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福建省周宁水库开展的地面烟炉暖云人工增雨试验资料,结合区域对比试验方法对每次暖云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效果评估,探讨暖云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结果表明:周宁水库开展地面暖云人工增雨作业的平均增雨量为51 mm;在西南暖湿气流影响下的暖云增雨效果最明显;采用多点及多时次暖云人工增雨作业方式,有利于提高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通过作业效果分析,地面烟炉暖云人工增雨技术适合于南方山区。  相似文献   

2.
利用渭南市2001—2004年人工增雨作业的雷达回波资料和实况资料,运用统计和对比的方法,对13次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云系、作业时机、部位以及催化剂量的选择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渭南市高炮、火箭人工增雨的作业技术要点:以混合云和层状云为主要目标云系,层状云作业效率最高,可达83.3%;层状云系作业部位应选在0oC层亮带以上,混合云系应选在强回波区附近;选择催化时机,层状云应在云顶高度≥6 km,回波强度≥25 dB z,混合云云顶高度≥7.5km,回波强度≥35 dB z为宜;一次过程,一个作业点炮弹以40发左右效果较好,火箭弹2~4枚为宜。  相似文献   

3.
利用聊城市2004-2006年春季人工增雨作业的雷达回波资料和实况资料,对13次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云系、作业时机、部位以及催化剂量的选择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聊城市高炮、火箭人工增雨的作业以混合云和层状云为主要目标云系,层状云作业效率最高,可达80.5%;层状云系作业部位应选在0℃层亮带以上,混合云系应选在强回波区附近;选择催化时机,层状云应在云顶高度大于或等于6km,回波强度大于或等于25dBz,混合云云顶高度大于或等于7.5km,回波强度大于或等于35dBz为宜;一次过程,一个作业点每波次炮弹以8~12发效果较好,火箭弹2~4枚为宜。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空、地面环流形势图和新一代天气C波段雷达产品中的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产品以及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7月29日大同地区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中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在同一环流背景条件下,通过雷达跟踪监测、雷达回波动画显示、作业前后回波强度比较、作业点与未作业点之间的比较,利用自动站数据,对增雨作业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此次大范围连续性降水的形成与适宜的人工增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天气雷达在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将雷达资料传输到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指挥中心可以根据作业云的方位、距离、云高、云厚及其移向移速等雷达观测信息和先前输入指挥系统的作业点位置,自动计算出作业方位、作业距离、作业仰角,有效的指挥增雨作业;通过雷达跟踪观测,雷达回波的动画显示,作业前后的回波强度比较,作业点与非作业点之间的比较,还可以科学检验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的现状、规模及需求,从作业装备、作业方式、气候特征、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结论:地面碘化银烟炉是对广西现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式局限性的有效补充;新形势下,在广西利用地面碘化银烟炉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同时,对桂林资源县十里平坦布设面地面碘化银烟炉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江淮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烁  姚展予 《气象》2016,42(2):238-245
江淮对流云是安徽省夏季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作业对象,不同于经过严格试验设计的随机试验,大多采用非随机的地面火箭、高炮或者烟炉的作业方式。由于对流云存在生命期较短局地性强、自然变差较大等特点,对其作业效果进行客观、科学、定量的效果评估存在一定困难。利用安徽省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降水量日值数据和覆盖目标区的SA多普勒雷达资料,将区域历史回归分析统计检验方法和播云多普勒雷达识别追踪及物理检验方法相结合对2012年6月28—30日江淮对流云增雨作业效果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作业后目标区绝对增雨37.2 mm,相对增雨65.18%,统计显著度α0.1;基于雷达探测基数据识别追踪作业单元,选取合适对比单元,对比分析作业单元与对比单元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参量的变化差异给出了对应统计检验结果的物理证据。  相似文献   

