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OAA有关人士说,1998年5月13日发射的环境卫星NOAA-15已经成功地完成在轨测试,将取代天气卫星系统中的NOAA-12。NOAA-15是一颗极轨业务环境卫星,是5颗改进了成像和探测能力、将在以后12年投入业务运行的极轨业务环境卫星中的第一颗...  相似文献   

2.
WT-7型气象卫星云图接收机故障检修4例赵承旭(吉林省装备处,长春130062)WT—7型气象卫星云图接收机是一种极轨、静止卫星兼容的气象卫星遥感接收机,它能接收美国的泰罗森NOAA极轨卫星、中国的风云一号极轨卫星的气象数字信号,又能接收日本的GMS...  相似文献   

3.
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TIROS—1是1960年4月由美国发射成功的,迄今已有38年的历史,第一颗带有可见光自旋扫描辐射仪具有气象探测能力的静止卫星(美国的ATS—1)上天至今,也已有近32年的历史。30多年来,气象卫星在姿态、星上遥感探测器能力、星上存贮能力和资料发送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若干次更新换代,已从60年代的兴起阶段、70年代的全面投入业务阶段,80年代的蓬勃发展阶段,走到了90年代的更趋完善阶段。极轨气象卫星可以遥测大气温度、湿度、云层、海温、海风、冰雪及大陆状况等,而静止气象卫星在监测…  相似文献   

4.
文章译自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国家环境卫星数据及服务局(NESDIS)局长Robert S.Winokur的报告。文章介绍了迈向21世纪的美国诺阿环境卫星坟墓和卫星遥感应用技术的进展,使读者了解未来美国极轨气象卫星系统、极具前景的三维温,湿变量卫星遥感反演以及静止气象卫星最新遥感应用技术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我国气象卫星的现状及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0年4月1日美国第一颗气象卫星TIROS-1的发射升空,标志着大气探测科学技术进入了现代化空间遥感阶段。40多年来已有美国、日本、前苏联、中国、欧洲空间局、印度等国家研制或发射了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目前,中国气象卫星已经成为世界气象卫星网络中的重要成员。1969年初,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一要接收利用国外卫星发送的资料,二要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遵照周总理的指示,中国气象科技工作者在短短的30多年里,使中国的卫星气象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今,已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我国现有两颗极…  相似文献   

6.
NOAA极轨卫星遥感资料的回放显示办法覃安春(巴马县气象局547500)目前,广西各级气象台站已能利用网络上的NOAA极轨卫星遥感资料为林业部门提供森林火险监测服务。但县级终端微机上普遍只预装有西文Windows3.1。而NOAA资料在Windows...  相似文献   

7.
1961年4月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一号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气象工作的一个崭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气象探测开始从地面走向空间,天气预报有了更多的参考资料。气象卫星可分两种,一种是在离地球1000km左右上空巡行的极轨...  相似文献   

8.
自1960年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至今国际上已经发射了近150颗气象卫星,形成了极轨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组成的全球气象卫星监测网,日夜不停地监视全球天气与环境的动态变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气象卫星的发展。我国从1977年开始研制自己的气象卫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先后成功的发射了4颗FY-1号极轨气象卫星和2颗FY-2号静止气象卫星。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系列分为(01)批和(02)批两个批次,01批生产了三颗星即01、02和03星,其中02星和03星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发射入轨,定点,命…  相似文献   

