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利用常规实况及T213网格点资料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7月10日信阳市特大暴雨过程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各种天气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及相互作用造成的.东北到华北地区的低槽由竖转横再转竖,对特大暴雨的持续起到重要作用.地面气旋波频繁影响,使中尺度系统在暴雨天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数值预报产品对强降水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T213数值产品的垂直速度和涡度短期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胡雪红  张琳 《山东气象》2008,28(1):22-25
应用T213、MM5、ECMWF、FAX等国内外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2007年7月18日发生在鲁西北的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和降水量进行检验分析与评估.结果发现:ECMWF模式的500hPa形势预报好于T213模式的预报;ECMWF模式和T213模式对此次过程的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对地面形势的预报各有特色,ECMWF模式预报黄河气旋的位置好于T213模式预报,而对冷空气的预报,T213模式好于ECMWF模式;T213和MM5模式对暴雨预报能力较强,而对大暴雨落区预报不准确或没有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3.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9年5月6日铜仁地区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水汽条件、大气稳定度、动力触发机制进行分析,并对T213(639)的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由于高层浅槽东移、中低层切变系统南移、地面弱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的.临近暴雨时刻中低层西南气流的加强把暖湿气流送入暴雨区是暴雨产生的关键.对数值预报产品的检验结果表明,对此次过程T213(639)在风场、涡度、散度、水汽通量、垂直速度方面都作了较好的预报,在今后的预报工作中应该多参考.  相似文献   

4.
章应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4年7月25日内蒙古河套地区出现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本次大—暴雨过程是一个典型的高空切变与副高配合,结合地面河套气旋强烈发展而产生的,具有发展快、降水强度大、对流性明显等特点。进一步应用MM5V3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进行模拟分析表明:河套气旋在降水中起到关键性作用,是主要影响系统。说明在充分研究分析天气形势的基础上.综合运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是做好内蒙古河套流域大—暴雨预报和服务的关键;应用MM5V3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可以进一步细化预报结论,提高预报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欧洲、T213和日本传真图等数值预报产品,结合暴雨天气形势概念模式和日本传真图夏季暴雨预报释用模式,诊断分析了2003年6月22日商丘市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6.
陕西2005-03-10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5年3月10-12日发生的寒潮天气过程,从高空环流特征、中低层锋区、地面冷空气的移动路径及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等进行分析,并对T213和欧洲中心(EC)提供数值预报产品格点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高空500hPa阻塞高压崩溃,贝湖横槽转竖导致冷空气爆发而形成的,本地压、温、湿气象要素过程前反映特征明显。数值预报产品对这次过程提早作了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7.
冯新  施望芝 《湖北气象》2005,24(3):21-2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5年4月30至5月1日发生在湖北省内的一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揭示了发生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以及产生暴雨天气的水汽条件、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并对产生暴雨的一些物理量及结构的特征值进行了剖析,加深了对此次暴雨发生机制的认识,同时对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做出初步的分析,为今后做精细化预报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欧洲、T213和日本传真图等数值预报产品,结合暴雨天气形势概念模式和日本传真图夏季暴雨预报释用模式,诊断分析了2003年6月22日商丘市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9.
陈余兰 《贵州气象》2006,30(Z1):13-15
从环流形势特征、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和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05年5月22日独山县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暴雨天气的发生与南支槽、低涡切变系统的活动以及高、中、低层数值预报产品的有利配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王安林  何春燕  冯晓芬 《贵州气象》2007,31(4):22-23,30
利用实测资料采用天气学方法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2-06-17 T 20—20 T 20贵州省出现的一次连续性暴雨—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贵州连续性暴雨过程是在大尺度环流系统异常稳定的条件下,高原槽、西南低涡、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等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及适当配置的结果,贵州暴雨常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左侧,西南低涡稳定维持并沿切变线移出时,易造成贵州持续性的暴雨—大暴雨天气,T 213和EC的数值预报产品对预报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四川盆地内的强暴雨。进行了预报系统开发方面的研究,研究指出:以T213数值预报产品为资料样本,以天气动力学理论和强暴雨预报经验为基础,利用强暴雨预报经验对T213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在检验的基础上构筑预报因子系列,依据于大量历史个例的总结。采用回归方法与判别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就能在较短样本资料的情况下,建立起实用效果理想的强暴雨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流域数值预报产品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宜昌市气象局研制的数值预报产品评价分析和客观订正系统,对ECMWF、T213L31模式分别进行预报误差分析和降水主要影响系统预报能力分析。结果表明:ECMWF模式总体误差水平好于T213L31模式,T213L31模式24 h的总体误差水平接近ECMWF 72 h预报;ECMWF、T213L31对影响长江上游流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不同的预报能力,使用宜昌市气象局所研制的订正系统可从一定程度上改善模式预报的输出结果。  相似文献   

13.
"2002.5.13"黔南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英 《贵州气象》2002,26(6):10-12,14
从环流形势特征、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雷达回波等方面对2002年5月13日黔南州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暴雨天气的发生与高空槽、低涡切变系统的活动以及高、中、低层数值预报产品的有利配合密切相关。丰富的水汽输送、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的抽气机效应是暴雨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发生在青藏高原东侧四川盆地内的强暴雨,进行了预报系统开发方面的研究,研究指出:以T213数值预报产品为资料样本,以天气动力学理论和强暴雨预报经验为基础,利用强暴雨预报经验对R213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在检验的基础上构筑预报因子系列,依据于大量历史个例的总结,采用回归方法与判别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就能在较短样本资料的情况下,建立起实用效果理想的强暴雨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5.
2003年5月5~6日,宁夏出现了入春以来第一场透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降水天气过程从主要影响系统和T213数值预报有关物理量预报场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T213对我区降水有很好的预报能力和指示意义,并随着预报时效的缩短,其可信度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湖北境内一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及有关常规天气资料,对2002年7月21~24日发生在湖北省境内大范围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天气尺度系统持续稳定、高空冷槽反复摆动、地面有弱冷空气不断南扩的环流背景下发生的;从低层到高层向北倾斜的动力性垂直环流圈、上升下沉气流、湿度锋区、深厚湿层的存在,对暴雨(单站)预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影响系统和单站要素等方面分析了2003年8月29日开封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成因,并与T213的12~24 h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213预报场比实况场滞后8~10 h.  相似文献   

18.
王芹 《湖北气象》2006,(3):24-26
2005年7月7~10日,襄樊境内出现了连续性暴雨和大暴雨,个别县市出现特大暴雨,该文对这次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对基于T213数值预报产品的强降水预报模型的预报结果进行了评估。分析表明:对流层中低层的中尺度切变、东北冷涡、高原暖涡是该次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中层切变线上分布不均匀的辐合区、中低层正涡度区、高层负涡度区以及明显的垂直上升运动,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重要动力条件;强降水预报模型对这次暴雨过程在时段上有较强的预报性,但在定点预报方面存在不足,其预报范围较实况偏大。  相似文献   

19.
从影响系统和单站要素等方面分析了2003年8月29日开封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成因,并与T213的12~24h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213预报场比实况场滞后8~10h。  相似文献   

20.
2002年湖北两场连续暴雨综合诊断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利用T213数值产品及常规气象资料,对2002年7月21~24日及11月13~15日两场发生在湖北省内大面积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揭示了发生连续性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以及产生暴雨天气的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发现了产生暴雨的一些物理量及结构的特征值并对其予以剖析,加深了对暴雨发生机制的认识,得出了暴雨落区、落点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出了两场不同季节暴雨过程的异同点,同时对新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做尝试性的分析,为今后精细化预报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