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使用传统协同过滤的方式进行推荐往往会忽视音乐底层特征.通过将音乐的音频特征与歌词信息进行多模态融合,并将融合后的特征信息作为协同过滤推荐的补充,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的音乐推荐系统.主要探讨了音频特征与歌词信息的提取,并在提取歌词信息时利用LDA主题模型进行特征降维.针对多模态融合问题,使用一种特征级联早融合法(EFFC)融合方式,并将多模态融合后的结果与单模态结果进行了比较.对于结果的推荐,以多模态特征信息为依据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并将该模型通过LSTM神经网络,以过滤与优化协同推荐的用户组.结果表明,基于多模态的音乐推荐系统将推荐结果的误差项平方和(SSE)由传统的2.009降至0.388 6,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和社会媒体平台的发展,社会媒体吸引着数以亿计的用户参与其中进行创造和分享信息,产生了海量的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数据.面对这些数量巨大、异构多源、模态复杂的社会多媒体内容数据,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内容理解和知识表示,从而为用户提供更高效、优质的服务,成为实现社会媒体大数据价值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在社会多媒体内容分析、知识提取和表示以及用户建模应用的相关研究展开综述,并针对社会多媒体特征融合、跨模态知识提取与表示,以及基于社会媒体的用户建模相关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总结.随后对社会多媒体内容的知识表示和用户建模的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介绍,最后对多媒体知识表示与用户建模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媒体网站.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在这些网站上分享想法、图片、帖子和从事其他相关活动.当一个流行事件发生时,它可以在不同社会媒体网站中快速地进行传播,同时产生大量的多媒体数据.因此,研究多媒体社会事件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能够让人们及时地了解社会事件随时间演变的发展趋势.本文对近年来多媒体社会事件分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多媒体社会事件表示、多媒体社会事件检测和跟踪、多媒体社会事件动态演变和多媒体社会事件主题观点分析这4个具体任务进行了详细总结.随后,对多媒体社会事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多媒体社会事件分析方面未来可能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知识图谱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介绍了近期知识图谱的发展、构建方法、详细的构建过程,并对知识图谱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总结.本文详细介绍了构建文本知识图谱、视觉知识图谱、多模态知识图谱的关键技术,比如信息提取、知识融合、知识表示等.作为知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图谱,尤其是多模态知识图谱的发展对大数据时代的高效知识管理、知识获取、知识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感知室内空间布局,提出一种基于信息化边界和多模态特征的场景布局估计方法.首先,采用VGG-16全卷积神经网络预测蕴含空间布局先验的信息化边界图.其次,采用Canny边缘检测和投票策略估计水平和竖直方向消失点,从消失点等角度间隔引出射线细采样信息化边界能量高的区域.接着,采用VGG空间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估计几何深度和法向特征.然后,积分几何求和候选布局多边形中多模特征描述一元共生,候选布局的表面法向平滑和位置关系确定二元标记约束.最后,采用结构化支持向量机学习模型,最大布局候选得分以推理布局.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方法相比,本估计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布局的完整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数据以及社交网络的发展,电子相册与在线服务成为如今人们使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基础应用.尤其是近年社交网络的流行,电子相册的数量得到了爆炸增长,而如何增强相册的用户体验变得尤为重要.具有某种主题的相册一般都带有一定的情感信息,因此,本文研究了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家庭音乐相册自动生成问题,旨在使用户能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配以与音乐情感相同的相册图片.针对音乐与图片中所蕴含的情感,本文在音乐和图像中分别选取能够表达其情感的句子级别的音频特征和图像特征,然后在图像与音乐之间异构和跨模态的特征融合问题上,采用局部保持投影(LPP)方法,将图像特征与音乐特征映射到更具情感分类能力的隐式特征空间中,实现了音乐相册的自动生成.在实验中,客观评测结果表明,采用LPP方法在查准率方面高于纯CCA方法;在主观评测中LPP获得72.06%的满意度,与人工推荐的评价结果(78.09%)比较接近,明显高于随机推荐和CCA方法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论大气运动的多时态特征——适应、发展和准定常演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叶笃正  巢纪平 《大气科学》1998,22(4):385-398
对中国气象学家在地转适应和运动多时态特征方面的研究作了概要性总结。其中主要介绍在风、压场的地转适应以及适应过程完成后,尚可区别出以Rossby波频散为特征的发展过程,和以平流过程为特征的准定常演变过程。文中指出,运动的多时态特征是由于动力系统中存在多种物理过程造成,因此在小尺度、中尺度以及热带大尺度运动中都存在适应、发展和准定常演变过程。文中进而指出,这种多时态特征也存在于海气耦合的气候系统中,以及更复杂的气候系统中,也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夏季东北冷涡强度的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利用NCEP/NCAR发布的1981~2010年全球日平均再分析位势高度场资料对东北冷涡进行检索并提取其平均态, 在此基础上定义东北冷涡的偏离指数, 并探讨其对东北冷涡强度特征的描述。结果表明: (1) 东北冷涡500 hPa闭合中心位势高度的概率分布近似为高斯分布, 以其期望值提取的东北冷涡平均态具有东北冷涡的共性, 表现出明显的大气斜压性及有利于系统维持和发展的温压配置关系特征; (2) 基于东北冷涡平均态定义的东北冷涡偏离指数不仅能够表征东北冷涡偏离平均态的程度, 还包含了低压面积的信息, 即能够直观地显示东北冷涡的强弱特征。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谣言传播模型不考虑人群评价对谣言传播的影响,但随着弹幕、评论点赞、评论排序等新机制的广泛应用,人群评论对谣言传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上述情况,本文提出一类新型的基于评价机制的ICST谣言传播模型,该模型将人群细化为无知者(I)、评论者(C)、传播者(S)和静默者(T)四类.在验证平衡点存在性的基础上给出了谣言传播阈值R0,并依据模型的网络结构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最后,设计仿真算法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气象经济学研究对象及气象服务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回顾气象经济学现有研究文献基础上,探讨了气象经济学研究对象确立的问题,强调气象经学研究对象是以气象信息为核心基础的气象服务及其衍生品.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气象服务的若干特征:作为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作为私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特征;作为服务,具有无形性、生产消费同步性、消费的重复性;作为信息,具有客观性、无限性、动态性、依附性、不完全性和复制低成本性.最后,总结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气候数值模式在计算网格环境下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气候数值模式研究一直受到大型计算机系统计算性能和计算资源不足的制约。