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省主要粮食作物综合增产潜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大气作物土壤系统出发,建立了贵州省主要粮食和物综合生产潜力模式,提出了作物增产潜力指数的概念,分析了在现实条件下和未来条件下作物综合增产潜力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计算,分析四川盆地小麦光能、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水份适宜指数和气候增产潜力入手,探讨了川东南小麦生产影响因素,和气候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3.
陈艳春  赵秀英 《气象》1996,22(11):44-48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栽培草种的气候生态适应性以及牧草生长季气候条件的优劣势。计算得出该区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的气候生产力、气候增产潜力,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提出草场改良措施。结果表明:天然草场年气候生产力为9210—11820kg/ha。增产潜力为4500—10500kg/ha;种植紫花苜蓿的人工草场年气候生产力为23775—28080kg/ha,增产潜力为6000—19500kg/ha。  相似文献   

4.
1引言 水稻超稀植栽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较大的增产潜力,是当前保证水稻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之一。生产实践证明,这项技术措施优点在于有效利用和改变农田小气候条件而提高产量。通过比较水稻不同栽插密度所产生的气象效应以及它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作用,从气象角度为客观评价超稀植栽培法的实效和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从而达到进一步普及这一技术和挖掘超稀植栽培法的增产潜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增产性能、稳产性能、重要性能、经济性能、抗旱性能5个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了武威市主要种植作物的气候-经济优势,得出了在武威市目前社会、自然和经济条件下最具优势的4种种植作物依次为玉米、甜菜、油菜和小麦。根据气候-经济优势度值对现有种植结构提出了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6.
提出热是区的概念,指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同属一个热量区,可以发展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又估算了全省最大气候生产潜力,旨出2000年前只要增加投入,再增75亿公斤粮食是可能的;到2010年要再增加250亿公斤粮食,单靠增加单产是不行的,必须扩大现有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7.
提出热量区的概念,指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同属一个热量区,可以发展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又估算了全省最大气候生产潜力.指出2000年前只要增加投入,再增75亿公斤粮食是可能的;到2010年要再增加250亿公斤粮食,单靠增加单产是不行的,必须扩大现有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8.
1990~1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荐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晚播回荐小麦覆膜,增温保墒效应明显,可提高地温2~4℃,节水30mm以上,促进了作物早发,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比单作回荐麦增产53.0%,小麦返青揭膜覆于相邻作物带,做到一膜两用,集水调水效应显著,协调了不同作物需水的供需平衡,带田总产8212.5~9125.0kg/hm^2,比单作增产45%~166%。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旱作区晚播回茬麦一膜两用带田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 1 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茬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 ,分析试验结果得 :晚播回茬小麦覆膜 ,增温保墒效应明显 ,可提高地温 2~ 4℃ ,节水 3 0 mm以上 ,促进了作物早发 ,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 ,比单作回茬麦增产 53 .0 %。小麦返青揭膜覆于相邻作物带 ,做到一膜两用 ,集水调水效应显著 ,协调了不同作物需水的供需平衡 ,带田总产 82 1 2 .5~ 91 2 5.0 kg/hm2 ,比单作增产 4 5%~ 1 66%。  相似文献   

10.
邹城市主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爱民 《气象科技》2004,32(Z1):61-63
农业生态区域法是基于在实际耕作条件下 ,作物和水的管理达到最佳时 ,获得农作物最高产量的计算方法 ,即农作物光温生产潜力取决于温度、辐射和生长季长度。应用该方法计算了邹城市主要农作物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光温生产潜力 ,分别为 12 349kg·hm-2 和 16 779kg·hm-2 ,与目前的实际产量相比 ,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增产潜力分别为 6 84 9kg·hm-2 和 92 79kg·hm2 。提出了农业生产中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层状云系人工增雨潜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洪延超  周非非 《大气科学》2006,30(5):913-926
层状云系是中国人工增雨催化作业的主要对象.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大小是判断是否作业的最为重要的科学依据.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综合判断云系人工增雨潜力的评估方法.自然降水形成过程是个复杂的科学问题,因此判断人工增雨潜力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作者利用中尺度MM5数值模式模拟的层状云系研究与人工增雨潜力有关的要素,从理论上研究了不同要素与降水的关系.在分析云体的垂直结构、降水机制、水汽厚度、冰面过饱和水汽量、云水厚度、过冷水含量、冰晶浓度、降水效率(凝结水降水效率和凝华水降水效率)等潜力要素基础上,获得了新的潜力要素,例如 "催化-供给" 云结构、降水机制、冰面过饱和水汽量,并提出了定性综合判断云系人工增雨潜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泥行业生产了全球水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能耗和CO2排放仅次于电力行业.通过国际比较和宏观经济驱动力分析,预估了水泥产量在2010-2030年间3种可能的发展趋势.采用基于工艺流程的自底向上核算方法,评估了每种产量趋势下中国水泥行业在2010-2030年间的节能潜力和CO2减排潜力.结果显示,相比基准情景,在最佳技术情景下,水泥行业存在13.4%~ 14.6%的节能潜力和15.3%~ 16.3%的CO2减排潜力,分别带来平均4.2亿t标煤的累积节能量和37.2亿t的累积CO2减排量.总体上,燃料和熟料替代措施的节能减排效应要优于能效提高措施.在3种CO2排放源中,过程减排约贡献了总减排量的42%,其次是燃烧减排(36%)和电力减排(22%).  相似文献   