8.
该文根据探空资料、宏观记录、FY2卫星反演资料、雷达资料等,利用多参量动态对比方法,经作业合理性分析、作业催化剂扩散分析、作业影响区的计算、作业对比区的选择4个步骤对2018年5月3日飞机人工增雨个例进行效果检验分析,得出:影响区雷达回波K值、地面小时雨量K值在作业后3h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后减,作业后有一定的效果,表明该效果检验方法适用于贵州飞机增雨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9.
应用等效雷达产品指导人工增雨作业一直是各地基层气象部门有效开展人工增雨业务与服务中的一个难点。天门市气象局利用武汉中心气象台提供的等效雷达产品,于2005年8月在该市进行了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武汉中心气象台提供的适时等效雷达资料,完全可以用来指导基层气象部门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并使其达到预期的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14年春季山东遭遇了较为严重的旱情。针对4月25—27日全省性降水天气过程,山东各级人影部门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文中详细地介绍了利用天气实况、卫星、雷达等实时观测资料和多家数值预报资料开展对增雨作业条件的提前预报分析、作业时机和作业部位的临近监测识别以及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组织开展的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服务情况,为开展飞机增雨作业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徐开宇  纳得秀  侯琳 《青海气象》2009,(2):25-28,36
本文利用黄南地区四个县站1997--2006年降水资料和2004--2006年人工增雨资料,分析了黄南地区降水分布特征和适宜黄南地区人工增雨的天气形势及气象要素,总结出黄南地区人工增雨的最佳气象条件,对不同云系如何进行实时监测、识别和把握有利的作业时机、部位以及对人工增雨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和思路,对作业点的布设提出了新办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志  祁红彦  陈章  宋智 《气象科技》2013,41(3):470-475
将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增雨作业目标云的自动识别中,设计并实现了人工增雨指令实时计算软件.解析雷达产品数据,将雷达产品作为极坐标表示的图像像素的集合;利用四川盆地地区适宜增雨作业云系的雷达回波特征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区域分割、区域标记等图像处理方法识别出作业目标云,确定作业目标位置;结合作业点的地面位置和作业工具,科学计算出具有作业条件的作业点和作业指令的相关参数,极大地提高了人影作业指挥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应用2004~2005年沈阳辉山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增雨作业云系及其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作业时机、作业区域等判别方法,为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薛斌 《贵州气象》2006,30(1):48-50
对2005年红河州初夏干旱进行4次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影响天气系统、雷达回波和探空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初夏降雨天气过程的前锋主要为对流云系,然后演变成混合云或深厚层状云,其云系均具有较大催化潜力,是人工增雨的有利作业对象。提出人工增雨机制,指出现行两种增雨火箭播撒催化能力和作业催化的利弊。初步提出适合人工增雨的条件、监测识别方法和催化部位、催化时机和催化剂量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15.
2020年5月19日四川省绵阳地区实施了一次人工增雨作业,利用X波段移动天气雷达产品,对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和地面降水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反射率因子大于20dBz、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VIL)达到 0.3kg/m2 以上时,云层具备较好的降水条件,有利于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增雨作业后,反射率因子最大强度、平均强度和降水回波面积都明显增大,回波中心 VIL 显著上升;利用对比区和影响区降水资料分析得到相对增雨率为 18.9%,绝对增雨量达 6.2mm,作业催化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流云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技术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婉  石玉恒  李宏宇  郭晓军 《气象科技》2014,42(6):1131-1136
对流云降水时空变差较大,利用WoodleyRosenfeld提出的建立在雷达资料基础上的移动目标单元法对对流云增雨作业进行效果评估。利用塘沽、北京及秦皇岛3部雷达资料,对其进行插值处理,确定移动目标单元识别和跟踪方法,然后在移动目标单元中确定催化单元和对比单元,记录每个单元的物理参量,利用Z-R关系反演降水量,对物理参量和反演降水量做统计分析,定量计算增雨效果的同时提供人工增雨的物理证据。应用该方法对2011年7月24日对流云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催化剂进入云中后使得最大回波强度增强,回波顶高增加,从物理角度证明了催化对增加降水起到了一定作用。利用降雨率对增雨作业进行定量效果分析,结果表明该次作业相对增雨7.69%,显著度检验值0.043,增雨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单多普勒雷达在山区火箭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单多普勒雷达资料产品对2003年8月3日和8月9日鄂西山区两次火箭增雨的作业条件和效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依据多普勒雷达资料,利用山区迎风坡地形对云系的抬升作用,适时开展火箭作业进行人工催化,可以达到显著的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安全射界图是开展地面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必备的图文资料,据统计,目前93%以上的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事故是因作业点没有安全射界图或安全射界图制作不准确等原因所致。本文结合GPS/GSM火箭车定位、通信跟踪系统,详细介绍了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制作地面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安全射界图的基本方法,此方法同样适用于县域固定火箭、高炮防雹作业点安全射界图的制作,对于提高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安全水平和人影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高炮、火箭进行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减轻气象灾害的手段,对于作业效果和影响区域的计算没有比较统一的提法。结合实际增雨作业进行分析发现,对于增雨作业有一定影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作业点下游约60~80km^2范围内,结合无棣县作业点和海盐生产区的分布,可以判断:无棣县西部作业点增雨作业对东部海盐生产无影响,最东部的个别作业点略有影响,但结合海盐生产塑苫工艺和保卤技术,综合利用气象信息,完全可以消除增雨作业对海盐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4年黄河上游人工增雨基地(青海省河南县)的711数字化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经过大量的统计和计算,根据人工增雨作业前后降水云系雷达参量的变化,对人工增雨的催化效应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