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淮河上游流域历次强降水及其致洪情况的分析,探讨强降水过程与洪水发生的规律,从而确定这一地区致洪暴雨标准,并用分区和时间滑动累加计算的方法,计算空域面雨量累加值,导出致洪暴雨指数。从天气气候普查,得出产生这一地区致洪暴雨的四个类型天气系统,从中选取各类典型致洪暴雨个例,用天气分析和数值预报释用结合的方法,建立暴雨的短期预报模式,并对洪峰涨势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2.
渭河2005年9—10月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9月下旬渭河流域发生了长历时、大面积、高强度降雨,致渭河干流及支流涨水,多处出现超警戒洪水。通过对该次暴雨洪水特性分析,发现形成这次洪水的暴雨中心和洪水形成均在中下游地区,暴雨中心移动方向与洪水走向一致也是形成这次洪水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背景下蚌埠市暴雨与淮河上游洪水遭遇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个全球/区域气候模式和VIC模型,预估了IPCC RCPs情景下2021—2050年淮河干流蚌埠水文站(吴家渡断面)的日流量过程。在此基础上,运用Copula函数构建了蚌埠市暴雨与淮河上游洪水遭遇概率模型,分析了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不同重现期暴雨和洪水组合遭遇概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21—2050年多模式预估上游洪水与城市暴雨遭遇的概率较基准期(1971—2000年)有所增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平均增幅46%~79%。暴雨与洪水遭遇概率的增大,将会增加未来蚌埠市防洪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游地区是暴雨多发区和重灾区,深入认识该区域暴雨形成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分析暴雨发生机理与发展暴雨、洪水预报技术,对于我国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长江中游区域暴雨从观测到资料分析、机理研究,再到数值预报与水文应用研究,重点从暴雨外场观测试验及资料反演和中尺度资料融合技术、长江中游暴雨MCS(中尺度对流系统)观测分析和理论研究、中尺度暴雨数值模式研究和长江中游水文气象耦合的暴雨洪水预报系统四个方面介绍了2000年以来我国科研业务单位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制约长江中游区域暴雨研究深入与预报水平提高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淮河洪峰与致洪暴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气象与水文角度, 首先研究淮河关键地段(王家坝)水位变化规律和洪峰出现的特征, 并从数理统计理论上对超定量出现次数和洪峰数值进行了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检验, 然后求出淮河洪峰遵从的概率分布, 并定性和定量地给出超定量大小与超定量历时关系。最后,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分析, 指出洪峰出现与淮河致洪暴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陈新强 《气象》1986,12(1):37-37
由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专业委员会与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全国暴雨、洪水监视预报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1—5日在厦门举行。全国水利及气象部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共11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近百篇学术论文和技术总结,其中50篇在会上作了交流。主要内容有:暴雨、洪水的成因及规律的分析以及预报方法的研制;暴雨、洪水的监视及预报的经验总结;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及洪水演变规律的数值模拟与数值实验等。  相似文献   

7.
新书架     
《气象》2005,31(6):96-96
2003年淮河大水天气分析与研究;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野外科学试验;神奇的青藏高原;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灾害研究。  相似文献   

8.
利用重庆主城区沙坪坝国家基本气象站1961—2017年逐分钟降雨资料,根据暴雨成因选取大范围区域暴雨型和局地强对流天气型两类短历时暴雨样本,采用PilgrimCordery法推求设计暴雨雨型,并比较两类天气系统下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的差异。结果显示:区域暴雨型样本数占总样本数52.6%,60 min历时单峰型和均匀型占比分别为36.7%和26.7%,120 min历时多为单峰型且峰值在中部,180 min历时雨型主要为峰值在前部的单峰型。而强对流天气型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47.4%,短历时雨型基本都为峰值在前部的单峰型。相比区域暴雨型,强对流天气型设计暴雨雨型峰值位置出现较早,峰值强度偏强,降雨累积过程更快。60 min、120 min和180 min峰值分别提前5 min、35 min和20 min,10 a重现期峰值强度分别偏强0.5 mm·min~(-1)、0.9 mm·min~(-1)和0.9 mm·min~(-1)。在设计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强对流天气型平均积水时间更长,积水量更大,导致的内涝问题更突出。  相似文献   

9.
川东洪水和致洪暴雨分析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江上游的川东地区洪水和致洪暴雨特点,提出了致洪暴雨的环流天气概念模型,预报致洪暴雨及洪水等级。  相似文献   

10.
台风暴雨具有范围广,历时长、雨量大等特点,是造成大范围洪涝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临沂地区地处中纬度沿海,夏季常受登陆台风影响,产生暴雨乃至特大暴雨天气。 一、天气气候概况 据1956—1985年资料统计,直接影响本区造成暴雨的台风共有14次,其中有大暴雨的11次,特大暴雨3次。雨量最大,范围最广的是7412号台风,1974年8月13—14日,受12号台  相似文献   