13.
李象山  张廷珠  王方云  张衍华 《气象》1992,18(12):41-43
为发挥施肥的经济效益,对不同降水年型下旱作冬小麦氮肥增产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小区和盆栽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下施用氮肥的增产效益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利用野实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3种林网的动力、热力和水分效应及其对农作物(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树高6.42米透风系数0.38东偏北向的宽带类林网的动力、热力和水分效应最为明显,在这些效应的综合影响下,作物的理论增产率最大,平均为15.3%;树高3.68米透风系数0.8北偏西向的窄带类林网次之,作物的理论增产率平均为5.5%;树高2.61米透风系数0.80北偏西向的窄带类林网刚刚能看出增产效益,作物的理论增产率平均仅有0.7%。由此可见,在干旱半干旱农田造林后,当树高达3米以上就会开始形成增产效益,并且以东偏北向为好。即风沙较大的地区应使主林带的走向与主害风向垂直或偏角小于30度为宜。  相似文献   

15.
仇化民  王宁珍  马妮娜 《气象》1995,21(2):51-54
旱作地膜小麦-玉米带田一膜两用技术热效应显著,可提高地温2—6℃,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促进了作物早发;热资源利用率高达0.977,比单作提高了25%-40%;变作物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亩产可达到440—610kg,比单作增产20%-80%.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尺度模式ARPS对2013年10月13—14日华北南部到河南一次冷锋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卫星、雷达、飞机等观测资料,分析了冷锋云系不同部位宏微观结构和多种增雨潜力要素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冷锋云系增雨潜力区判别方法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冷锋云系结构具有不均匀性,云中含水量及其变化梯度自云系前部到后部逐步减小。冷锋云系不同位置垂直结构特征不同,云系前部自云底到云顶为整层上升气流区,云中存在典型的"催化-供给"结构,动力辐合和水汽条件较好,对应区域地面出现较大降水。云系后部上升气流区集中在中高层,4.0 km以下为下沉气流,云中冰相粒子丰富,但中低层液态水含量少,"催化-供给"结构不明显,动力辐合和低空水汽条件差,对应区域地面降水微弱或不产生降水。利用模式模拟结果逐步判别云系增雨潜力条件,结果显示:增雨潜力区主要位于冷锋云系前部、地面冷锋与700 hPa切变线之间约150 km宽的狭长带状区域,云体是具有"催化-供给"结构的冷暖混合云,可催化层高度为3.5—7.0 km。  相似文献   

17.
城市雨水资源化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水资源短缺,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充分利用城市降水资源,实施雨水资源化是-条既经济快捷又广泛有效的途径,并可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根据城市下垫面性质的不同,将城市建成区划分为不透水区、园林绿地区和水域区3种类型,分别分析了在这3种下垫面情况下雨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利用潜力,提出了城市雨水资源化潜力模型.最后利用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商丘市2000-2005年城市雨水资源化现实潜力.计算结果表明,商丘市年平均雨水资源化可能潜力为22.94×106m3,现实潜力为18.58×106m3,接近常年城市供水总量的30%.  相似文献   

18.
定西地区属半干旱雨养农业区 ,年降水量 42 0mm左右 ,气候干燥 ,蒸发强烈 ,降水变率大 ,春旱频繁 ,往往使春小麦播种出苗困难。如何在有限的自然降水条件下抗旱保苗 ,提高作物产量 ,对当地农业发展十分重要。农业化学抗旱节水技术针对性强、适应性广、应急性好。与其它常规农业措施相比 ,显示出见效快、使用简便、投入经济、无毒无害的特点。 1 994~ 1 996年进行的春小麦抗旱种子包衣剂的推广试验研究 ,发现在该区适用性较差 ,不宜大面积推广。 1 997~ 1 998年 ,对抗旱剂农气 3号进行了试验研究 ,表明它具有较好的抑蒸抗旱能力 ,增产效…  相似文献   

19.
带状种植产生于间作套种,增产效应明显,是我省耕作改制中的重要形式。带田所以增产,和大田比较,是在同样水肥条件下具有更为优越的光、热、气条件。特别在高水肥栽培条件下,作物对光、热、气要求更高。广大贫下中农提出用带状种植“向光热气要粮”。但是,带田设计中一系列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20.
小麦和水稻是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利用河南省小麦和水稻的历史观测资料,结合DSSAT-CERES 小麦和ORYZA2000水稻模拟模型,分析和模拟河南省稻麦类作物在历史气候变化条件下发育期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小麦全育期长度呈缩短趋势,但播种-越冬天数平均每10年增加1.7天,开花到乳熟天数平均每10年增加2-4天,返青后各发育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水稻各发育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尤其是拔节期以前,分蘖前的发育期间隔天数以缩短为主,拔节后以延长为主。雨养小麦模拟产量和水氮增产潜力均呈减少趋势;随着播种期的提前,水稻减产趋势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