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徐士琦  李栋梁 《气象》2016,42(3):271-279
利用1958—2012年4—5月东北地区(39°~55°N、118°~135°E)101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青藏高原地区(25°~40°N、73.75°~103.75°E)JRA-55的地面感热和潜热通量月平均再分析资料以及NCEP/NCAR-I大气环流场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春播期首场透雨出现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透雨量和播种期降水量间的关系,以及对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的响应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透雨日期自1958年以来在东北地区的西北和东南大部分区域呈现略微偏晚的趋势;中部有略微偏早的趋势。春播期首场透雨出现时间偏早(晚)的地方,首场透雨量小(大),春播期总降水量多(少)。同时,4月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增强(减弱),有利于(不利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气流在东北上空交汇,且上升气流增强(减弱),水汽输送充沛(减少),导致该地区春季首场透雨出现的时间偏早(晚)。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廊坊市9个站1964—2013年的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春季首场透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首场透雨日期与春季、夏季降水的关系,并对首场透雨的典型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廊坊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日期中部早于北部和南部,北部和南部基本一致。透雨日期偏早或偏晚的地方均是易山现异常天气的地区:廊坊地区首场透雨出现日期呈现出提前趋势,每10a提前4-5d:在首场透雨偏早(晚)的年份,春季降水偏多(少),夏季降水偏少(多):两风槽和高空冷涡是造成廊坊市首场透雨的主要高空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3.
辽宁春播期第一场透雨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07年4—5月辽宁14个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和透雨量的季节分布特征和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透雨出现日期和透雨量与播种期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辽宁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总体呈偏晚趋势,透雨量呈偏多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点;透雨出现时间与透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播种期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即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偏晚(早)的年份,透雨量偏大(小),播种期降水量偏少(多)。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春季首场透雨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卞韬  李国翠  孙云  车少静 《干旱气象》2010,28(2):179-183
利用石家庄地区17个站1972~2006年的降水资料,采用EOF、REOF和线性趋势分析了春季首场透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相关分析分析了首场透雨日期与春季、夏季降水的关系,并对首场透雨的典型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春季首场透雨出现日期基本上从东南、西北向内部依次推迟;透雨日期偏早或偏晚的地方,均是易出现异常天气的地区;近35a,石家庄地区首场透雨出现日期呈现出提前趋势,每10a提前4~5d左右;在首场透雨偏早(晚)的年份,春季降水偏多(少),夏季降水偏少(多);西风槽和高空低涡是造成石家庄首场透雨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07年4-5月辽宁14个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春播期第一场透雨出现日期和透雨量的季节分布特征和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透雨出现日期和透雨量与播种期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辽宁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总体呈现偏晚趋势,透雨量呈偏多趋势,但趋势均不显著;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点;透雨出现时间与透雨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与播种期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即春播期透雨出现时间偏晚(早)的年份,透雨量偏大(小),播种期降水量偏少(多)。  相似文献   

6.
摘 要:对新疆博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区1958-2005年作物生长季降水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博州地区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存在显著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偏多年略多于偏少年;降水存在5~7 a、16 a 和30 a 左右的周期变化;90年代以来,由于博河上游地区5月份降水偏少,而且博河中游地区第一场"透雨"日期又快速推后以及透雨次数减少等原因,造成河谷一带春夏干旱尤为突出;而在6-8月份,博河上游地区降水量与大雨日数的显著增加却极易诱发山区洪灾;秋季月降水量的普遍增加对作物的采收晾晒不利,但是山区秋季降水的增加有利于秋水转为春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榆林市12个国家级气象站1978—2018年3—5月降水资料、1980—2018年高空资料、2000—2018年NCEP 1°×1°再分析资料,统计榆林春季首场透雨出现的时间和降水量,分析春季首场透雨的气候变化特征和环流形势。结果表明:榆林春季单站首场透雨出现较迟,平均出现在4月中下旬,从东南向西北逐渐推迟。首场区域性透雨历年平均出现时间为4月28日,平均间隔4a出现一次较早年,出现时间年际变化呈偏早趋势,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出现时间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春季平均累计降水量呈负相关;降水量与春季平均累计降水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高。春季首场区域性透雨环流形势分为高原槽型、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型、北脊南槽型和两槽两脊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1961—2011年河南省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线性相关分析和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事件的变化及其对区域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1a来河南省年降水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降水日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降水强度呈显著的增加趋势。雨日的减少主要体现在小雨日数的减少,降水强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小雨强度的增加。年降水日数的变化开始时间、突变时间和变化显著时间早于年降水雨强变化时间。小雨日数的减少导致了严重干旱事件的增加和严重湿润事件的减少。而小雨雨强的增加导致了严重湿润事件日平均雨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思南县近60a降水日数与降水量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思南站逐日降水资料,从量级和量别两个方面分析了1951—2010年各级别降水日数、降水量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60 a来,微量降水日数平均每10 a减少3.2 d,降水量≥0.1 mm日数平均每10 a减少3.5 d,小雨平均每10 a减少5.96 d。降水量≤25.0 mm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大雨以上日数及降水量都呈增多趋势,突发性强降水等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增加。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不同强度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浙江省1961~201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在对不同等级降水日数进行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ann-Kendall检验、等值线分布等方法对显著降水事件进行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探讨浙江省不同等级降水日数的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浙江省总降水日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相当于每10 a减少4.82 d,其中小雨日数占总雨日的73.00%。在时间变化上,总雨日和小雨日均在1980年代中后期发生突变,转为急剧下降趋势,且小雨日的减少趋势略超前于总雨日。在空间分布上,年降水日数和小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在台州、宁波出现了高值中心,低值区域主要分布在浙江东北部,而浙西南地区变化平缓;空间趋势分布表现为全省一致的减少趋势,东部沿海下降趋势显著,而内陆地区下降缓慢。浙江省年雨量及其气候倾向率的分布,均表现出较明显的"东—西"向差异,和地形高低有一定关系。年雨量整体表现为增加趋势。以上研究说明,在近50a来,浙江省发生极端天气事件的概率明显增加,干旱或洪涝的趋势或风险加大。  相似文献   

