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利用2010—2015年南京市逐日的08时(北京时间,下同)和20时L波段雷达探空秒级数据资料,研究南京市边界层内(2 km以下)接地逆温和悬浮逆温的出现频率、逆温层厚度以及逆温强度等,对该地区低空大气逆温特征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南京市逆温日的发生频率较高,达81.68%,其中接地逆温23.9%,悬浮逆温71.8%,早间发生频率高于晚间,月分布均表现为盛夏季节频率低,秋冬季节发生频率高。逆温层厚度也是夏季最薄,冬季到初春厚度较大;早间的逆温层厚度大于晚间的逆温层厚度,悬浮逆温厚度大于接地逆温厚度。南京市逆温强度夏季小,冬季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逆温强度早晚差异较小,但接地逆温平均逆温强度是悬浮逆温的1.5倍。逆温强度达到2.0℃/hm的强逆温有50%以上出现在冬季。通过计算污染物浓度与逆温强度的相关性,发现污染物浓度(PM_(2.5)、PM_(10)、SO_2、NO_2、CO)与逆温强度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由此说明低空大气逆温层结状况对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冬季逆温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晓明  云天  张智勇  刘海峰  王宁 《气象》2009,35(8):91-97
吉林省的三个探空站即长春、临江和延吉分别位于该省的中部平原、南部山区和东部盆地之中.利用三站探空资料,分析了吉林省冬季发生逆温的时空分布特征、逆温的统计特征、逆温属性以及逆温的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逆温的发生频率平原最多、山区次之,盆地较少,强逆温的发生频率恰好与之相反;逆温底高平原多发生在近地面附近,山区多在400m以下,盆地多在200m以下;发生在近地面的强逆温层厚度一般多发生在1000m以下;逆温属性,平原和山区以辐射或下沉逆温为主,盆地则以辐射或下沉和平流逆温为主,同时指出了不同属性逆温的地面形势场特征.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5年3月3 ̄13日的现场观测资料,分析了伊春市浩良河镇的逆温特征,从中归纳出半山区辐射逆温的生消,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市低空逆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近10年(1991~2000年)呼和浩特高空站探空资料,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大气边界层内低空逆温的气候特征,指出:辐射逆温出现频率高、厚度大、强度高、维持时间长,限制了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是呼和浩特市冬季污染物浓度高,空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用Micaps资料和贵阳探空雷达站的资料,对贵阳地区逆温及其天气形势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逆温大多出现在高层,近地层逆温少;逆温次数冬半年多,夏半年少;逆温次数最多的月份是1月份,最少的月份是7月份;1月和2月份逆温强度最大,逆温差最大值达到17℃;6月和7月份逆温强度最小,逆温差最大值仅为4℃;出现逆温的天气形势有4种类型:冷高晴好天气型、冷暖过渡型、锋面降水型、台风副高型,其中,近地层逆温的天气形势只有前2种类型,以第1种最多;近地层逆温强度小,逆温差大于3℃的极少,且天气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无降水.  相似文献   

6.
李杏彬  李敏 《山东气象》1996,16(1):42-45
利用泰山、泰安、济南三站1980年至1994年的气象资料,比较详细地分析泰山逆温的形成,揭示出泰山逆温是地面辐射冷却与秦山的特殊地形共同作用的结果。指出泰山逆温与泰安城区空气污染有正相关关系,可以根据逆温的生消变化规律,对泰安城区的空气污染趋势作初步的污染气象预报。  相似文献   

7.
河池边界层逆温现象变化特征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河池近5a来GFE(L)型雷达探测的高空气象资料,对河池边界层逆温现象变化特征和强度进行分析,寻找河池边界层逆温现象的变化特征及规律,进而利用这些规律进一步阐述逆温现象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逆温现象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三峡坝区边界层逆温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峡坝区高空气象观测站2001年全年的观察资料对坝区边界层内逆温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悬逆温为三峡坝区的主导逆温,年频率为41%,接地逆温年频率为20%;无论是低悬逆温,还是接地逆温,其强度较弱,但其厚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5—2017年格尔木市L波段雷达探空站的探空资料,分析格尔木市低空逆温的基本特征,并与不同气候区的西宁市、玉树市做对比;结合2016—2017年格尔木市逐日空气污染物浓度(SO_2、NO_2、O_3、PM_(2.5))资料,研究低空逆温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07时、19时格尔木市年均逆温发生频率分别为67%、24%,以贴地逆温为主,秋、冬季发生频率高于春、夏季;逆温厚度表现为早间高于晚间,冬季最厚,夏季最薄,07时各季节贴地逆温厚度高于悬浮逆温,19时秋、冬季悬浮逆温厚度高于贴地逆温;逆温强度表现为贴地逆温大于悬浮逆温;07时悬浮逆温的起始高度和终止高度(分别为331 m、571 m)小于19时(分别为662 m、851 m),均在冬季达到最大;07时柴达木盆地逆温发生频率最高(67%)、强度最大(2.07℃/100 m)、厚度最薄(267m),19时逆温发生频率少于河湟地区,但多于三江源地区(24%),强度最小(2.18℃/100 m),厚度最厚(127 m);逆温对SO_2、NO_2、O_3、PM_(2.5)浓度有显著影响,但对PM_(2.5)的影响效果不如风速明显。  相似文献   

10.
济南低空逆温层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2002—2003年济南逐日高空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低层逆温结构分布特征及其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指出:辐射逆温出现频率高、厚度大、强度高,限制了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是济南市冬季污染物浓度高,空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