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卫星资料计算得到的对流层臭氧柱总量数据分析了近20年来全球对流层臭氧柱总量的全球分布特征,并对我国对流层臭氧的季节变化做了研究。利用对流层污染测量仪(MOPITT)的CO和全球臭氧监测仪(GOME)和大气制图扫描成像吸收光谱仪(SCIAMACHY)的NO2数据分析了关于对流层臭氧的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得出中高纬度地区对流层臭氧浓度存在规律的年内变化,对流层臭氧高浓度值的分布及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切。  相似文献   

2.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勇 《气象》1999,25(1):3-8
美国的全球变化研究主要由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支持,重点资助季节—年际尺度气候变率,十年—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臭氧、UV辐射以及大气化学的变化,土地利用以及陆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等4个领域。当前,水汽与云仍是全球变化研究中不确定性较大的一个方面,因而受到关注。关于气候变化的信号检测以及成因分析也是一个研究热点。气候模拟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主要方法。卫星资料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取得了大量成果。近期美国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是气候模拟,短期气候预测,十年—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臭氧、UV辐射以及大气化学的变化,地表以及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尺度估计,卫星资料的应用,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级评估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东北侧臭氧垂直分布与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臭氧和温度探空廓线,结合NCEP/NCAR资料、TOMS臭氧总量卫星观测资料和NOAA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资料,通过个例分析探讨了影响青藏高原(下称高原)附近臭氧垂直分布的因子和过程。结果表明,动力过程是影响高原上空臭氧垂直分布的主要因子,特别是中高纬度高臭氧浓度的空气向南入侵会导致高原上空臭氧浓度的升高,影响高原上空臭氧低谷的范围大小和形态;尽管大气化学过程对高原上空的平流层下层臭氧垂直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高原上空的平流层臭氧变化与温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还发现,对流层上层的强反气旋系统,特别是中高纬度阻塞高压的边缘有明显的平流层空气向对流层入侵,从而导致对流层内臭氧浓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管成功  田华 《气象科技》2006,34(5):587-591
利用1996年9月至2004年9月卫星观测臭氧总含量TOMS(第8版)资料,对全球60°S至60°N和北半球0°~60°N大气臭氧总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大气臭氧总量的季节纬度变化特征;通过对位于我国40°N附近不同经度上北京、敦煌和丹东3个代表站大气臭氧总量的分布与演变状况的分析,给出了中国40°N附近大气臭氧总量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北半球臭氧总量的季节变化和分布随着纬度变化有明显的特征;中国40°N附近的北京、敦煌及丹东大气臭氧总量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变化特征比较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臭氧的ENSO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通过对臭氧卫星观测资料及大气环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年际变化中的ENSO信号,并与同纬度无山区及赤道地区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在ElNino年(南方涛动指数为负),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偏大,在LaNina年(南方涛动指数为正),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偏小.同时讨论了与ENSO事件有关的大气环流物质输送.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臭氧的ENSO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臭氧卫星观测资料及大气环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年际变化中的 ENSO信号,并与同纬度无山区及赤道地区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在 E1 Nino年(SOI指数为负)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增加,在 La Nina年(SOI指数为正)青藏高原臭氧总量减小。本文同时讨论了与ENSO事件有关的大气环流物质输送。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臭氧的准两年振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臭氧卫星观测资料及大气环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上空臭氧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地区臭氧准两年振荡(QBO),并与同纬度无山区及赤道地区臭氧QBO进行比较,指出:青藏高原臭氧QBO的平均周期为29个月,平均振幅为8DU.青藏高原臭氧QBO变化位相与热带平流层纬向风场QBO相反,即热带平流层纬向西风时,青藏高原上空臭氧总量偏小,东风时臭氧总量偏大.还讨论了与青藏高原臭氧QBO相关的大气环流物质输送理论.  相似文献   

8.
