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2002~2003年春秋季陕西省14次飞机增雨作业天气分析的基础上,对2002年9月13日飞机增雨作业典型天气个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500 hPaθse、温度、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飞机和雷达探测资料,得出飞机增雨作业需要的有利于层状云向降水转化的条件:有稳定的层状云,云系有一定冷层厚度和过冷云水量,供自然冰相降水元和人工催化形成的降水元增长;云系还应有一定厚度的暖层,供下落的自然和人工形成降水元融化再经碰并云水增长成雨滴形成降水.陕西省春秋季具有进行有效飞机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和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2.
薛斌 《贵州气象》2006,30(1):48-50
对2005年红河州初夏干旱进行4次大规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影响天气系统、雷达回波和探空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初夏降雨天气过程的前锋主要为对流云系,然后演变成混合云或深厚层状云,其云系均具有较大催化潜力,是人工增雨的有利作业对象。提出人工增雨机制,指出现行两种增雨火箭播撒催化能力和作业催化的利弊。初步提出适合人工增雨的条件、监测识别方法和催化部位、催化时机和催化剂量理论参数。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尺度模式ARPS对2013年10月13—14日华北南部到河南一次冷锋降水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卫星、雷达、飞机等观测资料,分析了冷锋云系不同部位宏微观结构和多种增雨潜力要素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冷锋云系增雨潜力区判别方法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冷锋云系结构具有不均匀性,云中含水量及其变化梯度自云系前部到后部逐步减小。冷锋云系不同位置垂直结构特征不同,云系前部自云底到云顶为整层上升气流区,云中存在典型的"催化-供给"结构,动力辐合和水汽条件较好,对应区域地面出现较大降水。云系后部上升气流区集中在中高层,4.0 km以下为下沉气流,云中冰相粒子丰富,但中低层液态水含量少,"催化-供给"结构不明显,动力辐合和低空水汽条件差,对应区域地面降水微弱或不产生降水。利用模式模拟结果逐步判别云系增雨潜力条件,结果显示:增雨潜力区主要位于冷锋云系前部、地面冷锋与700 hPa切变线之间约150 km宽的狭长带状区域,云体是具有"催化-供给"结构的冷暖混合云,可催化层高度为3.5—7.0 km。  相似文献   

4.
层状云人工增雨机制、条件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提出了新的层状云人工增雨机制,指出人工冰晶除通过贝吉隆过程使过冷云水转化为降水外,还使一部分冰面过饱和水汽转化为降水,凝华潜热的释放导致空气增温和局部升速加大,促进云降水的发展。与此相应提出了适合人工增雨的云层条件、监测识别方法以及最佳催化部位、药剂、剂量等。  相似文献   

5.
冬季层状云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百色市2004年至2007年冬季8次天气过程的22次层状云或层积混合云增雨作业个例分析,推断冬季对层状云或层积混合云进行增雨作业的环流背景、增雨潜力、催化可播高度和作业时机,得出百色市冬季对层状云或层积混合云开展增雨作业,只要存在有利的天气条件和持续长的时间,在降水云系的发展旺盛时期通过火箭将A gI焰剂播撒在-5℃~-10℃可播高度区域内,可收到良好的增雨作业效果结论。  相似文献   

