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明 《气象》1983,9(3):27-28
在降水等值线图上,大家比较熟悉,在河北省南部有一个少雨区,习惯上称之为冀南平原少雨区。它的西部为南北伸延的太行山,东南隔南运河、黄河与泰沂山地相望。冀南平原正好夹于二者之间。关于冀南平原少雨区的形成,前人早就从地理、气候等方  相似文献   

2.
1 前言1990年夏季是1951年以来的第三个多雨年,全省平均降水量达600毫米,较常年偏多3成,仅次于64、71两年,全省季降水量最大出现在泰安和惠民两地市,其中泰安最大,达1029.5毫米,惠民次之,降水量达759.9毫米,惠民由于地势低洼,曾一度出现涝灾,而泰安却安然无恙。旱涝是一种大尺度灾害性天气,其形成与大气的大尺度运动有关,自70年代中期开始,经历了以少雨为主的14个年头后,90年转入多雨,这是否已转入多雨阶段呢?因此,有必要对90年夏季多雨的原因进行分析。本文着重以90年夏季6、7两个月为例,以北半球  相似文献   

3.
1988年2月天气 1.日本少雨从日本、朝鲜半岛至中国东北地区是一片少雨区.日本的少雨尤其显著,前桥的月降水量为0毫米(平均值30.3毫米).但另一方面,从西南群岛至中国南部、青藏高原的许多地区降水偏多,那霸的降水量169毫米(是常年的1.4倍).在500hPa月距平图  相似文献   

4.
陈道荣 《气象》1981,7(11):12-12
我们在制作预报过程中发现,夏季(6—8月)雨量与前一年秋季(9—10月)的气象因子有很好的关系。 一、夏季雨量和秋季降水有同步 的阶段性变化 由历史资料分析得出,我站夏季降水量的变化存在着三个明显的阶段:1955—1963年是多雨阶段,平均雨量为456毫米;1974—1980年为少雨阶段,平均雨量仅为287毫米;1964—1973年是多雨和少雨交替  相似文献   

5.
范永祥 《气象》1984,10(7):45-47
月内,北方大部地区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冬麦区持续干旱;江南雨水偏多,局部地区出现强暴雨、雷雨大风和冰雹天气;上旬,闽江、赣江、湘江等干流已出现较大洪水,湘、赣局地发生山洪;下旬中期出现一次较强冷空气活动,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剧降、大风呼啸;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无台风生成。 一、概 况 北方冬麦区继去冬以来,持续少雨。本月大部地区月降水量有15—45毫米,津、冀中、冀南、鲁西、晋东南、晋中、晋北只有2—15毫米,较常年同  相似文献   

6.
汪厚基 《气象》1976,2(5):11-12
1974年7月5日4—9时,在内蒙古土默川平原边缘的蛮汉山西坡,方圆不足百里的范围内,出现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当地群众反映,雨水象从天上倒下来一样;雨后在一棵大树下检到一萝兜麻雀,可见雨势之猛;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反映说,过去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雨。经调查估计,这次暴雨中心的降水量有300—600毫米,暴雨中心边缘实测降水量为107毫米。  相似文献   

7.
吴永芳  潘汉明 《气象》1982,8(9):45-47
概况 前期干早少雨的东北和西北东部地区,6月份降水仍然偏少,旱情持续发展;东北平原和西北大部月降水量一般不足40毫米,大部地区比常年同期偏少6—8成(图1),加之气温偏高,旱情极为严重。常年6月已进入梅雨期的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本月没有出现稳定的雨带,因此大部地区的降水量仅有80—15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3—6成。河北北部和东部降水量却明显偏多,山东西北部、河北东部以及京津地区的降水量达60—17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  相似文献   

8.
一、干旱是我国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早和洪涝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从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中,我国共发生较大的旱灾1056次,水灾1029次。与洪涝相比,旱灾影响的面积往往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有所谓“涝一线,旱一片”。据统计,在解放后的35年中,旱灾占64%,涝灾占36%。因此旱灾是我国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是降水量长时间少于正常值形成的灾害,全国各地都可发生。在年降水量250—600毫米的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区,正常年景作物水分供应仍嫌不足,遇上少雨年,那怕少得不  相似文献   

9.
一、干旱区的分布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通常将年降水量<200(或250)毫米的地区划为干旱区,年降水量200(或250)—500毫米的地区划为半干旱区,年降水量500—600毫米的地区划为半湿润易旱区。用这种降水量指标衡量,干旱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大陆干旱、半干旱区的总面积约为4800万平方公里,占大陆面积的1/3,遍及世界各大洲50多个国家的地区。其主要分  相似文献   