近十五年全球臭氧变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卫星观测臭氧总含量TOMS(第7版)资料,在剔除季节变化后对全球60°S-60°N范围首先进行了沿纬度分布的线性趋势和周期分析。结果表明:自本世纪70年代末,各纬带上的臭氧总量都呈下降趋势,强度随纬度升高而加剧,并发现总体上北半球臭氧的下降趋势较南半球更加明显;同时证实了准两年振荡是臭氧变化中除年周期外最显著的周期。并对臭氧变化中的准两年振荡作了遥相关分析;发现准两年振荡在强度和位相上基本呈纬向分布并主要表现出赤道对称的特征。135~170°E地区臭氧总量变化所表现出的不同于其它地区的原因可能是这一地区常年频繁出现的对流活动;而臭氧总量下降趋势表现出的北半球同纬度地区均大于南半球的南北半球差异可能是由两半球人类活动的差异引起  相似文献   

9.
拉萨地区1998年夏季臭氧总量及垂直廓线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根据1998年6~10月上旬在拉萨地区进行的臭氧总量及臭氧垂直廓线的观测结果, 并结合同期同纬度其他两个臭氧站数据资料, 证实了以拉萨地区为代表的青藏高原在夏季存在“臭氧低谷”的现象.分析表明, 地基和卫星观测的臭氧总量有一定误差. Umkehr观测反演结果表明夏季拉萨地区平流层臭氧分布和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略有不同; 在对流层, 探空资料显示了该地区对流层臭氧有低值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60~70oS臭氧总量的QBO和ENSO信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Nimbus-7上搭载的臭氧总量观测光谱仪(TOMS)得到的60~70oS纬圈中臭氧总量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地区臭氧总量准两年振荡(QBO)和ENSO信号的纬向分布,指出在该纬圈臭氧总量的长期变化中包含着的QBO和ENSO信号。同时,本文还分析研究了沿纬圈分布的大气臭氧总量季节变化和长期变化趋势,指出在该纬圈各个季节中臭氧总量呈下降趋势,以60~100oW十月份的下降最大,达到-9.3DU/a。研究同时表明:臭氧总量季节变化、长期变化趋势、以及QBO信号的纬向分布都在西南极上空出现异常。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认为这是西南极海陆分布调整大气环流及大气波动造成对臭氧总量分布和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and satellite meteorology are the fastest developing new branches in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Today th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has become a key element in the global atmospheric sounding system while the satellite meteorology is covering the main components of earth's system scienc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ajor achievements that China has made in these fields in the past 30 years. The following contents are involved: (1) History and present status of China's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It covers the development, launch, operation,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China's polar and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 (2) Major achievements on remote sensing principle and method. It describes the retrieval of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profiles, cloud character retrieval, aerosol character retrieval, precipitation retrieval as well as the generation of cloud wind. (3) Achievement on the studies of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data application. This part covers the applications of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data to weather analysis and forecast, numerical forecast, climat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short-term climate change. Besides, the new results on data assimilation, climat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 are also included.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研究的回顾和发展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是大气科学中发展最迅速、成就最显著的一项大气探测技术和新兴的分支学科。目前 ,气象卫星已经成为地球大气探测系统中的主要成员 ,而卫星气象学则正在覆盖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主要方面。文中从 3个方面综述自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 30多年时间内 ,中国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中国气象卫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重点介绍了中国的极轨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射、运行状况和主要技术指标及发展史。 (2 )气象卫星遥感原理和方法等方面的主要成果 ,重点评述了大气温湿廓线遥感反演、云特性反演、气溶胶特性反演、降水反演和云迹风生成等 5个方面的主要成果。 (3)气象卫星资料应用研究成果 ,主要包括气象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在数值预报中的应用和在气候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中的应用。此外还包括同化和气候监测与预测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20年川西高原农业气象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指出近20年来川西高原地区在作物气象、畜牧气象、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象灾害方面进行了较多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为当地农牧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川西高原区域特殊,地形复杂,立体气候特征明显,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登义  邹捍  周立波  刘宇 《大气科学》2003,27(4):567-590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学是研究中国山地与大气、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近数十年来,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迅速.1960年以来,大气物理研究所多次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山地综合科学考察,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促进了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的研究,特别是在珠穆朗玛峰、天山托木尔峰和横断山脉山地环境气象、雅鲁藏布大峡谷环境气象研究等方面进展较快.为监测全球环境气象变化,中国气象局在青藏高原上设立了环境气象监测站.此外,在利用臭氧卫星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与臭氧分布、准两年振荡(QBO)信号、ENSO信号的关系方面也颇有进展.  相似文献   

15.
