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敘述了甘肃人工降水及消云工作的经过及结果,指出撒药方法及药剂种类引起的不同影响.说明甘肃祁连山区人工降水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工降水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思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世界上人工降水(或人工增雨)己有60多年历史。几十年来人工降水取得了很大发展和成绩。但是到目前为止,人工降水仍存在着许多科学与技术问题亟待解决,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需要加强人工降水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如作业云的预报、识别指标、优化作业方法等,最大可能地降低作业的盲目性;人工降水的效果检验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人工降水的科学储备不足等。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需要从战略上、从发展的技术思路上进行变革,要避免走老的发展道路,要积极推进这些问题解决,才有望获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要发展4项人工降水的关键技术方法:开展短时、局地的云和降水预报;要善于识别,选择可人工增雨的作业对象(云);要优化人工降水的作业方法;科学地进行人工降水的效果监测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人工降水的试验设计和效果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家东 《气象》1979,5(2):26-29
人工降水的试验设计和效果检验是一项重要和复杂的科学研究工作。长期以来,在人工降水的科学试验中,围绕着试验设计和效果检验,有过许多争论。可以说,人工降水科学试验的水平,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取决于效果检验的可信程度。在我国,自从1958年广泛开展人工降水试验以来,在试验设计和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去秋以来,我区由于降水普遍偏少,河流水量、山区积雪、水库蓄水比往年减少,今春气温回升又缓慢,不少地区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个别地区旱情严重.截止5月初受干旱威胁的地区已有十个地州市、28个县,656万亩农田、2千万亩草场. 哈密地区巴里坤、伊吾两地旱情严重,并经其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区气象局批示,决定1986年5-7月在巴里坤、伊吾南北天山间的地区进行人工降水作业和试验.为此,我们曾对该两地5-7月的云雾资源  相似文献   

5.
干旱和冰雹是影响我区工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年,桂南地区常发生春旱,桂北多发生秋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冰雹多出现在三、四、五月份,云贵高原东侧为少雨多雹区。开展人工降水、防雹是向大自然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是抗灾夺丰收的有效措施之一。一、我区开展人工降雨、防雹的基本概况:我区是全国开展人工降雨、防雹较早的省、区之一。多年来,在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开展飞机、高炮和小火箭人工降雨、防雹作业,取得较显著的效果。自一九七二年以来,全区有四十七个县进行了小火箭人工降雨、防雹作业。共作业一百四十九次,发射小火箭一万四千零八十四枚,受益面积累计达一千三百六十九万多亩。都安县是我区开展小火箭人工降雨、防雹工作最早的县,从一九七二年以来,作业六十多次,受益面积累计达一百六十多万亩。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5,(3):31-31
陕西省气象局受陕西省农办委托,于1974年12月17日到23日在陇县召开了全省防雹、人工降水会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高原太气物理研究所、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自治区气象局应邀参加了会议,中央气象局有关单位也派有代表,出席共有170多人。会议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以批林批孔为动力,交流了防雹和人工降水以及冰雹预报的经验,并讨论了1975年的防雹、人工降水工作安排。会议期间,举办了“陕西省防雹、  相似文献   

7.
《气象学报》1959,30(1):29-34
试验对象是暖云,用食盐水和干冰等作催化剂.食盐水对人工降水来说比干冰好.以自然冰花加盐作为催化剂也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8.
曾光平  高建芸  朱鼎华  冯宏芳 《气象》1998,24(11):12-15
采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案分析福建省降水气候变化对人工降水效果评价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福建省降水偏多年份开展人工降水使效果评价结果产生“正噪声”,在降水偏少年份开展人工降水使效果评价结果产生“负噪声”。不同试验方案对降水气候变化的反应有明显的差异,序列试验反应最为明显,历史回归试验次之,多因子分层回归试验产生的“噪声”最小。此外,还对不同试验方案效果显著的临界值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9.
一年来,各地研制的人工降水、防雹小火箭,在发射高度与发射稳定性上普遍都有提高。附表中列出了目前国内一些型号小火箭的技术性能,生产工艺的主要改进是更广泛地采用了双推力(双腔燃烧室)发动机和通过各种途径来改进推进剂的配方,并将已试制成功的复合推进剂试用于人工降水塑料小火箭。这些新进展可概括为:  相似文献   

