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古以来,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斗争中,就十分注意利用物候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至今流传在民间的用物候报天气的谚语很多,这些谚语经过实践检验,可以做为预报天气的一项重要依据。看桃花,报天气,就是我们向群众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较好的一条经验。  相似文献   

2.
一、天气谚语和点聚图的统计特征天气谚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天经验的总结,是在没有现代化观测仪器的条件下,凭记忆对天气现象进行统计加工的结果。例如“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说明春雨和梅雨的反相关关系。类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人民有着丰富的测天经验,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诗经里,就有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的记载,意思是说,早上西方有虹时,这天将会下雨。这就说明,群众测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用多种形式记载和流传下来的天气谚语和测天经验,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4.
群众看天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同大自然长期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料,我们在应用中体会到:必须很好的结合地区性、季节性加以运用,如“大华晴、小华雨”这条谚语,一般在夏季比较准确,而在秋季和冬季一般只出现少云到多云天气,很少出现降水现象。除了注意季节外,还要结合当地实况使用谚语。在75年秋,我们发现了两次钩卷云,根据“钩钩云雨淋淋”,两次都报了有雨,结果两次都  相似文献   

5.
韵律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对天气过程在较长时段内的演变,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规律,各地流传的天气谚语中有不少是属于韵律性质的。韵律不但是指相距一定时间的两种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之间的联系,也是反映非周期变化中某种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广泛流传着许多气候谚语。它们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同自然斗争的经验结晶。它有着很强的地方性。对于这些谚语需要我们用当地资料加以验证,将其适宜的拿来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天气,气候变化的谚语,被人们称之为农谚。这都是千百年来广大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斗争中长期经验的积累和结晶。而这些农谚是目前气象台站许多重要天气预报,特别是长期天气趋势预报的参考依据。但农谚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因此,不能生搬硬套,需要经过严格的统计假设检验方能应用。  相似文献   

8.
天气谚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各种有关天气变化的俗语,是民间集体创作、言简意赅的艺术语句.它们包罗万象,能够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经验辞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观察气象变化的经验总结,运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帮助人们懂得气象知识,并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9.
天气谚语是从古以来劳动人民予测天气经验的结晶,用现代科学吸收与发扬它,是气象工作者的责任之一。本文作者多年来坚持在平时工作中制作天气新歌谚,语言简炼生动,是可喜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作斗争中,积累了许多与潮汛有关的天气谚语。例如:“上看初二、三,下看十五、六”,“潮来有雨落”,“月傍星、发大水”,“台风等潮”等等。对于日、月引潮力与天气变化的关系,近年来已广泛引起气象工作者注意。 本文试图分析潮汛与天气变化的某些相关规律,以及本站如何以群众看天经验为线索,结合天气形势和单站指标,制作中期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先被制订的节气,而多地皆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足以表现其深受重视的程度。在经历了长久的历史变迁和沉淀后,时至今日“冬至文化”依旧在民间广泛传播,尤其是冬至谚语,它不仅简单通俗、形象生动,而且饱含了广大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12.
广文理 《气象》1976,2(2):16-16
“倒风要下雨”,是我区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条看天经验。自1965年8月以来,我们遵照毛主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对“倒风要下雨”这条群众经验先后进行了120次的观测、验证和运用。实践证明,这条群众经验用来预报由睛转雨的转折性天气,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日华与天气     
陈景奎 《气象》1975,1(9):25-25
在闽南劳动群众中,流行着这样一条谚语:“天上烧饼大变小,天气好不了。”所谓“烧饼”,指的是日华及月华。据老农说,出现这一现象天即将下雨。 我对日华进行了7年观测,并记载了华的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发现日华的华圈由大变小(由明显变模糊)对未来短期内的天气变化确有指示性(见附  相似文献   

14.
易仕明 《气象》1975,1(1):2-3
毛主席教导我们:“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广大劳动群众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看天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可是林彪一伙捡起孔老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破烂,自比“天马”,自称“天才”,把广大劳动人民说成只知“怎样搞钱,怎  相似文献   

15.
根植于民间的气象谚语,是人民群众长期观察天气现象和鸟类、昆虫等在天气变化的时候所表现的聪明智慧。 “太阳落山乌云洞,明天晒得腰背痛”,这是说太阳落山时,如果西方天空有一些较厚的层积云或淡积云,太阳在云隙中显露时,积云呈现黑色,好象太阳落进了黑洞。这预示明天仍是大晴天。  相似文献   

16.
为了落实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农业学大寨”的指示,黑龙江省正在开垦甸子地为农田。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甸子地粮食单产较高,但是还存在着“低温”危害。群众流行的谚语“甸子地是个宝,低温年分不得了”就是写照。  相似文献   

17.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应用气象知识。这种知识不仅为人类生产、军事等各项活动所必需,而且为气象科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历史上应用气象知识的发展与法家路线有密切的关系。儒家在政治上主张“克己复礼”,在思想上宣扬“天命论”,以“天才”自居,看不到劳动人民的作用,对劳动人民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知识持极  相似文献   

18.
相风铜乌     
胡善美 《气象》1975,1(6):29-29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有素称发达的农业,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许多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气象知识。在劳动人民发展气象科学技术的伟大斗争中,我国历史上的法家人物,继承和  相似文献   

19.
《气象》1977,3(4):19-19
山西昔阳县气象局气象组的同志们,在收集群众经验和天气谚语中发现,许多群众经验都同二十四节气、朔日、望日、上弦、下弦等天文关键日有关。他们从中得到启发:是否上述天文关键日是天气演变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时刻。  相似文献   

20.
为了永远纪念我党我军和我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伟大导师毛泽东主席,教育和鼓舞工农兵和其他劳动群众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决定: (一)在首都北京建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纪念堂。 (二)在纪念堂建成以后,即将安放毛泽东主席遗体的水晶棺移入堂内,让广大人民群众瞻仰遗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