11.
丹江口库区气候变化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库区水源地(南阳区域)跨越的4个县(市)1974~2003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库区水源地近3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库区水源地近年来年平均气温呈明显递增趋势,特别是近10年来气温增幅明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分布不均,近年来有秋雨增多、春旱频发的趋势,自1996年起,降水气候特点呈连续干旱和持续雨涝的变化特征;库区水源地北部山区降雨量偏多,南部、东南部及丘陵垄岗地区降水偏少,近10年来强降雨日数较前期增幅明显。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对水源地的水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并可能继续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用沈阳地区7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以及春玉米生育期数据, 对1980—2020年春玉米播种期、苗期、拔节期、抽雄期、成熟期和全育期的生长度日(GDD)、高温度日(HDD)、降水量及其气候倾斜率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春玉米全育期生长度日呈上升趋势, 各生育期生长度日空间分布差异不太显著, 总体上呈由北向南递增趋势, 高值主要分布在浑南区和苏家屯区, 低值分布在康平县和法库县。春玉米全育期高温度日呈递增趋势, 除康平县在成熟期高温度日呈减少趋势, 其他各地生育期高温度日均呈增加趋势, 空间上由西北向东南不断递增。沈阳地区在近40 a春玉米全生育期均呈降低趋势, 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在苗期各地降水均呈增加趋势, 其他时期均以减少趋势为主。沈阳地区春玉米全育期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 但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此种趋势增大了该地区极端高温和气象干旱风险。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安徽省15站近60年来的降水资料,研究了季节和年雨日、降水量及雨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雨日、降水量"南多北少",雨强中北部地区相当,皆小于南部地区;雨日数南北在冬春季相差较大,降水量夏季最多、冬季最少,雨强上南北在春季相差较大;雨日、降水量及雨强在年和季节上基本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2)时间演变上,雨日在减少,降水量、雨强在增多(大),且表现为两阶段的变化特征;小波分析显示约10 a的年代际周期变化,雨日上存在、降水量上在衰减、雨强上则不明显,约5 a、3 a的周期变化存在较多;雨日在春秋季减少明显,降水量春秋季减少,夏冬季增加但不明显,雨强尤以夏冬季增大明显;无论是年还是各季节的时间演变上,降水量与雨日、雨强均呈显著正相关,但雨日与雨强之间相关性则差些.  相似文献   

14.
铁岭市近45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刘敏  张耀存  周昕  张菁 《气象》2006,32(5):99-104
利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等方法,对铁岭市1960--2004年间4个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初终霜、无霜期、积温、透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铁岭市近45年气候变化特点为温度呈上升、降水略减少的趋势,特别是近15年,气温增暖幅度加大,降水春夏两季减少明显;但各季增温幅度差异较大,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明显高于平均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变小;初霜拖后、终霜提前及无霜期延长,积温明显增多,透雨偏晚频率增大,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几率增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贵州省78个气象站1969—2019年秋季(9月1日—11月30日)的逐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以及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贵州省秋季无日照连阴雨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和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5次典型过程进行环流诊断。结果表明:近51年来,贵州省秋季无日照雨日数10月最多,9月最少,秋季无日照雨日降水量最大的是9—10月,11月降水量最少。秋季累计贵州省平均无日照雨日数为27.3 d/a,贵州省多年平均秋季无日照降水量为183.2mm/a,均呈北多南少的分布型。贵州省东北部发生轻级(5~6 d)无日照连阴雨的频次最多,重级以上(10 d以上)无日照连阴雨过程主要发生在贵州省西北部。厄尔尼诺发生年,印度洋偶极子正位相,高原及其以西地区、印度洋多低值系统发展活动频繁,有利于贵州省出现连阴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南亚高压季节性变化与甘肃省春季和初夏降水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南亚高压的季节性变化与甘肃省春季第一场≥10mm的区域性降水即第一场透雨出现时间和初夏转入多雨期的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南亚高压在季节性变化过程中及最终在青藏高原上空建立与甘肃省特别是甘肃河东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及转入多雨期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南亚高压在季节性变化过程中登上中南半岛与甘肃省河东地区春季第一场透雨的出现具有显著关系,南亚高压在青藏高原上空建立与甘肃省初夏转入多雨期同样具有显著关系。因此。准确掌握南亚高压的季节性变化及登上高原的日期。不论对于准确预报出春季第一场透雨,还是转入多雨期,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春旱和春季第一场透雨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姚佩珍  张强 《气象》1999,25(5):49-53
利用北京地区1951-1995年降水和气温资料,探讨适用于春旱进行实时业务监测的春旱指标和春季第一场透雨的指标,并分析和讨论了指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我国天气气候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良炎  姜允迪 《气象》2005,31(4):35-38
2004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春李至初夏,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地区出现近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秋季,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范围的严重干旱。汛期,我国大江大河未发生大的流域性洪涝灾害,但局地性强降雨造成的暴雨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比较频繁,四川、重庆、云南、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市损失较重。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但阶段性起伏变化较大,冬、春、秋季部分地区遭受低温冻害或雪灾,夏季南方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年内,有8个台风(热带风暴)登陆我国,其中台风“云娜”给浙江造成严重损失。雷雨大风、冰雹、雷击等局地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春季北方沙尘天气较上年同期增多。综合分析,2004年我国气候总体正常,气象灾害偏轻,属于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