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象服务产品植入式营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植入营销方式"品牌"优势强,传播形式、产品形象上的优点的介绍,得出气象服务产品可通过在影视和小说等艺术形态中植入,或直接将服务产品展现在服务行为中做"立体植入",以及在其它产品中"捆绑"植入进行营销,使气象服务产品更具人性化,在社会中收到更好的服务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网站对气象信息的传播逐渐减少了人们对传统媒介的依赖程度,并且日益受到大多数人的追捧。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形式,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体现在传播这些优势是基于其自身特性之上,网络现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又一气象信息传播媒介,并由于其多元化、丰富性、快速性、全球性等优势,迅速成为气象信息传播的主要阵地。1网站气象信息传播特点1.1气象信息网络传播的概念气象传播是气象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是传播的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信息已成了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电话的普及,使"121"气象信息电话服务以信息传播快、范围广、不受时空地域制约等优点,成为气象部门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践证明,"121"气象信息电话服务是发挥气象部门优势,投资少,见效快,发展前景可观的好项目.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公服中心")是传播气象服务信息的窗口,因此也是传播气象科学技术的使者。公服中心结合公众关注的重要天气过程和典型气象气候现象,充分利用所拥有的公共气象服务媒介、知名主持人与分析员以及品牌活动等优势资源,边服务边科普,实现了科普服务两促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气象科普多元化传播平台分析讨论,表明: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设施齐全,可以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演示、模拟,科普传播效果较好;电视传播,生动形象,实效性强,受众面广;互联网以数字化、适时性和交互式传递的独特优势,是年青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科普展板在大型广场传播中.能够渲染现场气氛,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可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将气象预警信息传递给目标公众网络和微博最受年轻公众喜爱,公众参与度高,互动性强,二次传播效果好。气象科普传播方式,各有其长,根据不同主题、受众对象,结合传播方式的特点,优势互补,达到信息覆盖最大化,传播效果最大化,公众满意度最大化的立体传播。  相似文献   

6.
<正>气象信息在微博、微信上传播,具备时效性好、传播面广、符合当下阅读习惯等诸多优势;更好满足了气象信息,尤其是预报、预测、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广泛发布的需求。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ging),最初是指提供微型网络日志服务一类的社交网站;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微博的主要运行载体变为移动客户端,进而增添了即时通信等功能。在我国,新浪公司从2009年起运营"新浪微博"(Weibo),其用户量、访问量在国内居首位,并已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气象科普多元化传播平台分析讨论,表明: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设施齐全,可以对一些科学现象进行演示、模拟,科普传播效果较好;电视传播,生动形象,实效性强,受众面广;互联网以数字化、适时性和交互式传递的独特优势,是年青一代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科普展板在大型广场传播中,能够渲染现场气氛,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可以确保在第一时间将气象预警信息传递给目标公众;网络和微博最受年轻公众喜爱,公众参与度高,互动性强,二次传播效果好。气象科普传播方式,各有其长,根据不同主题、受众对象,结合传播方式的特点,优势互补,达到信息覆盖最大化,传播效果最大化,公众满意度最大化的立体传播。
 

  相似文献   

8.
气象服务的终端,归根结底是信息的传播,如何传播?传播给谁?具体传播什么?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针对目前天气预报内容单一、受众广泛、传播缺乏针对性的问题,尝试利用传播学中的"分众传播"理论基础将受众按照地域、年龄、性别、喜好、职业等类别进行分类,针对特定的客户群体做特定的气象信息传播、提供差异化的气象服务。该文以实践4 a之久的微信公众号"噜妈天气育儿"为例,探索上述创新产品的可行性;利用四川省地方标准中穿衣指数的基础公式计算出相关数据,为成都地区家有0~12岁婴幼儿童群体的家庭进行"可视化"气象服务,运用传播学中"把关人"和"意见领袖"两大理论,实现气象服务的差异化,从而深入挖掘出此类特定人群与气象影响因子关联性最高的需求,提升此类创新气象服务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从气象信息传播的效果入手,阐述了气象短信在气象信息传播中的优势以及营销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微信矩阵传播协同性和积极性,促进传播效果提升和流量归集,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信息发布能力、"微天气"引流能力、"停课铃"引流能力为准则的微信矩阵传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从而构建评价模型。以广东气象微信矩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强化部门联动、整合优质社会渠道资源、促进传播流量汇集是提升微信矩阵传播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