值模式的输出结果,提出基于风暴数值模式的冰雹临近预报方法,即用风暴数值预报的水物质场反演的反射率因子场作为冰雹的预报因子,并通过建立基于格点的强冰雹识别算法作为冰雹预报模型,从而对冰雹的落区及大小做出预报。与一般的冰雹预报模型相比,新的方法有以下特点:选取的冰雹预报因子物理意义更加明确,更加全面;建立的冰雹预报模型比较稳定;建立冰雹预报模型的过程相对简单。新的方法在一次强冰雹过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在3h的临近预报中基本准确预报了强冰雹的落区位置。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探空资料,对1980~2018年达州出现的89次冰雹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达州地区冰雹主要出现在4~8月,其中4~5月概率最大;降雹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集中在午后到傍晚;降雹和地形有密切关系,主要集中在达州的中北部,特别是北部;冰雹天气类型有四种,分别是西北气流型、低槽型、阶梯槽型和东亚横槽型;基于冰雹天气的相关物理量指标和各天气类型下的物理量特征可作为达州冰雹预报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兴安盟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发生规律、持续时间、活动路径;对产生冰雹的天气形势进行分析,归纳出影响兴安盟降雹的天气形势为西北气流型、冷涡型、前倾槽、东北气流4种形势;对冰雹雷达回波进行分析,得出冰雹云雷达回波判别指标;对冰雹的物理量指标进行了分析总结;利用T213数值预报资料,建立了冰雹预报方程;分析了冰雹的卫星云图特征;使用VB6.0编制了业务应用程序,为业务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利用新乡1976~1995年6~8月气象资料,分析了低槽类暴雨环流形势,并根据低槽位置划分为西槽和东北槽型及确定两型预报指标。使用省网传输的气象资料及编制的西槽和东北槽判别程序、预报指标诊断程序及合成预报方程程序,可自动输出显示预报结果。此系统经1998年汛期试用,预报成功率达81%。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2—2016年广西重要天气报(WS报)和信息员上报的冰雹实况,以及欧洲中心(ECMWF)0.125°×0.125°的逐6 h再分析资料,分析不同天气背景下广西历史冰雹个例发生前后关键物理参数的特征及其变化。从不稳定能量、水汽条件、对流触发条件、垂直风切变、0℃层高度、-20℃层高度等方面归纳总结广西冷空气影响冰雹过程及暖区冰雹过程的预报指标,应用预报指标动态调整的配料法,分别建立冷空气影响冰雹过程和暖区冰雹过程的广西分类冰雹客观预报方程。利用方程对2017—2018年2—6月广西冰雹进行试报,结果表明该方程对广西冰雹天气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其中对大范围冷空气南下触发的冰雹过程较暖区发生的冰雹天气过程预报更为准确,但也存在较大范围的空报,空报区域基本与雷暴大风天气落区对应,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大气能量学的方法,对2002年7月19日发生在河南省中西部地区的降雹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冰雹均出现在高空能量锋区以内,落区在低层湿有效能量平流正值中心附近。利用能量分析作为预报基础,再结合地面和雷达探测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有无冰雹天气及冰雹落区的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7-2017年风云系列卫星云图资料,结合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针对广西23次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从主要影响系统及卫星云图云型特征方面建立3种区域性冰雹卫星云图概念模型,即华北低槽型、高原东部低槽型以及南支槽东移型。结果表明:高空槽云系的位置和所属模型类型较为关键,冰雹云团多起源于高空槽前底部;华南沿海的副热带急流云系对冰雹云团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冰雹云团通常发生在副热带急流云系的北侧晴空区中;广西区域性典型冰雹云团表现为长椭圆形,上风方向边界光滑呈"V"型并沿下风方向伸出很长的卷云砧。  相似文献   

13.