6.
层状云人工增雨宏观判据在MICAPS平台上的演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志鸾  邢开成 《气象科技》2005,33(5):445-450
针对地市级普遍缺乏可业务应用的人工增雨潜力实时分析及预测系统的情况,以常规探空资料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资料,开发了几种人工增雨宏观诊断场,并实现了这些诊断场的定时自动处理和在MICAPS平台上的实时分析显示.其中,冰面过饱和度可诊断“冰水转化区”的垂直分布,进而为确定合适的播撒高度提供判据.T-Td垂直分布可反映准饱和湿层伸展的高度和厚度,其顶部为合适的播撒高度;特征温度层高度可提供"播云温度窗区"的高度和厚度,也可为进一步确定播撒高度提供判据.几种方法综合应用可确定最佳播撒高度.增雨潜力系数与降水的演变趋势很一致,可为选择合适的作业时机提供参考.以一次典型过程为例,对上述方法做了试用.为了定量确定人工增雨潜力的大小,综合考虑了各种物理量(要素)场对降水的贡献以及降水预报对宏观增雨潜力的指示意义,应用多因子权重集成法,制作人工增雨潜力等级预报,并用2004年2~5月7次层状云降水过程进行实例应用检验,证明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翟菁  黄勇  胡雯  蒋年冲  陈晓红  曾光平 《气象》2010,36(11):59-67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新一代天气雷达、静止气象卫星和雨量等观测资料,对安徽省秋季旱期一次降水过程的增雨条件进行了分析。首先,模式预报的云降水结构与实况在总降水量及分布、云系回波特征、移动趋势方面基本一致,模式产品具有一定可信度,对云降水结构的分析表明,云中含有一定过冷云水且配合有上升气流的存在,这是有利的增雨条件。在此基础上,基于MM5模式结果计算了冰面过饱和度,散度差,K指数和850 hPa水汽含量,并由此得到综合增雨潜力指标,将指标与云结构、降水和卫星雷达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这些指标揭示了云系中有利于增雨作业的动力、热力、微物理条件,对云系发展和降水过程有良好指示意义,与雷达卫星的观测结果较一致。最后,卫星反演产品、雷达回波以及雷达反演产品如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等特征与模式描述的云系结构特征一致,可判断作业的具体位置和时间,数值模式产品与观测资料结合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及时精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利用聊城市2004-2006年春季人工增雨作业的雷达回波资料和实况资料,对13次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云系、作业时机、部位以及催化剂量的选择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聊城市高炮、火箭人工增雨的作业以混合云和层状云为主要目标云系,层状云作业效率最高,可达80.5%;层状云系作业部位应选在0℃层亮带以上,混合云系应选在强回波区附近;选择催化时机,层状云应在云顶高度大于或等于6km,回波强度大于或等于25dBz,混合云云顶高度大于或等于7.5km,回波强度大于或等于35dBz为宜;一次过程,一个作业点每波次炮弹以8~12发效果较好,火箭弹2~4枚为宜。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CINRAD-SA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飞行探测数据,对影响2011年4月17日河北抚宁县森林大火的一次冷锋云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宏观分析,过程降水的水汽仅来自冷锋自身所携带的微弱水汽,水汽辐合值较小,不利降水;2)微观分析,冷锋层状云系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存在较薄的过冷水云区,小粒子数浓度大于20 cm-3的云区占一定比例.飞机催化作业后,雷达回波强度增强,CAS(云气溶胶粒子探头)探测的小粒子数浓度、云含水量及粒子平均直径均有明显变化,说明该次冷锋云系有一定的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10.
石爱丽  郑国光  孙晶  段靖 《气象》2013,39(1):67-73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加密探空资料、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和气象卫星资料,结合数值模式MM5V3分析了2002年10月1 9日河南省层状云降水人工增雨潜力.资料分析表明,这次降水过程的潜力区主要分布在700~300 hPa高度上,07:00、13:00和16:00时刻;从数值模拟结果看,增雨潜力的时空分布同探空分析大体上一致,云系中含有比较丰富的过冷水,冰晶粒子浓度不是很多,这种水成物的配置存在引晶催化的增雨潜力,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异常变化与若干强迫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魏凤英 《大气科学》2006,30(2):202-211
首先,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方法对1905~2000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和太阳黑子、地球自转速率、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北极涛动等强迫因子序列进行年代际和年际尺度的分离,并分析了它们年代际尺度的位相变化特征.然后,使用30年滑动相关的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与上述各因子之间的相关随时间的变化.最后,利用旋转因子分析方法,对年代际及年际尺度因子的潜在结构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和强迫因子序列均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随时间变化呈现显著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2.
晋江城市空气质量污染潜势统计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通过分析气象条件对晋江空气质量的影响,建立了一套以天气形势为依托、综合考虑气象要素变化、以分类法和趋势外推法相结合的空气污染潜势的统计预报方法。经实践检验:用该方法预报空气质量为Ⅰ级和Ⅲ级以上的准确率分别为95.2%和79.2%,API指数误差在[-10,10]的命中率达到82.5%。预报方法简单、经济、实用,预报准确率较高,可为沿海地区中小城市今后开展空气质量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宇昕  沈阳  马旭林 《气象科学》2021,41(4):463-470
西北太平洋地区晚季(10—12月)66%的热带气旋可以发展成为台风,其比率高于盛夏季节。基于贝叶斯突变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晚季台风频数在1998年前后发生了年代际转折,即相对于1979—1997年,台风频数在1998—2016年显著减少。台风生成的空间分布情况表明,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总体呈减少状态,减少最多的区域出现在东南部(0°~17.5°N,135°~180°E)。相应的,台风生成潜在指数(Genesis Potential Index, GPI)在该区域也明显减小。通过对比分析涡度、垂直切变、相对湿度和最大潜在强度四个主要因子对GPI变化的相对贡献大小,结果表明动力因子(垂直切变和涡度)对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数的年代际变化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最佳路径数据集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再分析资料,分析了El Ni?o-South Oscillation (ENSO)发展年与衰减年西北太平洋(Western North Pacific,WNP)夏季(6—8月)总TC生成频数(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Frequency,TCGF)及其区域性特征,通过潜在生成指数(Genesis Potential Index,GPI)定量诊断各环境要素对TCGF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TCGF总数异常在ENSO各位相并不显著,但其东南象限和西部的TCGF异常存在明显差异。在ENSO各位相,GPI异常的空间分布与TCGF异常的空间型相似。同一区域,各环境要素对TCGF异常的贡献不同,反映了ENSO不同位相影响TC生成变化的机理存在差异。WNP东南部(SEWNP)是对ENSO较敏感的区域,El Ni?o发展年,中东太平洋异常增暖激发的Rossby波西传导致SEWNP受异常正涡度环流控制,涡度对TCGF增加的贡献最大;El Ni?o衰减年,西北太平洋出现低层异常反气旋,其东侧异常东北气流将湿度相对较低的水汽输送至SEWNP,相对湿度降低导致TCGF显著减少。La Ni?a发展年,绝对涡度减小和垂直风切变增加对TCGF减少都有影响。WNP西部仅在La Ni?a衰减年出现TCGF显著负异常,低层绝对涡度减小的贡献最大,因为季风槽减弱,抑制了南海附近的TC生成。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1971-2005 monthly mean maximum/minimum temperature,wind speed,relative humidity,sunshine duration,and precipitation data at 25 station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a study of the largest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LPE)is performed by using the Penman-Monteith model.The surface wettability index(SWI)is calculated and examined,together with its space distribution,inter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s,as well as associated cause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nnual area rainfall exhibits a pronounced increasing trend at 15.0 mm per decade; the annual LPE shows a different-degree decrease at-4.6-71.6 mm/10 yr.In the southwestern Ngari prefecture and Nyalam county,the annual SWI displays insignificant decline trends compared to increasing trends in other areas of Tibet(0.02-0.09 per decade).For Tibet,on average,the SWI experiences a noticeable rise at 0.04/10 yr,particularly in 1981-2005.On a seasonal basis,the SWI shows increasing trends,especially in summer.In the 1970s-1980s,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is characterized mainly by lower temperature and lower humidity.From the 1990s,air temperature keeps on rising,leading to an appreciable increase in SWI,displayed as a type of warm and humid climate.The salient increases(decrease)of precipitation and relative humidity(mean temperature daily range)are the principal causes of the greatly enhanced SWI in the region.The pronounced decrease in mean wind and sunshine duration also plays an active role.  相似文献   