10.
付智龙  李国平  姜凤友  郭洁 《大气科学》2022,46(6):1366-1380
本文利用国家基本站和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雨量、FY-2G卫星TBB、ERA5再分析等资料,对2017年7月23日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的一次暖区山地暴雨事件进行动力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此次暖区山地突发性暴雨发生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弱天气形势背景下,盆地西部前期高温、高能的环境条件与伸入盆地的东南风受到龙门山脉的强迫抬升是这次暴雨触发的诱因。(2)山地—平原环流在夜间的转换使背景东南风形成深厚的倾斜上升运动,是暴雨增强和中尺度对流云团重组发展的原因。(3)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得出,山地—平原环流受近地面热力扰动驱动。在白天,盆地西部山坡为正虚温扰动区,而同一高度的平原则是负虚温扰动,山地—平原环流从平原吹向山地;到了夜晚,虚温扰动在山地、平原两侧的分布发生反转,山地—平原环流因此转为从山地吹向平原;当去除模式地面热源时,近地面的热力扰动几乎消失,盆地西部山地—平原环流无法形成,与山地—平原环流对应的辐合区随之消失,导致模拟的过程累积降水量显著减少、强降水中心消失。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06—2010年南宫酸雨观测资料和地面气象资料,结合邢台探空资料及天气形势,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南宫酸雨变化特征及不同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南宫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4.70,酸雨频率大于50%,属于重酸雨区或较重酸雨区。降水酸性在夏秋两季较强,而酸雨出现频率则在秋冬两季较大,降水电导率冬季最大。南宫酸雨多出现在主导风向为偏东风或静风及北—西北风;高空天气系统为切变线时,酸雨及强酸雨频率随降水量级增大而增大;酸雨强度随相对湿度和逆温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一、概况:夏季是一年当中雨量最多、热量最丰富的季节。从我区来看,渭河川道及渭北原区夏季的平均雨量为250——280毫米,平均气温为24——25℃。从降水量的多年分布看,夏季雨量正常的年份(即雨量距平百分率在±20%以内)约占半数以上,而少雨年和多雨年各占1/4,1980年夏季的天气气候如何?以宝鸡市为例,6——8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6-2010年南宫酸雨观测资料和地面资料、结合邢台探空资料及天气形势,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南宫酸雨变化特征及不同气象条件对酸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南宫降水平均pH值均小于4.70,酸雨频率大于50%,属于重酸雨区或较重酸雨区。降水酸性在夏秋两季较强,而酸雨出现频率则在秋冬两季较大,降水电导率冬季最大。南宫酸雨多出现在主导风向为偏东风、静风及北-西北风|高空天气系统为切变线时,酸雨及强酸雨频率随降水量级增大而增大|酸雨强度随相对湿度和逆温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1973,(3):47-51
关于北京气候在未来10年内的演变趋势问题,我们根据现有的资料,对太阳黑子、大气环流和北京二百多年降水资料(包括晴雨录)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结果如下。一、北京二百多年降水资料分析为了便于分析北京二百多年降水资料,我们选用下列计算式作为多雨年、少雨年和正常年的标准: R≥R。+d_+/2为多雨年;R≤R。-d_-/2为少雨年;R。-d_-/2相似文献   

15.
连续少雨背景下北京暴雨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9-2007年北京地区的平均年降水量持续偏少,出现了1960年以来最长的少雨期。本文利用北京地区人工观测站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了暴雨的频次、落区、影响范围、持续时间及降水强度等,通过对比分析得到了连续少雨期北京地区暴雨的一些新统计特征。在连续少雨期,暴雨发生的平均频数减少,平均年降水量与年暴雨频次在一些年份不存...  相似文献   

16.
贺兰山——乌鞘岭——日月山——布尔汗布达山——昆仑山一线以西和以北的广大土地,为我国西北内陆区。这个地区深居亚洲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受山岭层层阻挡,海洋暖湿气流很难到达,其气候具有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冷热剧变和风多风大等特点。这种气候使西北内陆区的盆地和平原变成为干旱荒漠,形成大面积的沙漠戈壁和一些奇特的风沙造型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7.
岑士良 《气象》1980,6(5):36-36
贵州是平均拔海高度在一千米左右的低纬度高原山区,南部近海,夏季风可由海上长驱直入,雨量较为丰富。贵州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比淮河流域的1000毫米多10%以上,为华北平原的600毫米的一倍左右。贵州又是我国降水日数最多的地区之一,省内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日数为160—190天;比淮河流域的110天多50%以上,为华北  相似文献   

18.
喀什地区1961—2005年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喀什地区1961-2005年45a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喀什地区平原和山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平原和山区年降水量年际变化均表明了在周期波动中有增加的趋势,且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平原和山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的同步性在不同年代表现不同;喀什地区各季降水变率大体表现为平原地区大,山区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徐夏囡 《气象》1983,9(9):45-47
概况 华北晴热少雨,江南、华南气温高,光照足,东北、西北温度低,阴雨多,长江中下游等地暴雨频繁,初台风形成晚是本月天气的主要特点。 常言道:“有钱难买五月旱”。本月北方冬麦区多晴热少雨天气,对小麦的成熟和收获较为有利,大部地区降雨15—80毫米,较常年偏少二至八成,山东旱情仍持续。与此相反,陕西和陇东月降水量明显偏多,达80—110毫米,中、下旬又多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20.
一、天气概况1991年12月—92年2月,我省降水明显偏多,主要降水过程出现在1991年12月和92年1月上旬和2月底。降水的地域分布差异较大,黄河以北地区多为10—30毫米,其它地区多在40—70毫米之间。各地市季平均降水量:淄博、枣庄、威海、青岛、潍坊、临沂六地市在50毫米以上,淄博最多为65.4毫米;德州、聊城、惠民、济南四地市不足35毫米,聊城最少,为15.0毫米;其他地市在40—5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降水量44.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7.2毫米(偏多62%),较上年同期偏少17.1毫米(偏少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