一次冰雹云过程及其冰雹形成机制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等方面对2011年6月24日发生在洛阳嵩县的一次冰雹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三维弹性冰雹云催化模式对该冰雹云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其冰雹形成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在天气形势上属于下滑冷槽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上表现为单个单体的强对流风暴,最大反射率≥65 dBz,回波顶高达到14 km,降雹前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具有明显的跃增;径向速度场上出现了大范围明显的逆风区。三维冰雹云模式对该冰雹云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模式模拟的最强回波与实况一致,雹云中含水量中心与强上升气流有很好的配置,在云的发展阶段,主含水量中心是强上升气流的指示。冰雹的雹胚主要来自冻滴和霰,在冰雹形成期间,冻结形成的冻滴和转化产生的霰数量上相差不大,但是冻滴向雹的转化比例却是霰的6倍,即在地面强降雹之前,雹云中的雹胚主要来源于冻滴;而冰雹的增长在前期主要靠收集过冷雨水,后期主要靠收集过冷云水;适量的冰晶、雪和丰富的过冷水的存在对雹的形成和增长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流参数的雷暴潜势预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郝莹  姚叶青  陈焱  边富昌 《气象》2007,33(1):51-56
为提高雷暴天气的潜势预报能力,在统计分析安徽省雷暴形成天气条件的基础上,利用2003-2004年T213资料,选取与雷暴相关性好的对流参数作为预报因子。并在考虑因子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别用判别分析法和指标叠加法制作雷暴潜势预报,结果表明指标叠加法优于判别分析法。最后用指标叠加法试报了2005年3—8月的雷暴,临界成功指数CSJ=69.4%,命中率POD=89.5%,虚假报警率FAR=24.4%,分区预报准确率也较高。另外,试报期间的区域性冰雹、雷雨大风全部命中,可见该方法对冰雹、雷雨大风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3—2005年闽北冰雹出现站数与实况物理量求相关,得到与闽北不同季节(春季3—4月、汛期5—6月)降雹相关密切的物理量因子。利用T213数值预报物理量产品与福建省多年预报经验总结的实况物理量产品相结合,运用指标叠加法来建立闽北不同季节(春季3—4月、汛期5—6月)冰雹客观预报系统,该系统在2008—2010年近3年的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年中未出现冰雹漏报,且该模式运用独具特色的消空条件后,空报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三维冰雹云模式制作河北省11地市冰雹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江波  王福霞  买文明  王宏 《气象》2005,31(9):48-51
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的完全弹性三维冰雹云模式,使用河北省内三个探空站(张家口、北京、邢台)的探空资料,制作了河北省冰雹区域客观预报。在此基础上,应用MM5中尺度模式的预报资料制作河北省11地市的冰雹预报。预报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敏  戴建华 《气象》2019,45(11):1501-1516
利用对流许可尺度集合预报系统,针对2015年4月28日夜间移动到江苏南部和上海地区,伴随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的一次强对流过程,使用初始多源融合分析场对集合预报结果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上海南汇双偏振雷达基数据观测,对12~14 h预报时效的反射率因子、差分反射率及冰雹集合预报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分析了改进初始水物质分布,同时增加小尺度信息对于模式预报结果的影响。主要结果为:(1)对反射率因子预报的评估显示,初始场调整了水物质分布且增加了小尺度信息的试验(以下简称ADAS试验),对降水的范围、分布特征及评分都有明显改进(2)由于差分反射率在较小的距离内变化剧烈,对其准确预报难度较大,ADAS试验虽然预报强度偏强,但整体的位置和强度与实况更为接近,特别在大粒子预报方面具有更高的技巧,能够对微物理过程相关特征更好地进行描述;(3)使用地面人工观测和双偏振雷达观测对冰雹概率预报评估的结果显示,ADAS试验预报的高概率降雹区与观测落区接近,对冰雹落区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通过多源融合分析调整初始水物质分布并增加小尺度信息的集合预报试验改善了较长预报时效的强降水和冰雹概率预报,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双偏振变量预报具有区分强降水与冰雹的优势,通过与观测的对比可以更好地评估模式对微物理过程描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相似预报的原理制作了甘南高原冰雹短时预报工具,该方法的实现是通过建立历史个例资料库,寻找相似个例并根据条件判断是否有冰雹,查看历史天气图并与当天实况进行对比,进行人工判断,增加新的冰雹个例4部分完成的。经检验,该方法在甘南州冰雹短时预报中使用效果较好,是一种有效的短时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冰雹预报方法研究及系统介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近10a5~9月天气资料为样本,结合兰州地形、地貌、地理位置以及兰州冰雹时空分布、天气气候等特点,应用高空、地面、数值预报产品,以区域内任一点的冰雹为预报对象,以24h不漏报为原则,以自动和人机交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消空条件、入型条件、启动系统、冰雹有无的判别,制作了兰州冰雹天气的短期(短时)预报工具,主要侧重于为人工消雹作业提供预警、预报信息。2004年5月业务试运行中,成功预报2次局地小冰雹,准确率达67%。  相似文献   

20.
锋面北侧冷气团中连续降雹环境场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9年2月24日—3月5日我国南方锋面北侧冷气团中连续冰雹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环境场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此次冰雹过程是发生在我国南方典型的连阴雨天气形势背景下,欧亚中高纬度地区为两槽一脊形势,副热带高压偏强、中南半岛为低槽区,青藏高原有5次短波槽东移,中层700 hPa暖湿气流势力强盛。中层强西南暖湿气流在强锋区 (冷垫) 上抬升,形成我国南方典型的高架雷暴。高架雷暴的发生与中低层强温度锋区、中层700 hPa不低于20 m·s-1的西南急流、强风垂直切变、对流层中层较大的温度直减率、较低的0℃层高度 (4 km以下) 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