目前越来越多的超级计算领域,正采用网格技术来实现多个计算节点协作的分布式计算环境,以提高计算能力。本研究是气候数值模式在网格环境下的实现方案,依据数值模式数据通讯量的多少,按强关联型和弱关联型两种主要的计算形态对多个气候模式和准数据并行的数值模式在局域网网格和广域网网格环境下实验。实验发现气候数值模式在网格环境下特点:强关联型的数值模式不适合广域网络构成的网格,而弱关联型的数值模式可以在网格计算环境中取得较好的计算效果。另外,合理地组织计算节点的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值模式的计算效果。这些工作对气候数值模式研究在以网格计算环境为基础的下一代超级计算中的应用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如今,深度学习已然成为机器学习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其在图像识别、目标检测、语音处理、问答系统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通过附加经过特殊设计的细微扰动而构造出的对抗样本,能够破坏深度模型的原有性能,其存在使许多对安全性能指标具有极高要求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以视觉感知为主要技术优先的智能驾驶系统,面临新的威胁和挑战.因此,对对抗样本的生成攻击和主动防御研究,成为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极为重要的交叉性研究课题.本文首先简述了对抗样本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一系列典型的对抗样本攻击和防御算法.随后,列举了针对视觉感知系统的多个物理世界攻击实例,探讨了其对智能驾驶领域的潜在影响.最后,对对抗样本的攻击与防御研究进行了技术展望.  相似文献   

13.
将气象传感器引入到机器人系统中,自主研发了一种气象要素探测机器人,该机器人基于C8051F120内核,能够实时检测声纳、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以及机器人自身的位姿,通过对位姿的判断可进一步进行自主导航和环境建模.采用中值滤波和曲线拟合,可以准确计算气象探测机器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经过严格质量控制后的单站CAPPI格点数据,对相邻天气雷达观测重叠区域内等距离线上的回波强度一致性状况进行研究,根据雷达不同探测距离、不同海拔高度、不同降水强度等因素编制相邻雷达自动配对程序和等高面自动选择程序,建立了相邻天气雷达均一性算法。制定了适合我国天气雷达回波观测差异特征的均一性评估的3类标准(可信、可疑和疑误),并给出了评估标准的满足条件,从而建立了全国天气雷达均一性实时评估系统。从评估效果来看,均一性评估系统能够实时高效检测出全国不同波段、不同型号以及不同省份相邻雷达之间的回波一致性状况,并给出评估结果;对浙江、福建、广东3省雷达一次降水过程的均一性评估,发现参与评估的27部S波段雷达整体可信率为85.19%,可疑率为11.11%,疑误率为3.7%,成功检测出雷达回波强度偏低、波束阻挡以及电磁干扰等问题;对临沂站雷达回波均一性分析,评估系统能及时报警,检测出该站雷达回波位置指向存在偏差,天线方位顺时针偏移16.88°,缩短了故障发现时间。  相似文献   

15.
云计算:概念、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云计算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已成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首先从定义、部署模式、特征和关键技术等方面对云计算进行了综述,然后剖析了当前主流云计算参与企业和应用实例,最后讨论了目前云计算发展存在问题与机遇,旨在为了解云计算当前发展状况、研究趋势以及科学地评估云计算的运营和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By growing awareness for and interest in climate change, media coverage enlarges the window of opportunity by which research can engage individuals and collectives in climate actions. However, we question whether the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that gets mediatized is fit for this challenge. From a survey of the 51,230 scientific articles published in 2020 on climate change, we show that the news media preferentially publicizes research outputs found in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s and journals perceived as top-tier.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of the top-100 mediatized papers, in comparison to a random subset, reveals that news media showcases a narrow and limited facet of climate change knowledge (i.e., natural science and health). News media selectivity reduces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to the role of a sentinel and whistleblower for the large-scale, observed, or end-of-century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for natural Earth system components. The social, 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energy aspects of climate change are curtailed through mediatization, as well as local and short-term scales of processes and solutions. Reviewing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underlie behavioral change, we challenge the current criteria used to judge newsworthiness and argue that the consequent mediatization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fails to breed real society engagement in actions. A transformative agenda for the mediatization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implies aligning newsworthiness with news effectiveness, i.e., addressing the extent to which communication is effective in presenting research that is likely to produce behavioral change.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经典的大众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模式入手,梳理现有气候变化知识产品的编制方式、主要传播途径和相关实践经验,以期为未来气候变化信息传播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分析表明,气候变化知识传播过程应遵循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并充分考虑气候变化知识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交叉性特点;在信息采集方面,应注重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在展示方式方面,应注重内容的可读性、趣味性、精练性和通俗性;在传播途径方面,除传统的大众媒介外,还需要注重利用新兴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发挥人际关系网络作用;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知识传播的理论、模式和实践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