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表征土壤温度日变化的土温方程一阶近似解,提出一种利用一日中任意时刻NOAA-AVHRR图像数据估计地表温度日较差的简易推算方法。该方法尤其可用于反演土壤含水量的计算,当图像数据的时次与热惯量法所要求的最高、最低温度时次配不准的情况下,近似地估计地表温度日较差,进而计算地表热惯量及相应的土壤含水量。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土壤质地对遥感监测干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表观热惯量法没有考虑土壤质地的影响。由于不同土壤的热性质不同,即使土壤水分相同,其地表温度日较差也不同,因而用表观热惯量法进行监测时存在较大误差。本文在 G I S支持下,分土壤质地建立了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模型,从而提高了监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遥感与GIS集成的土壤墒情监测服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遥感与GIS集成土壤墒情监测服务系统运行于Windows平台,基于遥感与GIS集成技术,利用热惯量法、植被缺水指数法、植被温度条件指数法和单时相资料回归法等多种模式计算土壤含水量。在遥感监测与墒情分析中考虑背景地理信息的影响,提高了遥感墒情监测的精度和服务水平。该系统具有多种墒情模式计算、图像显示、图像叠加、统计分析、模板处理和输出等功能。应用该系统得出的2005年4月河南省遥感墒情分布图和干旱面积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新疆几个主要农作物耕种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土壤含水量与地温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同样土质条件下(本试验区均为沙壤土),种植不同作物,其土壤湿度大小所响应的地温要素不同,有的与凌晨地温(T08)相关好,有的对中午地温(T14)反应灵敏;有的和地面日温度相关突出,有的则与浅层地温关系好,总体看,土壤湿度与地面日温差(△T=T14-T08,近似为日较差)相关最佳,其道理众所周知,是土壤的热惯量差异所致。反言之,不同作物田,即使土壤含水量和其它条件都一样,其△T可能不一样,而且变化最敏感的△T所在深度也不同。本文给出了四种农作物生长田里土壤湿度和地温的响应模式,并推论可以用AVHRR辐射温度(亮温)的日差值Tb代替△T,进而提供一种利用NOAA卫星遥感资料监测不同作物区土壤湿度分布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王旻燕  吕达仁 《气象学报》2005,63(6):957-968
文中利用单时相双光谱分裂窗算法以GMS 5/VISSR红外资料反演地表温度,揭示了中国几类典型下垫面晴空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华北平原北部、华南部分地区因地表反射率、土壤含水量、受太阳辐射影响程度不同等地表温度季节变化差异很大,月平均地表温度日较差一年内基本上呈双峰双谷型.作为比较,东亚部分陆地的地表温度与台湾海峡南部、黄海的海表温度及其日变化、季节变化一并进行了分析.塔里木盆地、浑善达克沙地不仅具有强烈的日变化,而且季节变化也显著.2000年两地月平均地表温度日较差最大值超过30 K,浑善达克沙地的年较差高达58.50 K.青藏高原地表温度季节变化小于东亚部分陆地、塔里木盆地、浑善达克沙地,但该区日变化幅度在所研究几个区中最大,2000年年平均日较差达28.05 K.文中将研究时段扩充到1998~2000年后揭示了连续三年地表温度及其日变化的年际变化特征.所获得这几类地表温度的变化特征与量值对于气候与辐射收支研究以及推测地表状况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2005年3月28~30日和4月26~30日极轨气象卫星NOAA—16白天和夜间两个时次的遥感监测数据,计算出可以反映地表热特性的土壤热惯量,制作出全区各盟市的土壤墒情遥感监测产品图。并对图像进行拼接和增强等技术处理,然后对2005年春季内蒙古土壤墒情的分布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华北平原中部草面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华北平原中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试验基地2009~2011年逐日的草面温度、地表温度和气温观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地区草面温度平均值、极端值、日较差特征以及草面温度与地表温度、气温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8.
钱永甫  黄媛媛 《气象科学》1990,10(3):237-247
本文用一个土壤和地表温度的计算模式,讨论了土壤物理参数、大气中的云量、大气透明度、土壤模式层厚度以及温度初值给定方法等因子对土壤和地表温度计算结果的影响。表明:土壤密度和比热、土壤导温率越大则地表和土壤内温度日变化越小;但是,土壤内的热量传输越大。云量影响也是显著的,尤其是对土壤内温度的影响,在云量增加时,温度和热量通量均减小。透明度的影响与云量的影响类似。土壤模式层厚度的增加,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小,对土壤温度的日振幅影响很大。在夏季,温度初值对地表温度和热通量影响较小,对土壤温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波地表发射率模型,模拟计算了沙漠地区石英、砂岩、花岗岩和石灰石不同粒子尺度、砂土含量和土壤含水量时的地表发射率频谱,并用先进微波扫描辐射计-地球观测系统AMSR-E资料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进行了地表发射率卫星反演和模型模拟计算的对比研究,分析了该地区不同地表类型和矿物成分的微波地表发射率特征.结果表明,微波地表发射率和地表类型密切相关,并且随着土壤含水量、土壤质地、矿物成分和土壤粒子尺度的不同存在显著变化,成为现有微波地表发射率模型用于沙漠地区模拟计算结果的误差主要来源.根据沙漠地区准确的土壤类型、土壤组分比例、粒径尺度和矿物颗粒等信息对近地表土壤进行了辐射传输过程的分层分析,为改进现有微波地表发射率计算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将任一中尺度区域的平均瞬间径流率考虑为区域平均降水量和地表土壤层水分渗透垦的余项.根据降水量在地理空间上分布的实测资料拟合其空间概率密度函数(PDF),并结合土壤入渗物理过程的数学描述及其经验公式,精确估计出地表土壤渗透率及其空间分布,由此建立区域地表径流率的统计-动力学估计方案.换言之,区域内地表产流率可视为区域平均降水量与区域平均的土壤下渗量之差值,而区域内土壤的平均下渗量又町分为非饱和区和饱和区两部分的下渗量来分别计算.就陆面水分循环的物理过程而言,地表入渗现象是在一定的下垫面特性基础上,由一定的水分供应源而形成的.根据大气降水向地表层输送水分的物理过程,在满足植被表层覆盖需水(截流水)和地表层土壤人渗水基础上,多余的降水量才会形成地表径流.凶此,推求地表产流率的主要关键在于地表土壤层需水量.为此奉文根据土壤水分通量方程推导出水分入渗公式.又从描述土壤水分和降水的空间PDF出发,推导出非均匀土壤含水量及降水气候强迫所形成的次网格尺度区域平均径流率计算公式.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1996年降水量和土壤特性等实测资料建立区域平均地表径流率的估计公式,并对其影响凶素进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用Mosaic方法计算的区域径流率(或产流率)结果十分接近.由此可见,该文提出的降水气候强迫下非均匀地表区域平均径流的这种统计-动力参数化方案,具有相当的可靠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