16.
陈艳春  赵秀英 《气象》1996,22(11):44-48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栽培草种的气候生态适应性以及牧草生长季气候条件的优劣势。计算得出该区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的气候生产力、气候增产潜力,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提出草场改良措施。结果表明:天然草场年气候生产力为9210—11820kg/ha。增产潜力为4500—10500kg/ha;种植紫花苜蓿的人工草场年气候生产力为23775—28080kg/ha,增产潜力为6000—19500kg/ha。  相似文献   

17.
湿位涡诊断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暴雪预报中的应用个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湿位涡理论,对2006年1月18-19日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北侧大范围暴雪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以探讨湿位涡诊断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暴雪预报中的应用前景.个例分析表明:850 hPa和东风回流以及横切变耦合的正湿位涡高值区和500 hPa青藏高原东侧大槽前正湿位涡平流、300 hPa青藏高原东侧大槽前新生正湿位涡中心的叠加,形成有利于暴雪发生发展的湿位涡和湿位涡平流配置的三维空间结构;850 hPa等压面湿位涡正压项(ξMPV2)等值线密集区和等压面湿位涡斜压项(ξMPV1)<-2.0 PVU的中α尺度对流不稳定区形成的耦合区,对暴雪落区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庆市云水资源开发潜力估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971~2000年大庆市气候资料普查,分析并得出了大庆地区降水特征,并对4~6月主要降水天气系统计算了其降雨效率及增雨潜力。结果表明:大庆地区人工增雨潜力为40%~60%,为进一步开发云水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陈艳春  赵秀英 《气象》1996,22(11):44-48
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栽培草种的气候生态适应性以及牧草生长季气候条件的优劣势。计算得出该区天然草场和人工草场的气候力,气候增产潜力,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亓场改良措施。结果表明:天然草场气候生产力为9210-11820kg/ha。增产潜力为4500-10500kg/ha;种植紫花苜蓿的人工草场气候生产力为23775-28080kg/ha,增产潜力为6000=19500kg/ha。  相似文献   

20.
近36年新疆巴州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巴州11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71—2006年的逐月历史气候资料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巴州各地逐年潜在蒸散量的基础上,采取线性回归、最大熵谱、Mann-Kendall以及自然正交分解(EOF)等方法,对近36a巴州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36a巴州潜在蒸散量总体呈递减趋势,递减倾向率为-42.1mm·(10a)^-1;②平均潜在蒸散量的年代际变化为:70-90年代,在蒸散量呈持续递减趋势,但进入21世纪以来的2001--2006年又呈回升之势;③近36a,巴州潜在蒸散量的变化不存在小于36a的显著周期;④突变检测表明,巴州潜在蒸散量于1980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⑤巴州ll站年潜在蒸散量的最主要空间分布特征均是同向变化;⑥巴州各地年平均潜在蒸散量与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具有良好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