9.
1我国气象卫星事业与世界气象卫星事业同步发展我国气象卫星事业是随着世界气象卫星事业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从1960年美国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世界气象卫星事业从实验到业务、从民用到军用、从极轨卫星到静止卫星、从单一仪器观测到综合仪器观测、从获取定性资料到获取定量资料、从观测功能到兼有数据收集和转发等通信功能、从一个国家到多个国家、从单星系统到双星系统、从单独工作到全球联网,已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今已有美国、前苏联、欧洲空间局、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发射了气象卫星,目前中国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利用NOAA极轨气象卫星AVHRR资料监测森林草原火点的原理和方法。对甘肃省1992年10月至1996年12月监测到的火点进行时空统计,分析了火灾监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借鉴国内外利用陆地资源卫星TM资料监测森林松毛虫成功的经验,进行了利用极轨气象卫星NOAA/AVHRR监测松毛虫的试验,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方法.试验表明,利用NOAA/AVHRR监测森林松毛虫危害是可行的.特别是在松毛虫初发阶段,虫源地的比值植被指数的突变显著,这对于在松毛虫发生的初始阶段进行防治和预测提供了十分有用的信息.随着松毛虫的蔓延,危害程度和面积扩大,导致较大范围的植被指数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利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极轨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的标准局地数据集生成NOAA/AVHRR陕西省局地数据集的方法。并示例介绍了该数据集在制作陕西省NOAA/AVHRR假彩色合成遥感影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卫星测高实验室 (LSA)是美国国家海洋资料中心 (NODC)下属的一个部门 ,它担负着处理和分析所有来自目前测高卫星(Topex/Poseidon ,ERS 2 ,GeosatFollow on)以及过去卫星 (GEOS 3,Seasat,Geosat,ERS 1 )的测高资料。从欧洲空间局 (ESA )的ERS 1和ERS 2卫星获得的资料是NOAA和其他机构在 6h内可获得的惟一资料 ,为此NOAA有可能获得用于海洋分析和模式同化的准实时测高产品。第一颗欧洲遥感卫星ERS 1于 1 991年8月发射 ,6个月后 ,LSA开始常规处理高度计测试…  相似文献   

14.
气象卫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为各方面所共识,无论是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报、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航空航海及军事应用等各方面,其效益都是十分巨大的。1997年6月10日20时01分,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发射成功;从1960年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发射算起,至今已有6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发射了129颗气象卫星,其中极轨98颗(含1994年12月美国发射的NOAA-14),静止31颗(含1994年4月美国发射的GOES-8、1994年10月俄罗斯发射的GOMS和1995年5月美国发射的GOES-9)。我国是继美国、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把极轨气象卫星送…  相似文献   

15.
气象卫星遥感洪涝面积估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居为民  孙涵 《气象科学》1997,17(2):131-142
本文介绍了应用NOAA极轨气象卫星AVHRR资料估算洪涝面积的原理和技术方法。应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结合地理信息和实陆调查资料,通过计算分析和图像处理,可以实时、客观地判断洪涝灾害范围,区分洪涝程度,计算受灾面积。  相似文献   

16.
风云三号是实现全球、全天候、三维、定量和多光谱遥感的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系列,该系列的第一颗星风云三号A星(FY-3A)是一颗试验试用卫星,已于2008年5月27日11时成功发射并转入在轨运行和测试阶段。本文在概述中国气象卫星的基础上,介绍了FY-3A卫星的主要设计指标,同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相比主要观测能力的改进、FY-3A地面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FY-3A遥感产品的设计以及遥感产品在在轨测试期间试验试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1 前 言  1998年6月25日至9月中旬,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普降大雨、暴雨和大暴雨,加之外水(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入境,使嫩江、松花江干流水位猛涨,沿江各站均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有的地方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形成了大范围的洪涝灾害。肇源县受洪涝灾害严重,受灾时间长,可以作为遥感水情监测的典型实例。因此,搜集了受灾期间及前后有关时相的NOAA/AVHRR资料,利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处理系统(V32)处理,将1、2、4通道合成遥感水情图象来监测洪涝灾害并计算受灾面积。2 原 理  黑龙江省的地物主…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1979,(1):9-9
美国第三代极轨气象卫星泰罗斯-N系列8颗卫星中的第一颗,已在1978年10月13日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用宇宙神—5火箭发射。泰罗斯-N是目前美国最先进的气象卫星,其观测项目大大超过了以往发射的气象卫星,观测精度也大有提高。它的工作任务是观测大气温度、湿度、地表温度、云量和洋流,收集降雪、降雨和日辐射资料。并处理  相似文献   

19.
立项背景 2008年5月27日,FY-3A星成功发射。风云三号(FY-3)卫星是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其第一颗星FY-3A搭载了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中分辨率光涪成像仪、微波成像仪等11个有效载荷,可以对全球天气和环境实现全天候、三维、定量、多光谱遥感。与上一代极轨气象卫星相比,FY-3A新增了10个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利用NOAA极轨气象卫星资料监测森林草原火情时,过火区域的判读方法,同时介绍了如何计算过火面积,并且给出了对常绿林和落叶林、草场过火区域的分离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