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ENSO年东亚夏季风异常对中国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利用Nio3指数,把ENSO循环不同位相的夏季划分为4类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ElNio发展期和LaNia衰减期可以聚为一类,其夏季淮河流域降水往往偏多,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少;ElNio衰减期和LaNia发展期可以聚为一类,其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往往偏多,淮河流域降水往往偏少。而后对这两大类中的年份分别聚类和合成分析。结果发现,这次聚类的结果反映了强弱夏季风对江、淮地区降水的影响。这一方面表明ENSO循环的同一位相既可能对应强东亚夏季风也可能对应弱夏季风,另一方面表明ENSO循环通过影响东亚夏季风环流异常的范围而使雨带位置发生变化,东亚夏季风强弱主要使雨量多少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的陕西夏季降水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1—2008年陕西78个气象站夏季 (6—8月) 降水资料、NCEP/NCAR位势高度场和风场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合成及相关分析方法探讨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对陕西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以期为陕西夏季降水的气候预测提供线索和依据。结果表明:陕西夏季降水异常对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El Ni?o发展阶段和La Ni?a衰减阶段,陕西夏季降水偏少; El Ni?o衰减阶段和La Ni?a发展阶段,陕西夏季降水偏多; ENSO不同阶段对陕西7月降水影响最为显著。比较而言,El Ni?o事件对陕西夏季降水的影响更加显著。在El Ni?o衰减、La Ni?a发展阶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东亚夏季风偏弱,而在El Ni?o发展、La Ni?a衰减阶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偏东,东亚夏季风偏强,El Ni?o过程对东亚夏季风强弱的影响更加显著。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通过影响大气环流变化和东亚夏季风的强弱,进而影响陕西夏季降水。  相似文献   

3.
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对云南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NCEP提供的大气再分析资料和云南122站降水资料分析了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对云南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发现:云南夏季降水异常分布对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处在发展阶段的El Ni?o事件会导致云南夏季大部分区域降水偏少;处在衰减阶段的El Ni?o事件会导致云南夏季降水呈现东少西多的分布;处在发展阶段的La Ni?a事件发会造成云南夏季大部分区域降水偏多,并且云南夏季降水异常对该阶段的响应最明显;处在衰减阶段的La Ni?a事件会造成云南夏季大部分区域降水偏少。通过合成分析发现:ENSO的发展和衰减阶段对夏季低纬度大气环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对副热带高压和夏季风强弱的影响显著不同,从而导致云南夏季降水异常。值得一提的是,La Ni?a事件的发展阶段可作为影响云南夏季降水的一个强信号因子,应在短期气候预测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4.
利用Godas的逐月混合层深度(MLD)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分析热带太平洋混合层深度的季节变化及年际异常特征,初步探讨混合层深度异常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赤道地区,东太平洋区域混合层最浅,中太平洋区域最深,且北半球秋冬季混合层比春夏季深;热带西北和西南太平洋在冬半球混合层深,夏半球浅。(2)赤道中、西太平洋混合层深度的年际异常终年都为大值区,北半球春(秋)季的热带西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也为年际异常大值区;7月年际异常最弱。(3)1、4和10月热带太平洋混合层深度年际异常与ENSO事件关系密切,在El Nio事件期间,热带太平洋东部及东北部混合层深度加深,西部及西南部减小。(4)热带太平洋混合层深度异常与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关系密切,这一关系也反映了El Nio事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即当秋冬季节发生El Nio事件时,来年El Nio事件衰减期的夏季长江中下游以南特别是洞庭湖、鄱阳湖的降水将显著偏多,江淮、华南南部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5.
2015/2016年发生了超强El Nio事件,Nio3区海温异常在2015/2016年冬季超过了2.5℃,其对全球气候异常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此次El Nio事件可归类为东部型。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Hadley中心海温资料及CMAP降水资料等,通过诊断分析,揭示了2015/2016年强El Nio事件盛期和衰减期海温异常对澳洲夏季风环流异常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及其途径。澳洲地区受此次El Nio事件影响,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某些地区降水减少达60%~80%。影响途径主要有:1)海温异常通过Gill型响应造成水平环流异常并进而影响澳洲夏季风减弱。2015/2016年ENSO事件成熟期及衰减期,在西太平洋赤道地区出现海温负异常,导致此处热带地区产生了负异常的热源分布,并由此激发产生了位于赤道北侧和南侧的异常反气旋式环流。位于海洋性大陆南侧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引起澳洲夏季风减弱,从而利于抑制上升运动,造成了澳大利亚降水量显著减少;2)通过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上升和澳洲地区下沉的垂直环流异常导致澳洲降水显著减少。在El Nio事件盛期,因海温异常偏暖导致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产生显著的异常上升运动,其补偿性的下沉运动因Walker环流而出现在海洋性大陆地区,以及因澳洲大陆夏季风减弱而出现在澳大利亚中东部地区,由此构成了中东太平洋—澳洲副热带的垂直环流圈,此东北—西南向的垂直环流圈对澳洲降水减少的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中国南方的上升运动与海洋性大陆及澳洲地区的下沉运动之间通过局地经圈环流产生了联系,表明东亚冬季风异常减弱对澳洲夏季风减弱可能存在间接影响。这些结果对深刻认识超强ENSO事件对亚澳季风的影响机理以及寻找澳洲降水预测线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气象局台站降水资料和GPCC降水资料,系统研究了在冬季平流层准两年振荡(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QBO)调制下,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不同阶段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根据两者的位相和强度,可将它们的配置分为QBO西风/El Ni?o、QBO西风/La Ni?a、QBO东风/El Ni?o、QBO东风/La Ni?a。研究结果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ENSO和QBO无显著相关关系。冬季QBO西风位相时,El Ni?o发展年夏季,我国整体偏旱,而华南偏涝;衰减年夏季,华南、华东北部偏旱,东北、长江流域偏涝。La Ni?a发展年夏季,我国东部降水异常呈负-正-负的三极分布;衰减年夏季,东南沿海偏涝。冬季QBO东风位相时,El Ni?o发展年夏季,长江以北偏旱;衰减年夏季,我国东部降水异常呈负-正-负的三极分布。La Ni?a发展年夏季,江淮和华南南部偏旱;衰减年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偏涝。ENSO是影响我国夏季降水异常的重要因子,而QBO的调制作用在ENSO衰减年夏季更为显著。相比冬季QBO东(西)风位相,QBO西(东)风位相时El Ni?o (La Ni?a)期间赤道西太平洋负(正)海温异常更强,衰减年夏季位于西太平洋的异常下沉(上升)运动和印度洋的异常上升(下沉)运动更强更深厚,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范围更大(小),南亚高压更偏东(西)。   相似文献   