Solar surface insolation (SSI) represents how much solar radiance reaches the Earth??s surface in a specified area and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various fields such as surface energy research, meteorology, and climate change. This study calculates insolation using Multi-functional Transport Satellite (MTSAT-1R) data with a simplified cloud factor over Northeast Asia. For SSI retrieval from the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data, the physical model of Kawamura is modified to improve insolation estimation by considering various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such as Rayleigh scattering, water vapor, ozone, aerosols, and clouds. For more accurate atmospheric parameterization, satellite-based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are used instead of constant values when estimating insolation. Cloud effects are a key problem in insolation estimation because of their complicate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The accuracy of insolation data from satellites depends on how well cloud attenuation as a function of geostationary channels and angle can be inferred. This study uses a simplified cloud factor that depends on the reflectance and solar zenith angle. Empirical criteria to select reference data for fitting to the ground station data are applied to suggest simplified cloud factor methods. Insolation estimated using the cloud factor is compared with results of the unmodified physical model and with observations by ground-based pyranometers located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modified model results show far better agreement with ground truth data compared to estimates using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under overcast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热岛非均匀分布特征的卫星遥感-地面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京城市热岛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重点探讨了北京城市热岛总体演变趋势及其多尺度非均匀分布特征与城市建筑群面积、中高层建筑群空间布局的相关关系。采用晴空过程北京城郊地面自动气象站AWS(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气温观测真值对卫星遥感云顶黑体温度TBB(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 on the top of cloud)高分辨率场实施变分订正,解决城市热岛研究中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的客观性订正问题。研究结果揭示了北京城市建筑群面积及中高层建筑群布局对城市热岛群总体演变趋势、多尺度热岛群非均匀分布特征的显著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北京晴空过程城区及近郊区多尺度热岛效应可由强、弱程度不同的热岛群"合成",北京地区热岛分布呈多尺度非均匀特征,即城区东西两侧为强热岛区,城西北园林区与古城中轴线区域为相对弱热岛区;在北京城市高速发展背景下,城郊街区热岛群的非均匀分布特征与城市建筑群布局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城市建筑群面积及中高层建筑密集程度的差异可产生区域性强弱不同的热岛效应,这间接反映出北京城郊中高层建筑群暖气或空调排放热源的局地影响效应。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发展有关建筑群布局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卫星气象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柏林 《气象》1987,13(5):3-8
本文讨论了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展望,以及在未来十几年内气象卫星可能提供遥感信息的前景。由于卫星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遥感信息将会对于气象及有关学科的发展有所推动,本文预期了它对于天气预报、气候与长期预报、大气探测(包括云雨)、大气污染、海洋环境及陆地冰雪研究的促进效果。气象卫星遥感提供了地球环境综合性研究的可能性,本文也讨论了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最后,概述了我国卫星气象事业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8.
骆继宾 《气象》1989,15(10):3-9
本文就我国气象业务技术中的主要方面,即气象台站网的建设和发展、气象通讯系统、卫星气象及气象卫星、天气预报、气候资料工作、专业气象工作等方面四十年来的发展作了简要述评。在这四十年的发展中,以近十年来的进展最为迅速和显著,本文对此作了重点的叙述。通过以上叙述也概括地说明了我国当前气象业务技术的现状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回顾近20年青藏高原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卫星资料在天气分析和预报、气候变化研究,以及森林火险和积雪监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指出目前青藏高原气象卫星应用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