10.
张伯津  胡志晋 《气象》1980,6(12):32-32
中国气象学会于1980年9月16—22日在安徽黄山召开了全国人工降水学术座谈会。会议交流了近几年的科研成果,分析了这一领域的国内外现状,肯定了成绩,指出了问题,对今后的做法提出了建议。 会议共收到83篇论文,这些论文主要反映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云的资源考察。这是人工降水的一项基础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双比分析方法,以确定人工降水所影响的范围(有效区域的范围)。还对1975年,1977年和1978年4—7月份在福建古田水库地区进行的101次随机人工降水试验的资料,作双比分析。分析表明:雨量增值大于20%的区域位于作业点下风方10公里到40公里,宽度约10公里,与500毫巴风向一致。分类双比分析表明:积状云人工增雨大于20%的范围较小,位于作业点下风方10公里到40公里,宽度约5公里;层状云的增雨大于20%的范围较大,自作业点下风方10公里延伸到东和东南60公里处。均与500毫巴风向吻合。而且得出一个较有兴趣的现象,对积状云进行人工催化,使得水库以东地区的雨量,部分调节到水库上游地区,增加了进库水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人工降水效果统计量评价人工降水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宏芳  郑淑贞  陈敏艳  曾光平 《气象》1999,25(11):40-43
采用统计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人工降水增雨效果统计量的分布及特征,结果表明:人工降水地量服从正态分布(正态拟合概率〉0.70),增雨效果统计量的均值与增雨效果相关密切(r〉0.99,a〈0.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显著,可信度达99%以上,利用这一规律,通过统计增雨效果统计量可以求出人工增水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选择同雨量确实具有内在物理联系而与催化作业无关的某些气象参量(包括观测值、计算值和数值模拟输出值等)作为协变量,用分组筛选、再逐级回归,统计得出多元回归方程能够反映内在的物理规律,而且还可对自然降水条件等效的假设加以检验,以此评定人工降水效果,称之为“气象参量对比法”。以福建古田25次人工降水随机试验为例,叙述“气象参量对比法”。这种方法只要求设置目标区。  相似文献   

14.
南方云物理和人工降水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2月12日至15日在贵阳市举行.来自南方七省(区)气象局以及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气象学院、空军气象科研所等十四个单位的三十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会议还邀请北方的新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1973,(1):15-18
人工降水是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近三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技术,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由于这一门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从空中多获得一些降水量,这对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因而不少国家相继展开了这项试验研究。人工降水的原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云是由很微小的云滴组成的,云滴的体积增长100万倍才能成为一个普通大小的雨滴。为  相似文献   

16.
一、国外概况人工影响天气包括:人工降水、防雹、消雾、抑制闪电和削弱台风等,本文只谈前面两项。全世界大约有70多个国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不过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印度并不是年年都开展活动,日本从1967年以后未开展播云活动,但云物理基础研究一直不间断。在国外美国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活动最多,活动的90%都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地区。每年活动的多少与当年气候有关,如1976、1977年美国干旱,特别是1977年严重干旱,人工降水的播云活动达到高峰,目  相似文献   

17.
《气象学报》1959,30(1):5-10
1958年8月8日到9月13日共进行了20架次的人工降水试验。催化剂为干冰,效果良好。估计得水量6600万立方米,解决了农业用水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方差不相等的双样本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家东  范蓓芬 《大气科学》1981,5(2):214-224
在人工降水试验效果的区域雨量回归分析中,当余方差不相等时,通常的多个事件检验法就不适用。本文在Welch检验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余方差不相等时适用的双样本回归分析方法,并且指出,我们根据双样本回归分析提出的统计量(19),当余方差相等时要比多个事件检验法的统计量(6)有效。 利用双样本回归分析,对福建古田地区人工降水随机试验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工降水引起的目标区平均相对增雨量随着对比区自然雨量的增大而减小。当对比区为小雨(x′<2毫米/小时)时,催化效果显著(α=0.05),相对增雨量达20—81%,但绝对增雨量不大。只有0.44—1.15(毫米/3小时),而当对比区雨量x′>2.8(毫米/小时)时,催化效果就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1975—1983年福建省古田水库流域人工降雨区域随机回归试验资料的分析,探讨降水自然变异对人工降水效果统计检验的影响。 分析表明:人工降水效果统计受降水自然变异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试验样本的增大而减小,只有在样本容量无限大时,才可把这种影响视作“偶然误差”。在人工降雨试验中,检出催化效果的概率都是随着样本容量和增雨效果增大而增大,在本试验中,如增雨效果要达到20—30%,在检出率为90%条件下,估计要250个样本。  相似文献   

20.
郭金平 《气象》1996,22(4):41-45
分析了1991-1993年人工降水期间共13个架次粒子测量系统(PMS)获取的冰、雪粒子的二维图像资料,分析了雪粒子的形态特征,重点分析霰粒子出现的频率及其尺度谱特征;并利用霰粒子的直径大小,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估算了观测高度以上云中所包含的过冷水的累积含量;借以了解飞行层以上的的人工降水潜力状况。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不少架次的飞行过程都出现有持续时间不等的霰粒子,估算出的最大积分过冷水含水量为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