11.
李小龙  郑新江 《气象》2006,32(2):19-22
介绍了在2003年6月21日~7月10日淮河暴雨期间卫星定量资料(OLR、AMSU、QUICKSCAT等)在监测暴雨与洪水中的应用情况.并得到了如下结果①雨带位于OLR低值区170~220W·m-2范围内,并随OLR低值区做南北向摆动;②OLR低值区与暴雨期间四支输送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③使用QuickScat资料分析了越赤道气流、季风与水汽输送之间的关系;④使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AMSU资料分析了淮河流域发生的中尺度云团中降水最可能出现的位置.为提高暴雨预报的精度提供了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研究   总被引:66,自引:10,他引:66  
我国是一个多暴雨的国家,暴雨常常带来严重的洪水灾害。建国以来发生的1954年长江大水,1958年黄河大水,1963年海河大水,1975年淮河大水就是由持续性的强暴雨造成。我国地处东亚地区,每年夏季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活跃的季风可以到达华北、西北、甚至东北地区。在这个环流背景上,加上我国复杂的地形作用,使得我国经常出现强暴雨。这和美国以局地强对流天气(龙卷、雷暴等)为主的情况有明显的差异。1975年8月上旬河南特大暴雨发生后,暴雨问题更引起了各气象部门的重视,1977年,我国建立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雨情和水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2007年6月19日~7月23日淮河流域167个测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对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雨情和水情特征进行分析,并与2003年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持续性强降水天气集中于6月19日~7月23日,期间共经历了10次暴雨过程, 2007年总降水量和水位都超过2003年同期,2007年淮河流域洪水期间王家坝上游的面雨量大于2003年,下游的面雨量和2003年持平。2007年汛期淮河流域雨情的重要特点是:雨带稳定,前期强降水过程的降雨中心基本上出现在淮河支流分布比较密集的淮北地区和上游地区,致使淮河流域底水明显增加,是后期强降水导致全流域性洪水的主要原因。造成淮河流域降水稳定持续的重要原因是副高稳定、位置偏南,冷空气活动频繁等。    相似文献   

14.
灾害性天气对阿克苏地区棉花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灾害性天气已经成为阿克苏地区发展优质、高产、低成本棉花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根据近10年的资料,着重分析寒潮、霜冻、低温、大风、沙尘、暴雨洪水、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对棉花生长的不同时期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1988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洞庭四水流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水,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分析发现,这场秋季特大洪水是由5次暴雨过程形成的.本文在分析秋季异常暴雨洪水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形成这场洪涝灾害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北半球西风带超长波的调整、极峰位置变化以及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等,发现在许多方面类似于"江淮梅雨".它的发生并非偶然:一方面,是前期长江流域和我国其它地区一系列异常天气的继续;另一方面,在多年的降水量年变程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在秋季也存在一个降水量分布的次高峰.只不过其强度和历时不如1988年秋季典型而已.因此.秋季暴雨洪水不仅仅是长江上游的地区性问题.中下游地区的秋季防汛工作也不可放松.  相似文献   

16.
1998年青藏高原东侧边界层风场与长江暴雨洪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跃清 《大气科学》2000,24(5):641-648
应用1998年6~8月四川省和重庆市探空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侧大气边界层风场演变与长江上游暴雨和长江洪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8年夏季长江上游的暴雨天气与高原东侧成都边界层风场变化密切相关,当成都边界层为东北风时,高原东侧边界层维持气旋式偏东流场,长江上游未来产生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当为西南风等其他风向时,高原东侧边界层维持反气旋式偏南流场,未来是无降水天气;高原东侧边界层的动力激发作用是1998年长江上游暴雨产生的重要机制.并且,再次证明了西邻青藏高原的成都是长江上游天气变化关键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渭干河流域暴雨融雪型洪水预报服务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新疆渭干河流域2002年夏李特大洪水过程中的暴雨以及融雪对径流量的贡献。综合应用天气监测、雷达卫星监测、水文气象预报等手段,发现了西北地区暴雨融雪型洪水的一种新副型。并通过对渭干河流域暴雨、融雪型洪水的监测、预测及克孜尔水库防洪调控等气象服务技术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新疆暴雨、融雪型洪水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手段。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峡致洪暴雨及其产生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允中  杨秀海 《气象科学》1990,10(4):416-422
本文从长江三峡洪水来确定暴雨过程(致洪暴雨),讨论了致洪暴雨与前期流量、暴雨持续天数的关系。对产生最强暴雨日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类,並指出台风、副高脊的活动与致洪暴出现及落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林敬凡  胡秀英 《气象》1982,8(2):12-13
一、前言 暴雨是河南省灾害性天气之一。1975年8月在我省南部驻马店地区产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更引起气象工作者对暴雨的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长历时暴雨是由短历时暴雨积累而成。这里所讲的“短历时暴雨”是指自记降水记录中10分钟内最大降水量≥15.1毫米的暴雨,或称为10分钟暴雨。 暴雨所以能造成灾害,就暴雨本身而言,往往是由于短历时暴雨,特别是短历时强暴雨在同一地方重复出现,导致在24小时内出现数百毫米甚至上千毫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55~1990年黄河中游地区的降水和洪水资料,分析了致洪暴雨的主要气候特征、容易产和致洪暴雨的地区及暴雨与洪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