7.
采用NOAA提供的ONI(Oceanic Nio Index)指数资料与欧洲中心提供的臭氧再分析资料,以滞后相关为切入点,分析了ENSO循环对东亚地区平流层臭氧分布的影响,探讨了ENSO不同位相(El Nio、La Nia)对臭氧场的强迫影响程度,并且用ENSO对剩余环流的影响解释了平流层臭氧变化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ENSO对东亚地区平流层臭氧的分布有明显的影响,在平流层30 h Pa和70 h Pa尤为显著,且滞后8个月时二者相关达到最大;(2)El Nio发生8个月后中纬度地区平流层30 h Pa的臭氧有所减少,而高纬度臭氧增加,70 h Pa则与之相反,同时在低纬度地区70 h Pa臭氧减少;La Nia反之;(3)Nio3.4区海温与滞后8个月臭氧的SVD分析结果也有类似的变化;(4)El Nio和La Nia的影响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在分别滞后于El Nio和La Nia事件8个月后平流层低层的臭氧含量差异可达-25%以上。(5)ENSO可以通过影响剩余环流的变化,进而影响臭氧分布发生以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根据El Ni?o和La Ni?a发生以后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距平的月际差定义了El Ni?o和La Ni?a冬季增强型和冬季减弱型, 讨论了El Ni?o和La Ni?a冬季增强型和减弱型冬、春、夏季大气环流、东亚季风及我国夏季降水和旱涝分布的特征.我国夏季降水和旱涝有明显差异的四种不同分布型可能与冬季所处ENSO循环的不同阶段以及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对它的不同响应有关.提出了从El Ni?o和La Ni?a冬季不同型→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我国夏季降水和旱涝分布型的物理统计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大尺度背景场对ENSO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关系的调制作用,更好地预报气候变暖背景下印度夏季风降水的年际变化,本文利用重建的10套ENSO指数和印度降水资料,研究了ENSO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在过去500 a(1470—1999年)中的关系,其存在的原因以及如何理解这一现象,主要侧重于ENSO对印度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过去500 a中,ENSO与印度夏季风降水的关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大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在小冰期负相关较弱,在现代暖期负相关加强,19世纪80年代后负相关开始减弱。2)在过去500 a中,印度夏季风降水异常与ENSO的关系是确定存在的,并非是随机产生的。3)在小冰期和现代暖期,印度夏季降水异常与Ni1o指数的振幅及周期的关系有很大的不同,现代暖期明显较大,即相对于小冰期,现代暖期ENSO的振幅增强、周期偏大,导致印度夏季风与ENSO呈现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但两者的平均状态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气象局160站的逐月降水资料,NCAR/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CPC提供的Ni?o3. 4区指数,对比分析了SP、SU两类El Ni?o事件发展年、衰减年中国夏季降水和东亚环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1) SP型El Ni?o事件发展年全国以少雨为主要特征,衰减年降水呈"北多南少"分布; SU型发展年,降水异常呈"三明治"型分布特征,衰减年降水偏多区域增大。2) 850 h Pa风场上,SP型El Ni?o事件发展年夏季风偏强,但反气旋性风场异常位置偏东偏北,衰减年夏季风还保持强劲,且反气旋性风场异常偏西偏南;而SU型发展年东亚夏季风偏弱,衰减年夏季风偏强。3) 500 hPa高度场上,SP型事件发展年夏季,我国受东亚夏季风影响总体偏弱,来自低纬地区的暖湿水汽向我国大陆输送不足;衰减年,受偏强东亚夏季风影响,来自低纬地区的暖湿水汽向我国腹地输送。SU型发展年,受相对活跃的冷空气影响,内蒙到华北地区多雨;衰减年,受偏强夏季风影响,冷暖气流在我国黄河及以北地区交汇。4)比较两类El Ni?o事件发生时对流层低层和高层特征表明:在SP型事件发展年,我国大陆上空,除内蒙和东北外,基本为下沉异常,衰减年基本为上升异常;在SU型发展年,我国大陆上空皆为显著的下沉异常,衰减年为弱下沉异常,但在偏强夏季风的作用下,降水偏多区域增大了。  相似文献   

11.
海温与涛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所用的月海温资料是取自美国国家气候中心。经统计学和气候学方法对全球主要洋流区海温与北太平洋涛动、南方涛动、北大西洋涛动相互关系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当厄尔尼诺年时,全球大多数主要洋流区海温普遍上升,它们与东太平洋赤道冷水带海温的正相关显著。这时,西澳大利亚寒流区、东澳大利亚暖流区、墨西哥湾暧流区的海温都下降.这三个洋流区与东太平洋赤道冷水带的海温呈负相关明显。秘鲁寒流区与东澳大利亚暖流区、西澳大利亚寒流区,加那利寒流区与墨西哥湾暖流区海温场存在着东西向跷跷板式的变化特点是引起南方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的主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日月运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依据公开发表的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副热带高压活动与日月运行的关系,证实了各类副高活动均与日月运行的某些周期活动有关,主要表现形式为周期性泊松联系和与天文奇异蹼同步效应两种,并且指出,副高活动类型不同,则所对应的联系对象和联系方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讨论与8111号台风的生成和移动有关的影响系统,发现:高层冷涡不仅提供了有利于热带扰动发展的背景条件;而且还影响其路径。移过其北面的沿TUTT延伸的二次高层冷涡,使8111号台风离开引导气流发生偏转,出现一次复杂路径。在影响台风的生成和路径中,南亚的越赤道气流和印度的季风气流,如同高层冷涡一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8年以及1991~1997年130°E副高脊线逐日资料分析和反查证实:天文潮汐力场在一定的环流条件下可以而且只有在一定的环流条件下才可以对大气环流演变起重要作用,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演变而言,天文潮汐力场引起副高北跃和南撤初始日与朔望月奇异点同步的条件可能就是长江流域多雨期或者与副高北部边缘长时期降雨带有关的某种环流条件。最后,利用湿位涡在一定条件下不守恒理论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动力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赤道太平洋降水与厄·尼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899年—1982年赤道太平洋降水资料,研究了10月—12月降水量的时空变化。发现中太平洋最主要的特点是赤道地区与20°N以北及10°S以南变化相反。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比较证实,海温高时中太平洋多雨。分析赤道中太平洋多雨及少雨时海平面气压场表明,多雨时赤道低压偏东,南太平洋高压弱,而澳大利亚气压上升。最后指出,1982—1983年的厄·尼诺事件,就其伴随的环流与气候异常来讲,与以前的事件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但其强烈程度则是几十年来少见的。  相似文献   

16.
南北半球大气环流与东亚季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用谐波分析,对南北半球多年平均逐月海平面气压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陆的大小和分布不同,是南北半球大气环流差异的主要原因。大陆的作用随纬度和季节而改变;夏季低纬度大陆的作用更明显,高纬度则是冬季明显。欧亚非大陆,在东亚季风形成中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丁一 《气象学报》1991,49(4):504-511
本文对1952—1986年期间我国几次特大严寒的环流背景及发生规律作了分析和探讨,认为:严寒是一个大范围的天气现象,严重严寒往往涉及全国甚至欧亚范围,严寒的发生与大气环境的异常分布有关,导致严寒发生的前期因子是极地和赤道大范围热状况异常。  相似文献   

18.
东方对虾的生产过程与气象关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观测和调资料对东方对虾生产过程中的入室,越冬,育苗,放苗,养成,收获等主要生产环节与气象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了各生育阶段适宜生长和生产的气象指标及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利用NOAA极轨气象卫星资料监测森林 ,草原火灾的原理 ,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阐明了引起甘肃省森林、草原火灾的成因、林牧区的地理分布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城内外屋顶面附近风.温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低纬高原城市昆明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内外屋顶面附近的风·温实测资料,分析了研究较少的,做为城市第二热力面的城市内外屋顶附近的风·温特征、变化规律及其差异,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可为探讨城市区域内屋顶面对城市气候形成的作用和机制、城市气候的深入研究,以及城市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